- 年份
- 2024(10163)
- 2023(14743)
- 2022(12377)
- 2021(11528)
- 2020(9106)
- 2019(20965)
- 2018(20559)
- 2017(37937)
- 2016(20416)
- 2015(23038)
- 2014(22861)
- 2013(23046)
- 2012(22285)
- 2011(20641)
- 2010(20794)
- 2009(19226)
- 2008(18562)
- 2007(16460)
- 2006(15181)
- 2005(13894)
- 学科
- 济(110102)
- 经济(109997)
- 业(46796)
- 管理(45064)
- 农(38513)
- 中国(34735)
- 地方(33678)
- 方法(32672)
- 数学(28959)
- 数学方法(28764)
- 企(28344)
- 企业(28344)
- 农业(26289)
- 业经(23339)
- 学(21512)
- 贸(18864)
- 贸易(18842)
- 易(18128)
- 地方经济(18056)
- 制(17795)
- 发(17515)
- 环境(16879)
- 财(16534)
- 融(16186)
- 金融(16181)
- 银(15582)
- 银行(15559)
- 行(15246)
- 发展(13070)
- 展(13037)
- 机构
- 学院(298613)
- 大学(297489)
- 济(137089)
- 经济(134430)
- 研究(120387)
- 管理(104630)
- 中国(91519)
- 理学(88009)
- 理学院(86751)
- 管理学(85492)
- 管理学院(84901)
- 科学(71214)
- 京(65883)
- 所(61583)
- 财(58100)
- 农(56681)
- 研究所(55827)
- 中心(53091)
- 江(49187)
- 财经(45163)
- 经济学(43966)
- 范(43343)
- 业大(43283)
- 院(43198)
- 农业(43066)
- 师范(42941)
- 北京(42125)
- 经(40872)
- 经济学院(39309)
- 科学院(37534)
- 基金
- 项目(195465)
- 科学(154262)
- 研究(144788)
- 基金(141749)
- 家(124380)
- 国家(123322)
- 科学基金(103810)
- 社会(95461)
- 社会科(90202)
- 社会科学(90184)
- 省(75534)
- 基金项目(74910)
- 划(63707)
- 自然(63097)
- 教育(63068)
- 自然科(61476)
- 自然科学(61460)
- 自然科学基金(60289)
- 编号(56980)
- 资助(56317)
- 发(49731)
- 成果(46781)
- 重点(45001)
- 部(43310)
- 课题(41260)
- 国家社会(40772)
- 发展(40619)
- 展(39986)
- 创(39766)
- 创新(37474)
- 期刊
- 济(170306)
- 经济(170306)
- 研究(98987)
- 中国(69151)
- 农(57522)
- 学报(46596)
- 科学(46089)
- 财(40902)
- 管理(38738)
- 农业(38699)
- 大学(35428)
- 学学(33386)
- 融(32623)
- 金融(32623)
- 教育(30031)
- 业经(27895)
- 经济研究(26863)
- 技术(24718)
- 问题(23776)
- 财经(22996)
- 经(20210)
- 业(19576)
- 世界(18210)
- 贸(18158)
- 资源(17385)
- 国际(16684)
- 技术经济(15275)
- 经济问题(14631)
- 发(14320)
- 版(14311)
共检索到483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魏立华 阎小培
城市规划、社会学、地理学等学科对“城中村”问题、现象及改造措施进行了大量研究,也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见解,但均是从“单体城市内部”进行考虑,忽视了“城中村”作为“流动人口聚居区”而存在的长期性与合理性。本文从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和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出发,分析了人口流动的必然性和长期性。鉴于农民工等为大城市流动人口主体的现实,文章重点剖析了农民工进城以及进城之后选择“聚居”的内在要求;此外“城中村”因其城乡分割的制度、优越的区位优势、提供低收入住房而成为“天然的流动人口聚居区”。
关键词:
非正式移民聚居区 “城中村” 中国城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红阳 潘茗敏
夜间公共空间是城中村居民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其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品质。基于对珠江三角洲典型城中村的调查研究,结合珠三角城中村社区夜间公共空间现状与居民的活动行为特性,以居民对夜间社区公共空间的使用感受与活动需求为基本依据,从空间整理、时间管制、行为模式、个体特性四方面对城中村夜间公共空间的改造提出建议,以期契合居民的行为倾向需求,激发丰富多样的活动,实现城中村夜间公共空间的有机更新。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肖希明
经济发达地区文献资源共享网络的构建具备了诸多有利条件。它要实现的目标是 :建立完备的文献资源体系、通畅的书目信息网络和高效的文献传递系统。为此 ,需要解决组织保障机制、投入机制、利益平衡机制和若干技术问题。参考文献 6
关键词:
文献资源 网络建设 资源共享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魏清泉
论述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发展的动力和城市发展状况,揭示了城市群发展的圈层结构,探讨了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发展势态及城乡融合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城市发展 空间结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廉 袁奇峰 邱加盛 郑家荣
在国家日趋严厉的耕地保护政策背景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始推进"三旧"改造以盘活低效存量建设用地。旧村改造中村民和开发商间的经济利益平衡是实现改造的基础条件,此外还须平衡地方政府对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追求。本文总结了广东现行的四种旧村改造模式,选择珠三角地区三个不同区位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提取四个重要影响因素,初步构筑了"城中村"改造的经济分析模型,提出了用"拆建比"判别"城中村"改造的难易程度的方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谭明华
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城市灰霾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活动量的激增。在该地区发达的市场经济背景下,相对于灰霾治理的技术对策,影响人们经济行为的经济对策具有更高的效率。这些经济对策主要包括:在灰霾治理中突出政府纠正市场失灵的责任;公共支出向灰霾治理的基础科研与应用项目倾斜;运用财政税收的激励调节机制;鼓励补贴使用低排放技术;探索排放权的市场化交易;开展区域性的协调治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佘之祥 张亚芬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其经济区位、自然条件、科技、教育、文化均有优势,被誉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两大三角洲,先后对外开放,大量引进外资、先进技术设备与管理经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工业生产超常规发展,区域内部的城乡建设进展迅速。文章分析了农业经营方式与生产结构的变化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的特点,由此带来农业与农村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变革,阐述了农业、农村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快速发展地区 农业与农村 特点 发展问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董翠玲 高新和 江帆
本文采用追踪研究法,基于4个时点、8669个样本,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纵贯研究。结果显示:居民总体幸福感水平稳定在3.2分左右(5分满分)。排除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居民自身的先赋因素(性别、年龄、户籍、居住地)和获致因素(婚姻、学历、职业、收入)均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秉镰 王家庭
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经济机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所依赖的基本路径,结合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演进历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促进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工业化 城市化 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朱江 罗凌妍 王冬良 丁道红
为了解居民对城市慢行系统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利用主要来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慢行系统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可达性、慢行环境(噪音、水体、空气、绿化等)会直接影响居民对慢行系统的接受度。在此基础上,对城市慢行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给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冯邦彦 尹来盛
在比较了单中心主义、多中心主义和新区域主义三种区域治理流派的基础上,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认为存在正式的行政区划调整和非正式的区域协调机制两种区域治理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城市群治理结构演变的路径,并提出了加强企业、个人、非政府组织在推动城市群治理结构演变中作用的建议。
关键词:
珠三角 城市群 区域治理结构 动态演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学文,夏洪胜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赛飞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保建云
以中国经济转型为研究背景,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之间的市场一体化为例,分析发达区域间市场一体化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与政策选择问题。认为应创造良好的制度与政策环境,促进发达地区间的分工合作和市场一体化发展,构建和谐的地方利益协调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