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72)
2023(10204)
2022(8562)
2021(7844)
2020(6174)
2019(14233)
2018(14012)
2017(25513)
2016(13365)
2015(15397)
2014(15351)
2013(15547)
2012(15283)
2011(14529)
2010(14530)
2009(13579)
2008(13258)
2007(11531)
2006(10805)
2005(10380)
作者
(39862)
(33371)
(33271)
(31756)
(21594)
(15940)
(15028)
(12900)
(12895)
(11873)
(11778)
(11066)
(10926)
(10872)
(10639)
(10329)
(9906)
(9652)
(9508)
(9071)
(8749)
(8101)
(8008)
(7827)
(7630)
(7564)
(7250)
(7097)
(6777)
(6610)
学科
(86286)
经济(86220)
管理(31751)
(29718)
中国(27253)
方法(25485)
地方(24540)
数学(22763)
数学方法(22679)
(20493)
企业(20493)
(19022)
业经(16273)
(15673)
贸易(15659)
地方经济(15599)
(15141)
(14019)
(13484)
金融(13484)
(13160)
农业(13039)
(12880)
银行(12871)
(12715)
(12661)
环境(12220)
(12010)
(9935)
发展(9779)
机构
大学(204685)
学院(203454)
(105464)
经济(103802)
研究(86081)
管理(70873)
中国(67562)
理学(58852)
理学院(58055)
管理学(57430)
管理学院(57028)
科学(46621)
(45656)
(44886)
(43984)
研究所(39412)
中心(36968)
经济学(35030)
财经(34724)
(31706)
经济学院(31251)
(31040)
北京(30665)
(30424)
(30290)
(28531)
师范(28320)
科学院(26671)
财经大学(25592)
(24297)
基金
项目(124465)
科学(99044)
研究(94444)
基金(91612)
(79466)
国家(78836)
科学基金(66288)
社会(64420)
社会科(61295)
社会科学(61286)
基金项目(46767)
(45362)
教育(41471)
(38952)
资助(38005)
自然(37851)
自然科(36931)
自然科学(36922)
自然科学基金(36289)
编号(35751)
(34333)
成果(30108)
(29106)
发展(28910)
重点(28897)
(28461)
国家社会(28424)
中国(27393)
课题(26469)
教育部(25330)
期刊
(129376)
经济(129376)
研究(75287)
中国(48859)
(31844)
(30196)
管理(29485)
科学(28344)
学报(27389)
(24851)
金融(24851)
经济研究(22759)
大学(21516)
教育(21439)
农业(21155)
学学(19958)
财经(18835)
业经(18251)
技术(17892)
问题(16932)
(16596)
(16155)
世界(15541)
国际(15430)
(12116)
技术经济(12073)
经济问题(10643)
统计(10125)
经济管理(9719)
资源(9661)
共检索到345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茂兴  
主持人语: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国锐意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以国内改革形成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体制优势,又以积极应对全球化挑战和开放中的瓶颈及障碍的姿态来加快国内相关领域的改革,在与世界的互动交流中,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我们建立和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慧平  
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经济70年》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真实叙述和反映新中国成立后70年经济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得的光辉成就和宝贵经验。该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中国经济70年的发展道路,一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提供了史学支撑;另一方面,向广大读者普及马克思主义知识,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提供实践支撑。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与学术价值。该书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史晋川  叶建亮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学始终围绕国家现代化及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改革与完善等重大议题进行研究,经历了传统苏联政治经济学范式的确立及向现代经济学范式转换的过程。经济学在研究内容、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已经初步建立了与国际经济学术接轨的经济学学科体系。当前,中国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积极借鉴吸收现代经济学的有益知识体系和分析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在全球经济理论体系中丰富和增强中国经济学的话语权,朝着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方向迈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瑶  郭冠清  黄志刚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经济发展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实现了中国经济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对于这一历史变迁,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为逻辑主线,结合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新中国成立之初、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三个时期党的领导集体如何选择中国经济发展道路进行了研究,对各个历史阶段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从经济思想史的视角,对中国经济发展道路进行了揭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乔榛  路兴隆  
东北经济在中国的经济格局中占有突出地位。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及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东北经济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而改革开放后东北经济则出现了增长相对滞后、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相对下降的现象。新中国70年东北经济发展的历程显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大势高度契合;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大势在一个阶段的契合会产生路径依赖;要实现东北振兴必须关注人口流动的问题,并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消解这种人口流动带来的负面效应;解放思想是东北地区破解各种问题的出发点和重要抓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振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初期的非均衡战略、21世纪初的非均衡协调发展、当前区域协调发展四个阶段,走出了一条区域发展的中国之路。本文以史实资料为依据,梳理新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轨迹,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区域格局、区域战略及政策的变迁过程,总结区域发展的历史经验,为我国未来区域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姚树洁  王洁菲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过去40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巨变,创造了世界近代史上经济发展和减贫奇迹。本文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经济发展历程,总结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及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区域发展非均衡和城乡发展不平等为切入点,探讨我国经济发展非均衡存在的根源及现状,并基于这一视角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各阶段扶贫开发政策及制度安排,勾勒出我国贫困治理的历史轮廓,阐述我国各个阶段贫困治理的路径及特征。进一步,从贫困和不平等的测算、"两不愁、三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治理行政管理机制、"扶志"和"扶智"等视角着重剖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战略的科学性和创新性。通过分析我们进一步得出,经济增长、发展不平衡和贫困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三角关系。经济增长在促进贫困减少的同时,也会因资源配置差异、收入分配不均造成区域、城乡非均衡发展,而日益加剧的区域、城乡不平等又会抵消经济增长对减少贫困的作用。基于此,本文认为新时代精准扶贫无疑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合理的制度安排,是实现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最科学的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杜文胜  
经济统计学是将统计学运用于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学科,以经济数据为研究对象,用统计方法分析经济数据背后的经济现象以及复杂经济系统的规律。本文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统计学学科在专业设置、开设高校、人才培养、教材专著、学会组织和学术期刊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的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摆脱了积贫积弱的地位,走上了富强之路,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减贫,在国际经济、政治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既是时代的变化,也是发展阶段的变化。这就要求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简新华  
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成就巨大的原因,除了经济全球化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拥有大国优势、"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改革红利"、"开放红利"、"人口红利"、"土地红利"、中国人勤劳好学重教育、华侨众多爱国等多种因素之外,根本原因是坚持和改进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改革开放以前之所以没有取得什么成就是因为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闭关锁国、僵化封闭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是由于实行了经济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开放化,近期之所以存在经济下行、经济结构不优、贫富差距较大、‘三农’问题突出、腐败现象严重等缺陷,则是因为经济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开放化还不彻底"的观点,是不符合中国实际的、错误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陶长琪  陈伟  郭毅  
研究目标: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历程,剖析不同阶段下工业与经济内在发展特点,并对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继而提出应对策略。研究方法:通过历史文献回顾,以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理论为基础,运用归纳演绎法、比较分析法对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析总结,通过数据整理与访谈咨询,厘清当前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经历了蓄力期、探索期、加速发展期、高速发展期和换挡期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模式、内在结构、需求及要素驱动状况、区域发展策略等都有各自鲜明特点。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五个阶段不同特点的具体解析,结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发现当前发展存在制度变革有待创新、工业与经济结构尚需优化、发展的科创支撑不足、传统驱动需求趋弱等七大方面问题。研究创新:从政府"有形的手"推动工业与经济发展的视角出发,以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历程中重大政策转变为依据,将其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并从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模式、内在结构和驱动要素等方面总结分析每个阶段的典型特征。将历史经验与现实发展相结合,对新形势下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在制度保障、科技创新、需求驱动和经济要素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价值:厘清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脉络,明晰其不同阶段下各自发展特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天健  
历经70年的探索与前行,中国城市经济发展走过了一条波澜壮阔的道路。站在新中国成立70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上,总结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将关于城市建设的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故事提升到理论层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回顾了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从经济总量、城市化、居民生活、就业、城市群以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由此认为,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存在以下特征化事实:第一,持续的经济体制改革真正释放了城市经济增长潜力;第二,快速城市化和人力资本增长是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三,城市群崛起是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第四,"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一直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秉镰  边杨  周密  朱俊丰  
对70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结,不能仅囿于区域现象做"就事论事"的讨论,而应该从更广范围的经济发展、转型背景、时代环境出发,还原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形成一个逻辑一致的理论框架。只有从中国经济整体的高度去认识和理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才能客观评价70年区域经济发展的是非功过,并对未来进行有益的展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是内外部环境、国家战略、制度变迁和区域战略四元因素相互联动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立国战略、富民战略和强国战略三大国家战略下,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格局和区域特征,形成区域计划调控期、区域增长极点孕育期、区域增长方式构建期、区域经济关系调整期与区域经济结构重整期五大阶段。为解决当前中国区域经济面临的诸多问题,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将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在增强区域战略弹性、推动空间经济增长、加快区域协调发展、调整区域多元关系、促进区域新经济、构建区域绿色生态、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扩大区域开放等方面有所作为。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石碧华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均衡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由非均衡发展到协调发展三个阶段的转变,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与阶段性特点,为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回顾和总结7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变历程和历史特征,对新时期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实践表明,在区域发展战略选择上要着重处理好效率与公平、政府与市场、均衡与非均衡、中央与地方四个方面的关系。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地区发展态势良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面向新时代,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邢中先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营经济主要经历了曲折探索和全面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营经济发展道路。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发现中国在探索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突破了意识形态局限,对民营经济正名立法,保障了民营经济的平稳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全面实现了调整手段、调整内容、调整目的和调整对象的转换,积累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经验,启发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全面营造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务、市场和舆论环境,进而在混合所有制引导下,不断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