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28)
2023(11252)
2022(9349)
2021(8441)
2020(6679)
2019(15381)
2018(15064)
2017(28347)
2016(14887)
2015(16855)
2014(16584)
2013(16785)
2012(16250)
2011(15123)
2010(15191)
2009(14073)
2008(13761)
2007(12210)
2006(11357)
2005(10835)
作者
(43526)
(36285)
(36223)
(34595)
(23383)
(17292)
(16372)
(13995)
(13900)
(12904)
(12852)
(11970)
(11826)
(11732)
(11594)
(11366)
(10760)
(10521)
(10434)
(9843)
(9450)
(8894)
(8669)
(8421)
(8295)
(8241)
(7837)
(7739)
(7394)
(7118)
学科
(92243)
经济(92168)
管理(37247)
(36058)
方法(28924)
中国(27977)
数学(25949)
数学方法(25828)
地方(25386)
(25213)
企业(25213)
(21516)
业经(17757)
(16293)
贸易(16278)
地方经济(15924)
(15743)
农业(15082)
(14751)
(14454)
(13816)
金融(13815)
(13802)
(13670)
(13629)
银行(13614)
(13349)
环境(13149)
产业(10324)
(10217)
机构
学院(222734)
大学(222716)
(114821)
经济(113020)
研究(90130)
管理(79383)
中国(70442)
理学(66495)
理学院(65684)
管理学(64954)
管理学院(64522)
(49400)
科学(48933)
(48761)
(45648)
研究所(40930)
中心(38538)
财经(38423)
经济学(38168)
(35048)
(34356)
经济学院(34100)
(33480)
北京(32296)
(31994)
(29907)
师范(29655)
财经大学(28320)
科学院(27703)
业大(27170)
基金
项目(138297)
科学(110452)
研究(104667)
基金(101982)
(88216)
国家(87533)
科学基金(74234)
社会(71710)
社会科(68319)
社会科学(68307)
基金项目(52287)
(51513)
教育(46106)
(43460)
自然(42809)
资助(42097)
自然科(41818)
自然科学(41808)
自然科学基金(41114)
编号(39634)
(37213)
成果(32767)
(32212)
重点(31870)
国家社会(31444)
发展(31291)
(30795)
中国(29264)
课题(29016)
(28433)
期刊
(138059)
经济(138059)
研究(79954)
中国(51089)
(35753)
(33084)
管理(32645)
科学(30400)
学报(29760)
(26019)
金融(26019)
经济研究(24478)
大学(23474)
农业(23052)
教育(22408)
学学(22070)
财经(20716)
业经(20020)
技术(19553)
(18197)
问题(18136)
(16414)
世界(15661)
国际(15140)
技术经济(13271)
(12870)
经济问题(11435)
统计(11400)
经济管理(10527)
商业(10469)
共检索到367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坤荣  滕永乐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速呈现连续回落调整态势,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持续走低,但是并不能简单地判断为周期性调整。由于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和需求结构等长期趋势正在发生逆转,标志着原有经济增长模式的终结,经济已经进入发展阶段转换时期。为此,必须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增长效益上来,通过在规模效率、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和管理效率四个维度持续推动改革,激活市场活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海鸣  
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与增长方式的转变孙海鸣一、经济发展阶段与增长方式:要素替代分析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增长,各种类型的结构变动,是增长的衍生物或逻辑结果。虽然,结构变动的优劣,会影响经济增长的数量或质量,但是,它不会影响经济增长是财富积累主体来源的基本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海春  
实践经验证明,经济发展不仅存在短期波动,而且中长期发展也不是一条直线上升的线性轨迹,而是存在拐点的曲线运动。当经济运行到中长期发展轨迹的拐点时,即意味着旧发展阶段的结束,新发展阶段的来临。本文试图建立一套指标体系来描述中国经济发展轨迹并利用实证分析寻找中国经济发展轨迹的拐点,以此判断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为制定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跃潮  陈黎震  孙扬  
文章通过22种指标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采用经过证明行之有效的预测方法给出非调控情况下中国人均GDP的未来两年发展趋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梁炜  任保平  
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其特征的认识,是一国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本文透过经济发展的内涵确定出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体系,并且从经济总量水平、经济结构、制度水平的变化以及创新水平四个方面对我国1978~2006年的数据进行整理,同时借助Fisher最优分割法进行系统分析后认为,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四个经济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第四个阶段。本文探讨了新阶段的基本特征,进而从新阶段经济发展的特征出发,提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和发展思路应进行必要的调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永忠  夏孟秋  
新世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五”计划以来,我区国民经济出现了加速发展的态势,呈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较快发展,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三大需求快速增长的良好格局。今年以来,这种经济加速度发展的势头表现得更为充分,且初步实现了速度与结构、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月  邓露  
本文提出有效经济增长的概念,构建了有效经济增长动态模型,建立了超额人均收入等相关变量的测定方法,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考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并定位当前大陆有效经济增长阶段。基本结论是:有效经济增长大体分为中低速稳定增长阶段、高速波动增长阶段与停滞或小幅下降阶段三个阶段;其中中低速稳定增长阶段为"起飞前准备阶段",高速波动增长阶段为"新起飞阶段";1978年以来我国一直处于"起飞前准备阶段",但当前已接近中低速稳定增长阶段与高速波动增长阶段的转折点,即正向"新起飞"阶段跨越。对此我们应充分借鉴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的成功经验,在新的实践逻辑起点上为祖国大陆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新思路。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曹远征  
2014年,中国经济表现出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下行压力加大。一季度GDP增长率延续了上年的下行态势,二季度虽略有反弹,但三季度又开始下行,四季度仍维持着这一状况,全年经济增长率为7.4%。如果将时间向前推,自2010年第二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就开始下行,至今已延续了18个季度,已超过以往任何一个经济周期的变动。与此相对应,PPI连续负增长达34个月,也已打破纪录,并且在短期内难以转正,这表明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而且有可能进一步加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西  
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本文将经济发展研究分成收入、城市化、产业、消费和科技五个方面,运用多种参数指标,立足世界经济的未来与过去,得出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和规律。作者根据国内外关于一国经济发展阶段和中国发展阶段的现实,选择工业化和城市化作为核心指标,对比美国经济发展历程,得出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中期’区间”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双中期’区间”最新时点的关键特征;概括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双重性规律,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思路及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行  
本文认为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和租佃制度的变革 ,使中国封建经济的运行呈现为以国家配置资源为主 ,地主配置资源为主 ,和农民配置资源为主的三个阶段 ,从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柳卸林  
随着知识经济的研究走向深入,有关中国知识经济发展阶段的问题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本文从知识经济指标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了分析。方法是建立知识经济的综合指标、产业指标。结论是在与美国进行比较下作出的。我们发现,中国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还处在萌芽阶段。一、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丽伟  郭俊华  陈世坤  
文章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了研究生扩招、R&D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第一,从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样本进行分析,研究生扩招对人均GDP增长率并没有显著的影响,也未引起R&D结构改善;第二,短期内所有样本中人均GDP增长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R&D结构改善,正向作用明显;第三,在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样本中,R&D结构调整可以促进研究生扩招规模。但一味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外延式政策并不可取,国家应制定科研支持政策,改善科研环境与提升科研人员待遇;各个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学科资源优势加快专业化整合,为学生搭建与企业合作的良好平台;鼓励和引导学生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机构和知识型、技术型行业流动,减少人力资源的错配,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上海市统计局综合处课题组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尤其是1992—2007年,地区GDP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但近年来,在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和自身增长因素转变的综合作用下,上海经济增长平台已显趋势性下移,下阶段上海经济将如何运行,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格局将如何演变,是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本文从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经济增长的4个阶段入手,着重分析各个阶段经济增长动力格局及其演变,并对“十三五”时期上海经济面临的宏观环境和增长动力要素的变化趋势作基本判断,在此基础上对经济增速作出情景分析和预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