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59)
- 2023(11051)
- 2022(9180)
- 2021(8372)
- 2020(6664)
- 2019(15194)
- 2018(14812)
- 2017(27997)
- 2016(14607)
- 2015(16433)
- 2014(16370)
- 2013(16525)
- 2012(15998)
- 2011(14925)
- 2010(15039)
- 2009(13999)
- 2008(13541)
- 2007(11949)
- 2006(11195)
- 2005(10672)
- 学科
- 济(90925)
- 经济(90857)
- 管理(34150)
- 业(33053)
- 中国(27988)
- 方法(27351)
- 地方(26057)
- 数学(24490)
- 数学方法(24378)
- 企(22032)
- 企业(22032)
- 农(21145)
- 业经(17208)
- 地方经济(16142)
- 贸(16107)
- 贸易(16092)
- 易(15509)
- 学(15054)
- 农业(14903)
- 发(13949)
- 融(13573)
- 金融(13572)
- 环境(13151)
- 银(13125)
- 银行(13111)
- 制(13034)
- 财(13003)
- 行(12908)
- 发展(10358)
- 展(10333)
- 机构
- 大学(220315)
- 学院(219903)
- 济(111743)
- 经济(109889)
- 研究(90901)
- 管理(76384)
- 中国(70219)
- 理学(63862)
- 理学院(62965)
- 管理学(62183)
- 管理学院(61746)
- 科学(50565)
- 京(48898)
- 财(47653)
- 所(46185)
- 研究所(41494)
- 中心(38647)
- 经济学(37295)
- 财经(37151)
- 农(34160)
- 经(33840)
- 经济学院(33337)
- 江(32965)
- 院(32512)
- 北京(32296)
- 范(30709)
- 师范(30464)
- 科学院(28170)
- 财经大学(27302)
- 业大(27050)
- 基金
- 项目(137616)
- 科学(109968)
- 研究(102523)
- 基金(101959)
- 家(88940)
- 国家(88263)
- 科学基金(74699)
- 社会(70360)
- 社会科(67035)
- 社会科学(67026)
- 基金项目(52784)
- 省(50862)
- 教育(44794)
- 自然(43836)
- 划(43327)
- 自然科(42828)
- 自然科学(42818)
- 自然科学基金(42052)
- 资助(41798)
- 编号(38442)
- 发(36963)
- 成果(31878)
- 重点(31749)
- 部(31653)
- 国家社会(31089)
- 发展(30917)
- 展(30440)
- 中国(29025)
- 课题(28301)
- 创(27829)
- 期刊
- 济(135858)
- 经济(135858)
- 研究(79395)
- 中国(49768)
- 财(33718)
- 农(33217)
- 管理(31225)
- 科学(30922)
- 学报(30228)
- 融(24981)
- 金融(24981)
- 经济研究(23981)
- 大学(23534)
- 农业(23131)
- 学学(22139)
- 教育(20799)
- 财经(19811)
- 业经(19486)
- 技术(18663)
- 问题(18048)
- 经(17426)
- 贸(16188)
- 世界(15561)
- 国际(15049)
- 业(12900)
- 技术经济(12869)
- 统计(11237)
- 经济问题(11202)
- 资源(10469)
- 现代(10423)
共检索到362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陶永亮 李旭超 赵雪娇
本文采用中国286个地级城市2003——2011年的数据,通过构建两种不同的集聚指标,对城市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机制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第一,空间集聚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具有非线性效应,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集聚促进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减弱,特别的,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57万元之后,进一步的集聚会对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第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科研人员占总人口比重增加、移动电话普及率提高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都会削弱集聚对增长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空间集聚 经济增长 威廉姆森假说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廖元和 廖宇翃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两次历史性变化,中国的产业布局高度集中于东部,这与全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相矛盾,也与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相矛盾。应实施"有重点协调式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战略,尤其要在中西部地区培育类似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新的经济增长极,通过产业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进而加快全国的城市化进程。同时,还应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农民工就业补贴和就业培训,实行土地制度创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月玲 吴涵 叶阿忠
基于1996~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随机前沿模型计算结果,运用空间计量、协整回归及因果检验实证分析异质劳动与资本集聚对我国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资本集聚通过影响生产规模中的要素再配置而与规模效应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以调整技术进步速度和方向;生产率的提高不在于技能劳动集聚,而在于技能劳动集聚对技术效率和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资本集聚与技能劳动集聚的非协调演进导致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匹配失当是规模效应提高和生产率增长的最大掣肘因素,宏观上表现为规模经济扩张与规模经济效率下降共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连友 薛贺香
针对目前我国经济仍然呈现着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本文从二元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当前我国经济 增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中国经济增长 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郑伟红 贾朋俭
俄罗斯经济转型后,经过10年的发展,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但是,稳定的市场经济秩序仍未建立,在很大程度上经济的基本框架还没有完全确立,还需要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对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行解读,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借鉴意义。从这个视角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析,并在理论层面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
俄罗斯 经济增长 原因 启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谢婷婷 潘宇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我国经济迈入"结构性减速"时代。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30个省(区、市)的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对于邻近区域具有较强辐射作用,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开放的市场、劳动力和物质资本的投入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政府行为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抑制性;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的联动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且辐射作用明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与畅 刘元秀
国民经济增长和居民消费改善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函数,而流通业发展作为兼顾二者的重要经济驱动力,能否实现经济与消费的双重红利备受关注。基于流通业集聚、经济增长与消费升级的内在关联,本文在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前提下,依次构建流通业集聚发展的双重红利检验模型,进而以2004-2018年城市层面数据予以实证;进一步地,本文从产业结构、生产效率以及交易效率等维度考察流通业集聚发展实现双重红利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全国层面,流通业集聚发展对于本地而言具有推动经济增长和消费升级的双重红利。同时,流通业集聚发展对于周边地区则仅仅存在经济增长的溢出型单一红利;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流通业集聚发展的双重红利效应保持稳健,然而中西部地区流通业集聚发展的消费升级效应却存在时滞特征;产业结构优化和生产技术改进是流通业集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路径,而交易效率提升则是实现消费升级的关键所在。据此,本文提出应强化地区流通设施建设和产业规模扩张,并完善地区间流通业协同发展管理制度,从而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仵志忠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而我国农村市场又是国内市场中最有发展前景的部分,是国内最大的市场。但我国农村市场一直处于低级形态,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锋 吴丽华 杨超
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中CO2排放量增长的驱动因素,对有的放矢地制定减排政策,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把1995—2007年间中国能源消费的CO2排放增长率分解为11种驱动因素的加权贡献,并对这一时期中的6个时间段和每一种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07年间,中国CO2排放量年均增长12.4%的主要正向驱动因素为人均GDP、交通工具数量、人口总量、经济结构、家庭平均年收入,其平均贡献分别为15.82%、4.93%、1.28%、1.14%和1.11%,负向驱动因素为生产部门能源强度、交通工具平均运输线路长度...
关键词:
CO2排放 驱动因素 因素分解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忠玉 肖宏伟
本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针对2005—2015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就城镇化发展及其他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测算,并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够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0.25%,但对相邻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带来相邻地区经济减少0.49%。"十三五"时期及中长期亟须区域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新型城镇化在新常态下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忠玉 肖宏伟
本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针对2005—2015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就城镇化发展及其他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测算,并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够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0.25%,但对相邻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带来相邻地区经济减少0.49%。"十三五"时期及中长期亟须区域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新型城镇化在新常态下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静文 王明雁
本文在新经济理论框架下梳理劳动力空间集聚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路径,即:劳动力空间集聚通过正向的本地市场效应、价格指数效应、知识溢出效应,以及负向的市场竞争效应共同作用于经济增长。由于各效应产生的时间和条件不同,劳动力空间集聚先是促进经济增长,但达到一定程度后,集聚成本上升并超过集聚收益,转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由此提出假设:劳动力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存在"倒U"型非线性影响。同时,通过数理公式推导,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运用GMM等估计手段,再次证明:劳动力空间集聚度存在"天花板"效应,劳动力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一个适度的区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江瑶 陈旭 高长春
从全球视角出发,在界定创意产业行业范围基础上,选取2008-2017年我国大陆各省市区的统计数据,分析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创意产业空间集聚与区域经济之间呈显著的"U形"关系,创意企业的集中分布先是不利于地区经济规模的扩大,而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地区经济会随着创意企业的进一步集中入驻而增长。此外,上一期的区域经济规模、贸易规模、人均消费支出、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也会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基于以上发现,从鼓励创意企业集中分布、引导市场经济自由发展、扩大周边地区贸易往来、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4个方面对推动我国创意产业空间集聚、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瑛 杨开忠 沈体雁
从经验角度看,伴随我国各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的发展如火如荼。在理论界,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对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息。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对地方集聚经济发展模式的需求,便于我们更好的制定产业政策,发展地方产业。文本利用1978年至2001年面板数据研究中国长期经济增长中的主要作用要素,发现城市化经济指数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最大,是促进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为了进一步探究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变动过程,作者又选取了1997年和2003年30个省区的24个工业企业数据进行横截面研究,通过跨年度研究的结果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