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53)
- 2023(11233)
- 2022(9388)
- 2021(8668)
- 2020(6919)
- 2019(15894)
- 2018(15705)
- 2017(29567)
- 2016(15794)
- 2015(17873)
- 2014(17795)
- 2013(18030)
- 2012(17670)
- 2011(16532)
- 2010(16924)
- 2009(15735)
- 2008(15562)
- 2007(13970)
- 2006(13056)
- 2005(12425)
- 学科
- 济(93963)
- 经济(93877)
- 管理(38322)
- 业(36926)
- 方法(29046)
- 中国(28505)
- 企(25936)
- 企业(25936)
- 地方(25559)
- 数学(25448)
- 数学方法(25259)
- 农(22499)
- 业经(18217)
- 学(17729)
- 贸(17036)
- 贸易(17021)
- 易(16444)
- 地方经济(15974)
- 农业(15651)
- 制(14970)
- 财(14958)
- 融(14670)
- 金融(14669)
- 银(14420)
- 银行(14396)
- 行(14118)
- 发(13930)
- 环境(13281)
- 和(11164)
- 体(10775)
- 机构
- 大学(243688)
- 学院(241505)
- 济(117898)
- 经济(115902)
- 研究(100302)
- 管理(83243)
- 中国(77523)
- 理学(69259)
- 理学院(68283)
- 管理学(67274)
- 管理学院(66803)
- 科学(57227)
- 京(54505)
- 所(52404)
- 财(52256)
- 研究所(47113)
- 中心(42333)
- 农(41342)
- 财经(40307)
- 经济学(38841)
- 江(37734)
- 经(36638)
- 北京(36140)
- 院(35410)
- 经济学院(34658)
- 范(34251)
- 师范(33955)
- 农业(31953)
- 业大(31596)
- 科学院(31036)
- 基金
- 项目(148537)
- 科学(117610)
- 研究(109768)
- 基金(109215)
- 家(95950)
- 国家(95209)
- 科学基金(79574)
- 社会(73567)
- 社会科(69913)
- 社会科学(69898)
- 基金项目(55878)
- 省(54893)
- 教育(48690)
- 自然(47437)
- 划(47296)
- 自然科(46322)
- 自然科学(46306)
- 自然科学基金(45509)
- 资助(45354)
- 编号(41492)
- 发(39067)
- 成果(35618)
- 重点(34703)
- 部(34305)
- 发展(32244)
- 国家社会(32194)
- 展(31727)
- 课题(30948)
- 中国(30887)
- 创(29951)
- 期刊
- 济(144854)
- 经济(144854)
- 研究(86568)
- 中国(56269)
- 农(39739)
- 财(37877)
- 学报(36982)
- 科学(36244)
- 管理(34115)
- 大学(28181)
- 融(28172)
- 金融(28172)
- 农业(27235)
- 学学(26344)
- 教育(25666)
- 经济研究(24794)
- 财经(21688)
- 业经(20611)
- 技术(20293)
- 问题(19120)
- 经(19016)
- 贸(17575)
- 世界(16614)
- 国际(16463)
- 业(14806)
- 技术经济(13850)
- 统计(12100)
- 经济问题(11896)
- 资源(11132)
- 经济管理(10988)
共检索到4027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立群
经济增长方式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一是增长内容,一是增长机制。增长内容主要由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所决定,增长机制则主要由经济体制所决定。从这一角度看,经济增长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现实中的结合形式。增长内容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居民消费内容的变化,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表现为取决于市场需求的变化。这实际是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具体体现。生产和消费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生产创造着消费,消费拉动着生产。产业经济学认为,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变化,是产业结构变化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因。由此看也是增长内容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军
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入的,其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三次提出过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始概念:一是在分析两类剩余价值时,马克思指出,因延长工作日而产生的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由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靠提高劳动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海鸣
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与增长方式的转变孙海鸣一、经济发展阶段与增长方式:要素替代分析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增长,各种类型的结构变动,是增长的衍生物或逻辑结果。虽然,结构变动的优劣,会影响经济增长的数量或质量,但是,它不会影响经济增长是财富积累主体来源的基本趋...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何雄浪 杨继瑞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全新的思想,反映了我们党经济建设指导理念的升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高增长和高发展,但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十分明显。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效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文章认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日益低下的根本原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改善国有企业境况的重要途径。文章还认为:深化改革,苦练内功,强化和优化管理是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坚实基础;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途径;提高职工的素质是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条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胡祖才 刘宇南 陈磊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方针,并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生产要素三个方面明确了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途径。这也对社会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现代社会事业不但具有公益属性,也具备产业属性,社会经济功能日益强大,与国家经济发展和整个产业体系已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紧密关系。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卫斌 陈彬 蒋松荣
中国过去30多年特别是新世纪以来10余年高速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消耗大量能源资源的基础上,并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由于面临日趋严峻的资源支撑力瓶颈和环境承载力约束,能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亟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能源环境视角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于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实现经济的绿色增长。本文运用DEA方法构建一个经济增长的绿色指数以定量地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绿色指数为0.10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现有的高耗能、高污染的增长方式从根本上是由当前的能源定价机制和能源价格体系决定的,能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唐龙
把对经济工作考察的视野从经济增长扩大到经济发展,这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创新,是党和国家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认识进一步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内涵更丰富,在思路上应以节能减排为抓手,以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为载体,以体制改革与创新为保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梁洪学 张卓佳
1.建立扩大国内消费的长效机制。国际经验表明,以内需为主导,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内需潜力巨大,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今后一个时期扩大内需重点应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提高居民消费增长率和居民消费率,增强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而把居民消费潜力有效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关键是要破解制约扩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肇光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长期推进经济发展战略过程中的明智选择,是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是遵循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力求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既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又要积极探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所面临问题的解决路径。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们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经济发展速度过度依赖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经济发展动力过度依赖外贸进出口,经济发展方式过度依赖外资,经济发展效果评价过度依赖GDP指标等。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做到四个坚持,...
关键词:
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 思考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钱淑萍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中央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经济发展新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新目标,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在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我国政府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落后的现状,提出了促进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及其财税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顾成军 龚新蜀
经济增长及其增长方式的转变受多个因素影响。环境保护投资和最终消费率对经济增长及其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拉动效应还是抑制效应取决两个变量各自样本观测值与对应临界值的大小关系。市场化程度和外贸依存度起着积极的拉动作用,税收水平和行政管理费支出起着消极的抑制作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仅要转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也要逐步实现以消费和政府投资共同推动经济增长及其增长方式的转变,还要推动我国税负水平的合理化,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严格控制行政管理费开支,合理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 影响因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少武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傅晓峰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报告》和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九五计划及二○一○年远景规划》对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其中之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全面的,正确认识是中西部地区制定相应政策、措施的基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特征表明,这一过程不仅为东部地区发展创造出政策环境,同时也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上新台阶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