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13)
- 2023(11717)
- 2022(9758)
- 2021(8884)
- 2020(7047)
- 2019(15918)
- 2018(15590)
- 2017(28964)
- 2016(15070)
- 2015(16979)
- 2014(16630)
- 2013(16681)
- 2012(16216)
- 2011(15241)
- 2010(15434)
- 2009(14443)
- 2008(14102)
- 2007(12604)
- 2006(11668)
- 2005(10976)
- 学科
- 济(91430)
- 经济(91360)
- 管理(42445)
- 业(41675)
- 企(30822)
- 企业(30822)
- 中国(29109)
- 方法(27321)
- 地方(25263)
- 数学(23963)
- 数学方法(23853)
- 农(21740)
- 业经(18530)
- 贸(16283)
- 贸易(16267)
- 技术(16223)
- 地方经济(15913)
- 易(15734)
- 农业(15276)
- 学(14615)
- 融(14479)
- 金融(14479)
- 银(14417)
- 银行(14404)
- 制(14386)
- 行(14180)
- 发(13661)
- 财(13498)
- 环境(13181)
- 技术管理(11168)
- 机构
- 学院(227618)
- 大学(227573)
- 济(115907)
- 经济(114082)
- 研究(90954)
- 管理(82652)
- 中国(70892)
- 理学(69288)
- 理学院(68448)
- 管理学(67683)
- 管理学院(67227)
- 京(49595)
- 科学(49245)
- 财(49171)
- 所(45768)
- 研究所(41025)
- 中心(38951)
- 财经(38341)
- 经济学(38199)
- 经(34929)
- 江(34148)
- 经济学院(34107)
- 农(33207)
- 北京(32879)
- 院(32261)
- 范(30692)
- 师范(30459)
- 财经大学(28234)
- 科学院(27899)
- 州(27360)
- 基金
- 项目(141482)
- 科学(113516)
- 研究(107800)
- 基金(104070)
- 家(89968)
- 国家(89230)
- 科学基金(76176)
- 社会(74019)
- 社会科(70475)
- 社会科学(70462)
- 基金项目(53507)
- 省(53130)
- 教育(47348)
- 划(44561)
- 自然(43687)
- 自然科(42705)
- 自然科学(42694)
- 资助(42188)
- 自然科学基金(41963)
- 编号(40635)
- 发(37823)
- 成果(33671)
- 国家社会(32521)
- 部(32482)
- 重点(32343)
- 发展(31910)
- 创(31791)
- 展(31403)
- 创新(30171)
- 课题(29942)
- 期刊
- 济(140111)
- 经济(140111)
- 研究(81059)
- 中国(53023)
- 管理(35328)
- 财(35020)
- 农(32494)
- 科学(30943)
- 学报(29144)
- 融(26636)
- 金融(26636)
- 经济研究(24481)
- 教育(23752)
- 大学(23229)
- 农业(22474)
- 学学(21681)
- 技术(20790)
- 业经(20714)
- 财经(20569)
- 问题(18193)
- 经(18115)
- 贸(16330)
- 世界(15752)
- 国际(15115)
- 技术经济(14221)
- 业(12825)
- 经济问题(11498)
- 统计(11130)
- 商业(10877)
- 经济管理(10750)
共检索到3750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刚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源型技术和要素投入的过度依赖在创造"中国奇迹"的同时,也造成了科技与经济的"两张皮"。在从制造经济向创新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以新知识创造及其商业化为导向的创新型创业活动及其组织和制度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结构性变革及可持续发展新的动力来源和实现机制。对新的动力来源和实现机制的理论概括和总结,是制定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与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相适应,组织变革的重心是从生产网络向创新网络的演化,制度变革的重心则是从优化投资环境向构建创新创业环境的转变。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发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舫舸
一、引言2014年11月1—2日,受国家社科基金委托,由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7家期刊联合主办,云南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召开。7家期刊分别是(排名不分先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武汉大学《经济评论》、东北财经大学杂志社、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家》、首都经贸大学《人口与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琛 李群 王宾
面对"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要求,探寻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源是值得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梳理经济增长动力问题基础上,提炼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九个因素,并通过牛顿第二定律解释了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且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强弱程度进行剖析,寻找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最终得出两个结论:第一,1998~2012年,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投资、消费和技术投入环节,其次为金融、劳动投入、城镇化改革,而净出口、FDI和经济结构三个环节影响偏弱;第二,引入牛顿第二定律,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可以解释经济现象中的动力问题,找出经济发展根本动力,在方法及实践上是可行的。
关键词:
经济发展动力 新常态 灰色关联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孝德
中国20 年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不仅是土地、资本、人力等资源增殖的过程, 更是一个社会资源的创新过程。推动中国20 年经济高速增长的社会创新资源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改革推动下的体制创新; 二是开放中形成的资本、技术、管理和信息的引入和流动; 三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短缺经济和潜在国内需求释放; 四是政府对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推动、正确领导和决策。当代中国正处在从第一轮经济改革与发展向第二轮转变的过程。由于原有的社会创新资源发挥作用的边际成本增大和边际效益的递减, 由此决定了从第一轮向第二轮转变的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 必须从培育新的社会创新资源着手, 找到中国第二轮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
物质资源 社会资源 创新 增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谢伏瞻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世界最大的人口规模,在长达近30年的时间内实现了年均9.6%的高速增长。使中国经济从解决温饱到基本实现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在经济总量大幅增加的前提下,仍然继续保持了年均近10%(9.76%)的增长,既消除了通货紧缩,又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经济发展的质量提高,效益改善,波动减少,协调性增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仲生
本文展望了21世纪初期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指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化的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提出了就业人口的增长、劳动力素质的改善以及频繁的劳动力流动等劳动力因素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率 劳动力因素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孙立坚
2016年中国经济将直面"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本质是要摆脱长期以来对招商引资经济发展旧模式的依赖,建立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增强金融业自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要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化解中国经济中存在的各类矛盾,关键是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在国内要把制造业的高成本通过服务环节的创新降下来,从而释放产能;要鼓励中国资本走出去,到海外去获得财富增长的机会。而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真正落实上海自贸区探索负面清单改革的方向,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
中国经济 经济转型 供给侧改革 自贸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姚树洁
中国经济改革走过了30多年的路程,其发展速度和成就,堪称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最大的经济奇迹。人均GDP从不到200美元,上升到8000美元;从一个绝对贫困的国家,变成一个欣欣向荣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贸易国和制造国。然而,目前经济增长开始放慢,如何在"新常态"下寻求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是摆在中国经济学者面前一道非常重要的经济理论命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易淼 赵晓磊
借助辩证唯物主义能够深入理解"新常态"范畴,把握常态演变的基本规律。利益格局与经济发展彼此之间存在着辩证关联,都遵循着常态演变规律。正是利益格局的"反常态",激化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使得中国经济发展"旧常态"无法持续。对利益格局进行必要调整,使其从利益分化、利益固化、利益错位的反常态转向利益整合、利益交融、利益归位的新常态,这不仅是破解消费需求不足问题的关键,而且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利益视域 辩证唯物主义 新常态 利益格局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振华
当前,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涵义有多方面的阐释;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进一步深化对发展的认识;纠正理论界和实践中对新常态认识的误区;构建有利于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体制机制。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新常态 误区 解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于新东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中走出了不寻常的发展之路,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新成就。到2015年,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递进之年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又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与"十三五"规划谋篇布局的承启之年,更是检验中国经济发展的定力、实力与潜力和确保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与可持续力的关键之年。为此,笔者对如何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做出了战略前瞻,提出了对策建议。全文具体研究概括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七个新":第一,充分肯定发展"新成就";第二,客观辩证透视"新常态";第三,牢牢把握抓住"新机遇";第四,沉着冷静应对"新挑战";第五,与时俱进明确"新思路";第六,承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发生了历史性的实质变化,已经进入了一个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中,将发生一系列全局性、长期性的新现象、新变化。经济发展将走上新轨道,依赖新动力,政府、企业、居民都必须有新观念和新作为。"稳增长"着眼近期,"调结构"着眼中期,"促改革"着眼长期。着眼于长期的改革,也需有现实的动力源泉,应有激励相容的机制机理。在经济新常态下,最重要的改革方向和政策取向就是要形成"公平—效率"的新常态关系,这是能否实现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之一——"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关键。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我们将越来越明显地观察和感受到中国社会的价值选择、行为特征和规则意识的一系列新常态现象。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崔冠杰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体规划,它必将对我国经济新格局的形成产生积极的、重大的影响。当历史跨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直接推动下,中华大地上已呈现出了沿海、沿江、沿边、沿主要交通通道和内陆中心城市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态势,并构成了保税区、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旅游度假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江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等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茂兴
主持人语: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国锐意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以国内改革形成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体制优势,又以积极应对全球化挑战和开放中的瓶颈及障碍的姿态来加快国内相关领域的改革,在与世界的互动交流中,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我们建立和完
关键词:
中国经济发展 全球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L·R·克莱因 周明武
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已进行了16年,现正朝着其所确立的2000年发展目标行进。然而,对能否实现这些目标,既有怀疑者,也有反对和批评者。确实,在没有取得真正的丰硕成果之前,来评判其发展过程是否取得成功还为时过早。阿根廷的发展似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