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14)
- 2023(12510)
- 2022(10400)
- 2021(9534)
- 2020(7710)
- 2019(17774)
- 2018(17501)
- 2017(32618)
- 2016(17221)
- 2015(19205)
- 2014(19020)
- 2013(18992)
- 2012(18240)
- 2011(16936)
- 2010(17124)
- 2009(15907)
- 2008(15617)
- 2007(13797)
- 2006(13054)
- 2005(12473)
- 学科
- 济(97531)
- 经济(97435)
- 管理(40546)
- 业(38879)
- 中国(30520)
- 方法(29185)
- 企(28084)
- 企业(28084)
- 地方(26002)
- 数学(25705)
- 数学方法(25514)
- 农(23872)
- 业经(19723)
- 财(18709)
- 制(17670)
- 学(17011)
- 贸(16975)
- 贸易(16957)
- 易(16408)
- 农业(16376)
- 地方经济(16076)
- 融(15812)
- 金融(15812)
- 银(15465)
- 银行(15452)
- 行(15199)
- 发(14430)
- 体(13155)
- 环境(13007)
- 和(11161)
- 机构
- 大学(251741)
- 学院(249216)
- 济(123768)
- 经济(121702)
- 研究(102593)
- 管理(86837)
- 中国(79762)
- 理学(72210)
- 理学院(71307)
- 管理学(70361)
- 管理学院(69856)
- 财(56442)
- 科学(56096)
- 京(55748)
- 所(52359)
- 研究所(46770)
- 中心(43489)
- 财经(42743)
- 经济学(41048)
- 经(39025)
- 农(39002)
- 江(38471)
- 北京(37269)
- 经济学院(36560)
- 院(36483)
- 范(35611)
- 师范(35298)
- 财经大学(31530)
- 科学院(30631)
- 业大(30176)
- 基金
- 项目(152996)
- 科学(121271)
- 研究(116851)
- 基金(111977)
- 家(97330)
- 国家(96511)
- 科学基金(81163)
- 社会(78579)
- 社会科(74644)
- 社会科学(74630)
- 基金项目(56530)
- 省(56274)
- 教育(52532)
- 划(48083)
- 自然(46483)
- 资助(46372)
- 自然科(45395)
- 自然科学(45380)
- 编号(45081)
- 自然科学基金(44594)
- 发(39879)
- 成果(38800)
- 重点(35427)
- 部(35354)
- 国家社会(34645)
- 课题(33579)
- 发展(33456)
- 展(32935)
- 中国(32002)
- 创(31242)
- 期刊
- 济(151949)
- 经济(151949)
- 研究(92772)
- 中国(61398)
- 财(41013)
- 农(37913)
- 管理(36852)
- 学报(35041)
- 科学(34880)
- 教育(31677)
- 融(30126)
- 金融(30126)
- 大学(27934)
- 经济研究(26604)
- 农业(25770)
- 学学(25715)
- 财经(23035)
- 技术(22343)
- 业经(21586)
- 经(20243)
- 问题(19794)
- 贸(18049)
- 世界(17047)
- 国际(16588)
- 业(14448)
- 技术经济(13949)
- 经济问题(12507)
- 统计(12494)
- 改革(11819)
- 革(11819)
共检索到422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罗润东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逄锦聚 盛斌
文章认为,通读《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一书可以发现,全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特征,全面研究了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理论和实践,测度了居民收入差别的变动轨迹和主要影响因素,总结了中国从贫穷迈向共同富裕的特色道路与经验,验证了作者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公有经济收入分配倒U理论",使其从假说上升为科学理论观点,从而进一步证明了邓小平"先富后富、共同富裕"思想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证明了改革开放"中国故事"的伟大成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全书逻辑思路清晰,结论与现实紧密贴合,理论推导与计量证明相辅,政策主张具有可操作性,是一部值得理论界、政府部门、宣传领域深入研讨和运用的学术著作。
关键词:
收入分配 公有经济 共同富裕 倒U曲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谷书堂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森林
扎实严谨的开创性研究──读陈宗胜著《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李森林尽管许多经济学家与大卫·李嘉图一样,认为收入分配问题是所有经济学的中心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对此展开了研究,但是,从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入手研究收入分配问题,则是美国经济学家、1971...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林善浪
《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改革》(上下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发展与改革》)精选了郭铁民教授在1981-2011年期间发表的部分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集中反映了他的学术历程和学术贡献。初读该书,谈几点浅显体会,就教于学界同仁。1.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郭铁民教授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不遗余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甘犁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一书作者陈宗胜教授,是我国收入分配研究领域的长期深耕者。本书是作者集十数年带领团队的研究成果之大成。书中以"公有经济收入分配倒U理论"为核心和主线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的收入分配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分析和总结,证实了"公有经济收入分配差别倒U曲线"的客观性,证明中国居民收入差别总体及各主要组成部分已基本上越过最高点并开始进入下降阶段。全书体系完整,逻辑统一,结构严谨,创新点突出,实证规范,是研究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必读著作。我自己团队的研究亦支持陈教授书中的结论。相信该书对政商学界和社会各方面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并具有参考价值,能够推动和引导更多学者在研究我国收入分配方面做出更多有益探索。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昉
作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系列讲话精神的体会,本文把中国经济发展正在经历的阶段性变化,分别置于三个视野中进行观察。第一,从中国发展的长期历史过程看,新常态是中国发展由盛到衰再到盛的一个历史阶段,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我们保持应有的历史耐心和政策定力。第二,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逻辑着眼认识新常态,进一步增强了转变发展方式和实现增长动能转换的紧迫性。第三,与世界经济呈现的"新平庸"不同,中国经济增长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中高速增长。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新常态 潜在增长率 改革红利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杰
儒家伦理与经济发展究竟具有怎样的关系,既有文献见仁见智。本文的分析表明,儒家伦理起初内生于保证家庭组织运行效率的实际需要,而后长期充当国家与个人的调适角色,促成了家族制与官僚制的制度妥协,并由此形成独具特色的市场制度基础,汉唐盛世便奠基其上。中国未来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要害是政府因素与其他市场因素能否达成制度均衡,儒家伦理的作用自当不言而喻。不仅如此,儒家伦理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逐步完成了商业转向,具有了丰富的市场涵义,加上东亚经济奇迹佐证凿凿,因此其对市场经济发展有利无害当成定论。本文的讨论发现,儒家伦理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季权
我区和全国一样,正以改革开放的步伐跨进90年代。未来的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的十年。在这十年内,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第二个翻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并为第三步目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打下基础。这是一个极其艰巨的历史任务,特别是对广西来说,其艰巨性更大于全国。十年改革开放,广西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加快,人民生活的提高,都标志着我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由于先天基础差,后天投入少,加上在改革开放方面存在的某些问题,广西与全国的差距仍然存在,某些方面还相当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志伟
如何深刻解读和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中简称为《决定》)精神,推动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措施顺利展开,并取得成效,是我们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恰当此时,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于2013年12月隆重推出了厉以宁教授的新书《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这本书对于深刻理解《决定》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是厉以宁教授几十年以来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全面、系统、思想性十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前满
经济发展之不平衡、不充分是中国"新时代"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经济充分发展体现在价值实现层面,全部生产力要素参与创造价值,并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发展是经济规律和资本逻辑使然,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问题是多重的,最基本的结构是生产与消费协调,从更高层面看,是经济与社会协调。由于经济每一步发展有其特定的时代内容,构成发展的路径依赖,因此发展中不仅存在着各类瓶颈和逻辑演进上的陷阱,还存在人为的设局或拆局,左右经济运行的秩序。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有必要认识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转型逻辑,理顺经济运行生态,认识"陷阱"形态,估量转型中的风险,立足"充分发展",把"比较优势"转化为有效的价值,实现地域充分发展。
关键词:
中国经济 转型逻辑 贸易自由化 经济陷阱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涌泉
正确处理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关系——《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一书评介王涌泉人口问题是一个全球关注的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探索、研究、论述、争论已延续数千年,但其核心问题就是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如果单纯从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来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继文
本文将工业化与信息化置放到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 ,把考察的视线直伸到远古时代 (而不仅仅是近代或现代 ) ,并抓住经济活动的主体———人 ,分别从生产和交换的不同方面探讨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的特征 ,提出了工业化与信息化表现为量的积累与质的跃迁的统一、二者之间既依次递进又错落交叉 ,其内容涉及到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各个主要方面、信息业是第三次产业的典型代表等见解。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小川
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回顾20世纪80年代: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早期,金融市场领域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大一统"的金融体系中只有人民银行一家。当时金融体系最明显的特征是,人民银行既管宏观平衡,又提供商业性金融服务。80年代金融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改变这一金融组织体系结构,通过建立一些新的金融机构,将中央银行和商业性金融体系分开,构建一个所谓双层银行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中央银行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