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76)
- 2023(20139)
- 2022(16789)
- 2021(15493)
- 2020(12991)
- 2019(29887)
- 2018(29457)
- 2017(55818)
- 2016(29994)
- 2015(34196)
- 2014(34252)
- 2013(33899)
- 2012(31702)
- 2011(28794)
- 2010(28760)
- 2009(26747)
- 2008(26418)
- 2007(23498)
- 2006(20831)
- 2005(19226)
- 学科
- 济(141302)
- 经济(141142)
- 管理(87793)
- 业(81624)
- 企(65865)
- 企业(65865)
- 方法(55442)
- 数学(48671)
- 数学方法(48138)
- 中国(39411)
- 农(36530)
- 财(33528)
- 地方(31249)
- 业经(30272)
- 制(28010)
- 学(27197)
- 贸(25661)
- 贸易(25645)
- 易(24862)
- 农业(23946)
- 银(22455)
- 银行(22403)
- 环境(22377)
- 融(21757)
- 金融(21752)
- 行(21558)
- 务(19809)
- 财务(19743)
- 和(19708)
- 财务管理(19687)
- 机构
- 大学(437223)
- 学院(436621)
- 济(191217)
- 经济(187448)
- 管理(164714)
- 研究(155353)
- 理学(140546)
- 理学院(138939)
- 管理学(136685)
- 管理学院(135863)
- 中国(119446)
- 京(93128)
- 科学(91738)
- 财(88272)
- 所(78602)
- 农(72968)
- 研究所(70807)
- 中心(70744)
- 财经(69133)
- 江(66724)
- 经(62693)
- 业大(62628)
- 经济学(59583)
- 北京(59179)
- 范(57106)
- 农业(56974)
- 师范(56521)
- 院(55596)
- 经济学院(53361)
- 州(52061)
- 基金
- 项目(285030)
- 科学(225397)
- 研究(208600)
- 基金(208382)
- 家(181511)
- 国家(180020)
- 科学基金(154330)
- 社会(134962)
- 社会科(128098)
- 社会科学(128066)
- 省(110427)
- 基金项目(109381)
- 自然(97928)
- 教育(95737)
- 自然科(95649)
- 自然科学(95620)
- 自然科学基金(93933)
- 划(93214)
- 资助(85322)
- 编号(83359)
- 成果(68315)
- 发(65108)
- 重点(64700)
- 部(63971)
- 创(59230)
- 课题(58244)
- 国家社会(56852)
- 创新(55590)
- 教育部(55147)
- 科研(54611)
- 期刊
- 济(218146)
- 经济(218146)
- 研究(134124)
- 中国(91487)
- 财(68950)
- 农(67053)
- 学报(66405)
- 管理(62663)
- 科学(62388)
- 大学(51032)
- 学学(48053)
- 农业(45470)
- 教育(45366)
- 融(43883)
- 金融(43883)
- 技术(38974)
- 经济研究(35676)
- 财经(35068)
- 业经(33928)
- 经(30272)
- 问题(28255)
- 业(24705)
- 贸(24116)
- 技术经济(22613)
- 世界(21853)
- 统计(21472)
- 国际(21335)
- 理论(21014)
- 版(20060)
- 商业(19514)
共检索到6728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韶峰 蔡伟民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面临巨大的资源、环境和碳排放压力,实现经济发展的低碳转型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本文从要素价格机制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传统高碳发展模式成因与要素价格制度的内在关系,探讨了要素价值的组成,最后提出了实现经济低碳转型的要素价格制度安排的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要素价格机制 制度安排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金乐琴 刘瑞
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目前它正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影响着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国作为发展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特定的制约因素,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潜在优势。中国需要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建设性地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在发展战略、政策机制、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做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准备。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发展模式 转型 气候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小坤
文章通过理论和经验分析考察了我国目前的税收和财政支出体系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背景下形成的传统税收体系对于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增加作用,而财政支出和作为特殊税种的资源税对于二氧化碳的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但是这种抑制作用非常有限。因此,为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数量,推动传统的增长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从财税视角提出了"一体两翼"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关键词:
财税体系 低碳经济 二氧化碳排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潘苏楠 李北伟 聂洪光
低碳经济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发展模式。选取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对中国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测度,构建障碍度模型,采用改进的熵值法,分析中国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以2008-2017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作为实证分析对象,研究表明:中国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级由2008年的Ⅳ级弱可持续发展提升到了2017年的Ⅱ级中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期内,能耗排放子系统成为中国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煤炭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以及自然保护区数量,是中国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承红
本文建立了同时考虑技术进步和污染控制的动态经济增长模型,借此阐释了当今低碳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基于中国面临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压力和挑战,提出中国应在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能源和推广节能3方面,以发展聚集型的低碳经济产业链等模式、技术创新等手段来推动和实现经济发展向低碳经济的转型。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产业链 新能源 京都议定书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锦英 温庭海 刘朋
在劳动力成本上升、能源资源供给紧张、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等一系列条件约束下,继续依靠要素高强度投入来驱动经济快速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而走效率驱动之路则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法,从全国、区域以及省份角度对我国经济增长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无论是从全国还是从区域、省份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效率水平普遍偏低,提升空间巨大,这为我国经济发展向效率驱动转型提供了充足的操作空间,同时也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潜力依然较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霞
结合低碳经济发展理论及国内外研究成果,提炼出低碳经济系统、低碳技术系统、低碳生活方式系统、低碳生态系统等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了低碳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问卷调查并取得相关数据。最后,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在信度、效度满足结果的前提下,利用AMOS17.0软件处理数据并进行实证分析,验证相关假设,得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
结构方程模型 低碳经济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丽伟 郭俊华 陈世坤
文章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了研究生扩招、R&D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第一,从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样本进行分析,研究生扩招对人均GDP增长率并没有显著的影响,也未引起R&D结构改善;第二,短期内所有样本中人均GDP增长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R&D结构改善,正向作用明显;第三,在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样本中,R&D结构调整可以促进研究生扩招规模。但一味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外延式政策并不可取,国家应制定科研支持政策,改善科研环境与提升科研人员待遇;各个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学科资源优势加快专业化整合,为学生搭建与企业合作的良好平台;鼓励和引导学生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机构和知识型、技术型行业流动,减少人力资源的错配,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远红 罗予东
《京都议定书》的制定迎来了经济发展的低碳时代。文章分析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中国应当确立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效目标,推进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将有效降低碳排放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最终建立环境友好、人居和谐的低碳社会。
关键词:
低碳 经济 碳排放 能效 全球变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雄 梁冬梅
文章研究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源消费现状,并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表明,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发展低碳经济任重而道远。低碳经济将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也是未来我国企业和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我国需要制订相应措施,如借鉴英国等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引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先进技术,加强自主研发,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以国际标准指导并进一步实施节能减排,最终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中国 低碳经济 能源消费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施月红
控制和减少中国碳排,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门问题之一。产业结构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产业结构总体性分析表明"二三一"产业特性与"二三一"产业能源消费结构息息相关,使得产业能源消费结构具有"高碳"特征。再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政府环境规制是引起单位GDP碳排变动的其中一个因素。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环境规制 产业特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熊林波 陈闻君
本文选取2006—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双重差分法评估碳交易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性,并利用递归和调节效应模型探究碳交易对低碳经济的影响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碳交易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有着显著促进作用且逐年增强;东部地区碳交易的低碳经济发展效应优于中部地区,而碳交易对西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影响不显著;能源强度、国际贸易是碳交易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两条路径,都具有部分正向中介效应。因此,可以在全国大力推行并逐步完善碳交易市场、制定鼓励能源技术升级的相应配套政策、提高低碳清洁型产品的进出口、继续推进区域低碳经济协调发展来提高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长流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及运行效率直接受到社会公众消费习惯、企业生产的经营伦理与社会责任以及政府的发展理念的影响和制约。在中国当前的形势下,应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置于多维视角中进行分析。故此,低碳经济的发展既有赖于各级地方政府、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通力合作,也得益于城市、区域与国家三者的有机协调,其最终效果则依赖于外部激励机制构建。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三重约束下低碳经济发展激励机制的四力模型,并提出激励导向的低碳经济发展治理模式以及政府为主导的低碳发展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月玲 吴涵 叶阿忠
基于1996~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随机前沿模型计算结果,运用空间计量、协整回归及因果检验实证分析异质劳动与资本集聚对我国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资本集聚通过影响生产规模中的要素再配置而与规模效应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以调整技术进步速度和方向;生产率的提高不在于技能劳动集聚,而在于技能劳动集聚对技术效率和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资本集聚与技能劳动集聚的非协调演进导致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匹配失当是规模效应提高和生产率增长的最大掣肘因素,宏观上表现为规模经济扩张与规模经济效率下降共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邵伟
当前,气候变暖已严重威胁到人类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成了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气候变化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外,与人类的活动特别是与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碳的程度密切相关。随着气候变暖,人们对低碳经济的呼唤也日趋强烈,因此,低碳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新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