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56)
- 2023(12040)
- 2022(10145)
- 2021(9447)
- 2020(7631)
- 2019(17752)
- 2018(17679)
- 2017(33552)
- 2016(17576)
- 2015(20242)
- 2014(20184)
- 2013(20096)
- 2012(18952)
- 2011(17769)
- 2010(18098)
- 2009(16848)
- 2008(16421)
- 2007(14429)
- 2006(13337)
- 2005(12521)
- 学科
- 济(103427)
- 经济(103348)
- 管理(45178)
- 业(42975)
- 方法(37436)
- 数学(33812)
- 数学方法(33291)
- 企(32594)
- 企业(32594)
- 中国(29553)
- 地方(25830)
- 农(22881)
- 业经(19651)
- 贸(18016)
- 贸易(18000)
- 易(17424)
- 学(16685)
- 地方经济(16070)
- 农业(15409)
- 制(15294)
- 财(15170)
- 融(15003)
- 金融(15002)
- 银(14839)
- 银行(14830)
- 行(14536)
- 发(14130)
- 环境(13771)
- 理论(12017)
- 和(11972)
- 机构
- 学院(264436)
- 大学(263884)
- 济(127108)
- 经济(124908)
- 研究(100038)
- 管理(97912)
- 理学(82946)
- 理学院(81998)
- 管理学(80563)
- 管理学院(80079)
- 中国(78159)
- 京(57470)
- 科学(56352)
- 财(54305)
- 所(50627)
- 研究所(45582)
- 中心(43508)
- 财经(42707)
- 经济学(41029)
- 江(39105)
- 农(39043)
- 经(38849)
- 北京(37882)
- 经济学院(36553)
- 院(35564)
- 范(35124)
- 师范(34818)
- 业大(33422)
- 财经大学(31535)
- 州(31397)
- 基金
- 项目(166324)
- 科学(132184)
- 研究(123697)
- 基金(121769)
- 家(105618)
- 国家(104815)
- 科学基金(89616)
- 社会(81908)
- 社会科(77986)
- 社会科学(77970)
- 省(62924)
- 基金项目(62123)
- 教育(56567)
- 自然(54564)
- 自然科(53361)
- 自然科学(53351)
- 划(53118)
- 自然科学基金(52395)
- 资助(52093)
- 编号(48201)
- 发(41648)
- 成果(39687)
- 重点(37983)
- 部(37865)
- 国家社会(35161)
- 课题(34976)
- 发展(34370)
- 创(34196)
- 展(33835)
- 教育部(32986)
- 期刊
- 济(149552)
- 经济(149552)
- 研究(88552)
- 中国(57621)
- 管理(40090)
- 财(38930)
- 农(36985)
- 科学(36217)
- 学报(35283)
- 教育(28766)
- 融(28426)
- 金融(28426)
- 大学(28001)
- 学学(26261)
- 经济研究(26177)
- 技术(25772)
- 农业(25606)
- 财经(22395)
- 业经(22248)
- 经(19576)
- 问题(19233)
- 贸(17107)
- 世界(16402)
- 统计(16086)
- 国际(15727)
- 技术经济(15695)
- 业(14417)
- 策(14095)
- 决策(12803)
- 商业(12510)
共检索到4216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志刚 李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青
传统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循环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促进资源永续利用、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有助于污染防治、改善生态环境;有助于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机会;有助于我国应对入世挑战、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有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生态环境 环保产业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恩财 张承功 谢立勇 田华 孙贵荒
本文从发展观及发展模式对发展道路及发展结果的影响与决定作用为切入点,阐述了循环经济体系的内涵及其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通过对新时期县域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与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3种循环经济模式,以期为同类问题研究与实践提供商榷或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秀丽
以创新、创业、创造为核心的创业型经济是由新科技革命引发的,经济体制变革和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推动其快速发展。世界金融危机为中国发展创业型经济带来了机遇。后危机时代,创业型经济是中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社会就业的必然选择。中国应从搭建创业平台、构建创业体系、培育创业型企业、打造创业文化、加强创业教育、完善创业金融体系等方面探索发展创业型经济的对策,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创业型经济 中国 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良 教授
发展循环经济是对自然经济、传统经济的否定 ,是解决我国农业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根本途径之一 ,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本质要求 ,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兼容农业清洁生产等。生态城市、生态省建设同时也是循环经济理念在实践中的拓展。本文指出 ,推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措施在于加紧循环经济立法、发挥经济手段在循环经济中的作用、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公民绿色生产和消费等。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农业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根明
中国在实现其历史性变迁的漫长征途中,面临着一系列不容置疑的制约性因素。如何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及其特定的历史与现实条件,选择适宜的组织机制,实施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加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一、传统二元结构理论的缺陷荷兰经济学家博克通过对印度尼西亚社会经济状况的长期考察,提出了二元社会结构的概念,从而考虑到具有这种二元社会结构的国家其经济发展的二元性,但是直到阿瑟·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才被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汪祥耀
由于会计环境的不同 ,各国通常会采用不同的会计规范形式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要素的进一步市场化以及资本市场的全球化 ,世界各国逐渐认同会计准则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最好会计规范形式。本文分析了决定会计规范形式的若干因素 ,阐述了各国采用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 ,并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的一些现实问题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
会计环境 会计规范 市场经济 会计准则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英 陈立华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西方经济增长缓慢,使我国出口增速下滑。为此,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依赖外需转变到主要依靠内需上来。在我国目前投资率较高的情况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然落在拉动消费上。我国目前消费率偏低的原因是政府政策导向、居民收入较低以及城镇化水平较低。要刺激消费,必须改变政府的收支结构,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并提高城镇化水平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金乐琴 刘瑞
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目前它正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影响着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国作为发展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特定的制约因素,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潜在优势。中国需要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建设性地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在发展战略、政策机制、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做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准备。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发展模式 转型 气候变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海如
在中国乡镇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 ,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造成乡镇工业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乡镇企业规模不经济和乡镇工业布局太分散。实施规模经济对乡镇工业发展具有双重效应 :一是提高经济效益 ,二是提高环境效益。乡镇工业发展规模经济的根本途径是进行市场优化 ,而市场优化的最佳途径则是企业整合。
关键词:
乡镇工业 环境污染 规模经济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侯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卢育红 史宝娟
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农业经济运行的必然趋势。本文在深入分析农业循环经济和农业发展的关系的基础上,依据循环经济理论,提出了实现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农业循环经济 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冯长辉 谭力文
党的十六大提出将"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举措。党的十七大对推进信息化作出新的部署:"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为什么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如何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毛萍 康世瀛
在对我国当前经济高速增长的要求与有限资源和环境支持能力之间的矛盾进行描述后,文章对我国目前发展循环经济的实际障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企业网络 政策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