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61)
- 2023(16605)
- 2022(13767)
- 2021(12822)
- 2020(10553)
- 2019(24353)
- 2018(24113)
- 2017(45543)
- 2016(24109)
- 2015(27337)
- 2014(27083)
- 2013(26617)
- 2012(24755)
- 2011(22475)
- 2010(22498)
- 2009(20583)
- 2008(19781)
- 2007(17076)
- 2006(15272)
- 2005(13784)
- 学科
- 济(122839)
- 经济(122735)
- 管理(65632)
- 业(62444)
- 企(49599)
- 企业(49599)
- 方法(48453)
- 数学(43368)
- 数学方法(42709)
- 中国(33995)
- 农(28816)
- 地方(28412)
- 业经(25073)
- 财(22918)
- 贸(21332)
- 贸易(21315)
- 易(20670)
- 学(20635)
- 农业(19476)
- 制(18983)
- 银(17247)
- 银行(17233)
- 环境(17194)
- 融(17129)
- 金融(17128)
- 地方经济(16791)
- 行(16709)
- 理论(16039)
- 技术(15753)
- 和(15721)
- 机构
- 学院(344943)
- 大学(343736)
- 济(156389)
- 经济(153617)
- 管理(132452)
- 研究(123125)
- 理学(113828)
- 理学院(112570)
- 管理学(110456)
- 管理学院(109806)
- 中国(94695)
- 京(73181)
- 科学(71048)
- 财(67457)
- 所(60951)
- 中心(55587)
- 研究所(55157)
- 财经(53806)
- 农(52720)
- 江(50179)
- 经济学(49339)
- 经(49086)
- 业大(47011)
- 北京(46953)
- 范(45061)
- 师范(44619)
- 院(44595)
- 经济学院(44163)
- 农业(40855)
- 财经大学(39977)
- 基金
- 项目(229834)
- 科学(183085)
- 研究(169262)
- 基金(168688)
- 家(147014)
- 国家(145844)
- 科学基金(125812)
- 社会(110520)
- 社会科(105050)
- 社会科学(105029)
- 省(88104)
- 基金项目(87486)
- 自然(79380)
- 教育(78260)
- 自然科(77617)
- 自然科学(77598)
- 自然科学基金(76205)
- 划(74701)
- 资助(70368)
- 编号(66926)
- 发(54207)
- 成果(53417)
- 重点(52171)
- 部(51792)
- 创(48150)
- 国家社会(47108)
- 课题(47033)
- 创新(45125)
- 教育部(45005)
- 发展(43687)
- 期刊
- 济(175061)
- 经济(175061)
- 研究(106341)
- 中国(71021)
- 管理(52045)
- 财(50448)
- 农(48232)
- 学报(48202)
- 科学(47920)
- 大学(38179)
- 教育(37276)
- 学学(35908)
- 技术(34030)
- 农业(33583)
- 融(33272)
- 金融(33272)
- 经济研究(30003)
- 财经(27219)
- 业经(26909)
- 经(23640)
- 问题(22380)
- 统计(19576)
- 技术经济(19176)
- 贸(19164)
- 业(18901)
- 世界(18309)
- 策(17344)
- 国际(17263)
- 决策(15652)
- 商业(15484)
共检索到525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政大 袁晓玲 苏玉波
本文基于EBM-Luenberger分析模型,构建非参数生产前沿分析框架,分解1995-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剖析效率改善的贡献,以评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效果。研究显示:虽然要素投入仍是近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因,但是效率改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在不断提高,从2012年起中国已经进入粗放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的过渡期;技术进步是效率改善的主要推动力;东部地区转型效果较好,发展方式即将实现向质量型的转变,中部、西部地区转型速度最快;省际层面中,2014年上海等5个省市经济发展实现了从粗放型向质量型的转变,贵州等9个省区仍属于粗放型发展,安徽等16个省市处于从粗放型到质量型的过渡期。基于研究成果,本文针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的重点和难点,从如何处理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长久地保持效率改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政大 袁晓玲 苏玉波
本文基于EBM-Luenberger分析模型,构建非参数生产前沿分析框架,分解1995-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剖析效率改善的贡献,以评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效果。研究显示:虽然要素投入仍是近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因,但是效率改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在不断提高,从2012年起中国已经进入粗放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的过渡期;技术进步是效率改善的主要推动力;东部地区转型效果较好,发展方式即将实现向质量型的转变,中部、西部地区转型速度最快;省际层面中,2014年上海等5个省市经济发展实现了从粗放型向质量型的转变,贵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治兵 舒莉
《科技进步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肖文著,人民出版社,2017年3月版)一书探讨了现代科技进步与中国经济发展间的联动关系,强调了科技进步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选择和转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启发读者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以及农业、工业、服务业具体层面,全方位分析总结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的理论发展、经验积累、实践策略应用等课题。该书入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观点前沿、治学严谨,对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整体而言,该书在研究上体现了三大特色: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金乐琴 刘瑞
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目前它正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影响着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国作为发展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特定的制约因素,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潜在优势。中国需要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建设性地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在发展战略、政策机制、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做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准备。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发展模式 转型 气候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振,牛叔文,常慧丽,刘正广
生态足迹模型通过测度当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而利用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数量,来定量地评估自身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文章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提出背景和最新研究进展;阐释了其原理框架、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以西北内陆地区的甘肃省(2002年)为例,对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证分析。计算结果表明,2002年甘肃省人均生态赤字为0.2883hm2,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当地生态承载力的限度,人地关系紧张。最后对生态足迹模型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合理评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新光 黄安民 张永起
本文通过选取2001-2014年福建省5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DID(difference in difference)模型,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城市化水平3个方面来衡量高铁的开通是否对福建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中国整体宏观经济形势趋于平缓的情况下高铁铁路建设在短期内对地区GDP总量水平产生了显著的提升作用,但是对经济增长速度有抑制趋势:同时,高铁建设在短期内对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水平均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高铁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城市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最后,提出相应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建议,以尽快发挥高铁的经济效应,享受高铁建设带来的"红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方大春 孙明月
高速铁路建成是否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需要从实证角度验证。文章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运用2006-2013年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分析高速铁路建设对长三角城市群人均GDP增长率和城乡差距的影响。单变量分析结果为:高速铁路建成后,对人均GDP增长率有显著性提高,可能对城乡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双重差分计量模型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单变量分析结果:在当前中国经济整体进入新常态背景下,从短期来看,高速铁路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高速铁路建成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高铁城市城乡差距。基于部分控制变量在统计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聂正彦
本文建立世代交叠模型,分析金融转型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分析表明,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选择以投资扩张和技术转移为基础的发展战略是后发国家促进技术进步的最优选择;当距离世界技术前沿越来越近时,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式将会转向技术创新。在转变过程中,后发国家的金融发展水平具有门槛效应。后发国家在前一阶段赖以进行投资扩张的金融体制,加上追赶型发展战略下地方政府的增长最大化冲动,可能会延迟后发国家向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发展方式转变。
关键词:
金融转型 技术创新 发展方式 转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邵慰
一、各级政府需要转变发展观念。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经济每增长2个百分点,就业率则增长1个百分点。在这样的理论影响下,中央政府为了促进就业以保持社会稳定而追求经济增长率的硬性指标。但是如果短期的经济增长以牺牲环境、效率及社会公平等为代价,仍然停留在依靠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层面上,则短期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后果,不仅会透支长期经济增长的潜力,还在长期影响了就业和稳定。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央政府在"十二五"发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赵定涛 张之 范进
基于LMDI方法构建经济发展与产业用地脱钩指数分解模型,研究脱钩指数的影响因素,并以中国2001—2011年城市产业用地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发展与城市产业用地总体上处于弱脱钩的非理想状态,用地强度效应是影响经济发展与产业用地脱钩关系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效应对脱钩关系的影响不显著,未能充分释放出调节效能。最后,基于研究结论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钢 董敏杰 沈可挺
本文构建了一个纳入环境管制成本的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利用该模型评估了提升环境管制强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如果提升环境管制强度,使工业废弃物排放完全达到现行法律标准,将会使经济增长率下降约1个百分点,使制造业部门就业量下降约1.8%,并使出口量减少约1.7%。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虽然提升环境管制强度对各地区均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对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甚至方向均存在较为显著差异。从短期来看,无论以绝对量还是相对量衡量,提升环境管制强度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更大;从长期来看,虽然以绝对量衡量,东部地区所受的影响较大,但以相对量衡量,中西部地区所受的影响则更大。本文认为,在当前实施强化环境管制政...
关键词:
环境管制 CGE模型 环境税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尹良伟 杨力
科学测度经济发展效率是衡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窗口分析法以及Malmquist指数研究了中国2000~2009年各省份经济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与动态演进特征,并将经济发展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定位了制约我国省际经济发展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探讨了我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来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层面,考察期内我国各省份、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效率呈现比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驱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覃东海
本研究采用指标综合评价法对1996年以来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情况、分市情况以及与部分省市对比情况进行了评估。评价指标体系按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公平共享和生态环境等5大类选取了25个指标,评价指标权重通过专家打分表问卷调查获得。一、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纵向评估(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指数自年以来总体上升且呈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曹桂全
中国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使用福利经济学概念下的经济绩效评价方法,分析1978—1998年的中国地区差距变化与经济发展绩效的关系,并提出转变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建议。
关键词:
转型时期 经济发展绩效 地区差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