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82)
- 2023(12446)
- 2022(10365)
- 2021(9506)
- 2020(7645)
- 2019(17356)
- 2018(17100)
- 2017(32158)
- 2016(16840)
- 2015(18933)
- 2014(18787)
- 2013(18623)
- 2012(17815)
- 2011(16650)
- 2010(17044)
- 2009(16151)
- 2008(15247)
- 2007(13459)
- 2006(12755)
- 2005(12246)
- 学科
- 济(95266)
- 经济(95177)
- 管理(41722)
- 业(40627)
- 中国(34348)
- 企(30991)
- 企业(30991)
- 方法(28071)
- 融(27688)
- 金融(27688)
- 地方(27418)
- 银(25831)
- 银行(25822)
- 行(25221)
- 数学(25033)
- 数学方法(24904)
- 农(21993)
- 制(20138)
- 业经(20015)
- 财(18620)
- 贸(17081)
- 贸易(17061)
- 易(16548)
- 地方经济(15921)
- 农业(15078)
- 学(14801)
- 发(14224)
- 体(14100)
- 环境(12913)
- 中国金融(11501)
- 机构
- 学院(243421)
- 大学(243133)
- 济(122958)
- 经济(120793)
- 研究(98040)
- 管理(85152)
- 中国(81888)
- 理学(70507)
- 理学院(69656)
- 管理学(68852)
- 管理学院(68380)
- 财(56498)
- 京(53287)
- 科学(52097)
- 所(49569)
- 研究所(44203)
- 中心(43778)
- 财经(43077)
- 经济学(40975)
- 经(39204)
- 江(37194)
- 经济学院(36583)
- 农(35859)
- 北京(35713)
- 院(34587)
- 范(33131)
- 师范(32855)
- 财经大学(31842)
- 州(30014)
- 科学院(29310)
- 基金
- 项目(147086)
- 科学(116723)
- 研究(113754)
- 基金(107185)
- 家(92059)
- 国家(91284)
- 科学基金(77359)
- 社会(76356)
- 社会科(72701)
- 社会科学(72688)
- 省(54894)
- 基金项目(54576)
- 教育(50784)
- 划(46192)
- 资助(44540)
- 编号(44285)
- 自然(43862)
- 自然科(42816)
- 自然科学(42807)
- 自然科学基金(42075)
- 发(39017)
- 成果(37600)
- 部(34056)
- 重点(34001)
- 国家社会(33269)
- 发展(33014)
- 课题(32661)
- 展(32499)
- 中国(30917)
- 创(30731)
- 期刊
- 济(149478)
- 经济(149478)
- 研究(90700)
- 中国(58700)
- 融(42166)
- 金融(42166)
- 财(41413)
- 管理(35399)
- 农(34772)
- 科学(31420)
- 学报(30587)
- 教育(28177)
- 经济研究(26020)
- 大学(24599)
- 财经(23262)
- 农业(23070)
- 学学(22869)
- 技术(21373)
- 业经(21287)
- 经(20354)
- 问题(19288)
- 贸(17329)
- 国际(16573)
- 世界(16520)
- 技术经济(13543)
- 业(12645)
- 经济问题(12219)
- 统计(11760)
- 改革(11723)
- 革(11723)
共检索到414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扬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本文重点从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来讨论金融改革问题。首先对实体经济、金融经济、服务业概念进行了辨析和正本清源,接下来探讨当前中国实体经济方面的五大变化,即:国际环境、国内环境、人口结构、城镇化和工业化,特别是这些发展变化对金融发展提出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今后若干年我国金融改革的要点:(1)宏观经济政策框架改革:从重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并重;(2)调控体系:建立宏观审慎政策体系;(3)完善宏观调控体制机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4)金融改革:基本形成市场价格基准、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长期资本的投融资体系。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新阶段 实体经济 金融改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扬
以2007年开始的次贷危机为起点,全球经济陷入长期低迷,开始进入一种"新常态"。在新的发展阶段,各国之间的"货币战争"已然开始。同时,由于产业结构和生产要素结构的变化,中国经济增长也已进入结构性减速通道。在高度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宏观经济运行的重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挤出增长率中的水分,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与质量。与此对应,宏观调控则应抛弃需求管理的传统范式,着力通过激发企业和市场的活力,通过推进新一轮改革,创造并收获新的改革红利。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妥善应对美国量宽退出的影响;应积极推进上海自贸区建设,掀起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高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洪银兴
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指导,经济发展理论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之中。随着中国告别低收入发展阶段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发展理论出现一系列的创新。相应地,要根据新发展理念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其中包括:发展任务由摆脱贫困转向富裕人民;发展引擎由外需转向内需;拉动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的主拉动力由投资转向消费;释放活力的改革着力点由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经济增长所追求的原则由效率型转向包容型;经济发展路径由依靠物质资源投入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由不平衡战略转向平衡战略;二元结构现代化路径由非农带动"三农"转向直面"三农"发展;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由以比较优势融入全球化转向以竞争优势主导全球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课题组 张占斌
本研究基于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分析和判断,着眼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和质量效益提高,从新挑战与新机遇、新特征与新趋势、新理念与新思维、新动力与新举措等视角,对中国经济新常态所涉及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阐释,内容包括: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经济全方位优化升级、保持战略定力与平常心、全面深化改革等。提出,要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新常态、产业迈向中高端新常态、消费扩大与升级新常态、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常态、区域协调与陆海统筹新常态、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常态、人民共享改革红利新常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洪银兴
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指导,经济发展理论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之中。随着中国告别低收入发展阶段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发展理论出现一系列的创新。相应地,要根据新发展理念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其中包括:发展任务由摆脱贫困转向富裕人民;发展引擎由外需转向内需;拉动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的主拉动力由投资转向消费;释放活力的改革着力点由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经济增长所追求的原则由效率型转向包容型;经济发展路径由依靠物质资源投入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由不平衡战略转向平衡战略;二元结构现代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梦奎
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实施,治理整顿的结束,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必须正确把握我们所面临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新阶段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已经进入经济发展的新阶段。80年代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1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2002年以来金融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金融业迅速发展壮大,金融改革迈出重大步伐,金融各项功能进一步发挥,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稳步扩大,金融监管和法制建设明显加强,整个金融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温家宝指出,当前金融领域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结构不合理,金融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耀东
由经济管理出版社新近推出的《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一书,是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继《刘国光经济文选(1991—1992)》之后的又一部新著。在这部新著中,辑录了他在1993年、1994年两年间对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与协调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贡献,也从一个侧面再现了近几年指导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实践的理论逻辑和政策变迁轨迹。全书30万字,由50篇文章构成,包括35篇研究论文和讲演报告,15篇记者专访,既立足于国内,又涉及与中国经济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常修泽
这是一篇视野开阔且有独立见解的报告。作者常修泽教授站在中国历史性转型的战略高度,以人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为依据,对中国新阶段发展改革的新趋势作了分析。读者将会看到,本报告:第一,言之有据。作者运用大量有科学性的数据和图表来揭示问题,论据扎实。第二,言之有理。作者的分析,论证严密,有很强的逻辑性,思路颇为严谨。第三,言之有新意。作者就"新常态"问题、"人本型"结构、"无限制的新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有一定创见,反映了作者独立的治学态度,确实是"大家手笔"(人民日报语)。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韩俊
在过去20年中,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并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新矛盾与新问题。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并选择可行的政策措施来化解这些矛盾和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闵耀良
一、20年农村经济改革的基本成就中国农村改革已走过了20年的历程。改革的实质进展,要数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和市场机制的引入。可以说,20年改革与发展所以能取得举世公认的历史性成就,概出于此。农村改革一开始,并没有也不可能提出解散“一大二公”的农村...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靳香玲
在我国综合国力有了明显增强的同时 ,供给出现了结构性的相对过剩 ;城市农村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扩大。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下降 ,农民增收和农村城市化对扩大内需尤显重要。农业自身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 ,加上乡镇企业污染和城市污染向农村扩散和蔓延 ,使农村目前和未来的环境状况令人担忧。为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各级政府应加强扶持 ,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以乡镇企业的合理聚拢带动小城镇发展 ,把农业作为绿色产业加以保护 ,走上生产力发展的绿色道路。
关键词:
农村 农民收入 城市化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教授在第183期上海发展沙龙上作了题为“中国金融改革的新阶段”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指出,自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之后,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基础逻辑、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等均发生了变化,我们要加强金融强国建设,必须认真落实“八个坚持”,做好“五篇大文章”,建设“六个强大”和“六大体系”。李扬教授还通过中美金融体系的全面对比,指出中国在金融机构多样化、发展资本市场、国际投资、金融体系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仍须努力。如何实现金融强国目标是每一位金融从业者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本刊征得李扬教授同意,编发此篇演讲,以期为读者带来启发。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建松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发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发展路子:短短20多年,浙江实现了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基本温饱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研究这一新的阶段的特征和运行要求,进而不失时机地推进金融业尤其是地方金融业的发展,应是我们重要的选择。A浙江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努力,无论从经济规模、数量和结构,经济管理和体制和运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