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59)
2023(15404)
2022(13097)
2021(12117)
2020(9981)
2019(22918)
2018(22513)
2017(42798)
2016(22382)
2015(25348)
2014(24937)
2013(24706)
2012(23232)
2011(21238)
2010(21101)
2009(19421)
2008(18559)
2007(16008)
2006(14304)
2005(13156)
作者
(63263)
(53005)
(52474)
(49876)
(33733)
(25156)
(23807)
(20481)
(20176)
(18527)
(18129)
(17590)
(16768)
(16691)
(16360)
(16171)
(15730)
(15133)
(15126)
(14918)
(13317)
(12701)
(12572)
(12266)
(11988)
(11914)
(11389)
(11155)
(10532)
(10284)
学科
(117405)
经济(117296)
管理(61161)
(57361)
(45047)
企业(45047)
方法(44934)
数学(39611)
数学方法(39205)
中国(32736)
地方(28200)
(27306)
业经(23290)
(22382)
(22379)
贸易(22368)
(21712)
(19642)
环境(19625)
农业(18370)
(18286)
金融(18285)
(18078)
(17264)
银行(17249)
(16768)
地方经济(16749)
(15579)
(15539)
技术(14435)
机构
大学(323433)
学院(322615)
(152682)
经济(150148)
管理(123778)
研究(118040)
理学(105902)
理学院(104753)
管理学(103234)
管理学院(102622)
中国(91815)
(68965)
科学(66130)
(65850)
(58122)
中心(53293)
研究所(52533)
财经(52441)
经济学(48640)
(47870)
(47680)
(46155)
北京(44256)
经济学院(43582)
(42498)
业大(42152)
(41942)
师范(41578)
财经大学(39055)
(37027)
基金
项目(212742)
科学(170031)
研究(157828)
基金(157776)
(136773)
国家(135713)
科学基金(117237)
社会(105199)
社会科(100085)
社会科学(100064)
基金项目(82216)
(79805)
自然(72602)
教育(71134)
自然科(70945)
自然科学(70928)
自然科学基金(69675)
(67682)
资助(65140)
编号(61492)
(51095)
成果(49398)
(48549)
重点(48143)
国家社会(45349)
(44200)
课题(42628)
教育部(42399)
发展(41641)
创新(41524)
期刊
(171786)
经济(171786)
研究(102525)
中国(64504)
(48664)
管理(47978)
科学(43908)
(43584)
学报(43378)
大学(34558)
(33538)
金融(33538)
学学(32562)
农业(30442)
教育(30298)
技术(29486)
经济研究(29283)
财经(26690)
业经(25453)
(23220)
问题(22702)
(21234)
国际(20675)
世界(19181)
技术经济(17605)
(17063)
统计(16791)
(14801)
资源(14701)
商业(14421)
共检索到499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建伟  余斌  
2010年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不会有大幅度好转,在不同调控政策和外部发展环境的组合情景下,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存在二次探底、平稳较快增长和高速增长等多种前景。不同政策组合可能会导致GDP增速呈现6.9%~10.6%的大幅度变化。2010年全年物价涨幅可控制在3%以内,但2010年第四季度当季可能出现严重通货膨胀现象。要实现经济增长9%左右的理想状态,需要保持宏观调控政策力度的稳定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施学光  
21世纪 ,在世界格局正处在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之中 ,中国经济崛起和亚洲经济整合 ,将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富有生机的重要一极。中国面临着比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更为有利的战略机遇 ,但大国经济崛起必然要改变现存的世界格局 ,也将不可避免地遭遇摩擦和挑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丹  王亚华  
在对经济发展的水环境压力概念进行合理界定基础上,建立经济发展与水环境压力的脱钩指标体系。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与数据收集,构建了中国经济发展与水环境压力的脱钩潜力评价与时态分析模型,评价1986~2010年水利发展不同阶段中国经济总量增长与废水排放的脱钩潜力与脱钩时态、以及经济总量增长与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的脱钩时态。在此基础上,根据水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变化趋势,对我国废水排放总量的自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对废水排放总量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同时,结合国家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对水环境压力脱钩进行展望。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发展与废水排放总量总体处于弱脱钩发展态势、与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排...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房维中  
文章认为,“八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九五”第一年开局良好。经济运行中突出的问题是部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亏损额上升,生产经营困难加大,因此,必须切实抓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两个转变的紧迫性和自觉性,使两个转变进展得快一些、好一些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溪  陶希晋  
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亚太地区各国间的经济竞争与合作也不断加强。同时,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环境问题成为影响亚太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因素。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方面都对世界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国际压力。因此,中国走绿色经济发展之路,对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与处理国际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石康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际环境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之一。60年来,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大体经历了帝国主义封锁禁运、缓和、经济全球化加速这三个阶段。在三个阶段,中国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发展战略进行过必要的调整,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推进了现代化建设;也出现过一些失误,给发展带来损失。总体上看,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关键是保持头脑的冷静,正确把握国际环境的变化趋势和我们自己的实力,搞好自己的事情,采取与国力相适应的策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智  
本文通过对2014年前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发现:中国经济发展开始正式确认进入"新常态";2014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符合"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并在产业结构、投资结构、需求结构、区域结构等方面初步展现了"新常态"下经济结构优化的核心取向;随着"新常态"的导入,中国经济体系的动力结构、风险结构和政策结构将发生相应的演进和变化;在此背景下,未来几年的经济目标设定和政策调控手段都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丹  
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与数据收集,构建了中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脱钩时态分析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实证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1953—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脱钩态势,系统剖析了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脱钩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根据水资源消耗利用变化趋势,采用Logistic模型,对我国水资源需求利用的自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对水资源需求利用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同时从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方面进行水资源利用脱钩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未来10 a,我国用水总量增长速度将加速减慢。预期至2020年左右,我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有望保持绝对脱钩的发展态势,用水总量预计将进入缓慢下降期...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罗丙志  
广东经济发展至今,已在很大程度上与世界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此态势下,广东经济的未来发展将不仅仅取决于国内经济走势和政府政策调控,而且与全球经济的冷暖变化密切相关。作为中国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在制定对外政策方面可供广东选择的余地不大。本文在对国际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于可控对策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具有一定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胡少维  
鉴于2006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加之世界经济有放缓的迹象,许多学者预期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出现回调甚至不排除“硬着陆”的风险。不过,分析2007年我国经济运行的环境,判断经济政策的走向,我们认为短期内看,2007年经济仍将保持较高增幅,继续维持在高位增长平台上。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赵淑芝  贾正锐  曹立克  
本文通过对中国改革以来的经济增长态势和经济波动程度的实证研究及国际比较分析 ,说明了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相对增长实绩和中国经济增长在国际上的相对稳定程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东  
2006年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以及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经济增长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不十分明显,没有改变全球经济复苏的局面。上半年以来全球总体经济发展形势要比预期的好,前景被普遍看好,全球处在经济周期上升的通道,在这一背景下有关国际机构纷纷上调了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自始至终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潜在的威胁依然存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邱晓华  
2002年是中国入世后的第一年,各方面都很关心中国经济的表现。事实表明,过去的一年,在世界经济不很景气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依然增长强劲,国民经济整体表现良好,多数经济指标明显好于预期,全年经济增长率达到8%,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突破10万亿元,人均接近1000美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下村恭民  
2002年4月3日,本刊编辑部组织了中日经济学家研讨会,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王洛林主持了会议。会议围绕“中日金融机构不良债权”和“中日宏观经济政策”两个主题展开。日方浜中秀一郎(原大藏省金融厅次长、现任国际协力银行理事)、下村恭民(国际协力银行监事、日本国家政策研究所教授)分别做了题为《日本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及亚洲援助》和《“压缩型经济发展”和与国际接轨所带来的问题———加入WTO后的中国经济和日本的经验》的发言,由易纲(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谢多(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处长)对日方的发言进行了评论。中方王海军(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银行部主任)、余永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