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24)
- 2023(11957)
- 2022(9804)
- 2021(9057)
- 2020(7057)
- 2019(15954)
- 2018(15617)
- 2017(28967)
- 2016(15211)
- 2015(17168)
- 2014(17101)
- 2013(17174)
- 2012(16597)
- 2011(15543)
- 2010(15615)
- 2009(14501)
- 2008(14113)
- 2007(12453)
- 2006(11590)
- 2005(10951)
- 学科
- 济(92446)
- 经济(92371)
- 管理(37763)
- 业(35359)
- 中国(28494)
- 方法(28340)
- 地方(25542)
- 企(25427)
- 企业(25427)
- 数学(25140)
- 数学方法(24989)
- 农(21500)
- 业经(18389)
- 贸(16623)
- 贸易(16608)
- 易(16075)
- 地方经济(15894)
- 学(15042)
- 农业(14743)
- 融(14396)
- 金融(14395)
- 制(14196)
- 发(14060)
- 银(13865)
- 银行(13854)
- 行(13634)
- 财(13509)
- 环境(13357)
- 和(10874)
- 发展(10545)
- 机构
- 学院(230205)
- 大学(229730)
- 济(114915)
- 经济(112990)
- 研究(92899)
- 管理(81527)
- 中国(72146)
- 理学(68294)
- 理学院(67445)
- 管理学(66631)
- 管理学院(66186)
- 科学(51071)
- 京(50414)
- 财(49114)
- 所(47068)
- 研究所(42321)
- 中心(39790)
- 财经(38362)
- 经济学(37846)
- 经(34993)
- 农(34325)
- 江(34189)
- 经济学院(33819)
- 北京(33512)
- 院(33164)
- 范(31798)
- 师范(31545)
- 科学院(28618)
- 财经大学(28314)
- 业大(27896)
- 基金
- 项目(144285)
- 科学(114996)
- 研究(109703)
- 基金(105718)
- 家(91655)
- 国家(90906)
- 科学基金(76907)
- 社会(74084)
- 社会科(70477)
- 社会科学(70464)
- 基金项目(54046)
- 省(53793)
- 教育(48858)
- 划(45747)
- 自然(44466)
- 资助(43508)
- 自然科(43393)
- 自然科学(43384)
- 自然科学基金(42619)
- 编号(42426)
- 发(38373)
- 成果(35277)
- 重点(33261)
- 部(33246)
- 国家社会(32295)
- 发展(32111)
- 展(31595)
- 课题(31147)
- 中国(30147)
- 创(29767)
- 期刊
- 济(139372)
- 经济(139372)
- 研究(81386)
- 中国(51898)
- 财(34678)
- 农(33721)
- 管理(33611)
- 科学(31703)
- 学报(30855)
- 融(26809)
- 金融(26809)
- 教育(24774)
- 经济研究(24519)
- 大学(24353)
- 农业(23462)
- 学学(22778)
- 业经(20630)
- 技术(20488)
- 财经(20435)
- 问题(18203)
- 经(17971)
- 贸(16702)
- 世界(15861)
- 国际(15574)
- 技术经济(13206)
- 业(12802)
- 统计(11481)
- 经济问题(11426)
- 商业(10766)
- 现代(10560)
共检索到377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航 周军
我国经济发展失衡状态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速度不稳定、产业结构失衡、城市及地区之间经济差距较大这三个方面。内部土地、人口密度等要素的不平衡,外在的市场建设不完善以及导向式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执行不够彻底是我国经济发展失衡的成因,文章提出加强民生建设、发起新一轮改革,平衡地方投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汇率调整、加快金融市场改革以及发展农村经济、缓解城乡发展失衡这五条促进我国经济平衡发展的建议,以实现我国未来经济获得更平稳的增长和更公平的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段平方
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经济失衡越来越严重,难以长久持续下去,美国对经济失衡的调整难以避免。本文总结了二战后美国对经济失衡调整的主要对策和后果,分析了美国近期经济失衡的原因和三种可能调整的途径。研究了中国经济失衡与美国经济失衡的关系、美国经济失衡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中国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美国经济 经济失衡 中国经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义平
本文认为中国经济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产生了严重的失衡,首先是内需与外需失衡,其次是产业结构方面的严重失衡,最后是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的失衡,以及政府职能与市场功能的错位。严重的失衡影响了高速前进的经济列车的稳定性,已经到了不能不校正的时刻。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校正失衡。
关键词:
结构 失衡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磊
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指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两大趋势为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这种产业的变动必然导致人才结构失衡。为了应对这种失衡对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应该通过高等教育的改革来提高人力资源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升全社会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水准。
关键词:
经济发展 路径依赖 人才失衡 高等教育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孟耀 张弥
外部经济失衡是中国经济面对的一个重要外部矛盾。外部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是中国与美国等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贸易逆差巨大,贸易摩擦增多,西方国家增强了贸易保护以便限制中国产品出口,导致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外部环境恶化和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失业加剧。为解决面临的困境,中国需要从对外经济战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和提高竞争优势等方面进行调整。
关键词:
经济失衡 经济发展 贸易逆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丹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结构开始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服务经济的发展上表现极为失衡,这一状态可以从全球价值链分工角度进行解释。从表象上看,发展中国家主要以制造业嵌入发达国家主导的价值链分工,由此造成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不足。在更深层面上,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着发展中国家服务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南北服务经济发展失衡的一个缩影。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服务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中国应该顺应新型分工模式的大趋势,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寻找服务经济的发展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甜迪
全球经济失衡是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的双重失衡,经过危机的短暂调整,失衡还将在未来持续下去。金融发展水平差异一方面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方向决定了金融失衡,另一方面通过影响一国对储蓄的依赖度引发经常账户失衡。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分析中美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对中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影响发现,差异的缩小有助于减缓经常账户盈余的迅速增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涂文明
寻求发展与环保的平衡是循环经济实施的逻辑起点,文章以此作为价值标准,分析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成就、不足与现实约束,并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作出矫正。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 平衡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彭久麒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斌 贺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阿立 伍文中
文章从运用最大最小模型求出我国2136个县市及各区域中心,根据1997—2013年我国及各区域发展重心迁移以及向中心移动距离探讨我国区域发展的非均衡状态的演化,发展差距收敛,进而评价我国区域政策效应。结果表明:1997—2013年我国发展重心向中心移动了60公里,向西部中心移动了138公里,同时,东部、中部、西部发展重心分别向其中心移动了75、32、104公里,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发展出现全域收敛和区域俱乐部收敛,另一方面说明,我国统筹区域发展政策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已有明显成效,当然,继续推进区域发展协调任务仍很艰巨。
关键词:
发展重心 收敛 非均衡 政策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生霞 陈婷婷
文章以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测度方法设计为基础,对缩小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具体方案进行了实施效果研究。以全要素生产率(TFP)和人均GDP为研究变量,融合不同测度方法的互补优势,构建经济发展不平衡指数(EIDI)、Theil-L指数和Zenga指数分别测算了2004—2019年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程度,发现三大地区和全国的经济不平衡呈现先减少后扩大的演变态势,证实了2004—2016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缩小的研究结论。对Theil-L指数进行分解,发现三大地区之间的差距是引起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且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对总不平衡的贡献度最大,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次之。进一步研究发现,减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差距是实现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最优路径,且不平衡程度平均可减少8.24%;缩小区域内差异是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潜在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鲁邦克 金大卫
文章在充分理解高质量发展理念及内涵、把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要义的基础上,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3—2019年的数据,构建了经济发展平衡性与充分性的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充分性进行多维测度,并运用传统和空间Markov链方法分析空间动态演进过程。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的经济发展平衡性、充分性水平差异较大,整体水平较低。东部地区发展较为平衡且充分,而受地理位置、生产能力、人才输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充分性仍有待提升;空间Markov链转移矩阵结果表明,空间滞后项对相邻省份的平衡性与充分性均存在一定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茉楠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6年多,但世界经济依然并不平静,目前世界经济凸显出以下主要特点:一是世界经济仍难以摆脱深度调整压力,二是各国经济复苏格局分化加剧多重风险,三是全球技术创新进步周期尚待开启。中国经济新常态主要特征严格说来,目前中国经济并非已处于"新常态",而是处于由"老常态"向"新常态"的过渡之中。"新常态"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勇 岳依洋
随着中国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省际数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日益凸显。文章采用熵值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从地理空间格局、经济空间格局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进行评价,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探索省际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空间特征、来源及演化趋势。研究发现:2015—2020年数字经济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于内陆”的不平衡发展特征;省际不平衡程度呈降低趋势,但东西部、东中部区域间不平衡程度上升,数字产业化不平衡程度最高;区域间数字经济发展绝对差异增大导致不平衡程度上升,呈现“东快西慢”态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