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23)
- 2023(10901)
- 2022(9154)
- 2021(8295)
- 2020(6683)
- 2019(15497)
- 2018(15082)
- 2017(28263)
- 2016(14711)
- 2015(16639)
- 2014(16400)
- 2013(16681)
- 2012(16328)
- 2011(15385)
- 2010(15592)
- 2009(14469)
- 2008(14157)
- 2007(12542)
- 2006(11860)
- 2005(11363)
- 学科
- 济(91522)
- 经济(91445)
- 管理(35853)
- 业(33186)
- 中国(28259)
- 方法(27266)
- 地方(25345)
- 数学(23997)
- 数学方法(23829)
- 企(23627)
- 企业(23627)
- 农(20552)
- 业经(17449)
- 贸(16303)
- 贸易(16285)
- 地方经济(15908)
- 易(15733)
- 学(15375)
- 融(14205)
- 金融(14205)
- 制(14168)
- 农业(13988)
- 银(13804)
- 银行(13790)
- 行(13585)
- 发(13530)
- 财(13457)
- 环境(12558)
- 关系(10448)
- 和(10395)
- 机构
- 大学(223358)
- 学院(221237)
- 济(112155)
- 经济(110307)
- 研究(92215)
- 管理(77428)
- 中国(72134)
- 理学(64189)
- 理学院(63343)
- 管理学(62509)
- 管理学院(62057)
- 科学(50285)
- 京(49955)
- 财(49135)
- 所(47278)
- 研究所(42209)
- 中心(39274)
- 财经(37698)
- 经济学(37025)
- 农(34815)
- 经(34314)
- 江(34201)
- 北京(33438)
- 经济学院(32968)
- 院(32673)
- 范(30883)
- 师范(30646)
- 科学院(28145)
- 财经大学(27724)
- 业大(26932)
- 基金
- 项目(135017)
- 科学(107318)
- 研究(102136)
- 基金(99386)
- 家(86461)
- 国家(85770)
- 科学基金(72124)
- 社会(69242)
- 社会科(65871)
- 社会科学(65858)
- 基金项目(50512)
- 省(49510)
- 教育(45238)
- 划(42338)
- 自然(41661)
- 资助(41404)
- 自然科(40699)
- 自然科学(40689)
- 自然科学基金(39973)
- 编号(38665)
- 发(36246)
- 成果(32881)
- 部(31433)
- 重点(31207)
- 国家社会(30479)
- 发展(30458)
- 展(29985)
- 中国(28893)
- 课题(28805)
- 创(27439)
- 期刊
- 济(138122)
- 经济(138122)
- 研究(81747)
- 中国(54183)
- 财(35389)
- 农(33690)
- 管理(33131)
- 科学(31117)
- 学报(30753)
- 融(26789)
- 金融(26789)
- 教育(24704)
- 大学(24239)
- 经济研究(24134)
- 农业(23097)
- 学学(22402)
- 财经(20425)
- 技术(19779)
- 业经(19519)
- 问题(18059)
- 经(17980)
- 贸(17032)
- 世界(15970)
- 国际(15775)
- 业(13259)
- 技术经济(13126)
- 统计(11448)
- 经济问题(11345)
- 经济管理(10590)
- 改革(10175)
共检索到3764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婕子
杨敬进同志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重要转折点,决策者和决策机构必须综览全局,抓住要点,协调各方面的政策,而不能从局部出发,造成政策之间、政策与战略之间的矛盾,这在客观经济管理方面尤为重要。在体制改革的现阶段,中央的计划控制已渐放松,可是市场的机制尚未建立好,对过热的消费与投资直接控制的手段似乎仍应该暂时使用,但因市场经济范围的扩大,似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孙国瑞
12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2011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讨会"。会议分析预测了2010年和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面临的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天祥 朱晶
刘易斯转折点是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对于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已经出现,学界仍分歧较大。本文在对刘易斯模型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从剩余劳动力测算、人口流量与存量争论、工资上升原因解释及其他指标解读等方面对相关学者的观点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整理,并据此指明了进一步研究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转变问题的方向。
关键词:
民工荒 工资上涨 刘易斯转折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昉
一、引言阿瑟·刘易斯(Lewis, 1954)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区分为两个部门,即传统农业为主的"维持生计的部门"和现代工业为主的"资本主义部门"。在传统经济部门中,相对于资本和自然资源来说,人口众多从而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或者说,在这个部门中,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十分低下。由于这个部门的存在,现代经济部门在增长和扩大的过程中,可以用不变的工资水平不受限制地获得所需要的劳动力供给。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宋艳菊
通过对刘易斯转折点理论与测度方法的研究,本文剖析了其争论产生的实质,认为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争论形成的根源具有特殊性,只有追溯刘易斯转折点本源,厘清刘易斯第一转折点(短缺点)和第二转折点(商业化点),并根植于中国二元经济转型背景,对模型的假设条件和设定形式给予适当修正,还原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才能建立合理的、准确的刘易斯转折点的判断标准。
关键词:
刘易斯转折点 二元经济 民工荒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之盈 彭剑锋
本栏目聚焦于当前中国人力资源领域的热点或前沿话题,邀请相关专家、实践者进行深入讨论,注重前瞻性和导向性.、本期我们为您呈现的是围绕"人力资源效能"这一新话题展开的讨论.在这一领域,之前有人力资本、人力资源的投入产出、人力资源效率,以及人力资源会计、审计等概念,但现在谈得比较多的是人力资源效能虽然这一概念目前已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永丽 景文超
本文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经济体制转轨与刘易斯转折点等问题,用人口问题为主线连接起来,指出中国已跨越第一个刘易斯转折点,正在向第二个刘易斯转折点过渡,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结构转型、人口转变、体制转轨等结构性问题相互重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解决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加快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向一元结构转换的根本途径,在于全面推进深层次、综合配套的体制改革。
关键词:
人口转变 老龄化 工业化 结构转型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姜华东
本文从微观角度考察农民工的劳动供给行为,认为“民工荒”现象是农民工在一定工资预期下的理性行为,并不意味着“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由于生活、教育、医疗等基本保障的需要,农民工还没有能力在劳动供给上自由选择,只有当农村劳动力进一步转移后,“刘易斯转折点”才会真正到来,经济增长方式才会发生根本变化。
关键词:
劳动供给 跨期替代 刘易斯转折点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建
一、1991年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折点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对我们所使用的总量平衡状态分析方法作一个简要说明。判断短期经济运行正常与否的关键,是正确把握总量平衡状态。度量总量平衡的方法很多,我们在此不拟——评价,我们在这次形势分析中所采用的,是一种国内各界分析经济形势时尚未见使用的方法,即把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库存投资(用流动资产积累代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海关统计的出口额加总作为总需求,把现价国民生产总值作为总供给,以此来度量总量平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继军
本文从二元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来诠释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原因。利用1996—2012年中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在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之前,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压制了工资的增长,造成国民收入分配偏向于企业和政府部门,而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之后,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提高,居民部门消费潜力扩张,国民储蓄率随二元经济不同阶段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倒"U"型。此外,资金流量表的证据显示,在社会再分配环节,居民部门社会保险净福利为负,表明财政转移支付是"逆向"调节,遏制了当下居民部门的消费能力。因此,中国经济失衡的矫正一方面要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消解二元体制张力,迎来刘易斯转折点;另一方面要对企业利润进行"...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继军;
本文从二元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来诠释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原因。利用1996—2012年中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在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之前,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压制了工资的增长,造成国民收入分配偏向于企业和政府部门,而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之后,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提高,居民部门消费潜力扩张,国民储蓄率随二元经济不同阶段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倒"U"型。此外,资金流量表的证据显示,在社会再分配环节,居民部门社会保险净福利为负,表明财政转移支付是"逆向"调节,遏制了当下居民部门的消费能力。因此,中国经济失衡的矫正一方面要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消解二元体制张力,迎来刘易斯转折点;另一方面要对企业利润进行"削峰",合理调整政府支出结构,稳步提高劳动报酬,释放国内消费潜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晶 李天祥 李琳
本文从引起劳动供给条件变化的迁移成本角度对刘易斯转折点与工资上涨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认为,具有刘易斯转折点意义的工资上升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必须是劳动力市场供求作用的结果,任何非劳动力供求因素变化本身导致的工资上涨都不代表转折点的到来;(2)必须是劳动力转移的结果,任何与劳动力转移无关的因素导致的工资上涨都不能作为判断转折点出现的标志。由迁移成本上升导致的"补偿工资上升"与具有刘易斯转折点意义的"工资上升"并不具有同样的性质。因此,在进行工资上涨与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到来的分析时,需要将这些引起迁移成本变化而与劳动力转移无关的因素加以分离,否则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有偏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焦必方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但三农问题依然严重。本文在对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三农问题难以解决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指出农民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进而,笔者就维护农民根本利益,重视农村教育与职业技术培训,实现以家庭为单位的定居式集中转移,改变农民低组织化状况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三农问题 中国经济 瓶颈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查懋声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晓雷
世界经济史表明,大抵从18世纪开始,工业化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从19世纪中叶以后,工业化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19世纪40年代,中国开始出现了外商投资的大机器工业,以后又产生了民族机器工业。从19世纪中叶以降的一个半世纪中,工业化一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实现工业化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看,一定时期的经济思想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关系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反映;一定时期的主流经济思想也必定是由一定时期内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既然工业化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线,那么工业化思想自然就是中国近现代经济思想发展的主流。从中国工业化思想的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