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13)
- 2023(19623)
- 2022(16825)
- 2021(15729)
- 2020(13026)
- 2019(29938)
- 2018(29679)
- 2017(56773)
- 2016(30653)
- 2015(34560)
- 2014(34818)
- 2013(34352)
- 2012(32241)
- 2011(29506)
- 2010(29816)
- 2009(27927)
- 2008(27645)
- 2007(24598)
- 2006(22208)
- 2005(20464)
- 学科
- 济(139059)
- 经济(138895)
- 管理(91141)
- 业(85590)
- 企(68875)
- 企业(68875)
- 方法(52660)
- 数学(45352)
- 数学方法(44848)
- 中国(41064)
- 农(37167)
- 财(33978)
- 地方(31769)
- 业经(30314)
- 制(28944)
- 学(27479)
- 贸(25582)
- 贸易(25564)
- 农业(25000)
- 易(24794)
- 银(23463)
- 银行(23419)
- 行(22566)
- 融(22435)
- 金融(22432)
- 环境(21057)
- 和(20114)
- 理论(19947)
- 体(19645)
- 务(19506)
- 机构
- 大学(446516)
- 学院(443637)
- 济(191781)
- 经济(187749)
- 管理(170704)
- 研究(159905)
- 理学(145216)
- 理学院(143569)
- 管理学(141413)
- 管理学院(140590)
- 中国(123232)
- 京(96942)
- 科学(92973)
- 财(91018)
- 所(80798)
- 研究所(72434)
- 中心(70952)
- 财经(70453)
- 农(68518)
- 江(67564)
- 经(63935)
- 北京(62816)
- 业大(60475)
- 范(59840)
- 师范(59360)
- 经济学(58794)
- 院(57580)
- 州(53718)
- 农业(52918)
- 经济学院(52512)
- 基金
- 项目(286890)
- 科学(226728)
- 研究(214860)
- 基金(208583)
- 家(180300)
- 国家(178775)
- 科学基金(153263)
- 社会(137709)
- 社会科(130595)
- 社会科学(130566)
- 省(109457)
- 基金项目(108803)
- 教育(98303)
- 自然(96122)
- 自然科(93822)
- 自然科学(93802)
- 划(92401)
- 自然科学基金(92130)
- 编号(87181)
- 资助(86688)
- 成果(73400)
- 部(64738)
- 重点(64272)
- 发(64056)
- 课题(61310)
- 创(58845)
- 国家社会(57125)
- 教育部(56105)
- 创新(55038)
- 制(54812)
- 期刊
- 济(224849)
- 经济(224849)
- 研究(144814)
- 中国(95332)
- 财(69220)
- 管理(66744)
- 学报(64521)
- 农(64150)
- 科学(61669)
- 教育(52307)
- 大学(50005)
- 融(46850)
- 金融(46850)
- 学学(46688)
- 农业(43825)
- 技术(38951)
- 经济研究(36125)
- 财经(35726)
- 业经(34510)
- 经(30748)
- 问题(28915)
- 贸(24377)
- 业(22735)
- 技术经济(22682)
- 世界(22226)
- 图书(22193)
- 国际(22045)
- 理论(21164)
- 现代(20456)
- 科技(19835)
共检索到6972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智
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由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外需动力结构决定。评价内外需动力结构需要对内外需对经济的"真实贡献"做出客观的测度。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典型的内需为主体、外需有潜力、内外需双引擎驱动特征。要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消除内外需的内耗机制,寻求内外需融合的合力机制。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内外需动力 测度基准 政策协同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智
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是由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需动力结构决定的。然而,评价内外需动力结构需要对内外需对经济的“真实贡献”做出客观的测度。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典型的内需为主体、外需有潜力、内外需双引擎驱动特征。要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消除内外需的内耗机制,寻求内外需融合的合力机制。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内外需动力 测度基准 政策协同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锁云 高侯平
开放经济条件下 ,一国实现内外均衡要求利率与汇率政策的协调。加入WTO的中国也面临着追求宏观经济均衡的目标 ,在内部经济存在通缩、失业 ,外部经济存在顺差但增幅减缓的条件下内外均衡的实现要求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我国财政政策施展空间有限、货币政策的效力不高 ,实现内外均衡要求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我国利率是管制的 ,汇率是僵化的 ,利率、汇率变动与利率平价模型并不契合 ,因此短期来看要使利率下调、汇率稳定以实现内外均衡 ,长期则要求利率汇率的市场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凤玲
3E系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通常情况下,在3E系统的研究中表现出缺乏对子系统内在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尤其是经济与能源之间的协调关系在研究中比较少见。因此,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结合一般耦合协调模型、灰色耦合协调模型以及熵变方程法对我国的经济与能源之间协调发展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近20年来,中国的经济与能源之间的协调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逐渐趋向协调。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经济与能源之间的协调度每年都在不断增大,协调性也越来越好。尽管如此,尤其是最近几年仍表现出经济滞后型,经济与能源系统之间的协调还可进一步提高。以上分析,为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和能源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以达到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健康发展模式...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乃全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历经了注重公平的均衡增长、效率优先的非均衡增长、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相对协调发展、全国空间尺度的增长协调发展以及基于区域比较优势与分工基础上的功能协调发展等阶段,并实现了从增长协调到功能协调的转变,而且不同阶段的发展政策导向具有不同的空间属性特征。其中,偏向空间干预的均衡增长及增长协调发展政策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区域差距但也弱化了经济效率,而偏向空间中性的非均衡增长和相对协调发展政策提升了经济效率但扩大了区域差距。政府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实现空间中性与空间干预政策工具的优序选择,并积极促成两类政策工具的协同及优势互补。
关键词:
协调发展 经济学门类 经济学新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昉
选取2007—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阶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空间集聚特征,较高省份主要聚集在东部地区,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布局。进一步分析发现,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开放度、产业结构均可促进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提升。鉴于此,应设计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方案,建立国内外价值链协同联动新格局,实施特色化资源配置策略,综合推进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昉
选取2007—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阶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空间集聚特征,较高省份主要聚集在东部地区,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布局。进一步分析发现,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开放度、产业结构均可促进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提升。鉴于此,应设计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方案,建立国内外价值链协同联动新格局,实施特色化资源配置策略,综合推进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提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邬彩霞
近年来,低碳经济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已有研究从不同角度对低碳经济进行了定义。本文从能源流和资源流两个方面明确低碳发展的实质,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完善了低碳经济理论。同时,本文基于理论研究,构建低碳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度模型及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2005~2019年中国低碳治理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在采取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同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和高质量增长。进一步地,中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低碳、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扩展了低碳经济的理论体系,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丰富了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讨论。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能源流 资源流 协同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姬超
创新是引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本文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梯度演进事实,比较分析了要素驱动阶段、效率驱动阶段和创新驱动阶段的动力机制及其演变规律。研究表明:第一,中国经济梯度演进是非均衡发展策略的结果,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增量改革规律,发展初期的资本稀缺难题因而得到解决,避免了低端锁定;第二,创新驱动发展阶段需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尤其是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结构性差异,创新必须在不同区域以及新旧产业之间找到平衡点,协同推进;第三,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不单意味着核心技术突破,还要求通过社会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的适应性变化来实现创新扩散。为了更好满足创新发展需求,建议从区域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创新环境等方面协同推进,优化并完善政策制度支撑,从而更好整合创新资源和汇聚创新要素,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皮建才
本文基于囚徒困境的视角考察了中国式分权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在考察的过程中,我们考虑了两种离散策略,一种策略是区域间完全没有协调,另一种策略是区域间完全协调。基本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适应问题、协调问题和政治晋升问题会使得地区之间的博弈变成了囚徒困境博弈,区域间完全没有协调的策略会成为占优策略。探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必须从如何打破囚徒困境入手,让每个地区都选择完全协调策略成为一个纳什均衡。在打破囚徒困境的大思路下,我们对比分析了四种协调机制,并指出了这些协调机制的具体内涵和作用机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昕嫔 郝泽众 郭济彬 王琦芳 张向前
在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处于转型窗口期,如何高效利用二者的互动关系成为能否最大限度实现二者各自价值的必要条件。本文利用生物学和经济学交互的协同演化理论进行分析,将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放入一个极富解读力的框架中,用其独特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方式打破过去固化的低层次转型路径,构建新时代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演化结构图,分析两个互动主体协同演化的双向因果、多层嵌套、非线性、特定路径依赖特征,判别其协同演化多层级、无主导、基于合作的特定类型,深度探讨二者协同演化作用的机械互动约束、政策灵活开拓、变异与选择过程机制,提出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演化路径建设的基石、规划的保障及发展指向标,实现华侨华人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贡献及中国经济发展对华侨华人自身价值实现的最大反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万本太 王玉芬工
一、差异协调发展观差异协调发展观是把经济地域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经济地域系统,由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及经济发展的基础不同,各经济地域间存在着诸种差异,而存在诸种差异的经济地域系统之间又由于劳动地域分工原理的作用,存在着相互紧密的联系,由此构成全国统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徐君
本文将影响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动力因素分为三大类,分别为7个内部动力因素,6个外部动力因素和2个耦合动力因素。在分析各个动力因素对中原经济区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模型、外部动力机制模型和耦合动力机制模型。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因素 动力机制 模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志九
笔者从融资的规模、融资的工具结构、融资的主体结构三个角度构建融资服务水平,建立协调发展度模型验证中国的融资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匹配程度,形成对已往的以"VAR模型"为主的研究成果的有力补充。结果显示:其一,2002—2012年中国的融资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确存在相互反馈的互动发展关系,两者间的协调发展经历过2002—2005年的失调阶段、2006—2010年的基本协调阶段、2011—2012年的优良协调阶段。其二,融资服务与经济发展的相对发展水平存在以2008年为临界点的阶段性,2008年的拐点效应明显。其三,2013年31个省份中融资服务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失调的有12个,占比高达3...
关键词:
融资服务 经济发展 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