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50)
2023(14298)
2022(12015)
2021(11217)
2020(9072)
2019(20690)
2018(20393)
2017(38608)
2016(20635)
2015(23292)
2014(23093)
2013(23430)
2012(22587)
2011(20839)
2010(21139)
2009(19919)
2008(19547)
2007(17905)
2006(16635)
2005(15613)
作者
(61131)
(51696)
(50932)
(48636)
(32676)
(24845)
(22920)
(19981)
(19749)
(18456)
(17909)
(17083)
(16681)
(16635)
(16352)
(15793)
(15049)
(14869)
(14587)
(14486)
(13365)
(12767)
(12743)
(12091)
(11718)
(11690)
(11295)
(11140)
(10619)
(10260)
学科
(111523)
经济(111419)
(55884)
(49230)
管理(48297)
方法(34648)
中国(33595)
农业(32580)
(32003)
企业(32003)
数学(30511)
数学方法(30203)
地方(28722)
业经(23979)
(20000)
(19988)
贸易(19971)
(19554)
(19357)
(19160)
(17111)
(16791)
银行(16767)
(16675)
金融(16674)
(16378)
地方经济(16278)
环境(14690)
(14241)
(13402)
机构
学院(306176)
大学(304476)
(145150)
经济(142578)
研究(119954)
管理(108926)
中国(94837)
理学(91780)
理学院(90673)
管理学(89224)
管理学院(88660)
科学(68873)
(68417)
(66489)
(64260)
(62120)
研究所(55542)
中心(53370)
农业(52407)
财经(49252)
(48331)
业大(47452)
经济学(45804)
(44824)
北京(42963)
(41418)
(41194)
经济学院(41001)
师范(40820)
科学院(37579)
基金
项目(190783)
科学(150298)
研究(142618)
基金(139180)
(121666)
国家(120606)
科学基金(101281)
社会(94542)
社会科(89405)
社会科学(89385)
(72696)
基金项目(71908)
教育(62835)
(60537)
自然(60476)
自然科(59075)
自然科学(59061)
自然科学基金(58008)
资助(57281)
编号(56867)
(47743)
成果(47427)
(43821)
重点(43214)
国家社会(40756)
课题(40141)
发展(39394)
(38797)
(38644)
中国(37272)
期刊
(179136)
经济(179136)
研究(103899)
中国(73362)
(71227)
学报(48864)
农业(48562)
科学(45903)
(45843)
管理(40783)
大学(38240)
学学(36076)
(36000)
金融(36000)
教育(32247)
业经(30554)
经济研究(28305)
技术(26719)
财经(25421)
(24412)
问题(24233)
(22221)
世界(20959)
(19813)
国际(18215)
技术经济(17206)
经济问题(16196)
农村(16021)
(16021)
(15846)
共检索到505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高帆  
本文利用一个供求均衡模型,说明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既可能一致、也可能冲突,这取决于粮食供求变化的相对程度。我国近年来粮食增产不增收、甚至既不增产也不增收,说明粮食供给的扩展并未带来粮食需求的增加,致使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陷入“相互制肘、彼此缠绕”的境地,为此,必须通过制度和技术改进,以使粮食供给增加能够伴随着需求的扩展,经济结构转变恰好提供了这种条件。这样,中国的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就能从冲突走向一致,从低水平均衡跳向高水平均衡。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忠信  
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充分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为巩固和发展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大好形势,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把握全局,着眼长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组织实施基本农田保护、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和配套服务保障等三大体系建设,促使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肖卫  肖琳子  
本文遵循"农业部门输出劳动力→产生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现代产业部门供给技术→两部门要素均衡配置"的思路,论证了二元经济中农业技术进步与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利用2001~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所做的经验研究表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人均农业资本增加、财政支农政策对粮食产量和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农业劳动力流向现代产业部门对粮食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要优化二元经济中城乡要素配置,在促进农业劳动力向现代产业有序流动的同时,应加强现代产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技术支持,加大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地区发展的投入,以此来提高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湖北省物价局课题组  乔余堂  罗群林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江西粮食生产情况专题调查组  
江西省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近年来江西粮食产量稳步提高,粮食库存较为充裕,对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近年来农资价格的不断上涨,种粮的比较收益在不断下降。很多农民选择弃农外出务工,部分地区出现了土地撂荒或粮食复种指数下降的现象,给粮食总产量的稳定增长增加了难度,同时也会造成粮价上涨。为此,政府应加快保障制度的建设,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推进规模化、产业化,严控农资价格上涨,切实保障农民的利润空间,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宜庆  熊子怡  张科  王雯  
文章利用城市面板数据、互联网招聘大数据以及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多维度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在运用工具变量法和选用“宽带中国”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缓解内生性后依然稳健。具体地,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增加低技能劳动力招聘需求,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此外,还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异质性作用,发现该增收效果在年轻化的农村劳动群体和宗族网络水平较低的地区更为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金溯  罗芸  
增产增收孰为先——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的再审视金溯罗芸与农业生产水平相对低下、粮食为主的大多数农产品供应长期紧缺以及公社体制相联系,我国农村经济多年一直是以增加粮食等农产品为发展目标,这在当时无可厚非。1978年以后,农村体制率先改革,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建龙  吕燕  
本文通过分析统计资料发现,2003—2012年中国粮食连续增产9年,却未致粮农产粮总收益下降,这与经济学中的丰收悖论是相反的。原因在于非粮价因素的影响,它导致需求曲线相对位置移动幅度超过了供给曲线的移动,粮价因此上升。需求缺乏价格弹性是丰收悖论发生的必要条件,另一必要条件是与供给曲线相比,需求曲线位置移动的幅度较小。政府采取的四项补贴政策,遏制了丰收悖论的发生。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柳长顺  
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是两项与农田水利相互关联、而处理不当又会相互矛盾的重要任务;并且这两项任务对农田水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田水利具有增加与稳定粮食产能产量的作用。但在农民收入向多元化、非农化转变,农业水费问题突出的情况下,农田水利对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收益的作用弱化,农民与地方政府发展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为促进农田水利科学发展,建议科学评估农田水利的作用,合理调整事权,加大中央投入力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伍骏骞  张星民  
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好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文章结合理论分析,利用2005-2019年1 482个区县的面板数据,将2005年实施的产粮大县奖励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空间断点回归设计,识别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对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从整体上讲,奖励政策对农民增收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粮大县的经济发展并未从该政策中获益,但是该政策可以显著促进贫困落后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动态分析显示,奖励政策对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在各年间波动较大。机制分析表明,奖励政策可以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性公共品供给和教育公共品供给来实现农民增收和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政策有效性检验表明,该政策在整体上未能改善产粮大县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压力。文章结论表明,奖励政策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和落后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但有关部门仍须对该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切实缓解产粮大县的财政收支压力,提高地方政府抓好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德余  
价值导向的目标与效率目标问题一直是经济政策决策中(公正与效率)的两难冲突。2004年粮食产量和安全目标是政府特别优先考虑的政策价值目标,文章检验了这一政策价值目标的决策和现行的有关政治经济约束条件(变量)、粮食生产的资源禀赋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是否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分省区的数据虽然没有支持粮食产量安全目标和上述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但却清楚地显示现行粮食政策的效率特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超  陈盛伟  
为探究粮食安全与农业增收“双赢”的实现路径,基于2008—2020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面板回归模型、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考察了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对粮食产量与农业收入一致性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2008—2020年主产区粮食产量与农业收入的耦合协调度水平波动上升,但仍未突破中度协调等级,各主产区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差异显著,呈现“三梯队分布”;2)主粮作物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水平能显著提高粮食产量与农业收入的一致性水平,保障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一致性水平上升0.835;3)主粮作物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推动了主产区粮食作物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总量维度和效率维度的适度规模经营均在农业保险提高粮食产量与农业收入的一致性水平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50.19%和24.10%。因此,为了实现粮食安全与农业增收二者兼得,应着力提高主粮作物保险保障水平,巩固和完善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以农业保险助推粮食作物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为粮食增产与农业增收提供新引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昕  
我国粮食直补政策实施以来,是否促进了农民增收,增收的程度如何,是目前研究粮食直补政策的一个焦点问题,它关系着对粮食直补政策成效的评价,也决定着粮食直补政策的改进取向,分析研究这一问题非常必要。一、直补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程度分析(一)直补政策使农民普遍增收。我国粮食直补政策自2004年实施以来,从总体来看,应该说是农民普遍得到了实惠,增加了一定的收入。1.综合补贴收入。我国粮食直补可以划分为综合性补贴和生产性专项补贴,综合性补贴政策主要由粮食直补政策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宇  
如何确保农民增产又增收张红宇从1998年年初的情况看,各种农产品普遍存在“卖难”,价格并无回升迹象,农民增收的希望渺茫;再叠加上目前国有企业经营普遍困难,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已使各级政府倍感力不从心,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空间日趋狭小。外部环境于农业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