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02)
2023(16305)
2022(13943)
2021(13088)
2020(10752)
2019(24825)
2018(24739)
2017(46958)
2016(25236)
2015(28585)
2014(28648)
2013(28592)
2012(26769)
2011(24653)
2010(24766)
2009(22797)
2008(22202)
2007(19422)
2006(17510)
2005(15974)
作者
(74779)
(62086)
(61617)
(58710)
(39741)
(29713)
(27998)
(24420)
(23729)
(22268)
(21348)
(21056)
(19889)
(19849)
(19251)
(19086)
(18396)
(17821)
(17784)
(17609)
(15736)
(15343)
(14876)
(14206)
(13978)
(13851)
(13737)
(13465)
(12574)
(12221)
学科
(123380)
经济(123259)
管理(70092)
(64894)
(51744)
企业(51744)
方法(46983)
数学(40616)
数学方法(40262)
中国(34753)
(29831)
地方(29695)
(25702)
业经(25554)
(23376)
(21840)
贸易(21824)
(21101)
环境(20628)
农业(20241)
(19795)
(18071)
(17983)
银行(17938)
(17906)
金融(17905)
(17391)
地方经济(17247)
理论(16652)
(16628)
机构
大学(371609)
学院(368251)
(159859)
经济(156656)
管理(141955)
研究(136116)
理学(121674)
理学院(120206)
管理学(118342)
管理学院(117687)
中国(102329)
科学(81799)
(81426)
(69778)
(69381)
研究所(63101)
中心(59186)
(58491)
财经(55563)
(53511)
北京(52930)
业大(52288)
(50586)
(50431)
师范(50008)
(49143)
经济学(49074)
农业(45318)
经济学院(43904)
(43450)
基金
项目(245354)
科学(193196)
研究(180897)
基金(178473)
(155623)
国家(154343)
科学基金(131418)
社会(115794)
社会科(109732)
社会科学(109704)
基金项目(94209)
(93190)
自然(83354)
教育(81626)
自然科(81338)
自然科学(81319)
自然科学基金(79873)
(79223)
资助(73831)
编号(72253)
成果(59414)
(56383)
重点(55180)
(54909)
课题(50689)
(50191)
国家社会(48081)
教育部(47096)
创新(46882)
科研(46122)
期刊
(185391)
经济(185391)
研究(117405)
中国(74704)
学报(56660)
科学(54274)
管理(54217)
(53862)
(49819)
大学(42866)
教育(40741)
学学(40177)
农业(37794)
(34312)
金融(34312)
技术(31538)
经济研究(30349)
业经(28429)
财经(27803)
(23954)
问题(23813)
(20063)
(19468)
技术经济(19270)
图书(19018)
世界(18970)
国际(17581)
资源(17450)
科技(17376)
理论(17355)
共检索到564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建兴  顾晓薇  李广军  王青  刘浩  
本文计算了中国1961年~2001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赤字,分析了这些指标的构成及其变迁;对1990年~2000年间第一、二、三产业的生态足迹及其生态占用强度(生态效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从1970年代初开始,生态系统就处于超负荷状态,生态赤字增长迅速,人均赤字年增长率达到9%以上;能源和耕地在生态足迹中占主要份额;第一产业生态足迹在总足迹中的比重最高(63·7%~68·5%)、生态占用强度也最高(达20hm2~23hm2/万元GDP)且生态效率有下降趋势,是影响我国经济之生态效率的主要矛盾所在;第三产业生态足迹在总足迹中的比重很低(4·5%~5·4%),其生态占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曾琰  方雯  
该文在分析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对中国和印度的历史生态足迹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两国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资源系统的消耗程度,进而从一个侧面比较中印经济发展模式之可持续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雯  曾琰  
文章在分析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特点的基础上,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对中国和印度的历史生态足迹进行对比分析,展示出两国经济发展对生态资源系统的消耗程度,得出在生态足迹指标体系下印度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显示出相对较好的可持续发展性的结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春  陈炜  欧阳莹  
生态足迹是衡量区域生态承载力状况的一个较成熟的方法。首先通过计量模型计量出环鄱阳湖区1989~2008年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值,并评价了其承载状况。结果显示,近20a来,环鄱阳湖区的生态足迹从1989年的1 401万hm2提升到2008年的3 145万hm2,呈波动上升趋势;生态承载力从1989年的6 255万hm2上升至2008年的7 215万hm2,基本上呈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环鄱阳湖区生态承载力能满足区域的生态足迹需求,表现出生态盈余,但其盈余空间从1989年的4 220万hm2降低至2008年的4 069万hm2,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其次,将生态足迹与区域的经济总量和三次产业进行协整分析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贾首杰  陈英  张仁陟  裴婷婷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计算河南省1991—2012年能源足迹,选取修正后的人均GDP、建成区面积和能源足迹作为分析指标,利用脱钩分析法对河南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能源足迹和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河南省1991—2012年能源足迹和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总体经历了弱脱钩、扩张连接、扩张负脱钩、扩张连接、弱脱钩、弱强脱钩的过程,呈现由畸形状态向可持续发展状态过渡的变化趋势,说明河南省在近年发展中逐渐摆脱以牺牲生态环境和建设用地为代价的发展方式。河南省的经济发展虽然正逐渐和资源投入脱钩,但是当前依然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资源短缺和人地矛盾加剧问题仍然会长期存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琳  陈波平  
从2008年开始,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联合,通过与国内外智库的合作引入"生态足迹"理念,从自然资源消耗与"生物承载力"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研究表明,2007年人类在消耗着1.5个地球。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生态足迹总量2007年已经是1961年的4倍,尽管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水平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已经突破了1个地球的均衡水平。与全球平均类似,中国生态足迹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碳足迹,占54%。解决中国的生态足迹超支问题,关键是降低碳足迹。目前,中国的能源供给仍然高度依赖于化石能源,超过一半的能源供给来自于煤炭,...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振,牛叔文,常慧丽,刘正广  
生态足迹模型通过测度当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而利用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数量,来定量地评估自身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文章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提出背景和最新研究进展;阐释了其原理框架、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以西北内陆地区的甘肃省(2002年)为例,对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证分析。计算结果表明,2002年甘肃省人均生态赤字为0.2883hm2,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当地生态承载力的限度,人地关系紧张。最后对生态足迹模型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合理评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晓鹏  丁生喜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对青海省2000-2008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多样性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青海省年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大于年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增长,资源的消费严重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生态环境压力很大,而造成生态赤字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落后,城镇化水平低。结合青海省发展现状,提出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城镇化、发展循环经济等有助于青海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钱津  
面对全面深化改革与经济升级转型发展的需要,中国经济理论界必须进一步深入地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并且还应对常态社会与常态经济、虚拟经济、虚拟性货币、宏观调控、经济学最基础范畴等基础研究给予创新,对国有企业与公营企业的区别、货币贬值与通货膨胀的不同、新型工业化理论、农业现代化理论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方面进行应用理论的研究。同时,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经济理论的研究还要肩负起监督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刚毅  刘杰  
为探索水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基于改进的水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中原城市群2001~2016年水量生态足迹和水质生态足迹,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构建脱钩评价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对区域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环境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中原城市群总体水生态足迹表现出波动增加趋势,农业水足迹在水量生态足迹中比重最大,超过50%;(2)地下水质生态足迹和地表水质生态足迹的比例约为4∶3,2001~2010年导致地表水质生态足迹面积最大的污染物是硝态氮,2011~2016年磷是最主要的污染物,而导致地下水质生态足迹的规律较为复杂,由多种污染物交替决定;(3) 2001~2016年,水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由弱脱钩的不协调和初级协调向强脱钩的中级协调转变,表明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环境的协调性在逐步增强;(4)中原城市群内部各城市水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在时间上表现出逐年增强的趋势,在空间上存在较高的相似性,中原城市群在协调度上的表现优于其在脱钩指数上的表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振华  苏维词  赵卫权  
为揭示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性,弥补水足迹单纯考虑经济发展对水资源占用的缺陷,文章结合“水生态足迹”与“脱复钩”理论,从水量(用水量)和水质(污染物排放量)的综合视角,采用Tapio弹性指数评价贵阳市2002-2014年水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的脱钩水平。研究表明:2002-2014年贵阳市水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除2011年扩张性水质型负脱钩外,其余年份为水量型或水质型强(弱)脱钩,且历年脱钩指数时间序列上波动明显,其脱钩平均值为0.138;由于贵阳市GDP增速稳定,故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程度取决于水量和水质生态足迹的变化特征。故实现贵阳市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限制工业用水和污水排放量,还要节约生活用水量,减少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另外,相比水足迹,运用水生态足迹的视角评价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脱钩态势更具科学性、全面性,有助于丰富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脱钩评价角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唐婧  陈国生  
湖南发展旅游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而日益突出的能源缺乏也为旅游的发展提出新的思考。低碳旅游与循环经济存在着共同发展的基础,即低排放与高利用。基于游客碳足迹分析之上,对湖南低碳旅游生态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初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军华  
文章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来描述我国经济增长与生态足迹之间的动态关联性。冲击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生态足迹之间存在较强的交互响应作用,一方面经济增长是生态足迹持续增加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生态足迹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际金融论坛课题组  王元龙  
本文以邓小平同志"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论断为切入点,提出需要认识和把握现代经济是金融核心地位的先决条件,"核心"应为功能核心而并非产业核心;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远未进入现代经济阶段,当前不应将金融置于中国经济的核心。本文认为,由于对"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论断的认识偏差,导致了当前中国某些领域存在着金融非理性发展的不良倾向,并造成诸多危害。本文在分析有关国家金融发展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理好中国经济发展中金融与经济关系问题的四项战略举措,即:明确定位金融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推动中国包容性金融体系的建设、发挥金融对实现国家战略的作用,以及加强金融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引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治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誉为"中国奇迹"。文章梳理了"中国奇迹"包含的成就、产生的原因以及可持续性。文章认为,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要加强对"中国奇迹"双面效应的研究,以系统的、整体的、历史的视角探析"中国奇迹"产生动因,注重获致"中国奇迹"的世界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