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62)
- 2023(7244)
- 2022(5540)
- 2021(5008)
- 2020(3986)
- 2019(9123)
- 2018(8840)
- 2017(16720)
- 2016(8467)
- 2015(9858)
- 2014(9584)
- 2013(9779)
- 2012(9554)
- 2011(9135)
- 2010(8917)
- 2009(8487)
- 2008(8098)
- 2007(7000)
- 2006(6620)
- 2005(6218)
- 学科
- 济(67657)
- 经济(67614)
- 管理(21865)
- 方法(20942)
- 数学(19345)
- 数学方法(19302)
- 业(17559)
- 中国(17300)
- 地方(15848)
- 企(12706)
- 企业(12706)
- 地方经济(12225)
- 贸(11325)
- 贸易(11318)
- 业经(11229)
- 易(11035)
- 农(10686)
- 学(9569)
- 环境(9042)
- 制(8654)
- 财(8263)
- 融(8211)
- 金融(8211)
- 发(7935)
- 银(7835)
- 银行(7835)
- 产业(7828)
- 行(7707)
- 关系(7704)
- 经济学(7176)
- 机构
- 大学(137855)
- 学院(135285)
- 济(80314)
- 经济(79364)
- 研究(56638)
- 管理(48321)
- 中国(44308)
- 理学(41000)
- 理学院(40521)
- 管理学(40209)
- 管理学院(39936)
- 财(32274)
- 京(29084)
- 经济学(28471)
- 科学(28104)
- 所(27775)
- 财经(26117)
- 经济学院(25452)
- 研究所(25083)
- 经(24003)
- 中心(23368)
- 院(19830)
- 财经大学(19463)
- 北京(19394)
- 江(17978)
- 科学院(17895)
- 社会(17174)
- 范(16693)
- 师范(16616)
- 研究中心(16448)
- 基金
- 项目(84202)
- 科学(68321)
- 基金(65459)
- 研究(63514)
- 家(56517)
- 国家(56157)
- 科学基金(47941)
- 社会(46850)
- 社会科(44746)
- 社会科学(44737)
- 基金项目(33048)
- 省(27870)
- 教育(27299)
- 资助(27218)
- 自然(26522)
- 自然科(25918)
- 自然科学(25910)
- 自然科学基金(25498)
- 划(24265)
- 编号(22018)
- 国家社会(21998)
- 中国(21258)
- 部(20905)
- 发(20376)
- 重点(19169)
- 济(18865)
- 经济(18721)
- 教育部(18668)
- 成果(18206)
- 发展(17942)
共检索到217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厉以宁
改革要深化,发展要再接再盾,改革和发展都不可半途而废,否则可能前功尽弃。十八届三中全会之际,厉以宁教授畅谈中国即将推进的新一轮改革,本书是他酝酿已久,在赴中国各地实地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亲自撰写而成,是他关亍中国经济现实问题的最新代表作。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加藤弘之
中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始于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之20年间,中国市场化转型已进展到何处,转型过程呈现出何种特征,其经验教训何在,转型何时完成,这些都是我们要考察的课题。 一、经济转型的到达点 1.双重转型过程。关于市场化进程的量的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志伟
如何深刻解读和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中简称为《决定》)精神,推动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措施顺利展开,并取得成效,是我们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恰当此时,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于2013年12月隆重推出了厉以宁教授的新书《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这本书对于深刻理解《决定》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是厉以宁教授几十年以来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全面、系统、思想性十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潘珊 龚六堂 李尚骜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两个产业三个部门的动态经济增长模型,描述了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由国有部门向非国有部门的"双重"结构转型过程,以及所导致的部门间的非平衡增长。模型内在解释了产生经济"双重"转型的根源:由于部门之间的替代弹性都是大于1的,技术进步率的差异导致了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之间的转型;要素收入份额的差异导致了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之间的转型。此外,在平衡增长路径上,经济各部门出现了非平衡增长。最后,本文利用中国1978—2011年的数据,校准了模型主要参数,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本文模型与现实数据的拟合度。
关键词:
“双重”结构转型 部门异质性 非平衡增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慧
自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走低。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货币与财政政策,但经济走势依然平缓。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本文以新增长理论为依据,从人才培养及科技创新两个角度详细论述了在"新常态"阶段,如何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首先,通过阅读文献、收集资料,了解中国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现状;其次,联系现实状况深入分析了这两方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上述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新常态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新增长理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莹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已历时五年,世界经济从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我国经济也到了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离不开商业银行的资金支持,而且必然要求商业银行与之协同转型,作为业内研究机构,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同样在思考经济转型阶段银行应如何转型求变?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支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转变?我们既要深刻反思超越发展规律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锦英 温庭海 刘朋
在劳动力成本上升、能源资源供给紧张、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等一系列条件约束下,继续依靠要素高强度投入来驱动经济快速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而走效率驱动之路则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法,从全国、区域以及省份角度对我国经济增长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无论是从全国还是从区域、省份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效率水平普遍偏低,提升空间巨大,这为我国经济发展向效率驱动转型提供了充足的操作空间,同时也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潜力依然较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梁桂全
由"泛珠"9省区社会科学院主办、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承办的"泛珠社会科学院发展论坛"不久前在南昌成功举行。此次论坛以"宏观调控与区域合作"为主题,就深化"泛珠"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国家当前宏观调控政策背景下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4位专家发言集结成一组专栏文章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许小年
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之所以还没有成功,根本的原因是政府和企业没有感受到压力,国际金融危机也没有改变经济增长的根基,反而使政府借势延伸,市场机制则被迫后退。政府的巨额投资使产能过剩问题突显出来。要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和民营经济的作用。产权保护是重振民营经济的重要和必要前提。历史也证明,若没有私人产权的保护,就不会有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生,也不会有持续不断的革命性的创新。我国产权保护的现状不容乐观,应予以正视并加以改进。只有深化改革,才能给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带来希望。
关键词:
中国经济 经济转型 民营经济 产权保护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自我完善以及以马克思经济学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综合,是我国经济学改革之路。 较大范围地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效方法是综合。在经济学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重要的经济学说的综合。第一次是19世纪中叶英国经济学家穆勒的综合;第二次是19世纪末期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的综合;第三次是20世纪中叶美国经济学家萨缨尔森的综合。尽管这三次综合都是西方经济学内各学派经济学的综合,但每一次综合都推动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本文主张的综合与这三次综合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长江 高波
内生于工业化转型过程的工农产业二元性与外生于特定制度的城乡组织二元性交叉重叠,构成了中国特殊的"双重"二元经济。在制度性分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双重"二元经济呈现分离式转型路径,劳动力转移不会进行到两个部门边际生产率相等的一体化状态。因此,非农部门劳动力工资上涨并不意味着剩余劳动力转移结束,剩余劳动力的终结也并不意味着二元经济已经一体化。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城乡部门均已越过了转折点进入了新古典阶段,且非农部门先于农业部门出现转折,但并未进入一元化收敛的状态,两部门逐渐表现出制度性分割市场的一般特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印文 裴平
本文构造了中国货币电子化程度指标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指标,选取1995—2013年的样本数据,计算对应年份中国的货币电子化程度指标值和宏观经济形势指标值。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计量模型,对相关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其主要结论是:中国货币政策本身的有效性较差,并且其对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具有滞后效应;但在中国货币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货币电子化明显改进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且这种改进作用具有即时效应和滞后效应。因此,中国不仅要深化金融改革,不断完善货币政策本身的有效性,还要在防范货币电子化可能产生风险的前提下,以积极的姿态,继续推动货币电子化进程,从而更加显著地提高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有效...
关键词:
货币电子化 宏观经济形势 货币政策有效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承红
本文建立了同时考虑技术进步和污染控制的动态经济增长模型,借此阐释了当今低碳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基于中国面临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压力和挑战,提出中国应在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能源和推广节能3方面,以发展聚集型的低碳经济产业链等模式、技术创新等手段来推动和实现经济发展向低碳经济的转型。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产业链 新能源 京都议定书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田旺杰
中央财经大学兰日旭著《经济强国之路:中国经济地位变迁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的最终成果。全书由序言、正文和结语组成;正文分为"德治"维系经贸交往圈、边缘化、自我重塑和重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策略选择等四章。中国在中外经济关系中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由核心到边缘、再逐步恢复的过程。19世纪初以前,凭借"官办"企业的产品体系、"大国效应"所致的较多赋税收入、"泛行政化"的市场体系等条件,形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康继军 张宗益 傅蕴英
本文从4个方面、以19个指标为基础构造了衡量中国经济转型(即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的制度变量——市场化相对指数,从该指数的数据特征和图形分析的结果看,新构建的指数较好地描绘了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进程。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该市场化指数作为制度变量,运用协整理论和动态建模方法建立了一个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模型,实证研究的结果证实了1978~2003年间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确实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同时也证实了资本和劳动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市场化改革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变化规律。虽然将经济制度视为外生因素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丰富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体现经济转型对增长的影...
关键词:
市场化指数 经济转型 经济增长 动态建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