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43)
2023(10217)
2022(8705)
2021(8001)
2020(6810)
2019(15942)
2018(15636)
2017(30047)
2016(16178)
2015(18873)
2014(18998)
2013(19349)
2012(18703)
2011(17300)
2010(17391)
2009(16491)
2008(16444)
2007(14829)
2006(13120)
2005(12157)
作者
(49400)
(41619)
(41366)
(39850)
(26665)
(19869)
(18998)
(16176)
(15706)
(14615)
(14464)
(13791)
(13430)
(13272)
(13174)
(12989)
(12266)
(12245)
(11998)
(11957)
(10580)
(10190)
(10057)
(9505)
(9489)
(9389)
(9034)
(8889)
(8354)
(8349)
学科
(95085)
经济(95009)
管理(41788)
(39218)
方法(37269)
数学(33362)
数学方法(33152)
(29800)
企业(29800)
中国(23924)
地方(20443)
(20384)
(17714)
(17577)
贸易(17569)
(17401)
(17052)
业经(16278)
(14697)
地方经济(13789)
农业(13463)
(13178)
金融(13176)
(12797)
银行(12772)
(12433)
环境(12360)
(12335)
(10669)
(10545)
机构
大学(255608)
学院(251411)
(123748)
经济(121625)
研究(96573)
管理(91900)
理学(78211)
理学院(77245)
管理学(76182)
管理学院(75684)
中国(73667)
科学(55057)
(54698)
(52932)
(50185)
研究所(45476)
财经(42455)
中心(42283)
(41705)
经济学(40936)
(38485)
经济学院(36821)
(36797)
北京(35708)
业大(34302)
(33603)
农业(32912)
(32493)
师范(32209)
财经大学(31262)
基金
项目(158091)
科学(124298)
基金(116773)
研究(115642)
(101850)
国家(101094)
科学基金(84897)
社会(76498)
社会科(72627)
社会科学(72608)
基金项目(60662)
(58001)
教育(51858)
自然(51831)
自然科(50613)
自然科学(50595)
(49846)
自然科学基金(49735)
资助(49296)
编号(44730)
成果(37505)
(37164)
重点(36169)
(36060)
国家社会(33146)
中国(32087)
(31917)
教育部(31907)
课题(31295)
人文(30250)
期刊
(140281)
经济(140281)
研究(81753)
中国(47718)
(39882)
学报(37899)
(37711)
科学(35596)
管理(33408)
大学(28470)
学学(26785)
农业(25539)
(24609)
金融(24609)
经济研究(24372)
财经(22438)
教育(20705)
技术(20662)
(19543)
问题(19022)
业经(18804)
(17786)
世界(16269)
国际(16211)
技术经济(14876)
(14741)
统计(14117)
(11868)
经济问题(11807)
商业(11550)
共检索到388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少军  方玉文  
研究目标:考察中国经济双循环的比较优势。研究方法:构建基于贸易增加值口径的比较优势指数并结合核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链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尽管中国省际调出的比较优势呈上升趋势,且在2017年首次突破了1,但中国经济内循环的比较优势仍然不强。第二,尽管中国出口的比较优势呈上升趋势,但始终未突破1,这说明中国经济在外循环中并不具有比较优势。第三,中国各省份在内循环中的比较优势,强于在外循环中的比较优势;中国各部门在内循环与外循环中的比较优势则基本持平。研究创新:首次构建了增加值口径的省际调出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将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研究价值: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祝坤福   王家荣   李善同  
充分发挥异质型企业比较优势,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全球价值链生产分解框架扩展至中国地区层面,并引入企业异质性视角,定量分析异质型企业在省际、国际和双重价值链生产的比较优势动态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在省际贸易日益增强、国际贸易逐渐减弱的背景下,外资企业在高研发强度制造业、内资企业在中研发强度制造业、港澳台资企业在高研发强度和中低研发强度制造业中的比较优势显著,反映了异质型企业在推动中国产业链发展中各尽其能,优势互补的分工特征;不管是全国还是地区层面,港澳台资和外资企业在高研发制造业生产活动中比较优势突出,在产业链分工合作中发挥了重要枢纽作用。本文进一步采用结构分解分析方法重点分析贸易规模和产业链分工水平变化对异质型企业比较优势的贡献,结果表明,各类企业比较优势的提升主要是贸易规模扩大所致,产业链分工水平明显滞后,这一现象在高研发强度制造业中尤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助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丁晓强  张少军  
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深入认识中国经济双循环的演变规律,将有助于加快建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此,本文构建了经济双循环的多维测度指标,首次利用中国7年30省的投入产出表,考察了1987—2017年中国经济双循环的分布格局、依存强度、竞争优势以及内卷程度等特征,主要的发现有:(1)中国经济双循环始终保持着较强的集中化趋势,且在外循环中的集中化程度要大于在内循环中的集中化程度。(2)尽管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依赖程度均在增加,但经济内循环在中国的国民经济中始终占据主体地位。(3)中国经济内循环的竞争优势虽然有所提升,但依然呈现为低竞争劣势;中国经济外循环的竞争优势虽然相对较高,却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4)中国在经济双循环中的内卷程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且1997年以来在经济内循环中的内卷程度始终小于在经济外循环中的内卷程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刚  刘燕鹏  杨兴宪  姚予龙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西部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 ,入世为西部的产品和产业参与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国际贸易理论以比较优势为基础 ,因此 ,分析西部的比较优势就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利用BelaBalassa提出的比较优势计量方法 ,对西部地区出口商品的显示比较优势进行分析 ,为西部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研究表明 ,西部地区拥有显示比较优势的产品多为资源密集型的 ,种类相对单一 ,主要以原材料或原材料的初加工为主 ,缺乏相应的产业支持和创新机制。在这种条件下 ,期望入世为西部带来短期巨大收益是不现实和不客观的 ,利用现有资源 ,延长产业链 ,走规模化、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   刘宝琦  
依据单一GDP分解方法测度双循环存在多种缺陷。本文从增加值流转视角比较分析三种GDP分解方法下的直接指标,构建一种以间接指标测度双循环的新框架,并将其应用于中国经济双循环格局演化分析和国际比较分析。研究表明,1995—2018年,中国制造业国内循环比例呈逐渐下降又大幅回调过程,本质上是对中国双循环格局“大内循环倾向”特征的回归,并不代表“国内大循环为主”经济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不同经济体双循环格局具有明显异质性,即具有“大内循环倾向”或“小内循环倾向”。这种异质性相对稳定,经济体双循环格局的演变进程主要表现为国内外市场关联和上下游产业关联两种结构力量作用下,在双循环类型空间的局部调整。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出发,反映国内国际循环比例的直接指标不是合适的政策目标,中国应根据不同行业特点,根据间接指标所反映的双循环格局类型和结构特征,聚焦产业链整合和治理挖掘增长潜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少军  方玉文  李善同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贸易利得是一国内外循环态势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多部门投入产出联系的贸易利得量化模型,结合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测算了1987—2017年中国经济双循环的贸易利得,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内循环的贸易利得呈下降趋势,中国外循环的贸易利得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中国内循环的贸易利得依然大于外循环的贸易利得;第二,相对于外循环,中国内循环贸易利得的持续能力、空间关联效应和升级潜力都更大;第三,中国内循环贸易利得和外循环贸易利得之间,不存在正向的空间关联效应。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下,统筹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打通双循环之间的堵点,有助于实现双循环贸易利得的良性互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丽  原彤  闫浩琳  李恺  
本文通过中国经济“双循环”协同发展动力机制的分析发现,内循环和外循环通过人才培养机制、市场竞争机制、政策引导机制、创新机制、文化建设机制、贸易交流机制六大机制实现协同发展。要实现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协同发展,需要持续加强六大机制建设和发展,因此可通过明确政府职责定位、完善基础服务体系,打造“双循环”协同发展的软硬件环境、优化区域内发展不均衡状态、转变对外发展模式,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汪青松  卢卫强  
比较优势战略的有效性受到了众多经济学家的质疑。发展中国家在采取这种战略时,最大的问题在于比较优势往往难以实现,不能够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如果后发国家利用后发优势,则可以弥补比较优势战略的这一难题。对于中国来说,应该立足于比较优势,利用后发优势进行不断的“学习”,使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增强其综合国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聂文静  李太平  
经济距离是测度国家间可量化的政策成本、运输费用和难以量化的信息、监管等贸易壁垒的探索性方法。本文利用2009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以传统贸易理论为支撑,从生产成本角度测算出中国与9个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距离和各国16个贸易产业的比较优势。研究显示,中国与欧盟之间的经济距离小于中国同美、日的距离,中欧贸易便利程度较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迅速下降;中美贸易结构的强互补性伴随着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中国优势产业的比较优势与日本相似,而劣势产业的生产成本远高于日本。因此,强化贸易关系,利用产品差异和技术优势挤入高端制造业市场,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是缩小中国贸易产业的经济距离、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章胜勇  李崇光  
作为调节人们营养膳食结构的主要动、植物蛋白以及食用植物油的重要来源 ,大豆在世界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 ,中国在大豆生产和贸易上经历了从大豆净出口国到大豆、豆粕和豆油全面进口的转变。本文从中国大豆的比较优势出发 ,在整合成本核算方法和指标的基础上 ,对中美两国在大豆生产成本构成和效益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 ,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岩梅  
中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引起对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的深入思考,本研究在剖析了低要素比较优势战略带来的环境、收入、劳动力、技术创新等瓶颈问题后,提出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对待"比较优势论",对于现阶段的中国,低要素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具有局限性,完全依赖比较优势理论,国家和企业都将面临一定的风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芳  丁又双  袁康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享有后发优势 ,但是中国经济的后发优势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先发优势而言的 ,因而属于比较优势。另一方面 ,中国只有通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才能在事实上真正享有后发优势 ,进而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跨越式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袁新华  徐翔  缪为民  
本文分析了中国虾类产品的国际比较优势,对中国虾类产品的世界市场占有率、出口价格、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可比净出口指数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国虾类产品的世界市场占有率较高,出口价格较低,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中国虾类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在近10年来下降明显,其可比净出口指数也有所下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百岁,阿如旱  
产业结构调整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能否科学地确定主导产业群事关内蒙古能否在 2 1世纪成为我国北方重要支点 ,而主导产业的选择应建立在比较优势分析基础上。本文在建立评价产业优势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得出各产业的比较优势度 ,并对此进行了分析 ,其结果与内蒙古在 2 1世纪建设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和稀土研究与开发基地的战略目标一致 ,从而为内蒙古组建主导产业群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其兵  彭治云  唐峻岭  王成兰  孙有鑫  胡敏  
近年来,武威市紧紧围绕实现农民收入倍增、促进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按照发展节水高效富民产业的总方向,充分利用本地优越的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的生产,初步形成了蔬菜、瓜类、马铃薯、棉花、果品、啤酒原料、制种、中药材等为主的区域性特色经济作物优势产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程度大幅提升。本文采用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等方法,对武威市不同县域2008-2012年主要经济作物生产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凉州区优势经济作物为蔬菜;民勤县优势作物有瓜类、中药材、棉花、果品和葵花;古浪县优势经济作物有马铃薯、中药材、油料作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