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63)
2023(11963)
2022(10073)
2021(9158)
2020(7827)
2019(17790)
2018(17327)
2017(32823)
2016(17631)
2015(20393)
2014(20331)
2013(20655)
2012(19778)
2011(18373)
2010(18342)
2009(17175)
2008(16907)
2007(15196)
2006(13364)
2005(12340)
作者
(53615)
(45123)
(45086)
(43212)
(28623)
(21651)
(20571)
(17646)
(17042)
(15794)
(15723)
(15053)
(14480)
(14391)
(14280)
(14098)
(13390)
(13261)
(13028)
(12951)
(11413)
(11110)
(10891)
(10405)
(10364)
(10191)
(9819)
(9631)
(9021)
(8996)
学科
(100468)
经济(100391)
管理(45981)
(41586)
方法(39008)
数学(35267)
数学方法(35052)
(30977)
企业(30977)
中国(25386)
地方(22698)
(22230)
(19604)
(18120)
(18053)
贸易(18046)
(17473)
业经(17150)
(15056)
农业(14982)
地方经济(14910)
环境(14271)
(13472)
金融(13470)
(13167)
银行(13142)
(13028)
(12741)
(11292)
(10887)
机构
大学(273523)
学院(271222)
(130001)
经济(127730)
研究(103251)
管理(99157)
理学(84911)
理学院(83849)
管理学(82605)
管理学院(82087)
中国(79052)
科学(60943)
(58046)
(55428)
(53376)
研究所(48642)
中心(45546)
财经(44639)
(44636)
经济学(42673)
(40564)
(39569)
经济学院(38383)
北京(37401)
业大(37262)
(36685)
(35769)
师范(35476)
农业(35142)
财经大学(32923)
基金
项目(176108)
科学(139404)
基金(130649)
研究(127412)
(114563)
国家(113712)
科学基金(95913)
社会(84490)
社会科(80193)
社会科学(80172)
基金项目(68389)
(65242)
自然(59656)
自然科(58225)
自然科学(58206)
自然科学基金(57183)
教育(56810)
(56261)
资助(53743)
编号(49299)
(40613)
重点(40613)
(40301)
成果(40114)
国家社会(36594)
(35600)
中国(34803)
教育部(34651)
课题(34350)
科研(33847)
期刊
(147942)
经济(147942)
研究(85966)
中国(50198)
学报(41556)
(41004)
(39860)
科学(39695)
管理(35396)
大学(30970)
学学(29398)
农业(27049)
经济研究(26124)
(25008)
金融(25008)
财经(23214)
技术(21890)
教育(21223)
业经(20794)
(20157)
问题(19455)
(17441)
世界(15824)
(15515)
技术经济(15466)
国际(15419)
统计(14677)
资源(13421)
商业(13402)
(12543)
共检索到412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怡爽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我国是能源大国,但是人均占有量较少。研究区域的能源消费特征有助于了解我国能源消费的区域结构,以便于各种能源优化配置。文章选取了八大经济区域2005~2010年的按能源分类的消费量建立了panel data模型。运用Eviews软件进行模型的选取与求解,得到各种传统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模型。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田娜  
中国约70%的A股上市公司集中在东部地区。过去三个10年中国新增注册A股上市公司数量呈增长态势,第三个10年较第二个10年增幅达78.38%,四大经济区域中东部地区增幅98.96%为最大,西部地区增幅57.32%排名第二位,中部地区为22.58%,增幅最小、增长压力较大。四大经济区域22个省份A股上市公司整体在静态结构和动态增长上呈现出由省会城市向非省会城市“扩散化”“均衡化”发展的特征,东部地区对总体态势的贡献起决定性作用,而西部地区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集中化“”非均衡化”特征明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凤朝  刘源远  潘雄锋  
本文运用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和广义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在资本、劳动和能源三要素单部门新古典生产函数的框架内,以中国1988~2005年期间的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数据为样本,考察了二者之间的动态特征。结果显示:一方面,在短期,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不十分显著,而在长期,除了资本增长外,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短期和长期的贡献度分别为4.36%和14.92%;另一方面,能源消费是仅次于资本的第二生产要素,短期和长期的贡献度分别为6.98%和44.19%,生产函数中投入要素重要性的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资本、能源和劳动力。能源消费增长的冲击对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洋  陈才  
为贯彻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和加快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布局,文章在对2007-2015年我国华北、东北、东部、中南、西南和西北六大区域经济-能源-环境-科技四元系统协调度和发展度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引入"耦合度"模型评价了我国六大区域四元系统协调和发展之间耦合现状。并通过引入核密度函数分析方法,对其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较高,属于"充分发展"类型,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提升趋势明显,而东北地区出现"下滑"趋势;(2)各个区域四元系统协调度水平较高,但西北地区是一种"低低"协调;(3)西北地区协调发展耦合度处于"濒临失调衰退"类型,东部地区处于"一般协调发展"类型,其余四个区域处于"勉强协调发展"类型;(4)四元系统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聚集"特性;(5)六个区域四元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差异逐渐减小,区域之间更趋"和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玉臣  孙弘远  
面对各种复杂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强中国经济韧性是抵御风险冲击的必要条件,也是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文章基于复杂系统视角,选择熵权TOPSIS法从六个维度测度了1998—2021年中国经济韧性的动态演进特征,运用空间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得到了中国经济韧性的区域差异,使用李雅普诺夫指数分析了中国经济韧性区域差异的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中国经济韧性呈动态上升态势,且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整体韧性及各子维度韧性显著提升;中国经济韧性的东、中、西部地区差异问题仍较为突出,且西部地区内部差异较大,经济韧性的稳定性较弱;中国经济韧性区域差异的动态演进呈现收敛趋势,这为改善中国经济基本面奠定了基础。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伟  陈勇  
2 0 0 1年末至 2 0 0 5年是中国加入WTO后的“过渡期” ,在此期间 ,履行“入世”承诺的各种效应将不断显现。本文从静态与动态两个角度分析了履行承诺对于中国三大地区经济竞争态势的影响。分析表明 :在静态意义上 ,中西部地区无论在制度方面还是在产业结构方面都处于劣势地位 ;但从动态意义来看 ,随着履行加入WTO的基本承诺 ,三大地区之间的某些竞争环境将趋于一致 ,由此将导致现存区域经济竞争格局的重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永丽  田松美  
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是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而存在的,其根本的目标在于实现整体的经济发展。然而,在历史上,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一直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发展差距。如何缩小这一差距,实现各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容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文章描述了建国后各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实践措施及其影响,对如何缩小各地区经济差异,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建议,得到了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君  张慧楠  
研究目标: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测度不同区域能源消费的空间相关性与空间异质性。研究方法:使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测度区域间的空间相关性,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测度区域间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中国能源消费呈现北方"高-高"集聚,南方"低-低"集聚的分布特征。创新发展对能源消费的抑制效应北方要高于南方;产业协调发展对能源消费影响处于上升区间,影响较大的区域是西南和西北地区,影响较小的区域是东北和东南沿海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对能源消费的拉动效应南方要高于北方;绿色发展的调整空间西部和北方地区要大于东南沿海地区;开放发展对能源消费的刺激作用东南沿海地区要高于东北和西北地区;共享发展对能源消费的拉动效应西部地区要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研究创新: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能源消费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价值: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目标、资源禀赋水平、地理位置优势以及国际国内分工的不同,决定了采取差异化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方能达到预期效果。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付云鹏  马树才  
通过构建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3个子系统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和协调发展模型研究了中国31个地区2005-2012年间的系统协调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自相关检验研究了各地区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之间的空间自相关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易楠  刘黎明  
文章根据区域经济收敛理论的基本假定,应用统计计量模型,从宏观数据上实证了中国各省市的人均收入由条件β收敛向绝对β收敛的转变,并揭示出影响中国区域经济"敛散性"的原因,为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卢荣忠  俞淮深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由两岸四地组成的中国经济区登上了国际经济舞台,作为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中国经济区具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永亮  王玮  
作为能源消费大国,中国能源的高消耗、低效率与日益严峻的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科学评价各地区能源效率,是政府部门制订能源政策的必要依据。本文创建四要素DEA模型,对1997-2012年间的中国各省区能源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中国能源效率按东、中、西部呈梯度递减;中国能源效率改进缓慢,东、中、西部皆然;年度之间能效水平波动较大,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吴刘仓  程晓歌  马婷  
采用1985~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环境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能源消费、煤炭消费、石油消费、电力消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发现,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电力消费之间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石油消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凯  汤新云  
文章利用生产函数模型,将能源消费量纳入生产函数,并考虑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讨论了资源的人均消费、人力资本存量在经济的长期增长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以及模型的稳态增长关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宗成  周猛  
高经济增长却伴随着低能源消费,中国这一特有经济现象引起了一些国外学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怀疑。本文先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节能率方面分析了这一现象,然后利用数据探讨了其原因:能源浪费严重,节能潜力大,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能源结构的优化等等,证实了中国这几年的低能源消费带来了高经济增长并不是虚构的。最后提出了优化能源消费的一些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