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90)
- 2023(17157)
- 2022(14757)
- 2021(13895)
- 2020(11374)
- 2019(26149)
- 2018(25966)
- 2017(49379)
- 2016(26708)
- 2015(30316)
- 2014(30424)
- 2013(30419)
- 2012(28508)
- 2011(26101)
- 2010(26347)
- 2009(24319)
- 2008(23893)
- 2007(20906)
- 2006(19018)
- 2005(17540)
- 学科
- 济(128050)
- 经济(127920)
- 管理(74463)
- 业(69001)
- 企(54969)
- 企业(54969)
- 方法(48001)
- 数学(41515)
- 数学方法(41055)
- 中国(37091)
- 农(31696)
- 地方(31297)
- 业经(26688)
- 财(26076)
- 学(25841)
- 贸(22996)
- 贸易(22980)
- 制(22257)
- 易(22228)
- 农业(21403)
- 银(19707)
- 银行(19666)
- 环境(19344)
- 融(19209)
- 金融(19207)
- 行(18999)
- 和(18397)
- 地方经济(17893)
- 理论(17507)
- 发(17089)
- 机构
- 大学(390732)
- 学院(387628)
- 济(166937)
- 经济(163422)
- 管理(148408)
- 研究(142923)
- 理学(126330)
- 理学院(124800)
- 管理学(122813)
- 管理学院(122099)
- 中国(109413)
- 京(86054)
- 科学(85437)
- 财(74839)
- 所(73065)
- 研究所(65855)
- 中心(62933)
- 农(60442)
- 财经(58784)
- 江(57991)
- 北京(56133)
- 范(53727)
- 业大(53665)
- 经(53383)
- 师范(53290)
- 院(51911)
- 经济学(51004)
- 州(46945)
- 农业(46715)
- 经济学院(45577)
- 基金
- 项目(253847)
- 科学(199894)
- 研究(188396)
- 基金(183912)
- 家(159938)
- 国家(158615)
- 科学基金(135140)
- 社会(120033)
- 社会科(113770)
- 社会科学(113742)
- 省(96852)
- 基金项目(96644)
- 教育(85526)
- 自然(85361)
- 自然科(83314)
- 自然科学(83296)
- 划(82561)
- 自然科学基金(81777)
- 资助(76479)
- 编号(76096)
- 成果(63320)
- 发(58217)
- 重点(57241)
- 部(56727)
- 课题(53617)
- 创(51863)
- 国家社会(49708)
- 教育部(48688)
- 创新(48516)
- 科研(47612)
- 期刊
- 济(195737)
- 经济(195737)
- 研究(126695)
- 中国(81587)
- 学报(57932)
- 管理(57392)
- 农(56095)
- 科学(55712)
- 财(54853)
- 教育(45510)
- 大学(43930)
- 学学(40882)
- 农业(39061)
- 融(38427)
- 金融(38427)
- 技术(34002)
- 经济研究(31581)
- 业经(29870)
- 财经(29438)
- 问题(25643)
- 经(25381)
- 贸(21182)
- 图书(21017)
- 业(20483)
- 技术经济(20197)
- 世界(19667)
- 国际(19276)
- 理论(18684)
- 资源(17974)
- 现代(17869)
共检索到606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马庆林
在外部扰动发生时,中国各省经济运行状态差异较大,但是中央政府对各省实行的是统一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全国统一的调控政策落实到每个省时,各省反应不同,效果各异。本文按照有利于区域内部、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要求,采用外部扰动一致性标准重新划分经济区域,将外部扰动发生后经济运行状态相似、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需求较为一致的省份划归为同一个经济区域。最终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被划分为5个经济区域:北方经济区、长江流域经济区、东南经济区、西南经济区和西北经济区。本文最后指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针对各经济区域特定的经济运行状态实施差异化的宏观调控,使各经济区域达到各自的均衡。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差异化宏观调控 外部扰动一致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智鹏 姜玉英
文章引入逆绝对离差方法,对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并通过改进区域竞争力、位序-规模、耦合-协调以及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探究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样本期间,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其变化趋势在时间上具有周期性、在空间上具有“地域差异性”的特征。具体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竞争力上呈现东、中、西部地区依次“梯度”递减效应;在位序-规模上表现为上升趋势并具有稳定性;在耦合协调效应上呈现由中级向高级过渡的耦合协调发展趋势,但该趋势在信息流与交通流中尚未表现出明显的区位效应。此外,人口规模、产业结构是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城乡差距、能源消耗是扩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的潜在因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兆洲 安康 桂文林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我国一项长期重要国策,也是社会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空间计量模型与面板分析方法相结合,以我国省域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和所受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不同,对经济发展有持续显著正影响的因素有:人力资本、人口资本、市场化进程和财政支出等。据此本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增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薛艳丽
在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基础上,河南省制订了"大中原经济区"规划,该规划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地方政府投资有利于缩小省间经济增长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文章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的战略意图及大中原经济区的比较优势,提出了指导性、预测性的中长期地方政府区域投资发展规划,希冀为解决"中国难题"提供思路和样本。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博雅
经济区由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农村所构成,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周边地区支撑中心城市发展,各区域单元之间空间关联和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按不同空间层次,经济区可分为以小城镇为核心形成的经济区、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的经济区及以城市群为核心形成的经济区。经济区与行政区的互动关联,也需要适度分开。将经济区作为全国性空间规划的基本单元,有利于改变我国人口与产业不匹配、大城市过大、小城镇过小、中等城市发育不良的区域空间结构不合理状况。八大重点经济区需要进一步建立区域合作与协调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蒋清海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蒋清海从本质上看,区域经济是区域生产力与区域生产关系的统一,因此,区域经济的研究也就相应分为区域生产力研究和区域生产关系的研究。建国40多年业,特别是改革开放10多年来,我们在这两个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努力,取得了一定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军,梁红莲,张红菊
本文运用统计学定量分析方法中的变差系数 (CV)、标准差 (S)和综合差异指标 (TZ) ,分析了从 196 5— 1999年间 ,保定市所属各县市经济区域差异的现状和变化状况 ,指出了 90年代经济差异不断扩大的变化趋势 ,在分析了形成原因后 ,进而对保定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下列建议 :优先中轴、带动西部战略 ;环京津外向型战略 ;发达县市产业结构升级 ,县域特色经济集聚 ;构筑京津保经济联合体 ,形成纵向分工体系 ;加速城市化 ;区域倾斜与补偿相结合 ,建立预警机制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费洪平
以往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在很大程度只评价表现为潜在形态的资源优势,而忽视现实的生产力方面存在的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的障碍和制约因素。特别是对其中的大中型骨干企业是发展区域经济可以直接依靠的现实优势有所忽视。实际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与资源优势相比,大中型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更为重要,为此需要从企业地理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海军 黄峰
基于2012—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混合回归模型分析金融科技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检验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机制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的直接作用不显著,但存在较强的间接效应;(2)金融科技发展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效应最大,金融科技发展能有效推动欠发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警惕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负效应,如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等问题。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金融科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利用金融科技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爱儒
文章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及区域经济差异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上,根据青海省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从总体上对青海省各地区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运用多指标评价体系,对青海省的经济差异进行综合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丽文 金浩 李晓珍
改革开放前以强调“公平”为主的“均衡发展战略”及改革开放后以强调“效率”为主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都导致了区域发展差距的扩大,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从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角度。提出要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应实行协调发展的战略,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目标及实施条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均衡发展 非均衡发展 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剑 王威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步意识到高职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高职教育以其知识、技术等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发展地方高职教育以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引起人们的关注。分析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而提出相关建议,对于高职教育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都有着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楼飞燕
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要想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就必须树立明确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找准办学定位,优化高职教育专业结构,适应经济结构调整需求,加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校企合作等多元化模式,更新高职教育人才培育观念。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区域经济 师资队伍 校企合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中国工业经济区域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 史修松
本文以2008年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相关统计资料,分析了1978-2009年间我国工业经济的区域差异、变迁及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工业经济区域差异较为明显,1978-2009年区域差异呈缩小、扩大、缩小趋势,三大经济带对差异的贡献不同,东部地区是差异的主要来源;在工业经济发展的众多影响因素中,除了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外,地区物质资本的投入、国外直接投资、工业基础设施和市场开放程度等都对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并且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程度不同。
关键词:
工业经济 区域差异 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