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714)
- 2023(23910)
- 2022(20213)
- 2021(18988)
- 2020(15982)
- 2019(36458)
- 2018(36269)
- 2017(68506)
- 2016(37828)
- 2015(42619)
- 2014(42866)
- 2013(42223)
- 2012(39335)
- 2011(35664)
- 2010(36306)
- 2009(34172)
- 2008(34154)
- 2007(30920)
- 2006(28311)
- 2005(26163)
- 学科
- 济(161599)
- 经济(161389)
- 管理(121144)
- 业(117164)
- 企(101236)
- 企业(101236)
- 方法(62073)
- 数学(50062)
- 数学方法(49405)
- 中国(46813)
- 财(46431)
- 农(45287)
- 业经(41085)
- 制(37354)
- 地方(35396)
- 学(33090)
- 农业(30268)
- 务(29175)
- 财务(29070)
- 财务管理(29005)
- 银(28852)
- 银行(28798)
- 贸(28789)
- 贸易(28767)
- 理论(28635)
- 易(27890)
- 行(27609)
- 企业财务(27476)
- 融(26482)
- 金融(26473)
- 机构
- 大学(539936)
- 学院(539023)
- 济(222432)
- 经济(217399)
- 管理(206392)
- 研究(190464)
- 理学(173345)
- 理学院(171304)
- 管理学(168583)
- 管理学院(167537)
- 中国(150755)
- 京(118547)
- 科学(113354)
- 财(110820)
- 所(97624)
- 农(88151)
- 研究所(87176)
- 江(86378)
- 中心(86110)
- 财经(84222)
- 北京(76548)
- 经(76246)
- 业大(74894)
- 范(73482)
- 师范(72792)
- 院(68721)
- 州(68629)
- 农业(68234)
- 经济学(66664)
- 财经大学(61842)
- 基金
- 项目(340637)
- 科学(267592)
- 研究(253842)
- 基金(245145)
- 家(212737)
- 国家(210858)
- 科学基金(180395)
- 社会(159976)
- 社会科(151377)
- 社会科学(151339)
- 省(132283)
- 基金项目(128218)
- 教育(117268)
- 自然(114723)
- 自然科(112005)
- 自然科学(111979)
- 划(111084)
- 自然科学基金(109991)
- 编号(104074)
- 资助(101671)
- 成果(87721)
- 重点(76559)
- 部(75645)
- 发(74605)
- 课题(73527)
- 创(70568)
- 创新(65580)
- 国家社会(65559)
- 教育部(65084)
- 性(63948)
- 期刊
- 济(268497)
- 经济(268497)
- 研究(173637)
- 中国(122353)
- 财(89861)
- 管理(84666)
- 农(81505)
- 学报(80838)
- 科学(76354)
- 教育(67877)
- 大学(62019)
- 融(59403)
- 金融(59403)
- 学学(57622)
- 农业(54733)
- 技术(49064)
- 财经(43150)
- 业经(42203)
- 经济研究(41376)
- 经(37253)
- 问题(34263)
- 业(31561)
- 图书(28322)
- 贸(28183)
- 技术经济(27480)
- 世界(25725)
- 国际(25590)
- 现代(25202)
- 理论(25071)
- 版(24580)
共检索到865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嵩龄
中国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实际上进入了一个新的经济制度转型期。这一时期有三大特点:(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改革开放;(3)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这些特点是观察、分析、解决中国在新时期中文物事业管理问题的基本因素。 中国文物事业在经济制度转型期中受到的挑战十分巨大。它们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1)尽管古遗址、古墓葬和部分古建筑等文物属国家所有,国家所有的文物藏品禁止出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步唐 黄启勋
1979年以来,陕西旅游事业在改革开放形势的推动下,获得迅速发展,现已成为全省一个重要的经济行业。1987年,全省接待国外旅游者301,448人,旅游外汇收入16,708万元,分别为1979年的11.2倍和21.6倍;接待国内旅游者约1200万人次,回笼货币12亿多元。据调查,1987年,全省旅游业直接收入5.22亿元,间接收入13.42亿元,旅游业总收入18.64亿元,在产业部门中仅次于机械电子和纺织,居第三位,占全省第三产业产值的28.7%,成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瑞明 毛宇 亢延锟
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和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绿色"驱动力。借助于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准自然实验",本文采用中国283个地级市2002—2016年间的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方法,首次评估了文化体制改革对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文化体制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带动了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带动效应呈现出越来越强的递增趋势。具体地,文化体制改革通过丰富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以及住宿餐饮等配套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地区过夜旅客人数和收入,进而使试点地区的人均国内旅游收入、人均国内旅游人次、人均国内外旅游总收入和人均国内外旅游接待总人次得到显著提升。而且,在那些旅游资源越丰富、旅游公共服务水平越高的地区,这种带动效应越强。本文的发现不仅为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推广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为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平衡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卓元
备受世人关注的党的十六大在北京胜利闭幕。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在会上做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提出了新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为了深入研究和贯彻报告的精神 ,本刊特约在京的五位经济学家撰写了一组笔谈文章在本期发表 ,以飨读者。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冷晓
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抉择冷晓(浙江省旅游科研所特约研究员310007)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抓住二十世纪最后二、三年的“尾巴”,积极策划旅游业的发展,开拓旅游市场,为迎接新的“黄金时期”到来作好准备。在此同时,各地也都在探索如何管理旅游业,研究现在旅游管...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于英士
今年3月,谷牧同志在全国旅游局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切实抓好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理顺各有关方面的关系,这是我国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和取得新的突破的关键所在。我认为这是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中,国务院作出的战略决策。从我国目前旅游业的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旅游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应当是加强和完善宏观管理,强化宏观调控的职能。北京市于1986年12月作出改革旅游事业管理体制的决定,经过短短半年多的紧张工作,已经在宏观管理的许多方面取得了成效。从北京市旅游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以及我国旅游业的现状来看,当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蔡家成
现行的出境旅游经营服务和管理,在保证旅游及其服务质量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贯彻国家旅游发展方针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建立统一的出境旅游体系,现行各条渠道、各个体系独立运作,彼此职责划分和相互协调都不太好。因此,必须通过制订法规,尽快建立统一的居民因私出境旅游管理体系,以从根本上解决现存的主要问题,保证居民出境旅游的适度、健康发展。
关键词:
出境旅游 管理制度 改革建设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郭鲁芳
试析外汇体制改革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郭鲁芳(杭州商学院旅游管理系)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加快改革开放以及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我国不失时机地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主的、单一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昊 段康 蔡春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选取基于这一目标而实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体制改革为准自然实验,实证考察了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的实体经济效应。研究发现,政府性债务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后,企业显著降低了金融资产的投资比例,同时提高了实业资产的投资比例,表明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有效促进了企业“脱虚向实”;随着政府审计监督力量的增强,上述正向驱动效应进一步强化。机制检验发现,债务管理体制改革一方面有助于规范政府债务资金的举借,缓解信贷市场资源错配,降低企业部门融资成本,进而提高实体项目投资的净现值,形成促进企业进行实业投资的“市场推力”;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改善政府债务资金的使用方向,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财政扶持力度,进一步增加投资实业的获利空间,形成激励企业进行实体投资的“政府拉力”。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对企业“脱虚向实”的促进作用在民营企业、财政压力较大以及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作用的相关研究,为进一步释放财政金融监管制度改革红利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贺力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国荣 黄江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大悟
政企分开──上海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创造实施现代企业制度良好条件王大悟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关键在于政企分开。然而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管理,既有观念的转变和利益的调整,也有改革实践中的操作难度。在市场经济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庆余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有关"政府治理"和"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萧衡锺
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在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上,管控人口规模最重要的手段便是配合传统户籍制度所施行的各种配套政策,如社会福利保障、粮食配给等制度。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后,通过确定了要实施城镇化战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要求,正式提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目标,逐步放宽户口迁移限制,引导人口合理有序流动,并全面推行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为整个户籍管理改革累积经验,同时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作为基本落户条件,由各地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川
二十多年来我国关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政策,多有创新之处,不乏理论意义,但也存在目标偏移、对象模糊、主体缺位、路径不明等弱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应坚定不移地定位于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为此,改革政策的重新设计势所必然。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管理体制改革 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