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44)
2023(11484)
2022(9733)
2021(8942)
2020(7673)
2019(17789)
2018(17384)
2017(33359)
2016(17926)
2015(20585)
2014(20700)
2013(20974)
2012(20142)
2011(18580)
2010(18593)
2009(17432)
2008(17403)
2007(15639)
2006(13602)
2005(12593)
作者
(54454)
(45893)
(45685)
(43917)
(29484)
(21990)
(20885)
(17856)
(17192)
(16201)
(16030)
(15160)
(14736)
(14703)
(14588)
(14243)
(13583)
(13569)
(13256)
(13055)
(11526)
(11304)
(11092)
(10485)
(10463)
(10342)
(10137)
(9811)
(9316)
(9201)
学科
(99610)
经济(99529)
管理(48102)
(45540)
方法(40338)
数学(36169)
数学方法(35903)
(35522)
企业(35522)
中国(24929)
(21275)
地方(20530)
(20221)
(19471)
(17755)
贸易(17748)
(17257)
业经(17133)
(16082)
农业(14081)
(13936)
金融(13934)
(13804)
银行(13780)
地方经济(13694)
(13268)
环境(12976)
(12856)
(11662)
财务(11640)
机构
大学(278231)
学院(274431)
(130989)
经济(128681)
研究(103354)
管理(100586)
理学(86229)
理学院(85177)
管理学(83886)
管理学院(83359)
中国(78667)
科学(60567)
(59000)
(57097)
(53603)
研究所(48730)
(47236)
财经(45930)
中心(45504)
经济学(43181)
(41821)
(39725)
业大(39021)
经济学院(38817)
北京(37907)
农业(37356)
(36111)
(34951)
师范(34622)
财经大学(34128)
基金
项目(176798)
科学(139563)
基金(131763)
研究(126809)
(115823)
国家(114958)
科学基金(96917)
社会(84070)
社会科(79867)
社会科学(79846)
基金项目(68581)
(65261)
自然(60860)
自然科(59457)
自然科学(59435)
自然科学基金(58460)
教育(57209)
(56156)
资助(55160)
编号(48257)
(41198)
重点(40420)
成果(40173)
(39372)
国家社会(36574)
(35885)
教育部(35333)
中国(34391)
科研(34082)
创新(33860)
期刊
(145229)
经济(145229)
研究(86241)
中国(51687)
(44213)
学报(44191)
(42552)
科学(40858)
管理(36289)
大学(33000)
学学(31329)
农业(28738)
(26532)
金融(26532)
经济研究(25456)
财经(24496)
技术(22028)
教育(21894)
(21276)
问题(19593)
业经(19570)
(17918)
(16259)
世界(16125)
国际(15798)
技术经济(15654)
统计(14905)
(12786)
(12513)
经济问题(12201)
共检索到416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晶  张延辉  
文章在"双缺口"模型理论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内部失衡对我国经济总体失衡有很强的冲击作用,前期的内部失衡加剧了当期内外经济失衡;外部失衡对经济总体失衡具有负向效应,但影响力度较之前者要小,显著性也较差。从而得出当期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产生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经济的失衡,尤其是储蓄、投资、消费结构的失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志勇  夏晶  
以经济分析逻辑与相关指标内涵为依据,构建起衡量一国经济失衡度的指标体系,并对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失衡程度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内外失衡总体状况近年来趋向恶化,内外失衡总指数从2001年的0.3856提高到2010年的0.5509,其中外部失衡指数从2001年的0.2916提高到2010年的0.4879,内部失衡指数从2001年的0.4796提高到2010年的0.6138。中国需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政策协调,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以扩大内需,为解决内外失衡问题创造条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邓斌  孙建敏  熊宇  
中国经济内外失衡既源于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模式等内部因素,也源于不平衡的国际经济格局和分工体系等外部因素,其主要表现为内部储蓄—投资失衡和外部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时应考虑适时适度调整财政、金融、外贸、汇率等政策,实现内外部经济再平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乐一  邵成芳  
目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内外失衡问题严重。内部失衡主要表现为高投资、低消费,投资所形成的产出不能顺利地被消费所吸收,此外,还表现为中国在高投资的前提下仍然存在储蓄过多的问题,储蓄不能全部转化为投资。外部失衡则表现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要减轻或消除内外失衡现象,必须从调整国内经济着手,要坚持稳定投资、拉动消费的经济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苏国强  
在全球经济失衡的经济背景下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框架内,对中国经常项目、FDI与外汇储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三者之间存在正向变动的关系,所以在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的条件下,倘若采取继续吸引FDI大量流入的政策不变,必须减少经常项目顺差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晓杰  赵俊燕  
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扩大内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首要问题。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及高投资、高储蓄、低消费,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本文运用大量数据分析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状况,并提出在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调节经济内外失衡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段平方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显著特征是内外部经济失衡日益严重,而宏观经济调控出现了实现内部均衡目标和外部均衡目标的政策冲突,宏观经济调控的困境日益加剧。文章分析了中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传导机制,指出中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制度性的或体制性的内在根源,又有宏观调控体系不完善的原因。因此,提出解决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一方面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另一方面要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相天东  
新一轮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是货币政策。由于中国经济内外失衡存在一种复杂的联系机制,使货币政策处于困境之中,影响了调控效果。文章评价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分析了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联系机制与成因,并提出治理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的短期对策和长期对策思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项俊波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结构失衡问题呈现出不断加剧的趋势,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结构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中国经济结构失衡测度的指标体系,并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结构失衡程度进行了测度。测度结果显示,中国经济结构失衡指数从1992年的2.42增加到2007年的4.02,表明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程度总体上在加剧。在测度结果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经济"失衡并增长"的表现、逻辑以及潜在风险进行了深入剖析,分析了经济结构失衡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三维平衡关系,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展望,这为研究中国经济结构失衡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远鸿  
当前我国经济的内部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储蓄和投资的失衡以及投资和消费关系的不协调上。贸易顺差持续扩大是中国经济内外不平衡的突出特征。引起我国经济内外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宏观政策调整,可以将内外不平衡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但短期内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内外不平衡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因此,我们必须多管齐下,努力缓解我国经济内外不平衡问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昌忠泽  王俊  
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源于其特殊的制度经济背景: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推动。内外平衡相互对应、互为因果,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必须作出新的调整。鉴于财政扩张与人民币升值是一种有效的政策组合,应根据中国区域二元经济状况,建立全国统一性和区域差异性相结合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宗博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对外开放都先后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互动性在性质、内容和形式上,都相应地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总体而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关性具有非对称、不平衡的性质。中国经济在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对世界经济资源的依赖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中的风险增多。规避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风险,确保与世界经济的良性互动,就成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宋晓东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在全球经济失衡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失衡状况越加显著。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金融结构失衡对国际收支失衡有着深刻影响。因此,通过优化金融结构来纠正国际收支失衡是一条有效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贺晓波  刘予琼  
本文针对近年来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现象,利用解决该问题的经典方法——斯旺模型进行研究。针对原斯旺模型存在的不足,对其进行修正与改进,继而基于所得改进型斯旺模型,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多种方法,对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状态予以实证分析,判断得出内外失衡关系与所处失衡区域。最后提出采用紧缩的支出增减政策与紧缩的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调节措施,以使中国经济回归内外均衡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庞德良  张恒  
本文运用1970年到2008年的年度数据建立计量模型检验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内外部失衡的因果关系,Johansen协整检验显示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发现:(1)日本的内部失衡是中国内部失衡的Granger原因,呈现短期替代和长期互补效应;(2)在长期和短期,中美和日美贸易失衡是中国内部失衡的Granger原因,并呈现不同的效应方向。然而,在模型中,日本的内部失衡具有外生性;(3)美国的内部失衡是中美贸易失衡的Granger原因,并伴随着短期正效应和长期负效应,可以推断,美国的内部失衡间接的导致了中国的内部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大国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