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27)
2023(15991)
2022(13505)
2021(12630)
2020(10813)
2019(24987)
2018(24627)
2017(46436)
2016(25128)
2015(29008)
2014(29129)
2013(28660)
2012(26775)
2011(24459)
2010(24240)
2009(22663)
2008(22217)
2007(19863)
2006(17230)
2005(15612)
作者
(73591)
(61985)
(61481)
(58704)
(39204)
(29470)
(28012)
(24249)
(23444)
(21875)
(21161)
(20700)
(19675)
(19554)
(19299)
(19224)
(18358)
(18290)
(17900)
(17604)
(15496)
(15157)
(15044)
(14214)
(14083)
(13762)
(13562)
(13422)
(12538)
(12363)
学科
(120370)
经济(120223)
管理(70667)
(63838)
(51671)
企业(51671)
方法(50606)
数学(45050)
数学方法(44529)
中国(31317)
(28470)
(27385)
地方(24389)
(24117)
业经(22657)
(22415)
(20981)
贸易(20972)
(20379)
农业(18376)
(17502)
银行(17463)
(17419)
金融(17411)
(16823)
(16789)
(16718)
环境(16445)
理论(16185)
(15754)
机构
大学(369399)
学院(367277)
(162002)
经济(158889)
管理(138762)
研究(129670)
理学(119050)
理学院(117736)
管理学(115680)
管理学院(115006)
中国(98845)
(77944)
科学(77282)
(73139)
(65643)
(61138)
研究所(59618)
中心(59374)
财经(58163)
(54317)
业大(53476)
(52834)
经济学(51285)
北京(49243)
农业(48157)
(47043)
(46566)
师范(46533)
经济学院(46015)
财经大学(42980)
基金
项目(243573)
科学(191790)
基金(178270)
研究(176829)
(156006)
国家(154767)
科学基金(131916)
社会(114196)
社会科(108272)
社会科学(108245)
(93395)
基金项目(93195)
自然(83858)
自然科(81927)
自然科学(81899)
教育(81517)
自然科学基金(80453)
(79302)
资助(74147)
编号(70300)
成果(57884)
重点(55274)
(54997)
(52665)
(49957)
课题(49163)
国家社会(48421)
教育部(47257)
创新(46948)
科研(46799)
期刊
(179141)
经济(179141)
研究(109578)
中国(72402)
学报(58005)
(57355)
(55065)
科学(53214)
管理(50999)
大学(44063)
学学(41685)
农业(37135)
教育(35894)
技术(33224)
(33093)
金融(33093)
经济研究(30042)
财经(29792)
业经(26450)
(25737)
问题(23657)
统计(20481)
(20344)
(20238)
技术经济(19255)
世界(18585)
(17869)
国际(17732)
(17265)
决策(16426)
共检索到5512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志勇  夏晶  
以经济分析逻辑与相关指标内涵为依据,构建起衡量一国经济失衡度的指标体系,并对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失衡程度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内外失衡总体状况近年来趋向恶化,内外失衡总指数从2001年的0.3856提高到2010年的0.5509,其中外部失衡指数从2001年的0.2916提高到2010年的0.4879,内部失衡指数从2001年的0.4796提高到2010年的0.6138。中国需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政策协调,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以扩大内需,为解决内外失衡问题创造条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邓斌  孙建敏  熊宇  
中国经济内外失衡既源于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模式等内部因素,也源于不平衡的国际经济格局和分工体系等外部因素,其主要表现为内部储蓄—投资失衡和外部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时应考虑适时适度调整财政、金融、外贸、汇率等政策,实现内外部经济再平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乐一  邵成芳  
目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内外失衡问题严重。内部失衡主要表现为高投资、低消费,投资所形成的产出不能顺利地被消费所吸收,此外,还表现为中国在高投资的前提下仍然存在储蓄过多的问题,储蓄不能全部转化为投资。外部失衡则表现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要减轻或消除内外失衡现象,必须从调整国内经济着手,要坚持稳定投资、拉动消费的经济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晶  张延辉  
文章在"双缺口"模型理论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内部失衡对我国经济总体失衡有很强的冲击作用,前期的内部失衡加剧了当期内外经济失衡;外部失衡对经济总体失衡具有负向效应,但影响力度较之前者要小,显著性也较差。从而得出当期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产生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经济的失衡,尤其是储蓄、投资、消费结构的失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项俊波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结构失衡问题呈现出不断加剧的趋势,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结构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中国经济结构失衡测度的指标体系,并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结构失衡程度进行了测度。测度结果显示,中国经济结构失衡指数从1992年的2.42增加到2007年的4.02,表明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程度总体上在加剧。在测度结果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经济"失衡并增长"的表现、逻辑以及潜在风险进行了深入剖析,分析了经济结构失衡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三维平衡关系,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展望,这为研究中国经济结构失衡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美娟  
由于历史发展初始条件薄弱,自然条件恶劣,以及不平衡发展战略产生的负面效应等,导致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现象越来越严重。文章基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为目标,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和周边国际环境影响五个方面构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失衡预警指标体系;并探讨了指标体系中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运用发展失衡预警指标体系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程度的评估。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蒋茁  韩立岩  
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进程中,二十国集团(G20)就衡量经济失衡的指标体系达成初步一致意见,并给出了基本的量化方法。本文基于G20经济失衡指标,分析判断了中国宏观经济的平衡状况,发现中国经济外部指标已经回归均衡,但私人债务和私人储蓄率等内部失衡指标过高,由外部失衡向内部失衡转变的趋势初现,在经济发展和经济平衡的过程中,应减少私人债务,提高投资效率,刺激居民消费,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积极参与国际讨论,防范经济失衡风险。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宋晓东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在全球经济失衡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失衡状况越加显著。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金融结构失衡对国际收支失衡有着深刻影响。因此,通过优化金融结构来纠正国际收支失衡是一条有效路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威  舒琪  金山  
文章利用G20华盛顿会议提出的评估一国宏观经济失衡的指标体系,对2003~2012年中国总体及内外经济失衡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在内部失衡相对偏高的影响下,中国经济总体失衡依然严重,但自2008年后中国外部失衡正逐步改善,并使总体失衡有所减轻。然而实证检验发现:这一时期中国外部失衡改善仍是一种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被动调整,其主要来自刺激经济增长情况下中国财政赤字的增加、国内金融深化程度提升、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长及进出口增速减慢,中国需在防范外部失衡调整风险和增加实际利益基础上,以内部失衡治理为主,适当控制外部失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段平方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显著特征是内外部经济失衡日益严重,而宏观经济调控出现了实现内部均衡目标和外部均衡目标的政策冲突,宏观经济调控的困境日益加剧。文章分析了中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传导机制,指出中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制度性的或体制性的内在根源,又有宏观调控体系不完善的原因。因此,提出解决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一方面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另一方面要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相天东  
新一轮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是货币政策。由于中国经济内外失衡存在一种复杂的联系机制,使货币政策处于困境之中,影响了调控效果。文章评价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分析了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联系机制与成因,并提出治理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的短期对策和长期对策思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贺晓波  刘予琼  
本文针对近年来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现象,利用解决该问题的经典方法——斯旺模型进行研究。针对原斯旺模型存在的不足,对其进行修正与改进,继而基于所得改进型斯旺模型,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多种方法,对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状态予以实证分析,判断得出内外失衡关系与所处失衡区域。最后提出采用紧缩的支出增减政策与紧缩的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调节措施,以使中国经济回归内外均衡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江春  沈润涛  
本文认为,由于高储蓄、高投资和低消费导致中国经济严重失衡,而造成中国高储蓄、高投资和低消费的根源又在于中国金融结构的不完善,具体表现为我国金融体系的国有银行主导型。国有银行偏好给国有以及大型企业贷款;而中小、非国有企业的贷款需求不被重视,因而这些企业不得不依靠自身的资本积累,从而形成我国经济的高储蓄、高投资局面。企业储蓄增加还会导致工资水平下降,从而造成居民的消费能力不足。这是导致我国当前内部经济失衡的重要机理,因此,解决中国内部经济失衡的关键在于完善中国的金融结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晓杰  赵俊燕  
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扩大内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首要问题。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及高投资、高储蓄、低消费,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本文运用大量数据分析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状况,并提出在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调节经济内外失衡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雅琼  赵娉婷  
文章探讨经常项目失衡的可维持性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回归分析模型,并结合全球59个国家或地区1982~2008年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