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93)
2023(13369)
2022(11532)
2021(10851)
2020(9032)
2019(20987)
2018(20875)
2017(40185)
2016(21430)
2015(24401)
2014(24342)
2013(24405)
2012(22663)
2011(20821)
2010(20650)
2009(19058)
2008(18400)
2007(15861)
2006(14161)
2005(12638)
作者
(62536)
(52053)
(51586)
(49322)
(33320)
(24774)
(23406)
(20549)
(19785)
(18436)
(17787)
(17566)
(16541)
(16486)
(16027)
(15965)
(15452)
(14935)
(14817)
(14638)
(13021)
(12789)
(12420)
(11787)
(11712)
(11584)
(11335)
(11050)
(10426)
(10123)
学科
(108967)
经济(108859)
管理(60816)
(55295)
(45534)
企业(45534)
方法(44595)
数学(39165)
数学方法(38831)
中国(27086)
(23129)
地方(22983)
(21434)
业经(20770)
(20729)
(18830)
贸易(18820)
(18236)
(16287)
农业(15521)
环境(15447)
(15323)
地方经济(14514)
理论(14129)
(13954)
金融(13953)
(13751)
银行(13714)
(13207)
技术(12784)
机构
大学(319892)
学院(314818)
(140759)
经济(138128)
管理(125049)
研究(112785)
理学(108562)
理学院(107321)
管理学(105700)
管理学院(105143)
中国(83649)
(68522)
科学(66778)
(59997)
(56436)
研究所(51609)
财经(48963)
中心(48548)
(46061)
(44706)
北京(44162)
经济学(43976)
业大(43822)
(43014)
(41168)
师范(40875)
(40506)
经济学院(39413)
财经大学(36509)
农业(35944)
基金
项目(213715)
科学(168920)
基金(157813)
研究(157069)
(137060)
国家(135990)
科学基金(116554)
社会(101856)
社会科(96616)
社会科学(96590)
基金项目(83425)
(79338)
自然(74184)
自然科(72446)
自然科学(72430)
自然科学基金(71162)
教育(70735)
(67561)
资助(65635)
编号(61986)
成果(50725)
(48621)
重点(47387)
(46074)
(43665)
国家社会(42700)
课题(42609)
教育部(42138)
创新(40807)
人文(40730)
期刊
(155993)
经济(155993)
研究(99177)
中国(56063)
学报(47169)
管理(46718)
科学(45565)
(42968)
(41616)
大学(35954)
学学(33840)
教育(30187)
农业(29476)
经济研究(26476)
技术(26316)
(25798)
金融(25798)
财经(24855)
业经(22014)
(21372)
问题(20197)
技术经济(17076)
(16916)
世界(16442)
(15446)
图书(15417)
理论(15274)
国际(14997)
现代(14288)
科技(14189)
共检索到464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乐一  邵成芳  
目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内外失衡问题严重。内部失衡主要表现为高投资、低消费,投资所形成的产出不能顺利地被消费所吸收,此外,还表现为中国在高投资的前提下仍然存在储蓄过多的问题,储蓄不能全部转化为投资。外部失衡则表现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要减轻或消除内外失衡现象,必须从调整国内经济着手,要坚持稳定投资、拉动消费的经济政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邓斌  孙建敏  熊宇  
中国经济内外失衡既源于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模式等内部因素,也源于不平衡的国际经济格局和分工体系等外部因素,其主要表现为内部储蓄—投资失衡和外部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时应考虑适时适度调整财政、金融、外贸、汇率等政策,实现内外部经济再平衡。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贺晓波  刘予琼  
本文针对近年来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现象,利用解决该问题的经典方法——斯旺模型进行研究。针对原斯旺模型存在的不足,对其进行修正与改进,继而基于所得改进型斯旺模型,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多种方法,对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状态予以实证分析,判断得出内外失衡关系与所处失衡区域。最后提出采用紧缩的支出增减政策与紧缩的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调节措施,以使中国经济回归内外均衡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段平方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显著特征是内外部经济失衡日益严重,而宏观经济调控出现了实现内部均衡目标和外部均衡目标的政策冲突,宏观经济调控的困境日益加剧。文章分析了中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传导机制,指出中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制度性的或体制性的内在根源,又有宏观调控体系不完善的原因。因此,提出解决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一方面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另一方面要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晶  张延辉  
文章在"双缺口"模型理论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内部失衡对我国经济总体失衡有很强的冲击作用,前期的内部失衡加剧了当期内外经济失衡;外部失衡对经济总体失衡具有负向效应,但影响力度较之前者要小,显著性也较差。从而得出当期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产生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经济的失衡,尤其是储蓄、投资、消费结构的失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相天东  
新一轮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是货币政策。由于中国经济内外失衡存在一种复杂的联系机制,使货币政策处于困境之中,影响了调控效果。文章评价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分析了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联系机制与成因,并提出治理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的短期对策和长期对策思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志勇  夏晶  
以经济分析逻辑与相关指标内涵为依据,构建起衡量一国经济失衡度的指标体系,并对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失衡程度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内外失衡总体状况近年来趋向恶化,内外失衡总指数从2001年的0.3856提高到2010年的0.5509,其中外部失衡指数从2001年的0.2916提高到2010年的0.4879,内部失衡指数从2001年的0.4796提高到2010年的0.6138。中国需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政策协调,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以扩大内需,为解决内外失衡问题创造条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昌忠泽  王俊  
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源于其特殊的制度经济背景: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推动。内外平衡相互对应、互为因果,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必须作出新的调整。鉴于财政扩张与人民币升值是一种有效的政策组合,应根据中国区域二元经济状况,建立全国统一性和区域差异性相结合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江春  沈润涛  
本文认为,由于高储蓄、高投资和低消费导致中国经济严重失衡,而造成中国高储蓄、高投资和低消费的根源又在于中国金融结构的不完善,具体表现为我国金融体系的国有银行主导型。国有银行偏好给国有以及大型企业贷款;而中小、非国有企业的贷款需求不被重视,因而这些企业不得不依靠自身的资本积累,从而形成我国经济的高储蓄、高投资局面。企业储蓄增加还会导致工资水平下降,从而造成居民的消费能力不足。这是导致我国当前内部经济失衡的重要机理,因此,解决中国内部经济失衡的关键在于完善中国的金融结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国卿  朱少英  吴海燕  
贸易顺差逐步上升促使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我国经济外部失衡的负面效应,而经济外部失衡不仅仅是我国面临的棘手问题,同时也是世界各国亟须解决的焦点课题。本文首先对要素市场扭曲与宏观经济失衡等内容进行阐述,其中包括我国经济外部失衡的主要表现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其次,从资本形成率、贸易顺差、最终消费率三个角度衡量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经济外部失衡带来的影响,并通过消费、投资、净出口三个方面开展定量分析,结论证明与定性分析基本吻合,当市场扭曲程度较大时,投资率与贸易顺差会增高,同时消费率也会大大降低。最后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扩大内需和强化舆论引导促使政府转型两个方面提出改善我国经济外部失衡局面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蒋茁  韩立岩  
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进程中,二十国集团(G20)就衡量经济失衡的指标体系达成初步一致意见,并给出了基本的量化方法。本文基于G20经济失衡指标,分析判断了中国宏观经济的平衡状况,发现中国经济外部指标已经回归均衡,但私人债务和私人储蓄率等内部失衡指标过高,由外部失衡向内部失衡转变的趋势初现,在经济发展和经济平衡的过程中,应减少私人债务,提高投资效率,刺激居民消费,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积极参与国际讨论,防范经济失衡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文生  
中国特有的二元企业结构的表现是国有企业低效率、高工资、易于贷款、就业比例下降,而私营企业高效率、低工资、难于贷款、就业比例上升等。文章将中国经济的这些关键特征纳入统一的框架之内,并且考虑了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的消费异质,特惠模式下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的生产异质。通过模型校准分析,发现理论模型所得数据与中国现实数据之间高度正相关,达到0.95以上。并用该模型对中国经济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晓杰  赵俊燕  
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扩大内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首要问题。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及高投资、高储蓄、低消费,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本文运用大量数据分析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状况,并提出在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调节经济内外失衡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庞德良  张恒  
本文运用1970年到2008年的年度数据建立计量模型检验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内外部失衡的因果关系,Johansen协整检验显示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发现:(1)日本的内部失衡是中国内部失衡的Granger原因,呈现短期替代和长期互补效应;(2)在长期和短期,中美和日美贸易失衡是中国内部失衡的Granger原因,并呈现不同的效应方向。然而,在模型中,日本的内部失衡具有外生性;(3)美国的内部失衡是中美贸易失衡的Granger原因,并伴随着短期正效应和长期负效应,可以推断,美国的内部失衡间接的导致了中国的内部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大国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峰  
文章在大国的内外均衡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嵌入资本项目的内外均衡理论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分析我国内外失衡之间的关系,发现从形成条件看,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趋向逐步缓解,如果条件发生变化,中国国内储蓄和投资盈余和国际收支的进出口盈余会同时减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