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83)
2023(16035)
2022(13722)
2021(12867)
2020(10723)
2019(24861)
2018(24498)
2017(47573)
2016(25441)
2015(28541)
2014(28286)
2013(28348)
2012(26502)
2011(24227)
2010(24149)
2009(22434)
2008(21795)
2007(19027)
2006(16994)
2005(15313)
作者
(74883)
(62469)
(62092)
(59319)
(40162)
(29804)
(28039)
(24437)
(23791)
(22262)
(21619)
(21275)
(19998)
(19919)
(19529)
(19355)
(18529)
(17962)
(17899)
(17829)
(15618)
(15497)
(14978)
(14253)
(14035)
(13997)
(13704)
(13332)
(12556)
(12261)
学科
(124350)
经济(124221)
管理(71666)
(67165)
(54327)
企业(54327)
方法(52396)
数学(46030)
数学方法(45613)
中国(31095)
(28829)
(26517)
(26073)
地方(25656)
业经(24268)
(21591)
贸易(21579)
(20886)
(19916)
农业(19624)
环境(17449)
(17316)
(17132)
金融(17130)
理论(16548)
(16486)
银行(16433)
(15745)
(15728)
财务(15663)
机构
大学(379883)
学院(373672)
(164465)
经济(161426)
管理(145648)
研究(133792)
理学(126540)
理学院(125037)
管理学(122984)
管理学院(122317)
中国(99608)
(81291)
科学(80596)
(72652)
(67610)
研究所(61776)
(59101)
财经(59017)
中心(57905)
(53866)
业大(53794)
(52852)
北京(51887)
经济学(51844)
(49358)
师范(48914)
(48140)
经济学院(46633)
农业(46234)
财经大学(44026)
基金
项目(253411)
科学(200583)
基金(187608)
研究(183795)
(164105)
国家(162831)
科学基金(139440)
社会(119255)
社会科(113164)
社会科学(113135)
基金项目(98829)
(94737)
自然(89710)
自然科(87665)
自然科学(87642)
自然科学基金(86157)
教育(83237)
(80908)
资助(78066)
编号(71858)
成果(59067)
(57548)
重点(56990)
(54425)
(51753)
国家社会(50335)
课题(49799)
教育部(49593)
创新(48458)
科研(48253)
期刊
(180882)
经济(180882)
研究(116554)
中国(67194)
学报(59614)
科学(55976)
管理(53854)
(53200)
(52936)
大学(45210)
学学(42685)
农业(37013)
教育(35678)
(32311)
金融(32311)
经济研究(30575)
技术(30480)
财经(30073)
业经(25838)
(25823)
问题(23652)
(19922)
技术经济(19872)
(19252)
世界(18774)
理论(17527)
图书(17519)
国际(17454)
统计(17110)
科技(16817)
共检索到552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红艳  
文章借助统计中主成分分析法,主要对中国经济内向度和外向度进行测度,并就经济内外向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结构从封闭半封闭的内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转变成为内向经济和外向经济并重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内外型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作用呈现"L"型变化,随着经济内外向型趋于均衡,经济内外向结构变化作用趋于平稳。最后,就加快发展内向型经济,推进经济结构从内外向并重向内向型转型升级,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志雄  
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发展绿色经济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绿色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认为绿色投资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但促进经济增长效应的发挥作用较小。通过考察美国、日本、欧洲以及其他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发展绿色经济的实践,发现发达国家发展绿色经济的主要思路是提倡节能减排,使用低耗能技术和商品以及加大新能源开发和使用力度。我国需要制定相应措施,进一步加大绿色投资,实现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刘星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了中国GDP和能源消费的动态关系,通过对GDP与能源消费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检验,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导致能源消费的增加;通过对GDP与能源消费的协整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发现:中国GDP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误差修正模型显示了两者之间的长期均衡机制,长短期能源弹性系数说明,从长期来看,能源并不会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但必须注意能源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制定中长期规划来引导经济结构和能源产业的结构调整。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徐徕  
基于设区市层面数据,第一,本文证实了最优金融结构理论适用于中国,且最优金融结构是通过与产业结构相匹配来影响经济增长潜力的。第二,该文借助面板门槛模型,发现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提升,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潜力的拉动作用越来越重要。可见我国实际金融结构偏于最优金融结构,发展资本市场十分必要。本研究也为衡量金融结构缺口提供了更为简便的方法。第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用省际层面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稳健性检验,两个层面数据都表现出一致的结论,提高了本文结论可信度。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钞小静  任保平  
现有对于经济增长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在经济增长数量分析的框架下展开分析,而很少从经济增长质量分析的框架入手进行考察。经济增长质量是指经济增长内在的性质与规律,具体包括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以及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四个维度。当经济增长的结构趋向于均衡时,经济增长质量将会得到提高。本文从经济增长质量视角出发,采用国际规范的逻辑实证主义分析方法,以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结构转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考察。研究表明:模型的估计结果与理论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中国1978-2007年间经济增长结构与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肖新成  姚永红  
文章根据1952-2006年的样本数据,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判定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资本形成总额、就业人口总数的时间序列均是带有一阶差分的趋势平稳过程,证实了我国经济增长与资本形成、就业人口之间存在着同期协整关系;并利用误差修正模型以及动态相关系数研究了中国经济增长和资本形成、从业人员间的动态相关性。文章在此分析基础上得出了主要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朱华兵  龚江洪  
利用中国1985年~2007年统计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和VAR模型,从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角度,研究了服务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结果表明:服务贸易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持续性拉动作用,但不显著,进而导致服务贸易进口对经济增长具有负面影响,必须通过不断增加服务贸易出口以促进国内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庄丽娟   贺梅英  
近年来世界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已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随着中国服务业市场逐步开放,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可低估。本文对1984年至2003年中国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存在由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到经济增长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技术效应、贸易效应和就业效应是中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最为显著的增长路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马正兵  
本文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中国产业增长与信贷结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信贷结构与产业增长具有较强的典型相关性,信贷的政府配给成功地支持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的产业结构层面的信贷双重配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信贷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扭曲。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何正霞  
中国经济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经济开放对中国的经济增长究竟作用如何?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将为我国合理开放政策的选择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文基于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从外贸和外资两个角度出发,对中国1985-2004年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现阶段国内资本投入仍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首要原因,相比之下,外贸和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秀川  罗倩文  
文章通过建立内生结构模型,用1997~2006年中国大陆各省、直辖市的Panel Data,从动态系统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经济的规模效应有利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下降。(2)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不存在倒U关系。(3)防止经济过热可能有助于减少能源的消费水平。(4)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费弹性关系不显著,而第三产业发展则与能源消费呈显著的负向弹性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军  徐力恒  刘芳  
本文基于"收敛假说",参照东亚经济体1950-2010年的发展经验,推测了中国经济2015-2035年的增长潜力。结果显示,中国2015-2035年按购买力平价折算的人均GDP年均增长潜力为6.02%。而2015年的GDP增长潜力仍在8%左右,这意味着从2012年以后中国的实际GDP增长率低于其增长潜力。同时,本文利用跨国数据探究了三次产业增加值以及就业占比随人均GDP变动的关系,并且验证了第二产业占比随人均GDP水平的提高呈现倒U型的变化趋势,这为中国经济未来的结构变动趋势提供了可能的参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汤光华  
经济增长指的是一国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就业,按照西方经济学的一般解释,指“处于受雇的状态”。有劳动能力、愿意从事劳动的人从事有薪的劳动,这些人就是处于就业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联系,本文...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蔡风景  李元  王慧敏  
本文利用近年来新发展的DAG方法对我国的GDP、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因果关系进行研究.与以前的研究方法相比较,DAG方法可为宏观经济变量的结构VAR模型的过度识别提供限制,同时能给出经济变量的同期和动态因果关系.实证研究表明,投资和消费既是我国GDP增长的同期原因,又是经济增长的短期和长期原因,而且实证结论不支持我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假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阳立高  廖进中  
运用1983~2006年人均GDP、城市化、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的相关数据指标,通过计量模型分析,论证了现阶段只有以城市化为龙头才能引领中国经济社会走出当前困境,又好又快地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