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24)
- 2023(12788)
- 2022(10291)
- 2021(9386)
- 2020(7623)
- 2019(17231)
- 2018(17017)
- 2017(32546)
- 2016(17554)
- 2015(19867)
- 2014(19740)
- 2013(19386)
- 2012(18405)
- 2011(17095)
- 2010(17151)
- 2009(16040)
- 2008(15660)
- 2007(14129)
- 2006(13187)
- 2005(12400)
- 学科
- 济(95521)
- 经济(95438)
- 管理(47395)
- 业(42635)
- 企(32085)
- 企业(32085)
- 方法(31514)
- 数学(28224)
- 中国(28035)
- 数学方法(27969)
- 农(23270)
- 地方(22173)
- 业经(18641)
- 财(18127)
- 学(17669)
- 贸(17123)
- 贸易(17111)
- 易(16669)
- 制(16470)
- 农业(15295)
- 银(14107)
- 银行(14077)
- 地方经济(14067)
- 融(13853)
- 金融(13853)
- 行(13684)
- 策(13480)
- 环境(13100)
- 发(13068)
- 体(12070)
- 机构
- 大学(260625)
- 学院(258769)
- 济(126292)
- 经济(124097)
- 研究(102516)
- 管理(92780)
- 中国(79509)
- 理学(78163)
- 理学院(77252)
- 管理学(76032)
- 管理学院(75555)
- 科学(58296)
- 京(56522)
- 财(56307)
- 所(52442)
- 研究所(47336)
- 中心(44422)
- 财经(43643)
- 农(43389)
- 经济学(41729)
- 经(39853)
- 江(39690)
- 经济学院(37277)
- 北京(36732)
- 院(36611)
- 业大(34602)
- 农业(33890)
- 范(33587)
- 师范(33230)
- 财经大学(32168)
- 基金
- 项目(164003)
- 科学(130077)
- 基金(121687)
- 研究(120337)
- 家(107182)
- 国家(106364)
- 科学基金(89636)
- 社会(80387)
- 社会科(76312)
- 社会科学(76294)
- 基金项目(61558)
- 省(60189)
- 自然(55013)
- 自然科(53766)
- 教育(53759)
- 自然科学(53746)
- 自然科学基金(52851)
- 划(51885)
- 资助(51236)
- 编号(45932)
- 成果(38896)
- 发(38097)
- 部(37804)
- 重点(37741)
- 国家社会(35159)
- 课题(33456)
- 创(33064)
- 中国(32958)
- 教育部(32514)
- 发展(31500)
- 期刊
- 济(149153)
- 经济(149153)
- 研究(88873)
- 中国(55796)
- 农(41160)
- 财(40981)
- 学报(39691)
- 管理(38198)
- 科学(37997)
- 大学(30745)
- 融(29638)
- 金融(29638)
- 学学(28883)
- 农业(27986)
- 经济研究(26142)
- 教育(25391)
- 财经(23426)
- 技术(21858)
- 业经(20717)
- 经(20517)
- 问题(19738)
- 贸(18328)
- 国际(17073)
- 世界(16673)
- 业(15354)
- 技术经济(14385)
- 统计(12844)
- 经济问题(12154)
- 现代(11941)
- 经济管理(11361)
共检索到418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平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政府采取了强力的宏观激励政策,中国经济从2009年第四季度全面复苏,经济增长回到了潜在增长率之上。中国正处在城市化拉升期,因此投资对城市化是有效的,2010年应继续全面复苏。但强力的宏观政策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举措,宏观政策的正常化是2010年的重要抉择。继续沿着原有的激励方式和城市化模式,必然加快土地城市化的扩张和高价房地产的模式,直接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因此应倡导稳速增效,提高城市化聚集度、改革政府体制,消解地方政府、大企业集团等带来的"倒逼机制",让宏观政策正常化。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邓宇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以重创,特别是全球产业链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备受考验。从两个维度看,一是疫情促使全球经济发展的许多潜在危机正由暗到明,如短期内很难解决的财政赤字货币化、地缘政治对立、全球市场动荡以及国际合作碎片化等,并埋下较为严重的潜在风险;二是疫情折射出全球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理论与实践危机,如日益扩大的债务赤字、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严重背离、科技和贸易"脱钩"以及愈演愈烈的"逆全球化"思潮。未来,疫后宏观经济的复苏将迎来一个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这就需要内部更为精准、合理和稳健的政策协调预期,弥合政策基调与市场预期的"缺口"。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雯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呈现出经济总量增速降低、产业结构升级及创新驱动增长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可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长失衡及市场需求萎缩的风险。由此,提出了应当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张型财政政策、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相结合以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雯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呈现出经济总量增速降低、产业结构升级及创新驱动增长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可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长失衡及市场需求萎缩的风险。由此,提出了应当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张型财政政策、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相结合以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白和金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遵义 李飞
1、引言 中国经济在几乎停顿了三年以后,于1992年第二季度又开始了它在1989年6月以前的快速增长的步伐。预计1992年全年的实际GDP的增长率将超过10%,可与80年代达到的最高增长率相比。按GDP的减缩指数计算,1992年平均通货膨胀率将在5%左右。这种大大超过预期的经济加速增长的直接动因,基本上来自于1992年年初邓小平的南方之行,后者明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陆百甫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东京
中国经济落实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必须将稳就业作为优先目标。经济学理论逻辑证明,只有就业稳,人们的收入预期才能稳;而人们的收入预期稳,消费需求才能稳,由此才能有效地稳投资、稳金融、稳外资、稳外贸。实现优先稳就业的目标同时需要政府宏观政策的配合:一方面,积极财政政策应该加力提效,并立足于供给侧重点推行结构性减税;另一方面,稳健货币政策应继续保持中性,确保货币供应松紧适度。
关键词:
稳中求进 稳就业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松华
文章通过建立一个包含货币政策、具有自动稳定机制的财政政策、金融中介机构以及粘性价格、粘性工资等特性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在校准模型结构参数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技术手段分析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贷款、消费偏好等8个外生随机冲击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消费偏好和政府购买支出等冲击均导致我国经济上升,即产出和通货膨胀均上升,贷款和技术冲击导致产出增加而通货膨胀下降,投资调整成本冲击导致产出和通货膨胀均下降,价格加成和工资加成冲击均导致产出下降、通货膨胀上升;货币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经济波动 宏观经济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慧勇
2008年中国经济开始步入下降周期。本文对中国经济进入下降周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2009年中国宏观政策和经济前景进行了展望。保增长是2009年宏观政策的核心。在宏观政策的刺激下,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8%左右。伴随着经济周期下行,中国将告别通胀,迎来通货紧缩。
关键词:
中国经济 经济周期 保增长政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胡少维
经济专家调查问卷汇总结果显示,2004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比较高的增幅,物价涨幅(CPI)提高,但不会出现超过10%的严重通货膨胀,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生产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增幅提高。如果当前依靠高投入、高能耗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不改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财政政策要由以前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中性的财政政策,建设性支出要减少,公共性支出要到位;货币政策要适度收紧并针对目前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建设,确保经济平稳发展。
关键词:
经济预测 宏观经济政策 热点问题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傅勇
尽管全球经济已经触底,未来二次探底可能性也很小,但各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前景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将对全球刺激政策的退出尤其是中国的政策退出产生重要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新兴经济体至少在同比意义上实现了V型复苏,但这些国家还无力带动发达经济体快速复苏,对照历史上主要危机演化,美欧日经济总体上还要在底部停留较长时间。复苏的不同步要求各国的政策退出也有先有后,然而,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复杂的政策博弈,将使得全球政策退出滞后于经济周期的要求。中国经济已率先复苏,但退出政策受到发达经济体的诸多牵制,宏观政策和经济周期面临更大的错配风险。尽管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通胀仍相对稳定,但从宏观...
关键词:
危机 复苏 退出 博弈 宏观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肖卫国 兰晓梅
从退出量化宽松至今美联储已加息四次,并宣布将于2017年10月启动缩表,这将对我国宏观经济和资产价格波动产生显著影响。有鉴于此,文章利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研究了2008年11月至2017年3月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对我国经济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美联储加息、缩减资产负债规模通过资本流动渠道、汇率渠道以及利率渠道对我国物价、产出、房价以及股价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最后,文章从资产负债表视角分析了我国货币当局近期资产规模减少与美联储"缩表"不具有联动性,并提出应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中国货币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金三林
2010年,我国经济增速在10%左右,经济运行已回归正常增长轨道。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基础良好,国际经济环境相对稳定,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9%左右,价格上行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宏观政策将由"危机管理"回归常态,国家可能采取中性偏松的财政政策和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并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2011年 经济发展趋势 宏观政策取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梦涵
新中国经济经历了三次大的结构调整 ,既有成功经验 ,也有局限性。在改革开放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的历史条件下 ,对新中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变迁及宏观政策进行评价 ,对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健康发展是有积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的
关键词:
经济结构 战略调整 宏观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