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35)
2023(19392)
2022(16053)
2021(14756)
2020(12258)
2019(27404)
2018(27146)
2017(50506)
2016(27573)
2015(30909)
2014(30860)
2013(30127)
2012(28087)
2011(25514)
2010(25951)
2009(24710)
2008(24434)
2007(22161)
2006(20180)
2005(19016)
作者
(78319)
(65180)
(65106)
(61966)
(41872)
(30905)
(29445)
(25105)
(24816)
(23445)
(22505)
(21821)
(21212)
(21100)
(20695)
(19881)
(19417)
(18995)
(18735)
(18627)
(16694)
(16078)
(15750)
(15165)
(14610)
(14601)
(14600)
(14581)
(13074)
(12987)
学科
(131590)
经济(131417)
(95892)
管理(92138)
(85237)
企业(85237)
方法(44692)
中国(38304)
业经(36878)
(36552)
(36129)
数学(35020)
数学方法(34762)
(30232)
地方(29915)
农业(24576)
(23541)
财务(23495)
财务管理(23456)
(22693)
(22687)
贸易(22673)
(22230)
企业财务(22223)
银行(22207)
(22135)
(22002)
(21544)
技术(21288)
(21247)
机构
学院(397622)
大学(392586)
(175937)
经济(172521)
管理(148694)
研究(141438)
理学(124878)
理学院(123529)
管理学(121852)
管理学院(121083)
中国(112866)
(85715)
(84677)
科学(79538)
(71326)
财经(65379)
(63475)
研究所(63319)
中心(63130)
(62772)
(59194)
经济学(54501)
北京(54380)
业大(51800)
(51517)
师范(51016)
(50893)
(49740)
经济学院(48640)
农业(48587)
基金
项目(246495)
科学(195767)
研究(187452)
基金(178468)
(153533)
国家(152152)
科学基金(131221)
社会(122089)
社会科(115736)
社会科学(115712)
(96443)
基金项目(92501)
教育(86052)
自然(79798)
(79745)
自然科(77925)
自然科学(77904)
自然科学基金(76571)
编号(75687)
资助(72574)
成果(62990)
(57430)
重点(55858)
(55274)
课题(54183)
(53432)
国家社会(51179)
(49954)
创新(49402)
(48622)
期刊
(216352)
经济(216352)
研究(130826)
中国(91878)
(70148)
管理(63580)
(60259)
学报(54193)
科学(53642)
教育(47647)
(44788)
金融(44788)
大学(42821)
农业(40691)
学学(40186)
技术(37492)
业经(34996)
经济研究(34972)
财经(34491)
(29989)
问题(27285)
(23490)
(23327)
世界(21939)
技术经济(21738)
国际(21161)
现代(19146)
商业(18420)
经济管理(17760)
统计(17508)
共检索到643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迪  
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需结合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特定背景。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采取的是"渐进式"转型模式,事实证明了该模式较其他国家"休克疗法"的完全市场化转型模式具有优越性。由此,文章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未来的发展模式应是"计划市场体制"。以此为基础,国有企业的改革也经历了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变,未来的改革应以计划市场体制为指导原则,在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中以不同的方式引入市场竞争因素,营造一个有计划有市场的健康发展的良好格局。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敬琏  
现在中国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确立合乎我们愿望的新常态。目前在中国,普遍认为合意的新常态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乃至中速增长",二是"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其中的第一个已经成为事实,第二个还有待实现。确立这种新常态的主要条件是改善结构、提高效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中国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已经整整20年,之所以至今尚未实现,是因为存在体制性的障碍,所以,全面深化改革是今日中国的重中之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顾海兵  
文章对中国 5 0年经济体制的沿革作了归纳 ,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极大地伤害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对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作了现状与前景分析。作者认为 ,2 0 0 0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将超过 5 0 % ,“十五”末期可完成转轨 ,进入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发展阶段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华锋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营销的发展朱华锋本世纪初,在美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规模的扩大、消费需求的变化以及供求关系的改变,诞生了一门新兴应用经济学科——市场营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随着对外开放,这门科学被引进,并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入得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连城  
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张连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至今已走过了17个年头,在即将过去的17年中,中国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为数不少的国有企业目前却已陷入生产经营困难、发展举步维艰的境地,一些企业甚至徘徊在倒闭...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世锦  
如果说生产技术选择的实质是节约生产费用,那么,经济体制组织选择的实质则在于节约交易费用。从这个意义上评价和分析经济体制效率,其前提是找出那些与交易费用有关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联系。本文首先讨论交易技术结构与体制组织相容原理,产权形式对体制组织选择的影响,然后据此分析中国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颖  陈波  
本文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过程置于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之下,探讨经济体制改革何以使分权化体制下的金融资源得以释放的同时,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形成了市场导向的金融体系,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本文验证了经济体制改革、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关系。我们发现,在分权化背景下,金融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在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方面作用不同: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而财政体制改革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分权化的制度环境,但它本身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效应是含糊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郑雅妮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重点。立足中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伟业复兴的关键时期”这一历史方位,分析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鲜明时代特征及丰富理论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国有企业的本质属性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要求,探讨国有企业在新发展阶段的定位及功能,据此提出要从四个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一是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二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改革;三是深化分类改革,推动国有企业产权创新;四是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高水平开放。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勇  
该文根据作者与德国海德堡大学有关学者交流以及对德国企业的实地考察,比较分析了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差异,研究了这种差异对两国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深刻影响,对江苏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培刚  张建华  
始自1978年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其实质就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市场化取向的体制转型,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对市场机制运作原理以及市场化机制形成过程本身都应该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才能逐步深入推进并取得成效。现代微观经济学正好提供了一整套有关市场运作的基本原理和市场分析方法,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这一领域无论是在研究内容、研究对象还是分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党怀清  
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伴随着制度的变迁、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对外开放的推进而展开的。这一过程正好带来了企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所必须的制度条件、市场条件和资本、技术及劳动力。可以说,没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和深入展开,就没有我国企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学军  
商业信用是企业重要的融资手段,是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渠道。随着当代中国经济体制的两次转型,国有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动机渐变,政府对国有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规制也发生大的变化。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利用商业信用融资在市场力量与政府政策角力的夹缝中残存,商业信用融资方式发生了变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鼓励国有企业运用票据化商业信用融资,但市场对于商业票据融资却踯躅不前。只有协调好市场力量与政府的作用,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才能真正创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邵晓光  
中国转型发展时期经济体制的特征辽宁大学经济学博士邵晓光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中国正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本文试图探讨中国现行经济体制所具有的“转型发展特征”。一、财产关系多元化单一的国有经济所有制结...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胡乐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发展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功,关键在于,明确稳定的转型方向、积极渐进的转型方式和双向互动的转型路径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府权威、社会秩序和民间活力。中国未来的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和意识形态工作,加强社会建设并充分发挥社群治理的能动作用,保持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平衡共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