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80)
2023(12616)
2022(10511)
2021(9589)
2020(8044)
2019(18089)
2018(17866)
2017(33052)
2016(18012)
2015(20693)
2014(20773)
2013(20424)
2012(19277)
2011(17886)
2010(17839)
2009(16964)
2008(16420)
2007(14872)
2006(13395)
2005(12445)
作者
(53744)
(45184)
(45012)
(42969)
(28713)
(21546)
(20342)
(17703)
(17220)
(15985)
(15813)
(15128)
(14797)
(14637)
(14417)
(13890)
(13365)
(13107)
(12883)
(12765)
(11783)
(11018)
(10934)
(10390)
(10105)
(10098)
(9971)
(9736)
(9124)
(9018)
学科
(93718)
经济(93604)
管理(53231)
(44257)
(36401)
企业(36401)
方法(32563)
数学(28852)
数学方法(28584)
中国(25205)
地方(20419)
(20303)
(19693)
(19588)
(19129)
业经(18010)
(15143)
(14986)
贸易(14977)
(14550)
环境(14259)
(14034)
银行(14010)
(13993)
金融(13986)
地方经济(13584)
(13578)
农业(12507)
(12213)
(11158)
机构
大学(271314)
学院(267972)
(124215)
经济(121886)
研究(102683)
管理(96599)
理学(81684)
理学院(80696)
管理学(79433)
中国(79314)
管理学院(78925)
科学(59143)
(58497)
(58035)
(52260)
研究所(47184)
财经(45197)
中心(45075)
(42420)
(41017)
(40740)
经济学(40394)
北京(37549)
(37213)
业大(36015)
经济学院(35972)
(34737)
师范(34381)
财经大学(33305)
农业(33064)
基金
项目(173989)
科学(137779)
基金(128279)
研究(127382)
(112678)
国家(111851)
科学基金(94570)
社会(84314)
社会科(80045)
社会科学(80026)
基金项目(66316)
(64991)
自然(58303)
教育(57655)
自然科(56898)
自然科学(56877)
自然科学基金(55848)
(55703)
资助(52981)
编号(48787)
成果(41340)
重点(40440)
(40162)
(38446)
国家社会(36566)
课题(35685)
(35678)
(35285)
教育部(34458)
中国(34193)
期刊
(145187)
经济(145187)
研究(88289)
中国(59079)
(45149)
学报(41688)
科学(39523)
(38921)
管理(38459)
大学(32183)
学学(30449)
教育(26741)
农业(26259)
(26201)
金融(26201)
经济研究(24560)
财经(24193)
技术(23308)
(21048)
业经(19239)
问题(18797)
(16556)
世界(15790)
国际(15206)
(14628)
技术经济(14372)
统计(13795)
(12240)
资源(11986)
(11851)
共检索到4247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卢新波  
中国经济体制的二元特征及评价卢新波中国的经济体制经过十八年改革后已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特征,即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并存。并且这种体制特征还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存在。因此,正确认识国企改革的成效和非国有经济在整个改革中的作用(特别是后者)以及两者的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凌云  
1979—1991年间是中国经济市场化和经济体制转轨的一个特殊重要时期。该时期中国启动了经济市场化过程,形成了经济市场化与经济体制转轨的道路,更重要的是,其间的内在矛盾,决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未来走向。1992年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是该时期经济市场化与经济体制改革内在矛盾的逻辑结果,是历史发展水到渠成的结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宗胜  康健  
本文构建了基于人力资本投资的两期交叠模型,对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葫芦型"分布特征的形成进行了理论解释。在二元经济制度条件下,处于低收入主众数组的农村居民受到人力资本成本溢价和户籍制度引发的劳动力转移壁垒成本的影响,面临比城镇居民更为严格的收入积累机制、更高的人力资本投资门槛和中产阶层"陷阱"阈值,给其上升为中等收入群体造成了障碍;而处于中等收入次众数组的城镇居民,面临以上几个方面的约束更小,从而能够更快地晋升为中等收入群体。由此,主、次众数组在发展中逐步脱离,必然形成颇具中国特色的"葫芦型"分配格局。相对于"金字塔型"而言,"葫芦型"是一个进步,葫芦型的次众组可能是未来形成橄榄型的基本部分,但是目前距离"橄榄型"分配格局还较远,并且中长期停滞于葫芦型也不利于后者的形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邵晓光  
中国转型发展时期经济体制的特征辽宁大学经济学博士邵晓光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中国正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本文试图探讨中国现行经济体制所具有的“转型发展特征”。一、财产关系多元化单一的国有经济所有制结...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程恩富  
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区别于其他模式的显著体制特征,是经济发展的四主型制度,即公有主体型的多种类产权制度、劳动主体型的多要素分配制度、国家主导型的多结构市场制度、自力主导型的多方位开放制度。考虑到这种模式的显著特征即公有资本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又可以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淼  
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要使城乡二元结构在良性状态下不断弱化直至最终破除。结合当前中国实际,通过对国内外可行性模式的借鉴,可从宏观经济政策和城乡一体化战略两个方面探讨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弱化城乡二元结构的可行性方案: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完善农村土地政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探索新农村建设新模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新华  
从实质上说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制度的重建过程 ,即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取代适应计划经济的制度安排的过程。在这一制度重建的进程中 ,市场取向的制度变迁表现出八个方面的典型特征 :一是制度变迁需求的内生性 ;二是制度变迁供给的滞后性 ;三是制度变迁目标的动态性 ;四是制度变迁过程的渐进性 ;五是制度变迁轨迹的路径依赖性 ;六是从单项制度变迁向制度结构变迁演进 ;七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 ;八是宏观经济制度变迁与微观经济制度变迁同步进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志华  
本文旨在说明个人收入变化与经济体制变革之间的关系。在改革前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导致个人收入水平低 ,增长慢 ,差别小 ;而改革后 ,转向由市场配置资源 ,收入向个人倾斜 ,个人收入增长快 ,差别大。这要求政府转变职能 ,深化金融改革 ,引导资金流向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俞忠英  
所谓“资源配置费用”是指资源配置方式本身的所费。这种费用是资源配置方式变动及其选择的基本依据,因而,也成了中国经济体制变动及其选择的基本依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皓若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展望张皓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大体经历了以农村为重点、以城市为重点和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阶段。特别是第三阶段,即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及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沈大勇  
如果说,要准确地理解、认识和把握"入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那末,首先应该是体制变革的深远影响,然后才是部门行业的利弊得失。而这种体制性的挑战,则大体上由5个既互相联系又彼此制约的关键环节所构成。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汪海波  
2018年9月/168.00元ISBN 978-7-5201-2516-8《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978~2018)》对1978~201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以及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分析论述和经验总结,内容包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市场取向改革的起步阶段(1979~1984年)、市场取向改革的全面展开阶段(1985~1992年)、市场取向改革的制度初步建立阶段(1993~2000年)、市场取向改革的制度完善阶段(2001~2011年)、以市场取向改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江春泽  
经济体制转轨之可以进行国际比较,是因为我们这里所谓的经济体制转轨,是特指原来采用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如何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对转轨进程进行国际比较,主要是比较各国转轨的战略选择是否正确,包括具体的目标模式、转轨的速度、具体方法与途径是否符合本国国情。而检验转轨战略选择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效果,因为体制转轨就是把"体制优选"作为一个重要手段来达到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毫无疑问,发展目标实现的程度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丁菊红  邓可斌  
传统的分权理论将分权作为一个外生变量,忽视了转型经济中分权的内生性特质,因而难以回答分权因何而变迁这个根本性问题。文章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归纳与剖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经济增长、分权与经济体制改革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认为中国式分权由经济发展内生而出,并且内生的分权通过对各级政府不同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分权的变迁直接影响着中国各方面经济体制改革的变迁。由于中国的改革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路径依赖,在各级政府与经济主体顺应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理性博弈的条件下,这种变迁的结果会促使政府体制进行更为有效的变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