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56)
- 2023(16434)
- 2022(13604)
- 2021(12569)
- 2020(10319)
- 2019(23511)
- 2018(23544)
- 2017(44247)
- 2016(23962)
- 2015(27405)
- 2014(27522)
- 2013(26898)
- 2012(25237)
- 2011(23264)
- 2010(23645)
- 2009(22259)
- 2008(21763)
- 2007(19593)
- 2006(17715)
- 2005(16605)
- 学科
- 济(119256)
- 经济(119117)
- 管理(68647)
- 业(61671)
- 企(49650)
- 企业(49650)
- 方法(42517)
- 数学(37500)
- 数学方法(36921)
- 中国(35182)
- 农(28420)
- 地方(28296)
- 业经(25557)
- 财(24515)
- 制(24267)
- 学(21776)
- 贸(20689)
- 贸易(20671)
- 易(20028)
- 银(19819)
- 银行(19796)
- 融(19272)
- 金融(19265)
- 行(19213)
- 农业(18496)
- 体(17459)
- 环境(17363)
- 地方经济(16745)
- 理论(16554)
- 发(16022)
- 机构
- 学院(349195)
- 大学(348511)
- 济(155619)
- 经济(152522)
- 研究(128320)
- 管理(127828)
- 理学(107820)
- 理学院(106589)
- 管理学(104667)
- 管理学院(104019)
- 中国(100545)
- 京(75855)
- 科学(73514)
- 财(72752)
- 所(65038)
- 研究所(58238)
- 中心(57002)
- 财经(55989)
- 农(54473)
- 江(54091)
- 经(50668)
- 经济学(49213)
- 北京(49191)
- 范(46311)
- 业大(46230)
- 院(46207)
- 师范(45846)
- 经济学院(43855)
- 州(42675)
- 农业(42079)
- 基金
- 项目(221086)
- 科学(174769)
- 研究(165122)
- 基金(160084)
- 家(138926)
- 国家(137807)
- 科学基金(117694)
- 社会(107149)
- 社会科(101730)
- 社会科学(101707)
- 省(85636)
- 基金项目(82228)
- 教育(76309)
- 自然(72266)
- 划(71920)
- 自然科(70614)
- 自然科学(70596)
- 自然科学基金(69322)
- 资助(67084)
- 编号(65968)
- 成果(55413)
- 发(52137)
- 重点(50555)
- 部(49705)
- 课题(48128)
- 创(45736)
- 国家社会(45251)
- 制(43509)
- 教育部(43061)
- 创新(43036)
- 期刊
- 济(185735)
- 经济(185735)
- 研究(114258)
- 中国(81177)
- 财(55689)
- 管理(52557)
- 农(51711)
- 学报(50421)
- 科学(48505)
- 教育(42383)
- 大学(39584)
- 融(37984)
- 金融(37984)
- 学学(37105)
- 农业(35047)
- 技术(33391)
- 经济研究(31159)
- 财经(29137)
- 业经(28376)
- 经(25291)
- 问题(23494)
- 贸(20136)
- 世界(19137)
- 业(19069)
- 统计(18710)
- 技术经济(18545)
- 国际(18455)
- 策(16761)
- 商业(15507)
- 现代(15372)
共检索到5592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敬琏
现在中国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确立合乎我们愿望的新常态。目前在中国,普遍认为合意的新常态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乃至中速增长",二是"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其中的第一个已经成为事实,第二个还有待实现。确立这种新常态的主要条件是改善结构、提高效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中国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已经整整20年,之所以至今尚未实现,是因为存在体制性的障碍,所以,全面深化改革是今日中国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集约增长 深化改革 体制障碍 中高速增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剑
在计划经济、转轨经济、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模式,不同体制下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当时的资源配置方式紧密相关。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阶段,资源配置呈现出市场职能弱化、计划职能强化的趋势,并由此引发了市场主体趋于国有化,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形成粗放型的投资增长模式。构建新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才能形成产业结构合理、消费主导经济增长的新模式。
关键词:
经济体制 资源配置 经济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邵晓光
中国转型发展时期经济体制的特征辽宁大学经济学博士邵晓光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中国正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本文试图探讨中国现行经济体制所具有的“转型发展特征”。一、财产关系多元化单一的国有经济所有制结...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胡乐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发展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功,关键在于,明确稳定的转型方向、积极渐进的转型方式和双向互动的转型路径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府权威、社会秩序和民间活力。中国未来的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和意识形态工作,加强社会建设并充分发挥社群治理的能动作用,保持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平衡共生。
关键词:
经济体制 转型发展 中国经验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荣敬本
今年中等城市经济研讨会是在五中全会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背景下举行的。这个计划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各中等城市都在根据中央精神制定自己的规划。中央提出规划的中心精神是实现从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以及从粗放式发展到集约式发展的转变。这里,我就转型的有关问题作些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迪
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需结合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特定背景。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采取的是"渐进式"转型模式,事实证明了该模式较其他国家"休克疗法"的完全市场化转型模式具有优越性。由此,文章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未来的发展模式应是"计划市场体制"。以此为基础,国有企业的改革也经历了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变,未来的改革应以计划市场体制为指导原则,在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中以不同的方式引入市场竞争因素,营造一个有计划有市场的健康发展的良好格局。
关键词:
体制转型 计划市场体制 国企改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谈世中
发展中国家发展理论和战略的调整,必然要求其经济体制和增长模式进行相应的转换,以利于新发展理论和战略的实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华锋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营销的发展朱华锋本世纪初,在美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规模的扩大、消费需求的变化以及供求关系的改变,诞生了一门新兴应用经济学科——市场营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随着对外开放,这门科学被引进,并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入得到...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周冰
本文在剖析了把转型与改革割裂对立起来与用激进和渐进表述两种转型方式的流行观点的基础上 ,提出区分以中俄为代表的两种转型方式的根本标志是宪法性秩序转变方式的不同 ,并以此为据 ,将两种转型方式分别概括为经济体制转型的平滑模式和突变模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程恩富
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区别于其他模式的显著体制特征,是经济发展的四主型制度,即公有主体型的多种类产权制度、劳动主体型的多要素分配制度、国家主导型的多结构市场制度、自力主导型的多方位开放制度。考虑到这种模式的显著特征即公有资本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又可以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关键词:
经济发展模式 公有资本 市场经济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赵忠厚
近年来,尽管各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实际投入连年有所增长,卫生部门的业务收入也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医疗成本和人员开支增幅较大,医疗卫生劳务价格体系尚未理顺,加之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定式的束缚,使得县域卫生事业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的冲击。如何顺应市场经济,摆脱县域卫生发展的困境?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县域卫生工作的领导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飞 金燕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流。作为教育改革的有益探索和发展趋势,研讨式教学法在国内外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视和采用。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课程是一门研究生的公共选修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铭 王凤生
本模型中,直接进入模式对跨国公司和本国政府而言都具有绝对优势,随着技术研发成本的降低,跨国公司选择兼并进入的可能性增加,但当就业压力系数为零时,两种模式并无差异。随着技术研发成本、技术外溢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两种模式对本国政府的差异性虽然越来越小,但是直接进入模式对于本国政府始终都具有绝对优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培刚 张建华
始自1978年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其实质就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市场化取向的体制转型,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对市场机制运作原理以及市场化机制形成过程本身都应该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才能逐步深入推进并取得成效。现代微观经济学正好提供了一整套有关市场运作的基本原理和市场分析方法,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这一领域无论是在研究内容、研究对象还是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颖 陈波
本文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过程置于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之下,探讨经济体制改革何以使分权化体制下的金融资源得以释放的同时,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形成了市场导向的金融体系,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本文验证了经济体制改革、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关系。我们发现,在分权化背景下,金融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在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方面作用不同: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而财政体制改革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分权化的制度环境,但它本身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效应是含糊的。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