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08)
- 2023(9375)
- 2022(7437)
- 2021(6740)
- 2020(5318)
- 2019(12205)
- 2018(11763)
- 2017(22243)
- 2016(11572)
- 2015(13255)
- 2014(12987)
- 2013(13225)
- 2012(12682)
- 2011(11857)
- 2010(11566)
- 2009(10737)
- 2008(10266)
- 2007(8877)
- 2006(8200)
- 2005(7585)
- 学科
- 济(80310)
- 经济(80253)
- 管理(34348)
- 业(28540)
- 方法(26312)
- 数学(24066)
- 数学方法(23995)
- 企(21782)
- 企业(21782)
- 中国(20103)
- 地方(19342)
- 环境(14877)
- 农(14869)
- 业经(13891)
- 地方经济(13660)
- 学(13371)
- 贸(12714)
- 贸易(12706)
- 易(12338)
- 财(12148)
- 制(11048)
- 农业(10355)
- 划(9860)
- 融(9621)
- 金融(9620)
- 发(9405)
- 银(9183)
- 银行(9178)
- 和(9141)
- 经济学(9114)
- 机构
- 大学(180901)
- 学院(178011)
- 济(97346)
- 经济(96065)
- 研究(70921)
- 管理(66628)
- 理学(57338)
- 理学院(56658)
- 管理学(56138)
- 管理学院(55788)
- 中国(54423)
- 财(39717)
- 京(38091)
- 科学(37465)
- 所(34883)
- 经济学(33172)
- 财经(32048)
- 研究所(31677)
- 中心(30202)
- 经济学院(29707)
- 经(29262)
- 院(25081)
- 北京(24670)
- 农(24373)
- 江(24026)
- 财经大学(23747)
- 范(22471)
- 师范(22329)
- 科学院(22196)
- 业大(21167)
- 基金
- 项目(116860)
- 科学(94604)
- 基金(90163)
- 研究(86393)
- 家(78509)
- 国家(77986)
- 科学基金(66801)
- 社会(62048)
- 社会科(59110)
- 社会科学(59097)
- 基金项目(46787)
- 省(40756)
- 自然(39363)
- 自然科(38447)
- 自然科学(38439)
- 自然科学基金(37791)
- 教育(37657)
- 资助(36433)
- 划(35244)
- 编号(30649)
- 国家社会(28214)
- 部(28198)
- 发(27802)
- 重点(26672)
- 中国(26209)
- 教育部(24947)
- 成果(24716)
- 创(24082)
- 人文(23744)
- 发展(23617)
共检索到276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婧 朱承亮 安立仁
低碳转型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由之路。本文构建了一个能同时包含"稳增长"、"低能耗"、"低排放"多元目标的可持续发展分析框架,基于1985—2010年全国27个省份投入产出面板数据,运用基于DDF的ML生产率指数和增长核算法,对我国经济低碳转型绩效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不考虑环境因素会高估生产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对我国低碳转型绩效做出较为乐观判断;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且受制度因素水平效应影响,考察期内GTFP增长率呈现"先升后降再平稳"的时间趋势特征;GTFP是经济增长重要驱动力之一,考察期内我国经济低碳转型绩效明显,受边际转型成本影响近年来有趋缓回落趋势,我国仍属于资本和能源双重驱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经济低碳转型绩效地区差异明显,部分欠发达省份也表现出了较高的转型绩效,但这种地区差距具有相对稳定性,仅在两次危机期间表现出了较大波动。暂且撇开关于低碳模式"阴谋论"还是"双赢论"争论对错不说,在本文中我们确实捕捉到了我国低碳转型绩效明显的信息。综合来看,我国经济低碳转型任重而道远,但艰难与希望并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曹玉书 楼东玮
本文在分析和分解各地区及三次产业资源误置程度的基础上,通过在传统的增长核算框架内引入错配系数的方法,重新测算了我国在资源误置条件下的经济增长,并将除去资源错配因素后的实际技术进步分解为结构变迁效应和净增长效应,得到了资源错配、结构变迁和经济转型间的关系。研究还发现:要素流动障碍和资源误置因素的存在不仅影响经济短期的产出总量及其产出比例,也影响经济的长期产出组合方式(生产前沿面),我们若消除所有错配年份的错配因素,则在这些年份中,可使我国GDP增长率平均每年提高0.90个百分点。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齐晔 李惠民
"十一五"期间,中国的低碳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此前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逆转并大幅下降。电力和制造业是拉动能效上升和碳强度下降的主要部门;建筑部门内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和CO2排放有所上升,但增速较"十五"而言明显放缓;交通部门内,各种运输方式的单位周转量能耗均有所下降,但高能耗交通模式高,部门总能耗和碳排放量上升明显;农业部门的能源消耗总量略有下降,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明显;大规模造林大幅度提高了林业的碳吸收能力,使林业部门成为中国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柱。多项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出台及有效实施,为中国长远的低碳发展奠定了初步但实在的技术基础、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
关键词:
低碳发展 低碳绩效 十一五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祖义
中国经济史学经历了两个时期,具有传统和现代两种形态。传统中国经济史学术语孕育了现代中国经济史学的胚胎,它们和"西学东渐"引进的新术语共同促进了现代中国经济史学的形成和发展。回顾中国经济史学术语变迁的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两条路径,两种情况。整个20世纪,现代中国经济史学三个发展阶段的术语转变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科向前发展。解决中国经济史学术语变迁中的问题,成为学科未来发展中的努力方向之一。
关键词:
中国经济史学 术语变迁 历史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金乐琴 刘瑞
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目前它正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影响着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国作为发展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特定的制约因素,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潜在优势。中国需要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建设性地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在发展战略、政策机制、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做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准备。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发展模式 转型 气候变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杜人淮
中国经济低碳转型受制于外在环境的逼迫,是在中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推动的,且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储备滞后于发达国家,中国经济低碳转型面临不少困境。为了推动中国经济的低碳转型,政府和企业需制定和实施必要的发展战略,重视和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及运用,强化制度创新和制度约束保障功能。
关键词:
中国经济 低碳转型 困境 举措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斌 陈斌
经济低碳转型是经济持续绿色循环发展的应有之义,本文基于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拓展环境规制主体为政府和个人,丰富财政分权测度综合指标体系,之后分别构建包含政府环境规制、个人环境规制和政府环境规制二次方项的动态面板模型,和以财政分权为门限变量、财政分权与环境规制交叉项为关键变量的面板门限模型,探究其对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政府环境规制与经济低碳转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倒U型曲线变换特征,且增强个人参与环境保护有利于地区经济低碳转型。而财政分权与环境规制对经济低碳转型的作用存在财政分权的单一门限阈值效应,适度控制财政分权度有利于降低地区单位产出碳排放,促进地区经济转型。最后基于上述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斌 陈斌
经济低碳转型是经济持续绿色循环发展的应有之义,本文基于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拓展环境规制主体为政府和个人,丰富财政分权测度综合指标体系,之后分别构建包含政府环境规制、个人环境规制和政府环境规制二次方项的动态面板模型,和以财政分权为门限变量、财政分权与环境规制交叉项为关键变量的面板门限模型,探究其对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政府环境规制与经济低碳转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倒U型曲线变换特征,且增强个人参与环境保护有利于地区经济低碳转型。而财政分权与环境规制对经济低碳转型的作用存在财政分权的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彭凯翔
本文分四个方面综述了近年中国经济史之计量研究:第一,历史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GDP的估计;第二,对发展模式的争论和相关检验;第三,关于市场制度及其效率的讨论与量化研究;第四,对国家能力、社会控制与外生冲击等问题的反思及其因果性检验。这些研究深化了对"马尔萨斯陷阱"、"斯密增长"等经典命题的认识,也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国家、市场、家族、文化等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夏小林 孙安琴
中国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发展方面的进程既定格局,均受到国内、国际背景的规定。迄今为止,以1992年为主要界线,经济特区经历了两种有显著差异的发展背景。 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既有突进,也有局限性。90年代国内、国际背景的加速演进,汇聚成了经济特区面临大挑战的场景,改变了其在全国的综合性的优越位势。经济特区需要在国内各区域之间相对平等的、多元化的进取格局中,实事求是地选择新的发展立足点,发挥自身的优势,完成阶段性的转变,实现新的跃迁。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曹桂全
中国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使用福利经济学概念下的经济绩效评价方法,分析1978—1998年的中国地区差距变化与经济发展绩效的关系,并提出转变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建议。
关键词:
转型时期 经济发展绩效 地区差别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娟娟
为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政府干预效果衰减、资本与经济重心不一致、要素弹性参数逆转、产业结构演进低效、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等一系列问题,必须进行经济转型,走低碳化的实体经济道路。下一阶段,在低碳化的实体经济道路上,应着力于产业内部的优化升级,推进农业低碳化进程,把工业建立在低碳或无碳能源基础上,形成第三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良性互动,提升产业竞争力,并从宏观角度客观审视各区域比较优势,打造区域产业链,在国内建立设计—制造—品牌体系及其延伸产业,形成合理、动态的区域分工体系,进一步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全面均衡发展。为顺利推进我国低碳化实体经济发展进程,必须进一步提高市场化水平,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构...
关键词:
经济转型 低碳化 实体经济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苗庆红
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40年间,中国经济经历了举世无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双重转型。独特的经济转型构成了影响中国税制变迁的重要制度环境。中共历届三中全会不仅决定了经济转型的关键时间节点,而且决定了中国税制改革变迁的路径。配合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中国税制改革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和推进,中国税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税制改革将从配合市场机制的形成和完善,逐渐转变到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现代税收制度的建设上。本文最后从目标和内容上阐述建立现代税收制度的宏观路径和微观举措。
关键词:
经济转型 税制变迁 现代税收制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诗一
本文基于SBM-DDF-AAM低碳经济分析理论机制,构建了低碳转型进程的动态评估指数,并对改革以来中国各省级地区的低碳经济转型进程进行评估和预测。结果表明,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经历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本世纪初两个低潮发展时期,也经历了90年代颇有成效阶段,近年来又开始迎来大转型的历史契机。该评估指数不仅考虑了各种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和经济增长的质量,而且也考虑了GDP增速,能够更加准确评估中国的经济转型进程,切合了"十二五"时期的科学发展主题。根据评估结果,各地区低碳转型进程有很大不同且很多省市区尚处于不稳定的初期转型阶段,各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经济和环境政策来持续促进低碳经济大转型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范建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