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11)
- 2023(9793)
- 2022(8145)
- 2021(7430)
- 2020(5869)
- 2019(13416)
- 2018(13191)
- 2017(24631)
- 2016(12832)
- 2015(14687)
- 2014(14626)
- 2013(14812)
- 2012(14549)
- 2011(13824)
- 2010(13877)
- 2009(12899)
- 2008(12592)
- 2007(11087)
- 2006(10417)
- 2005(9980)
- 学科
- 济(84880)
- 经济(84813)
- 管理(31049)
- 业(28862)
- 中国(26061)
- 方法(24790)
- 地方(24177)
- 数学(22124)
- 数学方法(22046)
- 企(19905)
- 企业(19905)
- 农(18499)
- 业经(16039)
- 地方经济(15526)
- 贸(15132)
- 贸易(15118)
- 易(14613)
- 学(13438)
- 发(13041)
- 融(12866)
- 金融(12866)
- 农业(12734)
- 银(12441)
- 银行(12433)
- 制(12291)
- 行(12286)
- 环境(12278)
- 财(11266)
- 发展(9711)
- 展(9686)
- 机构
- 大学(198646)
- 学院(198043)
- 济(103116)
- 经济(101495)
- 研究(82564)
- 管理(69137)
- 中国(64416)
- 理学(57514)
- 理学院(56768)
- 管理学(56165)
- 管理学院(55775)
- 科学(44763)
- 京(43989)
- 财(43454)
- 所(42128)
- 研究所(37797)
- 中心(34941)
- 经济学(34457)
- 财经(33885)
- 经(30895)
- 经济学院(30739)
- 农(29766)
- 北京(29517)
- 江(29501)
- 院(29116)
- 范(27461)
- 师范(27253)
- 科学院(25743)
- 财经大学(24947)
- 州(23526)
- 基金
- 项目(120924)
- 科学(96340)
- 研究(91873)
- 基金(89110)
- 家(77145)
- 国家(76534)
- 科学基金(64500)
- 社会(62956)
- 社会科(59939)
- 社会科学(59930)
- 基金项目(45410)
- 省(44241)
- 教育(40287)
- 划(37724)
- 资助(37092)
- 自然(36656)
- 自然科(35778)
- 自然科学(35769)
- 自然科学基金(35153)
- 编号(34659)
- 发(33559)
- 成果(29089)
- 发展(28326)
- 部(28283)
- 展(27881)
- 重点(27879)
- 国家社会(27804)
- 中国(26590)
- 课题(25687)
- 教育部(24660)
- 期刊
- 济(126785)
- 经济(126785)
- 研究(72403)
- 中国(45802)
- 财(30372)
- 农(29226)
- 管理(28866)
- 科学(27121)
- 学报(26085)
- 融(23729)
- 金融(23729)
- 经济研究(22334)
- 大学(20541)
- 农业(20426)
- 教育(19986)
- 学学(19209)
- 财经(18390)
- 业经(18065)
- 技术(17351)
- 问题(16662)
- 经(16204)
- 贸(15349)
- 世界(14932)
- 国际(14433)
- 技术经济(11928)
- 业(11411)
- 经济问题(10503)
- 统计(10010)
- 经济管理(9510)
- 改革(9341)
共检索到331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益平 苟琴 蔡昉
要素市场扭曲是过去不平衡的经济增长模式的主要促成因素。同样,近期要素市场的变化也是促使中国经济向"常规发展"转变的主要原因要素市场扭曲与"中国经济之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表现有时被称为"中国经济之谜",其核心是指这样一种独特现象:一方面,中国在改革开放期间取得了非凡的经济成就,被誉为"中国奇迹";另一方面,不断增大的结构性风险则让一些人认为中国经济的崩溃不可避免,认为中国的增长模式是"不协调,不平衡,低效率和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震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的奇迹,也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时期回顾我国经济发展的艰辛历程与特有经验,可以发现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如下发展路径:坚持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全面引领经济发展,坚持党的领导系统谋划经济发展,坚持创新宏观经济治理方略有效调控经济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支持经济发展,坚持推进区域协调平稳经济发展,坚持不断深化改革持续推动经济发展。未来全面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上发展路径必然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经济发展 路径解析 新中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孟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治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誉为"中国奇迹"。文章梳理了"中国奇迹"包含的成就、产生的原因以及可持续性。文章认为,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要加强对"中国奇迹"双面效应的研究,以系统的、整体的、历史的视角探析"中国奇迹"产生动因,注重获致"中国奇迹"的世界意义。
关键词:
中国奇迹 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宗胜 任重 周云波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居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30年的经济发展实践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本质是成功的二元经济转换;经济增长表现出中国式综合效率提高驱动型的特征;经济增长正在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未来我国应当在深化体制改革的同时继续推动结构转换,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以进一步提高综合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经济奇迹 二元经济转换 综合效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晓虹
中国经济以年均近10%的速度持续30年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浙江省经济年均增长13%,高速持续30年,堪称"奇迹之奇迹"。究其原因,有独特的近海区位优势和重商重创新的地域文化,更有体制转型变革的巨大驱动。利用1978—2009年时间序列进行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不同时段浙江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在发生变化,内生效率改善的因素在上升。1978—2009年,人力资本对浙江GDP正向影响最大,固定资本次之,工业化第三;1978—1994年固定资本对其正向影响最大,人力资本次之,外贸依存度第三;1995—2009年城市化对其正向影响最大,人力资本次之,工业化第三,外贸依存度呈现负向影响。最后,提出浙江经济十二五规划时期高速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奇迹之奇迹探索 浙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成全 姜森
现有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中国经济奇迹取得的原因,只能用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解释。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首先,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理,即正确地处理了党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尤其是政党与政府、市场的关系。其次,论述从治理机制出发具体阐明党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而诠释中国经济奇迹。最后,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经济奇迹之间相互作用的重大意义,提出加快构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原新 高瑗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文章全面总结了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奇迹的积极作用。基本经验为:快速人口转变创造的规模巨大且持续增加的劳动力以及低抚养负担,叠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积累的人力资本,形成了人口机会窗口;改革开放战略指导下的适合基本国情的经济社会政策,如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创建劳动密集型产业、改革就业创业制度、提高劳动参与率、促进男女平等参与、推行健康中国战略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是收获人口红利的政策保障;和平稳定和全球化的国际形势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总之,人口机会、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等一系列条件的有机组合和匹配使得我国成为成功收获人口红利并创造经济奇迹的典范国家。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人口红利 经济奇迹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宗胜 赵晓
一个崭新的理论框架──读《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陈宗胜,赵晓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发展绩效和体制改革的初步成功,带来了中国经济学界的空前繁荣。近几年新的经济学理论论著不断涌现,由林毅夫、蔡、李周(1994)三人合著的《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建兴 顾晓薇 李广军 王青 刘浩
本文计算了中国1961年~2001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赤字,分析了这些指标的构成及其变迁;对1990年~2000年间第一、二、三产业的生态足迹及其生态占用强度(生态效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从1970年代初开始,生态系统就处于超负荷状态,生态赤字增长迅速,人均赤字年增长率达到9%以上;能源和耕地在生态足迹中占主要份额;第一产业生态足迹在总足迹中的比重最高(63·7%~68·5%)、生态占用强度也最高(达20hm2~23hm2/万元GDP)且生态效率有下降趋势,是影响我国经济之生态效率的主要矛盾所在;第三产业生态足迹在总足迹中的比重很低(4·5%~5·4%),其生态占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全毅
关于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学术界分为文化决定论与文化无用论两个对立的学派。本文认为文化因素对发展的影响要求发展经济学家进行系统的、经验的横向比较以及历史的纵向比较,把文化因素运用到一个适当的理论分析框架中去探讨。经济发展会导致文化与制度发生诱致性变迁,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文化因素对经济具有巨大的影响,它主要通过制度模式与价值取向两种机制,甚至文化产业对经济发生作用。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文化解读、分析框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跃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文章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角度,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经典阐释,对这一经济奇迹背后的"密码"作理论分析。文章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正是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实践中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新。这正是理解中国经济奇迹的一把"金钥匙"。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佳贵 黄群慧 张涛
本文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影响因素归结为7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为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提供了充足动力;大众消费时代来临,消费需求成为支撑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最稳定的因素;对外开放的深化,对中国经济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高储蓄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证;丰富的劳动力供给和日益提高的劳动力素质成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基本要素;技术进步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模式”的经济体制改革成就了中国经济的奇迹。同时,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结构失衡的压力、来自分配差距扩大的压力、面临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压力和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压力。综观中国经济的全局,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因素还没有...
关键词:
中国经济 高速增长 和谐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崔冠杰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体规划,它必将对我国经济新格局的形成产生积极的、重大的影响。当历史跨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直接推动下,中华大地上已呈现出了沿海、沿江、沿边、沿主要交通通道和内陆中心城市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态势,并构成了保税区、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旅游度假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江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等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