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03)
- 2023(8280)
- 2022(6743)
- 2021(6213)
- 2020(4972)
- 2019(11275)
- 2018(10917)
- 2017(20681)
- 2016(10502)
- 2015(11957)
- 2014(11615)
- 2013(11888)
- 2012(11567)
- 2011(10750)
- 2010(10771)
- 2009(10205)
- 2008(9662)
- 2007(8558)
- 2006(7891)
- 2005(7483)
- 学科
- 济(73279)
- 经济(73233)
- 管理(25484)
- 方法(23578)
- 业(22675)
- 数学(21377)
- 数学方法(21302)
- 中国(19232)
- 地方(17204)
- 企(15701)
- 企业(15701)
- 农(14295)
- 贸(13421)
- 贸易(13412)
- 易(13056)
- 地方经济(12717)
- 业经(12171)
- 学(11530)
- 财(10380)
- 制(9959)
- 农业(9848)
- 环境(9569)
- 融(9489)
- 金融(9489)
- 银(8966)
- 银行(8958)
- 发(8915)
- 行(8761)
- 关系(8628)
- 体(8000)
- 机构
- 大学(163936)
- 学院(162512)
- 济(90406)
- 经济(89178)
- 研究(67478)
- 管理(56963)
- 中国(52674)
- 理学(48089)
- 理学院(47509)
- 管理学(47014)
- 管理学院(46693)
- 财(37467)
- 京(35213)
- 科学(34925)
- 所(33824)
- 经济学(31136)
- 研究所(30453)
- 财经(29938)
- 中心(28315)
- 经济学院(27857)
- 经(27429)
- 院(23919)
- 北京(23352)
- 江(22576)
- 农(22345)
- 财经大学(22206)
- 科学院(21147)
- 范(20562)
- 师范(20443)
- 社会(19253)
- 基金
- 项目(101007)
- 科学(80939)
- 基金(76862)
- 研究(75787)
- 家(66894)
- 国家(66454)
- 科学基金(56213)
- 社会(53573)
- 社会科(51061)
- 社会科学(51052)
- 基金项目(39078)
- 省(34822)
- 教育(33054)
- 自然(32291)
- 资助(31988)
- 自然科(31546)
- 自然科学(31536)
- 自然科学基金(31021)
- 划(29931)
- 编号(27513)
- 国家社会(24458)
- 部(24374)
- 发(24160)
- 中国(23824)
- 重点(23265)
- 成果(22749)
- 教育部(21447)
- 发展(20740)
- 济(20512)
- 展(20483)
共检索到262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志钢 刘霞辉
本文通过将1985—2030年的时间跨度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运用基于人口、就业因素的恒等式分解法与标准生产函数分解法,分析了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趋势,两者都表明人口结构转型是近来及未来几年增长减速的主要因素。由于资本因素仍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最大,如果未来过度依赖投资,低效的资本投入将会伴随人口"负利",把经济拖入过快的减速通道,而扭转这一切的枢纽则在于提升资本效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陆建人
东亚发展中经济中长期增长趋势估析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陆建人一、东亚发展中经济中长期增长趋势东亚发展中经济在90年代上半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那么在90年代下半期至21世纪初这一段时间中,东亚经济的高增长势头能否继续保持下去?有哪些因素会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佩佩 马云艳
文章基于1981~2010年的中国人口数据,构建了时间序列数据,并运用应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Gramer分解定理,将原数据分解为确定性趋势成分和平稳的零均值误差成分。对于确定趋势部分得到中国人口增长与时间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对于误差部分建立了ARMA(2,1)模型,把这两部分相加便得到了中国人口增长的长期趋势模型。从而,通过构建的长期趋势模型,计算出中国人口数量的增长幅度将会逐渐减小,且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后中国人口数量将呈现出递减趋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一鸣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在全球位势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一个持续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1979—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9%,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平均增速,也一直高于国际组织最乐观的预期。世界银行1997年发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逄锦聚
本文对决定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做出了中国经济在中长期还会保持快速持续发展的判断,同时提出了一些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经济结构 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善同 侯永志 翟凡
过去 2 0年 ,资本的快速积累和生产率的提高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中长期内 ,由于供给和需求方面的重大潜力 ,中国经济仍可以保持快速增长 ,但其速度会低于过去 2 0年的平均水平 ,其中“十五”时期经济增长必须有一个较高的速度。为此 ,应消除抑制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因素 ,加强风险防范
关键词:
中长期 经济增长 潜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延群 娄峰
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Solow增长模型实证分析1970~2007年全要素劳动生产率、资本和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对未来影响经济增长各个因素的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分段预测和情景分析。按照我们的判断,在未来直到2020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会明显低于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会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在比较乐观的假设基础上,2008~2020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8%,在较差的情况下,只能达到5%~6%。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十五”计划基本思路研究课题组 李善同 侯永志 翟凡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吴浙
国民经济的增长最终需要通过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来实现。而人口的城市似在中国目前主要表现为“农转非”及其衍生的非农业人口的增长)对于拉动消费需求的中长期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1985-1998年期间的有关统计数据就此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
城市化 居民消费 经济增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学工
从现在起到2010年的15年,将是我国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设想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我国人口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研究这一时期的人口趋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顺利实现这些战略设想和制订正确的人口政策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中长期的角度讨论了人口总量增长的态势、年龄结构的变化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就业等宏观经济景气变量以及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主要结论有:这一时期趋缓但持续的人口增长对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是有利的,但由于资源约束的加剧,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会逐渐加大,对经济的持续增长将构成威胁。人口的继续增长也对就业问题的解决产生不利的影响。对初始改革有利的若干人口因素的正面作用已经逐渐丧失,而一些不利因素开始发挥作用。综合地看,促进人口早日实现静止应是主要的政策目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武修文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美国逐步退出超常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运行虽面临比较复杂的外部环境,但自身存在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才是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合理、财政和经常项目逆差以及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等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新兴市场国家的中长期经济发展取决于自身实施结构改革的决心、路径和成效,并将因此呈现出不同的增长前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少平 杨洋
本文根据研究目的而构建GDP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协整系统,将简约的协整VECM模型转换为结构VECM,继而转换成包含有协整信息的VMA,通过VMA识别长期和短期冲击并分解长期趋势。根据长期趋势的演变和GDP的分布而推断经济新常态的数量特征。由此产生的主要结论为:GDP长期趋势呈现出结构性下移,其平均增幅从2001—2009年的9.88%,下降到2010—2014年的7.85%。这一结果揭示了2010年以来经济增长持续下降的源头,其隐含的意义之一是宏观经济形成了部分弱供给特征。基于长期趋势的结构性下移,本文推断
关键词:
长期趋势 减速换挡 协整 新常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少平 杨洋
本文根据研究目的而构建GDP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协整系统,将简约的协整VECM模型转换为结构VECM,继而转换成包含有协整信息的VMA,通过VMA识别长期和短期冲击并分解长期趋势。根据长期趋势的演变和GDP的分布而推断经济新常态的数量特征。由此产生的主要结论为:GDP长期趋势呈现出结构性下移,其平均增幅从2001—2009年的9.88%,下降到2010—2014年的7.85%。这一结果揭示了2010年以来经济增长持续下降的源头,其隐含的意义之一是宏观经济形成了部分弱供给特征。基于长期趋势的结构性下移,本文推断长期趋势和GDP增速的取值范围,据此检验GDP增速服从截尾正态分布,由此计算GDP的长期趋势分布于5.5%—7.5%之间,GDP增速具有91.5%的概率稳定在6%—7.5%的区间。这一结论意味着,我国GDP增速的持续下滑将止于6%以上;GDP增长速度正在从10%左右减速至6%—7.5%之间,这是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
长期趋势 减速换挡 协整 新常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先明 秦开强
本文通过σ收敛方法和β收敛方法考察81个主要国家和地区1980—2011年间的技术和收入收敛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30多年来技术收敛对收入收敛的决定作用越来越显著,技术收敛对低收入国家收入提高的约束比高收入国家要小。长期来看,技术收敛对收入收敛的作用明确且积极,并且后期的技术进步努力更为重要。在这一期间中国与前沿国家的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但技术差距依然很大,并且表现出总体缩小但不稳定的趋势。
关键词:
技术进步 收入收敛 σ收敛 β收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秦敬云 文礼朋
国内外学者大多通过测算我国的TFP或劳动生产率、测算我国经济的刘易斯转折点、以韩日等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历程来预测我国经济增长率的演变趋势。本论文以我国各省域2000-2010年来的面板数据建模来拟合我国基于省域的从低收入到中等偏上收入阶段的GDP增长率变化轨迹,并以此模型来类比分析和预测全国的GDP增长率。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到2020年我国经济都将维持在10%左右的高增长率阶段,但2020年前后应该是我国经济增长的转折时期,因而经济增长率在之后出现急速下降的趋势,并在2030年左右下降到5%,进入低速均衡增长时期。
关键词:
经济增长率 面板数据 中长期 趋势预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