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27)
2023(19503)
2022(16647)
2021(15515)
2020(12981)
2019(29722)
2018(29167)
2017(55822)
2016(29992)
2015(33852)
2014(33801)
2013(33226)
2012(30700)
2011(27890)
2010(27784)
2009(25703)
2008(24829)
2007(21594)
2006(18995)
2005(16899)
作者
(86203)
(71954)
(71419)
(68090)
(45901)
(34225)
(32448)
(28279)
(27342)
(25491)
(24405)
(24318)
(22863)
(22653)
(22300)
(22045)
(21331)
(20762)
(20647)
(20492)
(17946)
(17576)
(17425)
(16475)
(16075)
(15931)
(15722)
(15388)
(14488)
(14161)
学科
(139949)
经济(139795)
管理(85625)
(79314)
(65370)
企业(65370)
方法(59722)
数学(51828)
数学方法(51221)
中国(35328)
(33928)
(30719)
业经(29293)
地方(28711)
(28466)
(23762)
贸易(23749)
(23420)
(23013)
农业(22616)
理论(21944)
(20078)
环境(19503)
(19483)
金融(19475)
(19050)
银行(19004)
技术(18849)
(18347)
财务(18263)
机构
大学(435961)
学院(432797)
(185716)
经济(182078)
管理(169357)
研究(149001)
理学(146957)
理学院(145353)
管理学(142842)
管理学院(142071)
中国(111093)
(92509)
科学(89224)
(82651)
(73734)
研究所(67240)
(66930)
财经(66802)
中心(66470)
业大(62263)
(61598)
(60891)
北京(58601)
经济学(57870)
(56603)
师范(56029)
(54142)
农业(52324)
经济学院(51982)
财经大学(49760)
基金
项目(294882)
科学(233118)
研究(216235)
基金(215886)
(187860)
国家(186357)
科学基金(160584)
社会(138833)
社会科(131691)
社会科学(131661)
基金项目(113243)
(112719)
自然(102852)
自然科(100477)
自然科学(100452)
教育(99409)
自然科学基金(98671)
(95293)
资助(89670)
编号(86716)
成果(70509)
重点(65989)
(65975)
(63177)
(60756)
课题(60030)
国家社会(58185)
教育部(57150)
创新(56765)
科研(55978)
期刊
(202581)
经济(202581)
研究(130191)
中国(80465)
学报(66845)
管理(63492)
科学(62283)
(62031)
(60416)
大学(51648)
学学(48688)
教育(46456)
农业(41748)
技术(39050)
(35821)
金融(35821)
经济研究(34052)
财经(33593)
业经(31123)
(28953)
问题(26280)
技术经济(21995)
(21620)
(21525)
统计(21360)
图书(20309)
世界(19868)
科技(19609)
理论(19598)
(19430)
共检索到635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欣  张艺鹏  
"脱实向虚"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运用虚拟经济理论,分析了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的内在机理,认为经济的"脱实向虚"是以虚拟经济自我循环为运行基础、由生产职能向非生产职能转化的资本的价值化积累路径;其次,通过构建"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三部门投入产出模型,依据"纯产品"原理,剥离了虚拟经济中的实体经济和实体经济中的虚拟经济;再次,运用结构分解方法(SDA)实证检验了我国经济"脱实向虚"的倾向。结论表明:(1)总体上,我国虚拟经济规模小于实体经济,但其自我循环规模的扩张速度高于实体经济;(2)趋势上,经济过度虚拟化导致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正是我国经济出现"脱实向虚"倾向的重要诱因和时间起点;(3)结构上,虚拟经济对以制造业为主的第I类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趋弱,尤其是低端制造业;虚拟经济与以服务业为主的第Ⅱ类实体经济总体呈良性互动,说明中国经济"脱实向虚"倾向呈现结构性特征;最后,提出了纠正"脱实向虚"不良倾向的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李世美  沈丽  
随着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的货币理论已不能对超额货币增长做出合理解释。构建虚拟经济和货币供给交互影响作用机制的整体框架,并通过数理分析及向量自回归模型来推导、检验货币"脱实向虚"与经济"虚实分离"的关系。研究表明,货币"脱实向虚"会加剧经济"虚实背离",经济"虚实背离"又反过来强化货币"脱实向虚";货币"脱实向虚"对经济"虚实背离"的作用力度大于其反向作用力度;利率对经济"虚实背离"的正向影响大于对货币"脱实向虚"的负向影响。要有效改善经济的"虚实背离",需着力控制货币的"脱实向虚",分别对虚拟经济部门和实体经济采取有差别的利率政策,从而实现货币供给与经济发展的宏观均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存刚  万帆帆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实衰虚兴"的现象。文章通过了解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理论和现实原因进行详细剖析,最后阐述引导虚拟经济脱虚向实的思路与展望。主要结论如下:一是切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侧质量;二是提升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加大产品价值;三是切实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业务的监管,严格控制金融体系内部杠杆率;四是鼓励金融创新,推动普惠金融,促进金融租赁业发展;五是政府和市场要充分发挥其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叶亚丽  
产业数字化凭借广泛融合性与技术创新性优势,成为提振实体经济、塑造新发展格局的新动能。基于2006—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产业数字化对实体经济“脱虚向实”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产业数字化水平提升可推动实体经济“脱虚向实”,且存在明显空间溢出效应。跨区域回归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对东部与中部地区实体经济“脱虚向实”的推动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对西部地区的溢出效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据此,提出打造产业数字化“软环境”、推动价值链延伸,缓解融资约束、防止企业过度金融化,推动数实融合发展,形成区域协同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为实体经济“脱虚向实”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玲  
本文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函数及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在研究美国虚实经济体关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当前我国虚实两大经济体间的关系,并结合我国倡导发展虚拟经济,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现实要求,提出我国若能有效吸收美国发展虚实经济体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正确处理两大经济体间的关系,有效把握虚拟经济的发展方向将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世美  沈丽  
本文根据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货币需求差异,构建货币"脱实向虚"和虚拟经济繁荣相互作用的理论分析框架,得出:货币"脱实向虚"与虚拟经济存在相互作用的正反馈机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房地产业、金融业作为虚拟经济的代表性部门,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来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金融业对货币产生的"脱实向虚"作用强于房地产业;货币"脱实向虚"对金融业的作用力度比房地产业更大,提高利率对房地产业具有一定抑制效应,但对金融业效果不显著。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丹丹  刘欢  赵祥汉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被广泛认为是虚拟经济过度发展的结果,部分学者因此谈"虚"色变或对发展虚拟经济讳莫如深。本文以马歇尔K值作为度量虚拟经济的指标,选取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份额度量实体经济,综合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并建立VAR模型,对1998年~2012年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联动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当前的问题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缺乏良性互动,大量资金在金融系统内空转,对实体经济缺应有的支持效应,而不是虚拟经济过度发展。论文据此提出了经济的货币化进程过速,金融市场尚不发达和外汇占款致使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是导致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缺乏良性互...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卢映西  陈乐毅  
我国虚拟经济发展迅速,在为经济增长作贡献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问题和风险,经济脱实向虚倾向日益明显,已引起中央高度重视。从理论上说,虚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实体经济利润率趋向下降导致的规律性现象,对经济增长有"双刃剑"效应,应当因势利导、扬长避短。马克思是经济金融化领域的理论先驱,要矫正虚拟经济过度发展特别是脱实向虚倾向,需要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出发,进一步考察现代市场经济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辩证关系,在抑制虚拟经济资本回报率和推动实体经济全方位创新两方面共同发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伟  曹瑜强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已成为典型事实,大量实体公司积极投资金融资产,实体公司投资渠道与获利渠道日趋金融化。本文以我国2007—2015年A股制造业公司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从机构投资者短视的视角研究我国实体公司金融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总体来看,机构投资者持股驱动了实体公司金融化;(2)机构投资者具有异质性,长期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实体公司金融化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短期机构投资者持股显著地驱动了实体公司金融化;(3)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在国有企业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实体公司金融化的驱动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监管层合理引导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引导金融业回归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本源、推动金融结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婧菲  孙立  
发挥数字产业化的金融引导功能是抑制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重要选择。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产权性质差异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数字产业化对金融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影响及具体路径。研究表明:数字产业化可促进金融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并抑制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同时,金融科技创新是数字产业化抑制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关键渠道。进一步研究显示,在金融开放水平较低地区,数字产业化对金融科技创新效应驱动效果更强。应大力孵化金融科技数字新基建、适度调整数字经济发展杠杆、拓展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边界,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洪波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影响机制,并论述其中相互适应与背离时的结构突变性。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滚动回归模型,使用CUSUM检验与CUSUMSQ检验,对中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双向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中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结构性突变、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开始出现背离趋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影响效应不对称的结论。据此,本文提出若干建议,以促进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协调增长。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春鹏  徐璋勇  
以2007—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市场竞争与企业"脱实向虚"的关系,结果发现:市场竞争主要发挥"掠夺"效应,助推了中国企业的"脱实向虚"。机制检验表明,市场竞争通过增强企业跨市场套利动机,提高了企业金融化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竞争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随着融资成本的提升而加剧。最后,考虑企业类型的异质性,发现融资成本的调节效应在民营企业、小型企业中更明显;考虑外部环境的差异性,发现融资成本的调节效应在直接融资水平较低、经济增长较慢地区更突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艳  周复之  
本文针对现代虚拟经济的复杂化倾向,基于交易工具、组织体系、支付模式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分析了虚拟经济复杂化倾向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后,提出了控制措施。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毅  李全伦  
随着金融市场信用的不断膨胀 ,金融产品和工具的不断创新 ,价值产权逐步脱离物质产权 ,被资本化、虚拟化 ,导致金融市场中的虚拟经济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 ,并从实体经济中游离出来 ,形成独立的形态和运动方式。虚拟经济的繁荣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多种融资渠道 ,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和升级 ,但同时也造成金融动荡 ,使世界性金融风险步步升级。本文认为 ,遏制和降低虚拟经济的负面效应 ,防范金融风险 ,应从产权尤其是价值产权入手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寻求产权治理机制和治理措施。
[期刊] 征信  [作者] 曾康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