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51)
- 2023(6356)
- 2022(5152)
- 2021(4710)
- 2020(3816)
- 2019(8720)
- 2018(8455)
- 2017(15978)
- 2016(8051)
- 2015(9431)
- 2014(9232)
- 2013(9550)
- 2012(9479)
- 2011(9025)
- 2010(8882)
- 2009(8509)
- 2008(8111)
- 2007(7002)
- 2006(6595)
- 2005(6240)
- 学科
- 济(66547)
- 经济(66505)
- 方法(21396)
- 管理(20227)
- 数学(19864)
- 数学方法(19819)
- 中国(16705)
- 业(16431)
- 地方(15570)
- 地方经济(12137)
- 企(11281)
- 企业(11281)
- 贸(11102)
- 贸易(11094)
- 易(10808)
- 农(10586)
- 业经(9816)
- 学(9710)
- 环境(8607)
- 制(8170)
- 财(8073)
- 融(8061)
- 金融(8061)
- 发(7724)
- 关系(7612)
- 银(7400)
- 银行(7399)
- 行(7300)
- 农业(7187)
- 经济学(7166)
- 机构
- 大学(134845)
- 学院(131706)
- 济(79305)
- 经济(78388)
- 研究(55870)
- 管理(46601)
- 中国(43652)
- 理学(39522)
- 理学院(39050)
- 管理学(38745)
- 管理学院(38483)
- 财(31730)
- 京(28528)
- 经济学(28195)
- 科学(27917)
- 所(27648)
- 财经(25717)
- 经济学院(25193)
- 研究所(24990)
- 经(23655)
- 中心(22990)
- 院(19359)
- 财经大学(19168)
- 北京(19067)
- 科学院(17745)
- 江(17339)
- 社会(16793)
- 农(16498)
- 研究中心(16147)
- 范(16020)
- 基金
- 项目(81395)
- 科学(65857)
- 基金(63661)
- 研究(60667)
- 家(55143)
- 国家(54795)
- 科学基金(46532)
- 社会(44768)
- 社会科(42755)
- 社会科学(42748)
- 基金项目(32096)
- 资助(26931)
- 省(26663)
- 教育(26075)
- 自然(26021)
- 自然科(25437)
- 自然科学(25430)
- 自然科学基金(25029)
- 划(23181)
- 国家社会(21078)
- 中国(20829)
- 编号(20687)
- 部(20422)
- 发(19529)
- 重点(18589)
- 济(18508)
- 经济(18368)
- 教育部(18163)
- 成果(17276)
- 发展(17120)
共检索到212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林
我国经济从 1998年初开始出现“缩长”现象 ,即经济增长的同时 ,通货紧缩与失业率提高并存 ,这是我国的特殊国情与特殊发展阶段决定的。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技术发展与创新、加入WTO效应、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产业结构与供求关系失衡、城乡二元结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滞后等因素。而治理“缩长”的对策应为 :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大力稳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保障城乡人员合理流动 ;利用加入WTO与经济全球化的机遇 ,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加大科技与教育投入 ;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推进体制改革 ,加强改革方案研究。
关键词:
缩长 通货紧缩 经济增长 失业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龚刚 林毅夫
"缩长"曾使国内外学者感到困惑。本文中我们将采用一个离散型动态模型来研究这一商业周期现象。我们发现当经济具有高增长的稳定状态时,一个过度的投资冲击将使"缩长"成为可能。这种解释符合中国的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在最近一段时间所体现出的序列波动。而稳定状态下的高增长则可以被中国目前的体制环境所解释。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方红生
通过对两大假说的全面和深入的分析,我们认为与生产能力过剩说相比总需求不足说更可信,主要理由:第一,在现有的估计技术条件下,我们并没有发现通货紧缩发生之前存在潜在产出增长率突变的证据,因此,生产能力过剩说就被证伪,总需求不足说被证实。第二,生产能力过剩说并没有区分信贷紧缩和萎缩,而且模糊掉通货紧缩发生的时间概念。实际上,根据总需求不足说的分析,在通货紧缩发生之前,的确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既存在信贷紧缩,也存在信贷萎缩。除此之外,生产能力过剩说在证明生产能力存在过剩方面也问题明显。第三,在破解"缩长"之谜的机制上,总需求不足说明确把握时间概念,将事实与说理融为一体,而生产能力过剩说没有做到这点,而且还...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董直庆 王林辉
本文利用我国1952-2005年和1978-2005年两个样本区间的时间序列数据,检验并评价不同样本区间内要素贡献以及要素贡献是否存在阶段性变化特征。广义矩估计检验和对比结果显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制度贡献的稳健性和显著性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要素,其中我国约70%的经济增长来自于资本和劳动投入。要素对资本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表明,贸易对经济增长效率影响最为显著。同时,利用状态空间模型测度结果发现,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进步、金融、贸易和制度在经济发展不同时期或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同影响。即要素对经济增长作用存在阶段性变化特征。
关键词:
分类要素 经济增长 对比检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树成 张晓晶
本文对"二战"后世界上"持续高增长"的11个发展中经济体进行了比较,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的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增长速度的位势较高,而波幅最小,呈现出"高位—平稳"型增长;二是中国作为一个人口最多、地域辽阔的发展中国家,在持续高增长中,地区间(省际间)经济增长的速度差异呈现出明显的缩小趋势。本文对这两个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将第二个特点进一步引申到对中国地区间(省际间)人均GDP差异缩小的分析上。本文的研究发现: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σ系数三种方法分别测算的1952年至2006年地区间人均GDP的总体差异,均显示出三个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特别是在第三个倒U型中,按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看,地区间人均GDP的...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泽荣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伟 苏剑
近年来,特别是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虽然明显低于历史平均水平(9%以上),但仍属较高增长(近3年分别为7.7%、7.7%、7.4%),同时保持了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近3年CPI分别为2.2%、2.3%、2%),更为重要的是顺利实现了就业目标(2014年提前3个月实现全年就业目标),可以说出现了较高增长和较低通胀的组合状态,形成了与"滞胀"相对应的"长缩"。从理论上来说,低通胀、高增长、低失业的组合状态下出现的"通缩"是良性的,主要原因在于这种"通缩"是由于供给扩张所导致。由于供给方面的成本下降和效率提升所形成的扩张效应导致的"通缩",对应的是经济增长率上升和失业率下降;如果是由于需求萎缩导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贺力平
一、国际物价变化趋势图1列示了1993年以来,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国家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度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平均变动率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最高者为1993年的3.1%,最低者为2002年的1.3%,中间略有起伏。发达国家的普遍情形可以说是低通货膨胀(low inflation)。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嗣明
中国经济需求不足问题应从市场经济体制切入进而深入研究 ,才能找准其深层根源。尽管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以“供给总能创造需求”、“储蓄总能等于投资” ,论证了“市场总能自动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然而 ,马克思的“生产过剩说”、“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说”等等 ,无情驳倒了自由市场经济的供需均衡说 ,有力证明了需求不足是市场经济的常态。中国正在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其本质上仍是市场经济 ,因此就必然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 ,包括需求不足是它的常态。因此 ,尽管中国经济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其深层根源则是市场经济体制。而且 ,这种需求不足呈持续化、普遍化、深层化的态势 ,正说明中国经济已基本迈上了...
关键词:
需求不足 市场经济 深层根源 中国经济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宪法
本文从经济周期的视角,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风险进行了系统的评估。本文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二次紧缩"。短期"双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虽然可以实现"保8"的目标,但其代价可能是引发资产泡沫,延长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一旦资产泡沫破裂,经济将会进入"二次紧缩"。本文还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出现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很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通货紧缩往往是指经济衰退时期的货币表现,其在经济运行中所呈现出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货币供给量(M2)的连续下降、有效需求不足以及经济全面衰退三个基本特征。目前,"稳增长"是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当务之急"。尽管最新的CPI、PPI、PMI数据显示有效需求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何劲
中国经济自我紧缩的宏观分析何劲本文将分析为什么在至今为止货币供应持续稳定增长,且增长率持续高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同时,过去两年物价指数出现了戏剧性的下降;导致中国经济自我收缩的因素是什么;这一轮经济收缩将在什么时候结束;为什么预言中国经济在1996...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熀松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outline of the Chinese economy,including review and prospect.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展望 温和收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