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78)
2023(7200)
2022(5935)
2021(5550)
2020(4453)
2019(10331)
2018(10021)
2017(18000)
2016(9243)
2015(10787)
2014(10646)
2013(10938)
2012(10716)
2011(10244)
2010(10044)
2009(9631)
2008(9303)
2007(7853)
2006(7321)
2005(6940)
作者
(26982)
(22889)
(22609)
(21841)
(14704)
(10746)
(10196)
(8808)
(8778)
(8156)
(7881)
(7499)
(7460)
(7392)
(7242)
(7066)
(6721)
(6516)
(6424)
(5955)
(5881)
(5392)
(5387)
(5290)
(5243)
(5167)
(4840)
(4537)
(4482)
(4459)
学科
(69380)
经济(69336)
管理(24180)
方法(23043)
数学(21164)
数学方法(21093)
(20088)
中国(18587)
地方(15952)
(14781)
企业(14781)
地方经济(12154)
(12027)
贸易(12020)
(11685)
(11302)
(10676)
业经(10573)
(9054)
(9016)
金融(9016)
(8932)
环境(8932)
(8175)
银行(8174)
(8097)
(8049)
关系(7976)
农业(7522)
(7514)
机构
大学(149769)
学院(145408)
(83872)
经济(82838)
研究(61819)
管理(52693)
中国(48862)
理学(44859)
理学院(44294)
管理学(43801)
管理学院(43507)
(34436)
(32174)
科学(31300)
(30741)
经济学(29066)
研究所(27672)
财经(27535)
中心(26073)
经济学院(25958)
(25357)
北京(21662)
(21580)
财经大学(20549)
科学院(19295)
(19244)
(18622)
师范(18532)
(18379)
社会(17928)
基金
项目(90736)
科学(73564)
基金(70859)
研究(67372)
(61541)
国家(61140)
科学基金(52041)
社会(48875)
社会科(46573)
社会科学(46566)
基金项目(35907)
自然(30090)
资助(29734)
(29533)
教育(29447)
自然科(29405)
自然科学(29398)
自然科学基金(28944)
(26342)
编号(23467)
(22641)
国家社会(22628)
中国(22404)
(21168)
重点(20794)
教育部(20145)
成果(19472)
(19127)
经济(18968)
人文(18871)
期刊
(97205)
经济(97205)
研究(54088)
中国(29849)
(24606)
管理(22372)
科学(19885)
学报(18384)
经济研究(17982)
(16665)
(15560)
金融(15560)
财经(15457)
大学(14841)
学学(13859)
(13614)
(13346)
问题(12809)
世界(12781)
国际(12755)
技术(11900)
农业(11764)
业经(10764)
教育(9842)
技术经济(9496)
统计(8994)
经济问题(7849)
(7387)
(7256)
经济管理(6996)
共检索到2401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宪法  
2005年中国经济在房地产、汽车消费需求的拉动,固定资产更新的影响下,保持了本次经济周期呈现的平稳、高增长、低膨胀特点。预计2006年,中国经济在保持增长趋势的前提下,将受到贸易顺差、产能过剩、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将会从9%以上的高位上滑落下来,价格总水平也将降低。初步预测,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在8%~8.5%,价格总水平上涨0%~1%。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齐建国  
本文对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回顾,对产能过剩、贸易顺差、收入差距、生产安全、投资与消费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对2006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对政府可能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国刚  何旭强  
本文系统地概括了中国股票市场2005年的重大事件,其中包括股权分置改革、新的《公司法》和《证券法》出台、证券产品创新和证券公司的整合,既分析了这些重大事件的成因,也探讨了它们的后续效应。并对2006年股市的可能走势进行了研讨,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齐建国  张涛  
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高速平稳、前松后紧"的局面。2011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高位平稳较快增长态势,预计GDP增长速度将会保持在10%左右。"稳中求进,难中求解"将成为2011年中国经济运行的主基调。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耿群  
2005年的国际金融市场走势跌宕起伏,股票市场表现不一,债券市场基本上是区间波动走势,外汇市场美元一枝独秀,石油价格冲高回落而黄金的表现也引人注目。决定市场走势的因素是美国经济表现稳健,欧、日经济相形见绌,同时美国利率持续上升。2006年受房地产市场降温的影响,美国经济可能温和放缓,利率很快见顶,将对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总体而言风险加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史晋川  叶建亮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学始终围绕国家现代化及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改革与完善等重大议题进行研究,经历了传统苏联政治经济学范式的确立及向现代经济学范式转换的过程。经济学在研究内容、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已经初步建立了与国际经济学术接轨的经济学学科体系。当前,中国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积极借鉴吸收现代经济学的有益知识体系和分析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在全球经济理论体系中丰富和增强中国经济学的话语权,朝着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方向迈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宗胜  戚聿东  
本文内容是根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在经济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2019年5月17日第四单元主题论坛"中国经济学70年回顾与展望"上的发言编辑整理而成。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陈宗胜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教授分别主持了两个时段的讨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邱晓华  
2002年是中国入世后的第一年,各方面都很关心中国经济的表现。事实表明,过去的一年,在世界经济不很景气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依然增长强劲,国民经济整体表现良好,多数经济指标明显好于预期,全年经济增长率达到8%,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人均接近1000美元,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展望新的一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展现出美好的前景。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金三林  
2007年,我国政府将按照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针对国内外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加快资源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强社会性管制,保持经济较快更好增长。初步预测,2007年经济增长率将在9.6%~10%之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在1.2%~1.5%之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迅  王琳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邱明  
is the first year since China entered WTO. In the circumstance of the unstable and even decreasing recovery of world economy,the whole national economy of China shows a well orientated developing trend,gets rid of the old model of “first half high,second half low”. In 2002,the economy accelerates one season after another,the quality of development improves step by step.It is strengthened obviously the market orientated self growth capability.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for 2002 will be nearly 8%. Considering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the economy,we can comprehensively infer that the Chinese economy will keep the trend of relatively high speed development and the growth rate for 2003 will be above 7 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