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81)
- 2023(8482)
- 2022(6931)
- 2021(6390)
- 2020(5254)
- 2019(12064)
- 2018(11539)
- 2017(22612)
- 2016(11528)
- 2015(13084)
- 2014(12888)
- 2013(13401)
- 2012(13004)
- 2011(12197)
- 2010(12086)
- 2009(11503)
- 2008(11171)
- 2007(9848)
- 2006(9164)
- 2005(8634)
- 学科
- 济(84601)
- 经济(84552)
- 管理(32270)
- 业(30101)
- 方法(28330)
- 数学(25479)
- 数学方法(25404)
- 企(23388)
- 企业(23388)
- 中国(20778)
- 地方(19746)
- 农(15771)
- 业经(15329)
- 地方经济(14593)
- 贸(12931)
- 贸易(12923)
- 财(12826)
- 学(12728)
- 易(12543)
- 产业(12374)
- 制(12164)
- 融(10841)
- 金融(10841)
- 农业(10666)
- 体(10157)
- 环境(10010)
- 银(9850)
- 银行(9844)
- 行(9621)
- 发(9433)
- 机构
- 大学(186568)
- 学院(184419)
- 济(103635)
- 经济(102316)
- 研究(72496)
- 管理(68729)
- 理学(58850)
- 理学院(58202)
- 管理学(57658)
- 管理学院(57303)
- 中国(56073)
- 财(42445)
- 京(39153)
- 科学(37456)
- 所(35802)
- 经济学(35784)
- 财经(34385)
- 研究所(32370)
- 经济学院(32127)
- 经(31425)
- 中心(30095)
- 北京(25606)
- 财经大学(25597)
- 院(25421)
- 江(25296)
- 农(23996)
- 科学院(22491)
- 范(22048)
- 师范(21891)
- 研究中心(20941)
- 基金
- 项目(116229)
- 科学(94120)
- 基金(89145)
- 研究(86452)
- 家(76807)
- 国家(76314)
- 科学基金(65559)
- 社会(62299)
- 社会科(59490)
- 社会科学(59481)
- 基金项目(45896)
- 省(41012)
- 自然(37656)
- 资助(37326)
- 教育(37127)
- 自然科(36789)
- 自然科学(36780)
- 自然科学基金(36220)
- 划(34706)
- 编号(30533)
- 国家社会(28331)
- 发(28103)
- 部(27984)
- 重点(26332)
- 中国(26129)
- 成果(24820)
- 教育部(24801)
- 发展(24261)
- 展(23965)
- 创(23913)
- 期刊
- 济(119473)
- 经济(119473)
- 研究(64155)
- 中国(34224)
- 财(30599)
- 管理(28013)
- 科学(25134)
- 学报(23142)
- 农(22182)
- 经济研究(21829)
- 财经(19437)
- 大学(18772)
- 融(18737)
- 金融(18737)
- 学学(17989)
- 经(17233)
- 问题(16154)
- 业经(15324)
- 农业(15323)
- 技术(14970)
- 贸(14545)
- 世界(13893)
- 国际(13257)
- 技术经济(12272)
- 统计(10767)
- 经济问题(10116)
- 教育(9557)
- 策(9238)
- 经济管理(9014)
- 现代(8741)
共检索到287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奇渊 张斌
本文从总需求、总供给及其结构方面分析了中国宏观经济的主要指标。从总体来看,中国在经济增速和一些产出总量指标面临一些压力,但是不少结构性指标都在改善。这既体现了现在结构调整的进展,也为我们展示了将来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劳动力市场角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着重观察了从"人口红利"转向"人力资本红利"的瓶颈;并且,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力资本红利的释放渠道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烽 崔琳昊
人口红利的日渐式微需要充分释放人才红利进行弥补,本文基于2011—2019年全国26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测度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配置效率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字经济释放人才红利的作用机理。研究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城市人才利用效率,其作用途径主要在于数字经济扩大了城市就业市场规模和加速了人才流动,从而实现了“人才-岗位”的优化匹配。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前数字经济对人才红利的释放作用主要在于充分发掘了中小城市和内陆城市的人才潜力。基于区域一体化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区域一体化程度的提高更有利于数字经济释放人才红利。研究认为应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劳动力市场的积极作用,同时辅之以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并进一步加强区域城市合作,最终实现人才红利驱动的现代化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静 楠玉
本文实证结果显示,人力资本错配使得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并没有实现技术进步,导致产业动态比较优势演进迟滞以及经济稳定增长动力不足并存。然而,无论是相对于国内其他行业还是国外同类行业,中国事业型单位或行业、垄断性行业、非生产性行业都有着极高的人力资本强度,而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和部门,人力资本水平一般都低于其他国家。本文的政策含义为:在加快人力资本积累的同时,实现人力资本适宜匹配,最大限度释放人力资本红利,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实现经济的平稳过渡和适度增长。
关键词:
人力资本错配 适宜匹配 人力资本红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静 楠玉
本文实证结果显示,人力资本错配使得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并没有实现技术进步,导致产业动态比较优势演进迟滞以及经济稳定增长动力不足并存。然而,无论是相对于国内其他行业还是国外同类行业,中国事业型单位或行业、垄断性行业、非生产性行业都有着极高的人力资本强度,而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和部门,人力资本水平一般都低于其他国家。本文的政策含义为:在加快人力资本积累的同时,实现人力资本适宜匹配,最大限度释放人力资本红利,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实现经济的平稳过渡和适度增长。
关键词:
人力资本错配 适宜匹配 人力资本红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振华
城市化会通过人力资本集聚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基于此,本文选择2003~2018年我国31个省际面板数据予以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市化通过人力资本集聚提高了全国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指数;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作用在东部最大,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作用在中部最大;城市化对人力资本集聚作用在中部最大;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作用在东部最大。因此,长期产业结构调整应强调城市化的主体地位,强化人力资本集聚,有效发挥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作用。
关键词:
城市化 人力资本集聚 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珂 陈梦涵
人力资本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普通型人力资本、技能型人力资本和和创新型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升级推动着区域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再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升级。河南省存在着高层次人才的专业分布和行业分布不合理、高级技能型人才短缺、创新型人才储备量少等主要问题,制约着河南省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提高河南省人力资本水平的主要对策是政府和企业为高端人才提供完善的工作生活保障以吸引和留住人才,高等院校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人力资本 培养基地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魏农建 刘静波
本文主要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框架下,对产业结构调整进行重新诠释,提出目前我国产业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由于相关参与主体在调整过程中角色"易位"或"缺位"造成的,明确指出企业是整个过程中的主体,而市场需求则是结构调整的源泉,产业结构调整是资本在各个部门间流动,追逐利润的结果。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调整 政治经济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哲 张宇豪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情况下,我国需要寻求新的增长动力。人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开发潜力无穷无尽,而人作为资本,其价值可以用价格来衡量。人力资本所体现的价格越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就越明显。本文在对我国人口红利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用人力资本价格来审视人口红利,阐释了人口红利的构成,从全面提升人力资本价格的角度来探讨释放新型人口红利的对策。从人力资本价格形成的各基点出发,可以在职业教育、健康、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等多个关键领域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关键词:
新型人口红利 人力资本 价格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国强 温军 汤向俊
人力资本及其结构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没能得到学术界的重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力资本及其结构水平迅速提升,但各地区间的人力资本及结构水平差异颇大,这可能也是导致中国各地区间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水平存在很大差异的原因。中国独特的社会经济环境,为本文直接研究人力资本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提供了极为理想的样本。文章在增长回归框架下,以中国各省份1978-2008年动态面板数据为基础,从国家和区域层面考察了人力资本及其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人力资本对我国及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分布结构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且效应显著;人力资本内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
关键词: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结构 产业升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文荣光 王江波
基于中国省级的面板数据对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水平和产业优化程度对该区域GDP增长率存在正向影响。在实证模型中引入了交互项影响系数,认为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共同推动了GDP的增长。同时,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对外开放度和人口增长等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分地区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均能起到促进各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由此,从增加教育投入、加快产业升级、鼓励自主创新和提高开放水平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力资本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同斌
本文基于中国地市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人口红利"与"人力资本红利"对于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程度和变动趋势,研究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机制。结论认为,2002~2013年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变迁,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变化导致其数量优势、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而不断累积的人力资本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与整体经济效率并实现了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人力资本红利"取代"人口红利",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来源。基于不同类型城市的分析可得,由小城市向大中型城市的人口迁移推迟了大中型城市人口红利消失的时间,发达城市人力资本的集聚效应与欠发达城市中人力资本的高边际收益得到显现,与中等发达城市的低人力资本红利形...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宏岳 陈然
随着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全球气候变化促使低碳经济走上世人面前。中国产业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二氧化碳减排压力,但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也给中国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发展低碳经济意味着中国能够避免走西方国家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化发展道路,走出一条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低碳经济为依托助推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将转向更为高效的制造业和低碳产业结构,这有利于中国保持国际贸易领域的持久竞争力,同时可以避免国外的碳关税而有利于出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市统计局联合课题组 姜再勇 魏小真
第三产业发达是首都经济的显著特征。根据北京市第二次经济普查发布的《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数据修订结果的公告》,2008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高达75.4%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胡春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持续增长,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断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九五”时期以来,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买方市场的形成标志着从数量方面调整产业结构的任务已告一段落。需求方面所出现的明显升级、高级化特征以及为争夺市场而必须提高竞争力的要求,都说明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将是以产业结构升级为核心内容。只有通过结构升级,发展一系列技术相对密集的产业,才能扩大市场,保证我国经济能够继续稳定增长。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青 黄亮雄
全球经济失衡的加剧引起了国际的担忧。文章首先采用类比先进经济体的方法,构建了中国1997~2011年产业结构调整指数。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指数以2004年为临界点,呈"倒U型"趋势,前期快速相似于先进经济体,后期进入缓慢调整期,降低了与先进经济体的相似度。计量分析显示,总体上,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得愈发相似于先进经济体,全球经济失衡程度加剧,但2004年之后,中国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探索,有助于改善全球经济失衡的程度。在未来的调整与治理中,中国需权衡好产业升级与人们生存发展的关系以及国内发展与国外利益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