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62)
- 2023(4877)
- 2022(4053)
- 2021(4049)
- 2020(3364)
- 2019(7773)
- 2018(7457)
- 2017(14048)
- 2016(7215)
- 2015(8378)
- 2014(8043)
- 2013(8220)
- 2012(7868)
- 2011(7480)
- 2010(7214)
- 2009(6834)
- 2008(6647)
- 2007(5595)
- 2006(4965)
- 2005(4611)
- 学科
- 济(35819)
- 经济(35788)
- 业(18075)
- 管理(17108)
- 方法(15539)
- 数学(14142)
- 数学方法(14103)
- 中国(13201)
- 企(11658)
- 企业(11658)
- 农(11469)
- 贸(10664)
- 贸易(10657)
- 易(10531)
- 农业(7773)
- 制(7079)
- 银(6758)
- 银行(6756)
- 财(6645)
- 行(6610)
- 业经(6458)
- 关系(6120)
- 融(6070)
- 金融(6070)
- 出(5782)
- 发(5123)
- 学(5046)
- 环境(4964)
- 体(4774)
- 出口(4702)
- 机构
- 大学(110111)
- 学院(106402)
- 济(59721)
- 经济(59074)
- 研究(45642)
- 管理(41387)
- 中国(37276)
- 理学(35561)
- 理学院(35199)
- 管理学(34938)
- 管理学院(34739)
- 京(24378)
- 财(23578)
- 科学(22745)
- 所(22522)
- 研究所(20455)
- 经济学(19885)
- 中心(19831)
- 财经(19233)
- 农(18013)
- 经(17939)
- 经济学院(17937)
- 北京(16196)
- 院(15975)
- 财经大学(14517)
- 科学院(14343)
- 农业(13909)
- 业大(13658)
- 研究中心(13608)
- 江(13409)
- 基金
- 项目(70022)
- 科学(57147)
- 基金(55804)
- 研究(52779)
- 家(49292)
- 国家(48984)
- 科学基金(41592)
- 社会(37681)
- 社会科(35917)
- 社会科学(35913)
- 基金项目(28527)
- 自然(24437)
- 自然科(23924)
- 自然科学(23919)
- 自然科学基金(23584)
- 资助(22995)
- 教育(22835)
- 省(21354)
- 划(19852)
- 编号(19704)
- 中国(18543)
- 部(18315)
- 国家社会(17976)
- 成果(16615)
- 教育部(16076)
- 重点(15904)
- 发(15327)
- 人文(14772)
- 创(14287)
- 社科(13911)
共检索到167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瑶 张明 兰瑞轩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常账户顺差显著缩减。本文从贸易结构转变、行业层面调整、储蓄—投资缺口的缩小、实际有效汇率升值等角度出发,解释了中国经常账户调整的原因及由正转负长期趋势的形成。受全球经济放缓及中美贸易摩擦不确定性的持久影响,未来中国经常账户仍可能再次出现季度逆差。一旦经常账户顺差消失,将对出口拉动的中国经济构成显著下行压力;长期还将导致国内资产价格的波动性上升;同时,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也将发生深刻改变。现阶段,中国政府应警惕经常账户演进背后的潜在风险,继续深化经济结构改革、防范化解国内金融风险,最大限度地减轻经常账户逆转对中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卫东 谢峰
中国经常账户顺差规模快速收窄,国际收支格局发生历史性变化。传统产业出口创造顺差能力减弱,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进口扩大,旅行逆差畸高加剧服务贸易逆差,以及投资收益保持结构性逆差等,多重因素共同导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收窄。国内经济放缓背景下,2019年中国经常账户预计将维持顺差,但考虑到高质量供给增长不足拖累出口,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增加进口,特殊的对外资产负债结构维持投资收益逆差,以及中长期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未来中国或提前出现经常账户逆差格局。这不利于经济赶超,且将加大国际收支脆弱性。今后一段时期,需从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谋划经常账户平衡,警惕经常账户逆差引致的金融风险。
关键词:
国际收支 经常账户 服务贸易 外部脆弱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乔兆颖 信召阳 王斌
经常账户收支变动相对平稳对维持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经常账户差额经历了由升到降的演变过程,虽然当前仍处于合理均衡区间,但需警惕未来我国经常账户过度波动的风险。本文在分析我国国际收支结构与经常账户趋势演变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国际收支结构与经常账户差额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和预测,并认为我国将延续"顺逆互补"的国际收支结构。
关键词:
国际收支 经常账户 服务贸易 直接投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斌 刘颖
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经常账户逆差341亿美元,这是自中国入世以来经常账户季度记录首次出现逆差的情况。2019年经常账户再次恢复顺差。近年来,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得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对中国的经常账户收支状态产生了长远影响。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引致外需疲软、中美贸易摩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未来短期内中国经常账户大规模顺差状况难以持续。比较中国同德国、日本和美国的发展路径,从长期看中国经常账户变动有望步入新常态,进入平衡波动阶段,整体维持在合理区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政宁 史新鹭
本文在动态一般均衡的框架下,构建一个两国开放经济模型,分别考察了我国生产率上升及央行意愿外汇储备增加对中美两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动态影响。通过模拟发现:(1)随着我国贸易中间品厂商的生产率不断上升,我国的经常账户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第40期的3.1%。相反地,美国的经常账户出现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0上升到1.5%。(2)随着我国央行的意愿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我国的经常账户也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0.2%;相反地,美国此时出现经常账户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不断上升,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0.1%。
关键词:
一般均衡 生产率 外汇储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政宁 史新鹭
本文在动态一般均衡的框架下,构建一个两国开放经济模型,分别考察了我国生产率上升及央行意愿外汇储备增加对中美两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动态影响。通过模拟发现:(1)随着我国贸易中间品厂商的生产率不断上升,我国的经常账户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第40期的3.1%。相反地,美国的经常账户出现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0上升到1.5%。(2)随着我国央行的意愿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我国的经常账户也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0.2%;相反地,美国此时出现经常账户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
关键词:
一般均衡 生产率 外汇储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义中
本文通过对影响美国经常账户持续逆差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认为美国持续经常账户逆差是私人投资需求过旺、私人消费居高不下、政府财政赤字扩大、实际利差减小以及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经常账户 实际利差 风险报酬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柳钦
从1971年开始,美国进入长期巨额的经常账户逆差时期,今后还将呈扩大趋势。其原因主要有巨额财政赤字、储蓄过低、美元特权的存在、新兴经济体的汇率选择、全球储蓄过剩以及世界经济增长不平衡等。在现行国际货币制度下,美国经常账户逆差需要适时调整,其最根本出路是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制。
关键词:
经常账户 逆差 美国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彭浩然 陈华 展凯
本文首先对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产生的原因及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我国最新养老保险制度规定,利用精算方法测算未来个人账户"空账"规模的变化趋势。测算结果表明:只要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进展顺利,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就不会持续扩大下去。结合我国养老保险改革的实际情况,作者认为,现阶段我国养老保险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要尽快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政府应该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解决转轨成本以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平衡代际负担,最终顺利实现养老保险扩面;从中长期来看,政府关注的重点应从解决个人账户"空账"问题转向如何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关键词:
养老保险 个人账户 “空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峰
我国经常账户已连续十多年保持顺差,近几年更是呈现出逐渐升高的态势。金融霸权作为美国长期维持大量贸易逆差和资本流入的基础,正是我国出现巨额顺差的深层次原因。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是美国金融优势、强势美元政策和国家根本利益在国际收支账户上的集中表现,是由金融霸权决定的利益分配格局。在短期,我国必须坚决保护自身比较优势、坚持汇率稳步提升和多渠道消化贸易顺差。而在长期,只有建立起强大的金融产业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对美国金融霸权的依赖,实现我国的经济平衡。
关键词:
金融霸权 经常项目失衡 汇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茅锐 徐建炜 姚洋
仅从金融发展差异的角度,不能揭示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本质原因。全球失衡不只是金融部门的问题,其实质是商品和服务贸易的不平衡。基于制造业-金融业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制造业较强的国家产生经常账户盈余,而金融业较强的国家产生经常账户赤字。缺乏充分协调的国际分工,是造成全球失衡的根源。因此,通过国际合作,调整各国间不合理的结构性差异,是在不损害任何国家福利的前提下解决全球失衡的关键途径。赤字国提升本国制造业生产力、盈余国提升本国金融业生产力,将缓解目前全球失衡造成的赤字国债务不可持续、盈余国财务负担过重等问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翟晓英 刘维奇
本文沿着金融发展程度-消费-经常账户失衡的路径对中国经常账户失衡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一国的经常账户余额/GDP受消费率的影响,而一国的消费率又受一国金融发展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联立方程的方法对我国金融发展程度、消费、经常账户失衡三者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经常账户的失衡受消费率显著负向影响,而消费率受金融发展程度的显著影响。在对金融发展程度变量的处理上,本文选取了代表金融发展的10个指标,对这些金融发展代理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提取它们的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来获得一个金融发展的综合变量,从而避免某单一变量或几个变量代表性不足的问...
关键词:
经常账户失衡 消费率 金融发展程度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Il houng Lee 徐清军 Murtaza H.Syed
本文采用永久性收入假说来评估国民储蓄行为,更突出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因素带来的影响,通过一个前瞻性的、动态的分析方法考察中国人口分布变动情况。本文的动态分析方法不仅得到了实证验证,也比经济文献中的静态依赖分析更为有效。本文仿真模拟全球储蓄行为后发现,随着居民储蓄份额的上升,中国2000年经常账户逆差,2010年经常账户呈现顺差,而到2045年左右中国经常账户重现逆差。美国、欧盟的经常账户趋向与中国情况恰恰相反。中、美、欧经常账户的仿真模拟结果具有多方面的政策涵义。
关键词:
中国人口结构 经常账户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石峰
本文利用两国开放经济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估计中国的货币政策规则,分析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特征,结论表明:(1)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明显考虑了人民币汇率波动,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并不针对汇率波动进行调整。(2)政府支出冲击和技术进步冲击不仅是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动力,还是导致中国短期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3)中国PPI通胀主要源自于国内厂商技术水平变化,外国技术水平和货币政策则是影响CPI通胀的重要因素。(4)中美两国技术进步等实际经济变量是影响中国经常账户盈余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长华
以Hakkio&Rush(1991)和Husted(1992)的跨期模型为基础,本文研究了1990年到2010年中国经常账户的可持续性。利用实际进出口值,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本文发现在整个样本期间中国的实际进出口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即经常账户不满足跨期预算约束条件。考虑到可能存在的结构断点(struc-ture break),本文利用Gregory&Hansen(1996)结构断点检验方法,发现自2005年第2季度起,中国的进出口时间序列显现协整关系。这表明自2005年第2季度起,中国的进出口向可持续性调整。这是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