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56)
2023(19138)
2022(16506)
2021(15545)
2020(12944)
2019(29710)
2018(29136)
2017(55762)
2016(30067)
2015(33913)
2014(33323)
2013(32541)
2012(29557)
2011(26722)
2010(26457)
2009(24710)
2008(24021)
2007(20802)
2006(18210)
2005(16092)
作者
(83189)
(69134)
(68691)
(65331)
(43979)
(33001)
(31289)
(27110)
(26335)
(24406)
(23369)
(23352)
(21736)
(21580)
(21233)
(21206)
(20505)
(20383)
(19815)
(19680)
(17068)
(16710)
(16516)
(15787)
(15395)
(15391)
(15191)
(15094)
(13829)
(13488)
学科
(119470)
经济(119248)
管理(89474)
(82506)
(70207)
企业(70207)
方法(55326)
数学(46743)
数学方法(46140)
中国(34086)
(32857)
(32583)
业经(28472)
(25495)
(25206)
(22962)
贸易(22949)
(22371)
理论(21897)
农业(21140)
地方(20549)
(20278)
(20132)
财务(20047)
财务管理(20004)
(19409)
银行(19363)
企业财务(18946)
(18546)
金融(18540)
机构
大学(424701)
学院(420910)
(172708)
经济(169221)
管理(166269)
理学(144446)
理学院(142885)
管理学(140348)
研究(140092)
管理学院(139575)
中国(105700)
(89574)
科学(83991)
(81078)
(68249)
财经(64964)
中心(63258)
(62751)
研究所(62114)
业大(59595)
(59270)
(59224)
北京(56524)
(55784)
师范(55274)
经济学(53395)
(50922)
农业(48896)
财经大学(48560)
经济学院(47957)
基金
项目(288647)
科学(228857)
研究(213882)
基金(211828)
(183457)
国家(181963)
科学基金(157405)
社会(137668)
社会科(129999)
社会科学(129966)
基金项目(111415)
(109970)
自然(100664)
教育(99283)
自然科(98322)
自然科学(98299)
自然科学基金(96518)
(92986)
编号(87040)
资助(86896)
成果(71099)
(65001)
重点(64431)
(60511)
(60042)
课题(59402)
国家社会(57155)
教育部(56655)
创新(56024)
(55360)
期刊
(186541)
经济(186541)
研究(125779)
中国(79809)
学报(63852)
(62967)
管理(61534)
科学(59915)
(57570)
大学(49879)
教育(48521)
学学(46749)
农业(39781)
技术(36103)
(34716)
金融(34716)
财经(32304)
经济研究(30635)
业经(29947)
(27748)
问题(24017)
图书(20717)
(20352)
(19663)
(19648)
理论(19486)
技术经济(19273)
科技(19195)
现代(18237)
世界(18025)
共检索到612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凌文辁  李锐  聂婧  李爱梅  
本文采用情境实验和问卷调查方法,对中国组织情境下上司与下属之间社会交换的互惠机制进行了探讨。具体而言,研究一(实验1)从上司的视角考察了组织中上司因下属个人才能、上下属关系亲疏以及交换类型的不同而采取的不同互惠法则。结果发现:(1)上司在其给予下属的晋升、奖励等工具性回报上,同时采用公平法则和人情法则;(2)上司在其给予下属的鼓励、支持等情感性回报上,同时采用公平法则和人情法则,但更偏重后者。研究二(实验2)和研究三(问卷调查)则从下属的视角考察了组织中上下属之间进行社会交换时下属采取的互惠法则,并通过引入经济法学中的"对价"理论,探讨了组织情境中公平法则和人情法则的本质。结果表明:(1)在面对上司不等价工具性回报时,下属针对才能采用公平法则;在面对上司不等价情感性回报时,下属针对才能采用人情法则;(2)在面对上司不等价工具性和情感性回报时,下属针对上下属关系采用人情法则;(3)公平法则是一种完全对价,即当双方提供的交换价值完全相等时,交换达成双方均满意的结果,否则会导致一方不满意;(4)人情法则是一种适度对价,即当双方提供的交换价值相差不大时,交换达成双方均满意的结果;若交换价值相差过大,则会导致一方不满意。上述研究结果整合了"公平"和"人情"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社会交换法则,为理解中国组织情境下上下属间不同类型的互惠交换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凤军  李辉  
文章在企业社会责任背景下,借助社会认同理论和互惠理论,基于企业-消费者关系质量中各变量的不同类型,对消费者企业联想影响其品牌态度产生的多维内化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据此重构解释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产生不同品牌态度的理论模型。利用多元回归模型以及多元得尔塔方法对本研究理论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其一,消费者联想正向影响消费者品牌态度。其二,消费者企业联想正向影响企业-消费者关系质量。其三,企业-消费者关系质量对企业联想与消费者品牌态度之间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其四,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能力信念对企业联想与企业-消费者关系质量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其五,消费者-企业认同对企业联想与企业-消费者关系质量的关系具有部分调节作用。其六,认知内化路径决定消费者最终品牌态度的形成。此外,本研究对于解释企业社会责任"迷思"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陈同扬  谭亮  曹国年  
领导—下属交换关系的感知匹配存在双方融洽型、领导高估型、下属高估型和双方冷漠型四种形态。领导给予下属的支持越高,双方关系的质量将越高;同样,下属觉察到来自领导支持越高,也越容易促进双方关系的融洽。本研究收集了来自长三角地区企业252对领导—下属配对样本,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证明了支持性人力资源实践、领导支持感,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都显著影响领导—下属交换关系的感知匹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效广  王艳平  
构建一个组织承诺的形成机制模型,并通过对113位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应用结构方程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组织公平感不仅直接对组织承诺产生正向影响,还以组织支持感为中介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而人—组织匹配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只是部分成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德鹏  贾良定  杨椅伊  
本文整合了中国高权力文化背景下关系人口统计学相关理论的不同作用。采用来自65家企业和307个团队的1844对和1918对上下级配对数据,发现与上级有相似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的下属对上级领导行为的评分低于与上级差异的下属。而人口统计学特征符合上下级关系规范的下属对上级领导行为的评分高于那些关系人口统计学特征不符合关系规范的下属。进一步地,将高承诺工作系统作为一个低权力差距文化,支持了本文结论的稳健性。本文研究对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关系人口统计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冯永春   王玲   王瑶   苏萌萌  
随着全球产业链的不断转移,我国许多代工企业陆续在海外投资设厂,但却时常遭到东道国恶性事件的冲击。然而,以往研究未能充分挖掘中国海外代工企业如何应对东道国恶性事件的冲击与挑战。基于此,本研究以华诚制衣越南分厂作为案例分析对象,深入剖析中国海外代工企业如何应对东道国当地恶性事件冲击的全过程。研究发现:中国海外代工企业可以通过互惠团结“内部力量”,进而共同抵御东道国恶性事件的冲击;具体而言,需要企业萌生互惠意识,在日常管理中植入互惠规范、采取互惠举措、加强互惠管理以深植互惠理念,从而与外派管理者和当地员工实现“交易互惠”与“情感互惠”,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员工的“互惠心智”,以建立起稳固的“互惠关系”,使得企业总部、外派管理者和当地员工共同构筑应对东道国恶性事件的“合力”。本研究弥补了东道国恶性事件应对研究的缺口,拓展并丰富了现有的互惠理论研究,对中国海外代工企业应对东道国恶性事件的冲击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王建华  王恒  孙俊  
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将互惠偏好理论引入到双重委托代理模型,分别比较生产者和监管者在无互惠偏好和有互惠偏好下的学习水平、产出努力水平和合作努力水平,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结论的有效性。研究表明:生产者和监管者的学习水平与激励系数成正比,与学习成本负相关,与互惠偏好、固定报酬无关;初始学习能力髙的生产者和监管者可提高消费者期望收入;生产者和监管者的努力程度与激励系数、努力水平影响系数正相关,与产出成本负相关,与固定报酬无关,但固定报酬可以促进委托代理关系构建;激励系数与风险规避系数、环境波动程度成反相关;互惠偏好系数大于临界值时努力水平与互惠偏好系数负相关,但努力程度仍大于无互惠偏好行为下的努力水平,于临界点达到峰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绍波  
知识链组织的知识互惠是指知识链成员互相开放接口技术,通过知识互动帮助合作伙伴获得相关技术知识,建立可供交流的共同的技术知识体系,形成共同的技术标准,以实现在同一标准界面内的协同创新。知识互惠有基于产品平台和基于技术标准推广两种运行机制。技术标准推广可以通过免费公开接口技术和组建专利池等手段实现。知识链组织在知识互惠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进行合适的知识分工,定位自身的角色,同时应采取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签订完备的契约等手段协调彼此的利益冲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红芳  杨俊青  刘伟鹏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利用150家企业557套上下级配对调查数据,探讨了员工总体报酬及其各维度对员工任务绩效和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①总体报酬感知及其各维度对员工的工作投入、任务绩效和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非物质报酬感知的影响更大;②工作投入中介了总体报酬感知及其各维度与员工绩效之间的关系;③人—工作特征匹配正向调节了总体报酬感知中的薪酬感知与工作投入之间的正向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钱峻峰  蒲勇健  
知识员工的特性使得基于理性人假设的经济契约不能进行有效激励。本文建立了基于知识员工互惠性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新模型的最优委托-代理合约可给委托人带来比传统的委托-代理最优合约更高的利润水平。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少峰  陈於婷  张彪  吴远鹏  
作为中国文化环境下的特殊领导方式,威权型领导的涌现机制却鲜少被关注。立足于创新型团队环境,从组织类亲情交换关系理论视角探索组织信任对二元威权领导涌现的作用机制。以长三角地区一家大型文化企业为调研对象,收集了35支项目团队的领导和成员配对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关系信任有助于尚严领导行为涌现,威胁信任有助于专权领导行为涌现;组织类亲情交换关系在组织信任与二元威权领导之间起中介作用;团队绩效在组织类亲情交换关系与二元威权领导间起调节作用,在团队绩效不佳情况下,组织类亲情交换关系程度越高,越有助于尚严领导行为涌现,而组织类亲情交换关系程度越低,越有助于专权领导行为涌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震  
尽管已有研究发现道德型领导会通过社会学习和社会交换机制而提升下属工作绩效,但"这两种机制是否发挥同样作用"这个问题却未有相关探讨。基于社会学习和社会交换理论,本文比较了下属自我效能感和领导-部属交换在道德型领导与下属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以268名企业员工及其主管为对象,研究发现:(1)自我效能感和领导-部属交换在道德型领导与下属工作绩效之间均起中介作用;(2)在道德型领导对任务绩效的影响上,自我效能感和领导-部属交换的中介效应无明显差异;(3)在道德型领导对周边绩效的影响上,领导-部属交换的中介效应强于自我效能感。总体来看,本研究表明社会学习和社会交换视角均能解释道德型领导对下属...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文婷   韩优莉  
目的:从维护利他性角度为构建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激励制度提供思路。方法:将经济学领域的互惠利他理论和礼物交换博弈实验引入医生利他行为激励。结果:提出医疗领域医、患、管三方委托代理关系的间接互惠利他理论和注重健康价值衡量的薪酬激励设想,构建基于三方礼物交换博弈实验的医生利他行为激励机制模型。结论:采用价值医疗理念对医生利他行为进行激励,构建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激励制度,可促进医疗领域高质量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小平  
虽然研究者都认同员工组织承诺的形成可以用社会交换理论来解释,却很少有研究根据社会交换过程来分析组织承诺的形成过程。本研究选取社会交换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以风险认知作为员工建立与组织交换关系的起始点,以组织信任作为激发和维持社会交换关系的关键要素,建立了一个组织承诺形成过程的内部机制模型。同时,由于领导对下属的巨大影响,本研究把领导作为关键外部影响因素,分析了领导的变革型领导行为对下属组织承诺形成过程各要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组织信任在风险认知与情感承诺、规范承诺之间起中介作用,领导的变革型领导行为对下属的风险认知、组织信任、情感承诺、规范承诺都会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根祎  
职业可持续性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职业可持续性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的内在动机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探究组织承诺在职业可持续性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的中介作用机制,并分析教育水平对该机制的调节影响。以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261份有效样本进行数理统计,研究发现:职业可持续性对组织承诺与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情感承诺、规范承诺和持续承诺在职业可持续性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教育水平负向显著调节三种组织承诺在职业可持续性与员工创新行为间的中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