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64)
- 2023(15966)
- 2022(13483)
- 2021(12692)
- 2020(10699)
- 2019(24656)
- 2018(24214)
- 2017(46668)
- 2016(25130)
- 2015(28412)
- 2014(27938)
- 2013(28078)
- 2012(25902)
- 2011(23389)
- 2010(23107)
- 2009(21524)
- 2008(21306)
- 2007(18604)
- 2006(16335)
- 2005(14881)
- 学科
- 济(111703)
- 经济(111575)
- 业(95230)
- 企(85495)
- 企业(85495)
- 管理(84554)
- 方法(50716)
- 数学(41044)
- 数学方法(40697)
- 财(33055)
- 业经(32732)
- 农(32516)
- 中国(29346)
- 贸(23683)
- 贸易(23672)
- 易(23123)
- 务(23044)
- 财务(22981)
- 财务管理(22953)
- 农业(22649)
- 企业财务(21732)
- 制(20797)
- 技术(20708)
- 和(19790)
- 学(19734)
- 地方(18799)
- 理论(18463)
- 划(18090)
- 策(17629)
- 环境(16264)
- 机构
- 学院(364561)
- 大学(363312)
- 济(157109)
- 经济(154264)
- 管理(148546)
- 理学(127979)
- 理学院(126660)
- 管理学(124941)
- 研究(124405)
- 管理学院(124283)
- 中国(96954)
- 京(78428)
- 科学(74320)
- 财(70417)
- 所(62747)
- 农(59634)
- 研究所(56993)
- 财经(56642)
- 中心(54934)
- 业大(52715)
- 江(52491)
- 经(51745)
- 北京(50001)
- 经济学(47354)
- 农业(46863)
- 院(45141)
- 范(44472)
- 师范(44097)
- 经济学院(42846)
- 财经大学(42099)
- 基金
- 项目(244596)
- 科学(194022)
- 基金(180401)
- 研究(179994)
- 家(156971)
- 国家(155660)
- 科学基金(134580)
- 社会(115468)
- 社会科(109548)
- 社会科学(109521)
- 基金项目(95304)
- 省(92650)
- 自然(86883)
- 自然科(84908)
- 自然科学(84890)
- 自然科学基金(83446)
- 教育(80311)
- 划(77968)
- 资助(74508)
- 编号(72028)
- 成果(57186)
- 部(54906)
- 重点(54426)
- 创(52455)
- 发(52307)
- 课题(48583)
- 创新(48415)
- 国家社会(48263)
- 教育部(47099)
- 业(46521)
- 期刊
- 济(173499)
- 经济(173499)
- 研究(110576)
- 中国(66751)
- 管理(58900)
- 财(55406)
- 农(54698)
- 学报(53697)
- 科学(52347)
- 大学(41162)
- 学学(38846)
- 农业(38563)
- 教育(33897)
- 技术(32319)
- 融(31344)
- 金融(31344)
- 业经(28385)
- 经济研究(28284)
- 财经(28170)
- 经(24276)
- 业(23108)
- 问题(22598)
- 技术经济(20555)
- 贸(20281)
- 世界(18774)
- 现代(17867)
- 国际(17569)
- 科技(17055)
- 理论(17008)
- 资源(16660)
共检索到5426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杰 新夫
本文利用1999—2007年中国纺织业的微观企业数据研究发现,中国纺织业企业特别是本土纺织业企业的TFP在1999-2007年间经历了稳定增长过程,而且不同性质企业的TFP差距呈现缩小和收敛现象。这表明中国本土纺织业企业的竞争力并没有出现恶化,出口抑制了中国纺织业企业的利润、创新和品牌建设能力。还表明中国纺织业企业有可能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中国纺织业企业出口优势主要还是依赖低成本劳动力投入;相对于外商投资和港澳台企业,中国民营和国有纺织业企业可能更倾向于采用较为先进的生产设备投入来提高自身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纺织业企业 出口 生产率 全球价值链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苏苏 张少华 周鹏
研究目标:识别和分解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优势来源。研究方法:运用Combes等(2012)提出的无条件分布特征-参数对应分析方法,识别和分解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优势的三种效应。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学习效应是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优势的主要来源,导致出口企业整体上要比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高41.1%;选择效应对出口企业生产率有影响但系数较小,使得出口企业整体上比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高0.5%。(2)从贸易方式来看,混合贸易企业的学习效应和选择效应最强,一般贸易企业次之,加工贸易企业最弱;低效率的混合贸易和一般贸易企业,以及高效率加工贸易企业能够通过出口获得快速的效率提升。因此对于低效率出口企业而言,贸易升级至关重要。(3)出口对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在不同行业、不同贸易对象国、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以及进口/出口差异等的企业中都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但这并不改变出口企业存在显著的学习效应和较小的选择效应这一基本结论。(4)中国工业企业并不存在"出口-生产率悖论",但加工贸易类企业、外资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的学习效应确实相对较低。研究创新:将出口影响生产率的机制分为学习效应、学习扩张效应和选择效应;匹配2000~2013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对出口和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分布进行系统比较,定量识别和分解了造成出口企业生产率优势的三种效应。研究价值:研究对理解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决定机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及深化企业所有制改革等有着重要启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陶洪亮 申宇
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纺织业经历了大规模的重组与变革,与之伴随的是行业生产率的大幅提高。我们采用Foster等提出的分解方法,从企业生产率演化的角度,研究纺织业生产率提高的来源与动力。分解结果表明1998-2002年期间由国企改革带来的企业进入、退出效应约占全部效应的一半左右,其中公有制企业发挥主要作用;在2002-2005年期间行业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由存活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出份额的相对变化实现的,私有制企业成为推动纺织业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力量。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斌 李菁
本文采用中国纺织类上市公司2001~2010年数据,对新新贸易理论关于企业出口与生产率关系的两个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具有更高生产率,出口高参与度企业比低参与度企业具有更高生产率;(2)样本企业存在自选择,即生产率差异是决定企业是否参与出口的原因,且出口高参与度企业此关系更趋明显;(3)就所有样本企业而言,不存在"出口中学",但出口高参与度企业的单独检验显示存在此效应。本文认为,采用过去10~15年数据对中国企业的检验,除了已关注到的贸易方式、所有制等特殊问题外,企业特定贸易壁垒等因素也有待进一步考察。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出口 纺织企业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春明 文磊
保持出口贸易持续平稳发展对提升企业生产率进而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通过Kaplan-Meier方法估计证实了出口具有显著的负向时间依赖特征,且贸易关系存在异质性,即资本技术密集型、高出口密集度和高生产率的企业具有更长的出口持续时间。此后利用多种实证方案也发现:出口持续时间的延长显著提升了企业生产率水平,即存在出口学习效应;且资本技术密集型、低出口密集度的企业通过持续出口获取的生产率提升更为显著,劳动力密集型、高出口密集度企业则相对较小。基于生产率动态分解的分析也表明,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优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竞争引致的优胜劣汰。因此,稳定...
关键词:
出口持续时间 外贸竞争优势 中国与全球化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晓虹
纺织服装业作为中国最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随着2005年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体制宣告结束,我国纺织服装外贸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利用指数回归分析对未来两年我国纺织服装外贸的情况进行预测,同时针对目前我国纺织服装外贸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出口促进建议,显得尤为必要和及时。
关键词:
纺织外贸 建议 指数回归预测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琳琳
本文从宏微观生产率测算差异、企业生产率测算方法、企业生产率测算关键数据的选择以及企业价格指数缺失处理四个方面讨论企业生产率的测算问题。随着企业异质性理论发展和企业数据库的应用,全要素生产率(TFP)测算从宏观层面逐渐转向企业层面。宏微观生产率测算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的不同。宏观层面生产率研究主要是分析TFP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企业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分析企业生产率异质性的原因,并不强调从微观加总得到总量TFP增长率。(2)面板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亚平 李晶
笔者采用2001年~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面板数据,基于所有制、资本密集度、企业规模等企业异质性,探索出口强度、吸收能力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优势,但出口强度与生产率呈倒U型关系,一方面纯出口企业拉低了出口企业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短期内负的学习效应导致生产率下降。吸收能力则有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对出口活动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即当吸收能力较强时,随着企业出口强度的增加,生产率有所提升。
关键词:
生产率 出口强度 吸收能力 出口企业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杰 金岳
出口到底给中国企业生产率带来何种作用效应,既有文献的结论存在诸多矛盾之处。在着重考虑已有文献并未考虑到的企业TFP测算方法、企业进口以及出口贸易方式这3个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本文重新检验出口对中国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效应,结果发现:除了纯加工贸易类型企业外,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行为仍呈现自我选择效应;从新进入出口市场企业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的出口活动中存在显著的"出口中学习"效应,这为出口对中国企业生产率所具有的促进效应提供了支持证据;从出口密集度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出口活动中存在"生产率损失"或"生产率抑制"效应,这又反映出口对中国企业生产率可能具有的负面效应。本文的检验结果及其解释,为理解出口对中...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钱学锋 余弋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进出口数据研究发现,2000~2005年出口市场多元化和企业生产率之间呈现U型关系。而且,从样本均值意义上,中国制造业企业处于U型曲线的左边,即出口市场多元化抑制了企业生产率的提高。这可以解释中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进展缓慢的事实以及企业没有足够的激励去进行新市场的开拓和在新市场存在较高失败风险的现象。本文的结论在改变变量定义、样本范围以及计量方法时,均较为稳健。其政策含义在于,宏观贸易政策更应注重微观基础。
关键词:
出口市场多元化 扩展的贸易边际 贸易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世民 沈琪
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之谜"现象已被经验研究所广泛证实,但至今仍未有理论层面的解释。本文通过修正企业异质性理论假设,加入针对中国转轨经济的特点,构建了两国三区垄断竞争模型,开创性地将市场分割和融资约束纳入到统一框架中,证明了市场分割下会产生出"重出口而轻内销"的中国特有的特殊企业类型,融资约束会加剧贸易扭曲现象,并直接形成过度出口,进而最终导致形成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之谜"现象。
关键词:
生产率之谜 国内市场分割 融资约束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逯建 杨彬永 孙楚仁
文章基于Melitz异质性企业理论,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基于省份、行业、地区层面数据检验了铁路提速对我国出口企业生产率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铁路提速会显著影响出口企业生产率分布,铁路运行时间的缩短会导致各省份和各行业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分布集中度减小。在考虑了行业与地区差异以及引入控制变量等因素后,铁路提速后的生产率分布比提速前更加分散这一结论仍然是稳健的。
关键词:
铁路提速 异质性企业 生产率分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杰 张帆 陈志远
本文在着重考虑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进口、直接与间接出口以及出口贸易方式等因素的基础上,在统一的理论框架内,利用改进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系统地检验了出口与生产率的关系。研究发现:首先,中国企业在出口活动中既不存在明显的"自我选择效应",也不存在显著的"出口学习效应"。其次,间接出口企业或从事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活动不存在显著的"自我选择效应"与"出口学习效应";直接出口企业或从事混合贸易企业的出口活动存在显著的"自我选择效应",但这两种类型企业的出口活动只存在相对微弱的"出口学习效应";只有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其出口活动存在显著的"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斌 屠新泉 王杰
出口目的地会影响企业生产率吗?何种类型的企业会在出口目的地的选择中受益?文章在新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试图进一步解释中国企业生产率持续增长的原因。文章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的合并数据,运用倾向评分匹配和倍差法解决样本选择的内生性问题,系统考察了出口市场转变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与只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相比,企业出口目的地由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后,生产率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提高,在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控制计量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后,检验结果依然稳健;(2)民营企业和多产品企业在出口目的地由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后,其生产率提升更为明显,而且出口阅历的积累更有利于企业出口...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宗光 杜涛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1991年到2005年期间中小企业的单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等指标进行测算与分析,得出其生产经营状况,从而寻找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探讨其良性发展道路。并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最终提出了提高或改进其生产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陕西省 中小企业 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