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11)
- 2023(14058)
- 2022(12135)
- 2021(11678)
- 2020(9557)
- 2019(22340)
- 2018(21977)
- 2017(41855)
- 2016(22902)
- 2015(25549)
- 2014(25309)
- 2013(25257)
- 2012(23203)
- 2011(21184)
- 2010(20827)
- 2009(18964)
- 2008(18334)
- 2007(15666)
- 2006(13554)
- 2005(11938)
- 学科
- 济(92858)
- 经济(92765)
- 管理(62245)
- 业(58580)
- 企(46637)
- 企业(46637)
- 方法(43088)
- 数学(37901)
- 数学方法(37520)
- 中国(25910)
- 农(25412)
- 学(22432)
- 财(20972)
- 业经(19393)
- 地方(18823)
- 贸(18185)
- 贸易(18177)
- 环境(17786)
- 易(17731)
- 农业(17233)
- 制(15687)
- 和(14937)
- 技术(13962)
- 理论(13649)
- 银(13606)
- 银行(13565)
- 划(13513)
- 融(13407)
- 金融(13405)
- 行(13012)
- 机构
- 大学(326668)
- 学院(323226)
- 济(132702)
- 经济(130116)
- 管理(125983)
- 研究(117105)
- 理学(109968)
- 理学院(108647)
- 管理学(106776)
- 管理学院(106212)
- 中国(86299)
- 科学(74561)
- 京(70836)
- 所(59896)
- 农(57461)
- 财(56801)
- 研究所(55566)
- 业大(51402)
- 中心(51373)
- 财经(46807)
- 农业(45346)
- 北京(45128)
- 江(43864)
- 范(42938)
- 经(42909)
- 师范(42538)
- 院(42389)
- 经济学(40744)
- 经济学院(36828)
- 科学院(36122)
- 基金
- 项目(230660)
- 科学(181086)
- 基金(169473)
- 研究(164618)
- 家(150816)
- 国家(149702)
- 科学基金(126545)
- 社会(104249)
- 社会科(98787)
- 社会科学(98761)
- 基金项目(90004)
- 省(86481)
- 自然(83520)
- 自然科(81537)
- 自然科学(81516)
- 自然科学基金(80056)
- 划(75240)
- 教育(73800)
- 资助(69756)
- 编号(64495)
- 重点(52344)
- 成果(51881)
- 部(51485)
- 发(49710)
- 创(47459)
- 科研(44567)
- 创新(44453)
- 课题(44396)
- 国家社会(43909)
- 教育部(43501)
- 期刊
- 济(138957)
- 经济(138957)
- 研究(94326)
- 中国(58180)
- 学报(57260)
- 科学(52375)
- 农(52096)
- 管理(44539)
- 大学(42340)
- 财(40200)
- 学学(40092)
- 农业(37087)
- 教育(32276)
- 技术(25138)
- 融(24920)
- 金融(24920)
- 经济研究(22922)
- 财经(22516)
- 业经(21092)
- 业(20585)
- 经(19320)
- 问题(18399)
- 资源(16771)
- 科技(16529)
- 图书(15856)
- 版(15520)
- 技术经济(15202)
- 贸(14970)
- 理论(14866)
- 世界(14729)
共检索到461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璜
以30a的气象资料和8种作物生长发育特性为基础,运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原理分析中国红黄壤地区作物生长的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春播作物全生育期温、光、降水适应性隶属度分别呈低、高、低,低、一般、高,高、一般、低的形式;夏播作物分别呈低、高、低,高、一般、低,低、低、低的形式;秋播作物分别呈一般、高、低、高,高、低、低,低、较高、一般的形式。提出了优化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红黄壤地区,作物,气候生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印军 尹昌斌
本文应用粮食生产波动性测定方法对红黄壤地区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前期的粮食波动性进行了测定,指出了红黄壤地区粮食生产波动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越发达粮食生产波动性越大,并且这种波动性趋于扩大。最后作者就弱化该区域粮食生产波动提出了三条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尹昌斌 陈印军 毕于运
随着区域经济差异变动和农村发展水平的改变,红黄壤地区近十几年来,粮食生产比较优势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粮食生产格局也在进行着新调整。本文分析了近20年来影响红黄壤地区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变化的因素及优势变动趋势,提出了进一步发挥区域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的思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娜 王学山 杨艳昭
采用农田水量平衡模型,结合GIS技术,通过构建作物水分亏缺风险指数,对汉江流域上游区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的水分生态适应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就全生育期而言,自然降水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水分亏缺是汉江流域上游区农田水分平衡的主要特征;就不同作物来讲,水稻多年平均水分亏缺风险指数达23.26%,是全流域生态适应性最差的作物,麻类、薯类生态适应性较强;作物生长发育不同时段,各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差异较大,春旱应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
汉江流域 作物水分 生态适应 县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柳 崔光帅 夏晨曦 阿拉姆 孙建 王金牛 罗栋梁 张林
灌丛通常指高度在5 m以下的以灌木为优势的植被类型。高寒灌丛因地处高海拔或高纬度的寒冷生境,对气候变暖响应尤为敏感。然而,随着近几十年的气候变暖,大量研究数据表明环北极地区树木生长对夏季温度的敏感性逐渐下降,但目前并不清楚高寒灌丛如何响应和适应气候变暖,是否也存在敏感性下降问题。本文主要基于长时间序列数据、样带调查及模拟试验等研究方法综述不同时空尺度下高寒灌丛对气候变暖的生态响应相关研究成果,并指出当前的研究趋势和存在问题。长时间序列数据基于长期定位监测和(或)树轮数据及遥感、航拍和重复拍照手段揭示灌木的扩展、生长变化趋势及其可能的影响因子;样带调查主要表现为相关生态指标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模拟试验主要体现在植物物候、叶性状变化等。综合来看,变暖促进了高寒灌丛的生长,体现在植被盖度、生物量等指标的增加。就灌木叶功能性状而言,一些性状(如比叶面积等)在胁迫生境中体现出趋同适应特征。不同研究方法受研究尺度的限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未来应开展全方位、多尺度的全球性联网综合观测体系;加强对不同功能型灌木的对比研究,探索高寒区趋同适应的普遍性和环境阈值;加强沿水分梯度的样带调查,开展人工模拟增(减)雪试验;重点关注冻融、微生物活动等地下生态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化琴 张长海 蔡静 张映 李彦勇
1990年引人11个种源的银合欢,在南亚热带云南景东育苗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银合欢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其中勐腊、元谋、元江种源生长较好,东爪硅K×1、K×3C显示了抗逆性强的杂交优势,为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推广栽培银合欢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银合欢,种源,生态适应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职微微 李平春 李梦娜 祁云蛟 陈阜 雷永登
为探究山西省典型粮食作物水分供需及水分生态适应性特征,基于1980—2018年山西省28个国家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玉米、谷子和马铃薯3种粮食作物生育期内的水分供需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作物的水分亏缺及水分生态适应性特征。结果表明:1)3种作物的需水量与自然降水有较好的耦合度,但自然降水仍无法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尤其是马铃薯,灌溉需水量高达248.96mm,且在全省大部分地区高于玉米和谷子;2)晋南和晋东南地区马铃薯的水分亏缺指数最高,分别为0.85和0.78,其他地区表现为玉米最高,为0.76,谷子最低,为0.75;3)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由高到低表现为谷子(1.22)>玉米(1.07)>马铃薯(0.77)。谷子的灌溉需水量和水分亏缺指数最小且水分生态适应性最高,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分析,山西省应适当减少玉米的种植范围,适当增加谷子的播种面积,同时应控制严重缺水地区马铃薯的种植规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玉莲 边学军 韦伯龙 刘洪 张锦泉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利用1996-2008年临夏地区花椒产量资料和农业气象资料,分析、研究甘肃临夏地区影响花椒生长的关键生育期及主要气象因子,做出适生种植区划,建立临夏地区花椒各生育期时空动态气候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甘肃临夏地区花椒种植最适宜区永靖县小川、古城及黄河沿岸;适宜区永靖水库区、川塬地,东乡县唐汪、河滩、洮河沿岸,积石山部分黄河沿岸,临夏市东川及1800 m以下川塬区,次适宜区永靖山区,积石山、临夏县、康乐县东北部,临夏市西川,广通河中下游地区,可种植区康乐县中部,和政县东北部,临夏县和积石山中部阳坡区,不可种植区临夏县、和政、康乐、积石山中部偏南区。建立的花椒安全越冬期、萌动发芽期、...
关键词:
花椒 气候条件 产量 预测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霞飞 曲建升 刘莉娜 曾静静 叶谦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适应气候变化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风险是国际科学界和世界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相对较弱。一方面,自然气候系统的不确定性在显著增加,主要表现在频繁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发生显著改变的周期性现象和长期变化趋势在不同地区所表现出的显著差异增加。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在认识上的局限性,给制定主动应对措施和政策带来风险。文章在梳理我国西部地区现有气候变化适应性选择,包括生态安全、农业生产、林业发展、水资源紧张、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等方面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适应 不确定性 风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霞飞 曲建升 刘莉娜 曾静静 叶谦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适应气候变化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风险是国际科学界和世界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相对较弱。一方面,自然气候系统的不确定性在显著增加,主要表现在频繁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发生显著改变的周期性现象和长期变化趋势在不同地区所表现出的显著差异增加。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在认识上的局限性,给制定主动应对措施和政策带来风险。文章在梳理我国西部地区现有气候变化适应性选择,包括生态安全、农业生产、林业发展、水资源紧张、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基础上,制定应对措施所需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适应 不确定性 风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玉义 周宪龙 张海林 陈阜
为了提高京郊山地旱作区农作物产量,以延庆县为例,依据农户调查、田间试验和数学模型等方法,从作物生长期间降水状况、作物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的时序关系、农田水分供需平衡与作物生态适应性判定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对京郊山地旱作区主要作物生态适应性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作物降水利用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其规律是:多年生苜蓿>春玉米>春大豆>春谷子>马铃薯。5种作物中春玉米、春谷子和春大豆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耦合性较好,马铃薯和多年生苜蓿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耦合性较差。农田作物水分满足率和生态适应性指数,4种春作物排序依次为:春玉米>春谷子>春大豆>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依次为春玉米>苜蓿>春谷子>春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蒋玉铭 罗玉坤 应汉清 胡振尉 陈德富
粮食、经济、绿肥、饲料等作物的绿色营养体作饲料,称绿色饲料。生产绿色饲料比生产粮食饲料能够成倍增加耕地营养物质产出量,这些营养物质通过转化效率最高的动物─—奶牛进行转化,最终使同面积耕地上食物营养物质的产出量超过生产粮食,从而为解决粮食不足问题探索新的途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建峰 贺立源 刘艳飞 吴照辉 郭再华
为了解不同磷效率水稻品种在不同酸度土壤上的生态适应性情况,以中性土壤上筛选获得的45份耐低磷水稻品种和5份低磷敏感水稻品种作为供试材料,采用中性土壤为对照,在酸性和碱性土壤上进行了水稻苗期生态适应性鉴定,结果表明,3种土壤相对分蘖数均值表现为中性土>酸性土>碱性土,相对株高均值表现却相反,分别为碱性土>酸性土>中性土,但不同土壤变化不大;部分中性土壤上筛选的耐低磷水稻品种存在对不同酸度土壤的生态适应性差异。可见,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酸度土壤上表现出对低磷的耐受能力不同,存在着耐低磷特性对不同酸度土壤的基因型差异。
关键词:
磷效率 不同酸度土壤 生态适应性 鉴定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於琍 李克让 陶波 徐明
开展气候变化对植被生产力及分布格局影响的研究较多,但分析植被地理分布与气候条件之间适应关系的研究还不多见。本研究以气候与植被关系为基础,采用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时滞性,模拟不同植被类型对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过程,以当前气候条件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植被地理分布实际发生和潜在的转变情况来定量表达植被地理分布与气候条件间的适应关系,评价植被地理分布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当前气候条件下(1961—1990年),中国植被对气候变化适应性总体较好,适应性较差的地方主要为森林—灌丛和草地—荒漠的交界处,植被的地理分布已经有所改变,约占5%;在华东地区森林—灌丛过渡带、内蒙古地区的灌丛—草地过渡带以及青藏高原南部的草地生态系统等对气候的适应性也较差,约占35%,这些地区的植被有退化的倾向,植被的地理分布有可能会发生变化。中国植被对未来气候变化(IPCC-SRES-A2情景2071-2100)的适应性总体较好,84%的植被变化表现为正向的变化,特别是在西北地区,未来气候条件将有所改善,这些地区的植被覆盖可能会有所提高。植被潜在的变化中约79%的植被可以适应未来的气候,但在青藏高原南部和内蒙古地区及西北的部分地区的草地生态系统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较差,有退化的倾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阎克显 李金元 王绍云 谭大升 胡海宏
1980年,我国从孟加拉国引进信德紫胶虫,经过10年繁殖和多点扩散试验已获成功。该虫在我国的适生区为年平均温度22℃以上,最冷月平均温度14℃以上,绝对最低温度5℃以上(平流低温)或1℃以上(辐射低温)。此外,该虫对空气湿度适应幅度大,喜高温,耐干旱。其最宜适生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则为23℃以上(平流低温)或1℃以上(辐射低温)。在这类地区,该胶虫一年可稳定地完成二个世代,泌胶量多,胶被厚,怀卵量高,繁殖力强。
关键词:
信德紫胶虫 热带 南亚热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