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18)
2023(13450)
2022(11250)
2021(10627)
2020(8548)
2019(19066)
2018(18091)
2017(33903)
2016(18411)
2015(19927)
2014(19277)
2013(19060)
2012(17705)
2011(16274)
2010(16129)
2009(14775)
2008(14585)
2007(12543)
2006(11028)
2005(9690)
作者
(56291)
(47321)
(47153)
(44597)
(30117)
(22837)
(21091)
(18317)
(18009)
(16655)
(16495)
(15996)
(15521)
(14916)
(14908)
(14645)
(14234)
(13915)
(13806)
(13685)
(11855)
(11617)
(11328)
(10718)
(10696)
(10499)
(10453)
(10072)
(9546)
(9501)
学科
(75734)
经济(75657)
管理(45132)
(43753)
方法(34386)
(33032)
企业(33032)
数学(29896)
数学方法(29578)
中国(22476)
(20600)
(18406)
(17292)
贸易(17286)
(17248)
(16867)
业经(15874)
农业(14203)
(13251)
地方(12614)
(12049)
环境(12036)
银行(11993)
(11734)
金融(11732)
(11562)
理论(10750)
技术(10627)
(10039)
财务(10027)
机构
大学(270492)
学院(267780)
(111522)
经济(109607)
研究(102595)
管理(94760)
理学(82996)
理学院(81805)
管理学(80111)
管理学院(79618)
中国(75302)
科学(66690)
(57921)
(55355)
(53604)
研究所(49921)
(48331)
业大(44980)
农业(44262)
中心(43974)
财经(39961)
(37602)
(37297)
(37086)
(36798)
师范(36781)
北京(36402)
经济学(36045)
经济学院(32664)
科学院(32366)
基金
项目(189913)
科学(149741)
基金(142291)
(130281)
国家(129298)
研究(127493)
科学基金(107976)
社会(84727)
社会科(80595)
社会科学(80572)
基金项目(75463)
自然(72445)
自然科(70875)
(70874)
自然科学(70846)
自然科学基金(69632)
(62472)
资助(58112)
教育(57851)
编号(45934)
重点(44164)
(42365)
(41185)
(39193)
科研(37495)
计划(37314)
国家社会(37312)
创新(36921)
成果(35995)
教育部(35363)
期刊
(115469)
经济(115469)
研究(75807)
学报(54574)
(49424)
科学(48636)
中国(48083)
大学(39658)
学学(37945)
农业(34343)
(34199)
管理(32285)
教育(22144)
(21505)
金融(21505)
经济研究(20935)
财经(19856)
(19183)
业经(17917)
(17216)
技术(17047)
问题(15861)
(15312)
(14852)
业大(14556)
国际(13942)
世界(13783)
资源(13575)
科技(13071)
农业大学(12101)
共检索到383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邹建琴  明庆忠  刘安乐  郑伯铭  史鹏飞  骆登山  
红色旅游是传承革命文化、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和大众化、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系统,综合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方法与回归模型,对中国公布的300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共763个景点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异质性进行研究,并提出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表明:(1)经典景点空间分布受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四大子系统综合影响;(2)核心区空间分布较其他旅游景区分散,形成7个一级核心区、7个及两大连片二级核心区、低密度与较低密度区等,空间关联性差异较大,关联效应伴随空间尺度缩小而减弱;(3)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异质性明显,影响程度为红色旅游资源>海拔>政策力度>坡度>交通设施>市场需求>资源联动>消费水平;(4)提出采取网络、节点、廊道、共生—联动、跨区共促等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可为红色旅游发展与管理、跨区联合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焦珊珊  李明  田逢军  吴儒练  杨轻轻  
以全国300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间相互搜索的百度指数为数据源,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网络关注度分布格局及其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网络关注强度由2012年的21 286上升到2019年的65 271,从强度位序来看,琼、吉、新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位序变化较大。(2)网络关注度层级结构由"四极六核心,多点带动"向"四极五核心,多点联动"演变。其中,京、黑为稳定核心,具有极强的主导力和控制力,苏、浙、豫、川、皖为次稳定核心。(3)网络关注度形成了环渤海─华东─华南─川渝子群(Ⅲ)、湘鄂子群(Ⅱ)、西部─黑吉─豫皖子群(Ⅰ)3个凝聚子群,各子群内红色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具有显著集聚特征。(4)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网络关注度分布格局受到地区经济基础、信息技术、资源禀赋、学历水平、交通条件和地理距离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鸿  许春晓  
借助"百度指数",获取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网络关注度,结合区域差异分析法、景区偏好系数分析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网络关注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揭示其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从时序上看,2011—2019年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网络关注度持续上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呈"M"型变化形态。(2)从区域上看,东—中—西部具有明显的梯度递减特征,区域差异呈东—西—中部依次递减态势,空间结构比较均衡,东部地区多位于热点区,中部地区多处于一般区,西部地区则属于冷点区,各省(市、自治区)存在一定季节性差异。(3)景区角度方面,景区的月际变化分为单峰型、双峰型和多峰型三种,单峰型季节差异显著,双峰型和多峰型的季节差异较小,景区偏好类型呈"金字塔"结构,具有"多中心"分布特征,整体格局相对稳定。(4)影响因素方面,客源地网络发展水平的贡献>人口规模>教育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而旅游恩格尔系数的影响不显著,目的地的星级酒店数量、旅游化水平、市外交通可达性是重要影响因素,信息化水平、空气质量、旅行社及公共管理能力是主要影响因素,其他因素影响力较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小龙   宋育典   朱林彤   唐晓飞   陈少华  
文章基于贵州省88个县域红色旅游资源数据,运用Voronoi空间统计、核密度、不均衡统计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贵州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开发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贵州红色旅游资源数量多、分布广、开发水平低,资源等级与开发水平成正比。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呈现集聚分布特征,其中已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空间集聚差异更显著。(2)贵州红色旅游资源核心区空间形态整体呈“X”状分布,其中已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呈现“Y”形状的“多核心、小斑块、离散点”的特征和“核心—边缘”空间形态。(3)已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密度不均衡,空间分异明显并呈现“北多南少、北密南疏”的特征。(4)已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异格局受资源禀赋、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旅游发展水平5个维度综合影响,各因子交互作用呈现增强效应,单因子解释力有所差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潘竟虎  李俊峰  
以A级景点为例,基于GIS技术,通过最近邻指数、K指数、热点聚类等方法分析中国2 424个A级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中国A级旅游景点的空间可达性,并测算县域单元的整体可达性;利用空间关联方法分析了县域可达性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中国A级景点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出聚集分布的特点,所有景点的平均可达时间为125.88 min,60%的景点可达时间在90 min以内;可达性在全国的分布差异十分明显,可达性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景点的县域可达性呈强集聚格局,可达性热点区域的分布呈现明显的热点—次热点—次冷点—冷点自东向西带状分布的格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菁  靳诚  
旅游关注是旅游虚拟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文章基于百度指数探讨旅游关注空间格局特征,并建立面向线状要素的空间相互作用局部分析模型,探讨影响因素作用的空间异质性。旅游关注网络存在差异,高关注度省份集聚于东部地区。局部模型拟合结果优于全局模型,能很好解释旅游关注。景区数量和GDP对旅游关注具有促进作用,距离则为抑制作用。各影响因素作用存在空间异质性,景区数量对短距离关注具有较强影响,西部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对长距离关注有更强影响,经济较好省份受到关注距离的影响较小。在旅游关注这一虚拟空间中,距离效应依然存在,但作用强度弱于现实空间。文章构建的线状要素空间相互作用局部分析模型,为理解旅游关注网络乃至其他类型网络(流动)的形成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空间分析方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宇杰  周勇  刘小东  肖梁  黄赫  温权州  
乡村旅游是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契机,该文通过分析全国“重点村”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特点。该文以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中的314个村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探讨全国“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法等方法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区域差异显著,总体结构呈“南北均衡和中部凹陷”的空间分布特征,旅游资源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为辅。2)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在特定区域空间上呈数量规模集聚,空间密度呈“双核中心,次级中心零星分布”态势,冷热分区与集聚核心中心高度吻合。3)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点集系统空间分形结构特征明显,空间分布无显著的标度区,分形结构较为简单。4)影响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核心要素主要是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社会经济以及区域基础设施条件等。研究结果印证了314个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作为乡村旅游培育重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郝晨  
基于2005—2021年中国旅游企业数据,运用核密度、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对中国旅游企业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旅游企业数量增长呈阶段性特征,2005—2013年为稳步增长阶段,2014—2018年为高速增长阶段,2018年后增幅快速下降。(2)全国旅游企业分布呈空间正相关,聚集程度先增后减,热点区和次热点区基本分布在“胡焕庸线”东侧,以大城市群为主。(3)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社会环境和政府支持不同程度地影响旅游企业空间分布。其中,创新水平、旅游资源、旅游教育是导致旅游企业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4)旅游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因城市类型而异,大城市旅游企业分布主要由旅游资源、产业结构和创新水平决定,中等城市旅游企业分布主要由旅游资源、旅游教育和区位条件决定,小城市旅游企业分布主要由旅游资源、产业结构和旅游教育决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淑芳   黄松  
运用修正DEA-Malmquist模型分析2011—2022年山西省各市红色旅游效率的变化规律,借助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红色旅游效率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山西省红色旅游效率水平整体偏低,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共同牵制着综合效率的提升。(2)各市红色旅游效率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太原红色旅游效率相对较好。(3)互联网支撑能力、政府宏观调控、红色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对山西省红色旅游效率分异的单因子解释力较强,交通优势度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更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泽辉   刘家明   朱鹤   高彩霞   李凤娇  
温泉旅游作为健康旅游产品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对温泉旅游地的研究将有助于温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构建了温泉旅游地基本信息库,对中国1072个温泉旅游地进行了类型划分,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类型的温泉旅游地空间布局,最后结合地理探测器模型进一步探究其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温泉旅游地按客房数量和开发导向分为大中型温泉旅游地、小型温泉旅游地、闲暇休闲型温泉旅游地和自然观光型温泉旅游地。(2)温泉旅游地总体呈现集聚型空间分布的特征,形成了2个密度核心区、2个次密度核心区和多处点状团广域分布的空间结构。(3)大中型温泉旅游地、小型温泉旅游地、闲暇休闲型温泉旅游地和自然观光型温泉旅游地分别形成了“E型”结构、“多点团状”结构、“四点方形”结构和“以点带面、小聚集大连贯”的空间结构。(4)我国温泉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交通运输能力、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市场条件、自然环境状况和历史文化本底5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因素影响程度不一。最后,文章总结了温泉旅游地的空间分布影响机制,并针对优化温泉旅游地空间布局和明晰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杜鹏  韩荣菲  姜苏容  
康养旅游资源是发展康养旅游业的载体。文章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识别陕西省康养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空间分布类型上,陕西省康养旅游资源呈集聚分布,但不同类型的康养旅游资源呈现出不同的集聚类型。(2)空间分布形态上,陕西省康养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在安康市和西安市,总体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3)空间分布密度上,陕西省康养旅游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集聚优势,在西安市形成了高密度核心区,核密度强度呈圈层状结构由西安市逐渐向外递减。(4)在影响因素上,陕西省康养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异格局是在多种因子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且各因素对其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靳诚  徐菁  
以江苏省为例,利用变差系数、均衡度系数和均衡比系数,对A级旅游景区、工业旅游示范点、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差异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景点数量在各个地市分布差异较大,景点数量最多的是苏州、南京和无锡,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景点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A级景区在各个市的分布相对均衡,工业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变差系数最大,市际差异显著;经济均衡比系数相对较小,面积均衡比相对较高,说明旅游景点的分布和经济存在较大的关联,面积影响相对较小。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三类景点布局优化进行探讨。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郁琦  李山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城市周边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已成为国家重大需求,也是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基于上海市乡村旅游景点数据、交通路网数据和人口统计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开展了上海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景点的空间格局分析和可达性研究。结果显示:(1)上海乡村旅游景点以乡村人文景观和农庄休闲型为主;(2)景点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环城市多核分散布局的特征,且近郊稀疏、中远郊集中;(3)景点的整体可达性较好,大部分景点可在60分钟~120分钟的车程内抵达;(4)上海市民可以在一小时车程内获得乡村旅游休闲的服务。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统筹大都市郊野地区的基本农田、生态片林、水体湿地、村落等自然和人文资源,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的格局,以及进一步打通中心城区至远郊地区的快速路网体系的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楠  张新成  王琳艳  
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是红色旅游宣传推广水平的一种典型测量手段,也是红色旅游影响力的重要反映。以31个省(区、市)"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为研究对象,运用莫兰指数、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等对2011—2018年中国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11—2018年全国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呈现波动增长趋势,且季节性差异显著;(2)全国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差异性显著,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但西部红色旅游5A级景区关注度上升态势凸显;(3)各省(区、市)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具有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高—高""低—低"集聚现象分别集中于东、中部和西部地区;(4)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影响因素的贡献度大小排序为:互联网普及率>人均GDP>旅游信息化指数>区域媒体关注度>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网络关注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丽  陈季君  时朋飞  黄国庆  
红色旅游发展效率表征旅游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以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为研究对象,借助DEA模型及Malmquist指数对2014—2019年该区域17个县(市、区)的红色旅游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同时利用核密度函数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剖析了其空间演化特征与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研究区域内红色旅游发展效率整体偏低,受技术进步的积极影响,多数县(市、区)红色旅游发展效率呈稳步提升状态;(2)红色旅游发展效率具备空间集聚性和异质性的特征,整体呈现"M"型双峰分布,区域分布差异较大;(3)技术创新、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度、交通便利性是影响该区域红色旅游发展效率的主要因素,政府对旅游经济干预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规模对该区域红色旅游发展效率的影响较小,产业结构对改善该区域红色旅游发展效率的积极影响尚未凸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