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32)
2023(12161)
2022(9850)
2021(9166)
2020(7639)
2019(16874)
2018(16016)
2017(30792)
2016(16063)
2015(17681)
2014(17495)
2013(17421)
2012(16150)
2011(14779)
2010(14723)
2009(14099)
2008(13084)
2007(11415)
2006(9973)
2005(9412)
作者
(45783)
(38547)
(37988)
(36501)
(24278)
(18501)
(17378)
(14830)
(14683)
(13487)
(13243)
(12853)
(12304)
(12198)
(12151)
(12106)
(11362)
(11151)
(10827)
(10662)
(9384)
(9353)
(9163)
(8716)
(8633)
(8560)
(8433)
(7901)
(7688)
(7524)
学科
(71567)
经济(71505)
(44970)
管理(43785)
(34226)
企业(34226)
方法(31495)
中国(29100)
数学(28763)
数学方法(28563)
(28056)
金融(28055)
(26664)
银行(26651)
(25775)
(19579)
(17710)
(16606)
地方(16416)
(15523)
贸易(15510)
(15231)
业经(13897)
(13169)
(12792)
财务(12766)
财务管理(12743)
企业财务(12301)
环境(11697)
中国金融(11622)
机构
大学(230909)
学院(228512)
(106992)
经济(105131)
管理(84979)
研究(83214)
中国(75072)
理学(72805)
理学院(71975)
管理学(70878)
管理学院(70457)
(50741)
(48650)
科学(47911)
(41344)
财经(41012)
中心(39947)
研究所(37913)
(37692)
经济学(36724)
(35799)
经济学院(33409)
(31394)
财经大学(31297)
北京(31212)
业大(30331)
(30094)
(28367)
农业(28243)
金融(27924)
基金
项目(156146)
科学(125137)
基金(119200)
研究(111373)
(104956)
国家(104207)
科学基金(89503)
社会(76149)
社会科(72630)
社会科学(72615)
基金项目(61859)
(56653)
自然(56609)
自然科(55386)
自然科学(55371)
自然科学基金(54438)
资助(49553)
教育(49363)
(49147)
编号(40804)
(36176)
重点(35843)
(34201)
国家社会(34120)
(32862)
成果(32468)
教育部(31347)
创新(31071)
中国(31033)
科研(30352)
期刊
(107229)
经济(107229)
研究(73454)
中国(44282)
(42449)
金融(42449)
(37408)
学报(35794)
科学(33676)
(31712)
管理(30840)
大学(27414)
学学(26271)
农业(21087)
财经(21043)
经济研究(19729)
(18138)
技术(16929)
教育(15178)
(14227)
业经(14118)
问题(14095)
国际(13164)
世界(12297)
(12018)
统计(11279)
技术经济(10906)
理论(10771)
(10306)
资源(10052)
共检索到347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党印  苗子清  孙晨童  
识别和化解区域层面的金融风险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方面。基于网络分析方法和SIRS传染模型考察2011—2020年中国各省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联关系、相对差异和传染情况发现,各省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表现为明显的网络形态,金融风险的省份关联愈加密切。地理位置较偏远、经济发展较慢、金融监管较宽松的省份是风险溢入的集中区域,地理位置较优越、经济发展较快、金融监管较严格的省份是风险溢出的主要区域。各省在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网络中可以聚类成“净溢出”板块、“经纪人”板块、“双向溢出”板块和“净溢入”板块等,各板块在风险传染网络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因此,各省需提前制定预案并加强定向管控和监测,采取区域差别化的风险防控措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改革和发展,以更好地防范化解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虎林  
文章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特点,从市场波动状况、资产流动性状况、投资者情绪及资产泡沫化程度四个维度,选取相应的基础性指标,分别合成我国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及银行部门的压力指数,用来测度各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水平。然后运用DY溢出指数法测算各市场间的压力溢出水平及方向性溢出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压力溢出网络,以分析系统性风险跨市场传染的静态和动态机制。结果显示:从静态视角看,股票市场的压力净溢出水平最高,是我国金融网络的核心;从动态视角看,我国金融市场总体的压力溢出指数呈现较为平稳的变动趋势,但重大经济金融事件会导致其发生异常波动;通过对金融市场四个异常波动时期压力溢出情况进行比较发现,网络核心会因重大经济金融事件的冲击而发生变动,并且单一市场在金融网络中的绝对核心地位出现下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德旭  苗文龙  闫娟娟  沈悦  
在金融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各个国家的金融市场连接形成复杂的金融网络。其中一国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或金融危机,必然通过该网络传染到其他国家,并且在传染的过程中可能产生放大机制引发全球金融危机。本文在分析中、美等6国经济事实的基础上,以2007—2019年日频数据为基础,测度全球14个主要国家(地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跨市场金融网络,计算这一时段国际重大风险事件冲击下的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结果表明: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通过各国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进行交叉传染,资本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大于货币市场,但货币市场通过对本国资本市场的影响进而对其他国家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不容忽视;美国、英国是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输出国家,且美国的风险输出效应大于英国;中国和欧元区国家是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净输入国家,中国的净输入效应小于欧元区国家;美国等国家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风险波动会显著影响到中国资本市场的风险状况。因此,根据主要国家金融市场风险波动幅度及时监测国内系统性金融风险、实施精准货币政策、改进宏观审慎监管、加强国际政策协调非常必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春妮  
本文构建了包含外生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引入了外生变量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并利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进一步测算了我国各省域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采取空间溢出效应对该风险的生成机理与传染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研究表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具备较强非对称性质,风险的传染源主要来自我国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域,经济发展模式相对单一的省份受风险传染的可能性更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韩铭辉   肖崎   韩永辉  
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发展不平衡现象不断加剧,越来越多具有融资优势的企业为追逐高收益,通过委托贷款、委托理财、民间借贷和购买各类影子信贷产品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资金。非金融企业已成为我国影子银行业务的一个重要参与主体,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趋势明显。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使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之间的联动性加强。针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业务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高维特征,本文引入最小绝对值压缩和选择算子(LASSO)方法,并将其应用到高维VAR模型中,利用滚动回归方法构建非金融行业与金融机构间的风险关联网络,并从总体、行业门类与行业大类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以探究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及跨部门传染特征。研究发现,我国非金融行业与金融机构总体风险关联水平呈阶段性变化,且在风险集聚时期会出现显著上升;非金融行业门类与金融机构间都存在一定的聚集效应,房地产业是非金融行业门类与金融机构风险传染的主要路径之一;银行业系统中的重要性银行一般都是风险净溢入单位,证券业一般是风险净溢出单位,保险业一般是风险净溢入单位;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会挤出实体投资,并通过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联动性,提高其对金融机构的风险净溢出效应,从而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为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应从顶层设计有效的监管制度。具体而言,一是关注非金融行业的风险溢出情况,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二是加强对非金融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期刊] 预测  [作者] 淳伟德  朱航聪  黎禾森  张鹤立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历来是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探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否有效降低了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从风险传染视角出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时间为节点,分成三个时间窗口运用ARMA-EGARCH-t模型和EVT-POT模型对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的边缘分布进行建模,随后运用Vine Copula模型分析了金融子市场间相依性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染改善程度有限,对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降低还不明显。为了更好地凸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适应新发展格局,我国应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沈丽  刘媛  李文君  
基于地方金融风险压力指数构建了2009-2016年我国省际地方金融风险空间关联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地方金融风险空间关联网络的总体关联性,进一步进行中心性分析和块模型分析,同时考察网络结构对地方金融风险水平的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地方金融风险空间关联网络是典型的"无标度网络",各省份关联关系数具有分布不均匀性,同时还具有"小世界现象";样本考察期内,空间关联程度呈现波动中上升的态势,地方金融风险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和传染效应;对整个金融风险关联网络来说,关联程度的上升会促进金融风险的传染,提高风险传染的破坏水平和影响范围。而在对网络结构特征的效应进行分析时发现,对个体省份来说,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的提高会降低金融风险水平,因此,中心性排名较低的省份应加强与其他省份的关联,中心性排名较高的省份应更加注重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以防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苗文龙  张思宇  钟伊云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信贷网络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本文基于2005年第1季度—2020年第2季度的24个国家/地区银行部门的跨境信贷债权债务数据,研究全球跨境信贷网络结构变动及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的影响。分析表明,(1)全球跨境信贷债权债务网络中,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强化,同时,金融区域化进程明显。此时,金融网络整体风险状况主要取决于中心层国家/地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及其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金融交易规模的波动性。(2)全球跨境信贷债权债务风险网络中,经济规模次于美、英、德、日、法的其他发达国家/地区,跨境信贷具有较高的不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更可能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脆弱环节。(3)中国内地跨境信贷网络结构较为均衡,有利于降低其他国家/地区通过全球跨境信贷网络对我国的风险冲击。因此,既要密切监测全球跨境信贷网络中心强化和网络结构不平衡性加剧后中心层国家/地区的金融风险状况,又要加强对波动幅度较大的外围层国家/地区金融风险的监测力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苗文龙  张思宇  钟伊云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信贷网络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本文基于2005年第1季度—2020年第2季度的24个国家/地区银行部门的跨境信贷债权债务数据,研究全球跨境信贷网络结构变动及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的影响。分析表明,(1)全球跨境信贷债权债务网络中,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强化,同时,金融区域化进程明显。此时,金融网络整体风险状况主要取决于中心层国家/地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及其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金融交易规模的波动性。(2)全球跨境信贷债权债务风险网络中,经济规模次于美、英、德、日、法的其他发达国家/地区,跨境信贷具有较高的不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更可能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脆弱环节。(3)中国内地跨境信贷网络结构较为均衡,有利于降低其他国家/地区通过全球跨境信贷网络对我国的风险冲击。因此,既要密切监测全球跨境信贷网络中心强化和网络结构不平衡性加剧后中心层国家/地区的金融风险状况,又要加强对波动幅度较大的外围层国家/地区金融风险的监测力度。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营  曹廷求  
利用20052014年数据,将社会网络分析法应用于区域性金融风险空间关联即传染效应的刻画,研究发现,省际间区域性金融风险具有高度关联的特点。具体而言,越处于网络中心的省份,其风险越高;与其他省份距离越短的省份,其风险越高;处于中介位置的省份因具有风险输出的优势,其风险仅微弱上升;引入同群效应后,随着省份间距离的增加,风险传染性存在递减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区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更强,这归因于强财政政策刺激引致的投资过剩和产能过剩进而风险暴露。总之,省际间区域性金融风险呈现高度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营  曹廷求  
利用2005~2014年数据,将社会网络分析法应用于区域性金融风险空间关联即传染效应的刻画,研究发现,省际间区域性金融风险具有高度关联的特点。具体而言,越处于网络中心的省份,其风险越高;与其他省份距离越短的省份,其风险越高;处于中介位置的省份因具有风险输出的优势,其风险仅微弱上升;引入同群效应后,随着省份间距离的增加,风险传染性存在递减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区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更强,这归因于强财政政策刺激引致的投资过剩和产能过剩进而风险暴露。总之,省际间区域性金融风险呈现高度关联的网络结构形态,并且具有较强传染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俞树毅  袁治伟  
本文在大致阐释金融风险监测与评估内在逻辑关系及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体现系统性风险特点及与金融监管不同层次分工的金融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并从三个层次就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方法进行探讨,最后尝试运用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就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些关键变量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苏明政  张庆君  
关联性是研究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的一个重要途径。借鉴Billio et al.(2012)的思想,从关联性及其方向性变化研究入手,分别使用主成分分析、线性因果关系检验、非线性因果关系检验、网络分析等方法考察银行业、保险业与证券业间系统性风险的时变传染效应。结果表明,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行业间的关联性显著上升,一旦爆发金融危机,其机构间的传染性要强于以往。平稳时期,各行业内部机构之间的相互传染影响占主流,而在金融危机期间,跨行业机构间的相互传染影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银行业对其他行业造成的传染影响显著增强,证券行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孟飞  罗小伟  
文章首先从理论层面对金融科技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联机制进行分析,然后利用边际预期损失MES测度系统性风险,并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基于2011~2019年我国33家上市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种方法对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整体上提高了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2)从作用机制来看,随着金融科技的高速发展,银行机构间的风险传染效应会增强,进而加剧系统性风险;(3)金融科技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相对而言,金融科技对资产规模大、盈利能力强、业务多元化程度高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作用程度较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宇  曾远征  王梦圆  王彬彬  
文章利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45个金融企业2009—2019年的收益率数据,基于CCA模型对金融各板块的系统性风险进行测算,对金融板块的系统性风险波动进行简要分析;构建藤Copula模型,计算板块间的尾部相依系数、无条件Kendall相关系数和条件Kendall相关系数,分析板块间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效应。结果表明:金融板块间系统性风险较大的波动是由相关国家政策的颁布或施行所导致的,券商信托板块是金融板块系统性风险传染过程中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