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19)
- 2023(19372)
- 2022(16274)
- 2021(15258)
- 2020(12891)
- 2019(29124)
- 2018(28429)
- 2017(54442)
- 2016(29340)
- 2015(32691)
- 2014(32512)
- 2013(32357)
- 2012(29922)
- 2011(27262)
- 2010(27329)
- 2009(25777)
- 2008(24520)
- 2007(21550)
- 2006(19014)
- 2005(17272)
- 学科
- 济(129869)
- 经济(129740)
- 管理(82490)
- 业(80377)
- 企(64688)
- 企业(64688)
- 方法(54463)
- 数学(47653)
- 数学方法(47215)
- 中国(38971)
- 财(31435)
- 农(30796)
- 融(30272)
- 金融(30271)
- 银(29731)
- 银行(29662)
- 学(28601)
- 行(28517)
- 地方(27595)
- 业经(26731)
- 制(26101)
- 贸(23884)
- 贸易(23867)
- 易(23236)
- 农业(21051)
- 务(20154)
- 财务(20082)
- 财务管理(20047)
- 企业财务(19147)
- 理论(19100)
- 机构
- 大学(425633)
- 学院(421070)
- 济(179131)
- 经济(175538)
- 管理(161132)
- 研究(150396)
- 理学(138865)
- 理学院(137280)
- 管理学(134895)
- 管理学院(134165)
- 中国(120180)
- 科学(92816)
- 京(91126)
- 财(81466)
- 所(76876)
- 农(74612)
- 研究所(70508)
- 中心(68492)
- 财经(65580)
- 业大(65480)
- 江(60054)
- 经(59798)
- 农业(58987)
- 北京(58161)
- 经济学(56143)
- 院(53807)
- 范(52573)
- 师范(51933)
- 经济学院(50518)
- 财经大学(49123)
- 基金
- 项目(286907)
- 科学(224101)
- 基金(210269)
- 研究(202315)
- 家(186369)
- 国家(184881)
- 科学基金(156689)
- 社会(130203)
- 社会科(123520)
- 社会科学(123486)
- 基金项目(110936)
- 省(109346)
- 自然(102974)
- 自然科(100575)
- 自然科学(100544)
- 自然科学基金(98773)
- 划(93287)
- 教育(91186)
- 资助(87551)
- 编号(78985)
- 重点(64752)
- 成果(63643)
- 部(63355)
- 发(61228)
- 创(59181)
- 创新(55465)
- 科研(55431)
- 课题(54666)
- 国家社会(54638)
- 教育部(53947)
- 期刊
- 济(193794)
- 经济(193794)
- 研究(128701)
- 中国(80316)
- 学报(74282)
- 农(67046)
- 科学(65792)
- 财(60792)
- 管理(58858)
- 大学(55288)
- 学学(52675)
- 融(52067)
- 金融(52067)
- 农业(45362)
- 教育(37109)
- 技术(33432)
- 财经(33262)
- 经济研究(32957)
- 经(28623)
- 业经(28349)
- 问题(24937)
- 业(23879)
- 技术经济(20901)
- 贸(20858)
- 版(20205)
- 理论(20081)
- 科技(20068)
- 世界(19235)
- 国际(18986)
- 业大(18719)
共检索到629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欧阳资生 李虹宣 刘凤根
基于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月度数据,本文首先选取金融机构极值风险、金融体系间的传染效应、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流动性和信用风险4个层面的14个代表性指标测度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然后运用分位数回归度量了单个系统性风险指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最后运用偏最小二乘分位数回归法构建一个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标进一步实证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单个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中机构极值风险类别下的指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最大,其中金融体系巨灾风险指数影响效果最显著;②运用偏最小二乘分位数回归构造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标较之单个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能够更稳健地反映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状况;③从测度效果来看,单个系统性风险指标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标在下尾分布(0.2分位数)的结果明显优于中间分布(0.5分位数)和上尾分布(0.8分位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谭中明 夏琦
选取四大类22个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析出经济增长动力风险、证券市场泡沫风险、外部经济风险、房地产价格泡沫风险和经济脆弱性风险等构成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5类风险因子,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及其5类风险因子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动态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各风险因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时滞性,影响程度和影响时长方面存在差异。证券市场泡沫风险、外部经济风险和房地产价格泡沫风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时滞性,外部经济风险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程度最大,证券市场泡沫风险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持续时间最长。基于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欧阳资生 周学伟
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的溢出具有复杂性,不同分位点可能具有不同特征,厘清金融风险不同分位点对宏观经济不同分布的溢出效应,有助于相关部门完善宏观经济风险防范体系,保障我国经济平稳运行。本文基于45家上市金融机构股票数据和国债数据,从极值风险、波动率、流动性和联动性4个角度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并借助前沿的分位数对分位数方法,将非参数估计和分位数分析相结合,探讨了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同分位点对宏观经济的溢出效应,最后从多维角度考察了各风险指标不同分位点对宏观经济的异质性溢出。研究发现:系统性金融风险极端状态对宏观经济无显著负向溢出,风险演化过程对宏观经济存在显著负向溢出;多维风险指标对宏观经济的溢出效应存在异质性,温和联动与适度宽松有助于经济增长,极端联动会放大宏观经济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演化过程对宏观经济的负向溢出具有时滞特征,短期内集中在宏观经济上下尾部,中长期涵盖宏观经济中间状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肖飞 张希羚 徐龙炳
宏观审慎工具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以上市银行为样本,基于宏观审慎政策指数,从宏观审慎工具视角研究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宽松型和紧缩型宏观审慎工具均能显著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且二者表现并无差异,在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宏观审慎工具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实现。异质性分析显示:当银行竞争度高、透明度低时,宏观审慎工具的作用效果更显著,表明宏观审慎工具有效性的发挥是情境依赖的。本文从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视角丰富和补充了宏观审慎工具应用评价的研究,在宏观审慎工具运用情境方面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娜 章倩 周扬
面对处于高位的房地产市场,我国政府开启了新一轮严苛的房地产市场调控,然而房价却出现下行困难的高价格粘性局面,使得我国金融与宏观经济稳定受到威胁。本文构建了包含房地产部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内生化DSGE模型,分别考察了在不同房价粘性下,杠杆率等金融变量和宏观经济变量在面对不同外生冲击时的动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冲击使房价、产出和通货膨胀等宏观变量呈现正向响应,使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风险溢价呈现负向响应;紧缩的货币政策冲击使房价和产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下降,杠杆率和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上升。此外,不同的房价粘性情况下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娜 章倩 周扬
面对处于高位的房地产市场,我国政府开启了新一轮严苛的房地产市场调控,然而房价却出现下行困难的高价格粘性局面,使得我国金融与宏观经济稳定受到威胁。本文构建了包含房地产部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内生化DSGE模型,分别考察了在不同房价粘性下,杠杆率等金融变量和宏观经济变量在面对不同外生冲击时的动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冲击使房价、产出和通货膨胀等宏观变量呈现正向响应,使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风险溢价呈现负向响应;紧缩的货币政策冲击使房价和产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下降,杠杆率和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上升。此外,不同的房价粘性情况下,金融变量和宏观经济变量对外生冲击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高房价粘性情况下偏离稳态的幅度较小,同时高房价粘性的存在会影响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本文研究结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有效调控和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超 张瑞雪 朱相宇
金融风险与宏观经济风险相互交织、密切相关,二者之间的交互行为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通过构建金融压力指数和宏观经济风险指数,采用DCCA、MF-ADCCA、基于时间延迟的DCCA算法与TVP-VAR模型分析金融风险与宏观经济风险之间交叉相关的、非对称的、方向性的、时变性的复杂交互行为,结果表明:金融风险与宏观经济风险呈双向交叉影响作用关系;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风险的影响相对较大,且金融风险的累积会加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而金融风险的释放却不能及时带来经济的繁荣;金融风险与宏观经济风险间具有显著的时变关联性,宏观经济风险对金融风险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葛志强 姜全 闫兆虎
系统性风险是金融危机的来源,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实证结果表明,尽管我国目前的总体系统性风险处于相对安全区间,但受房地产信贷、政府债务风险较高及汇率波动、宏观环境稳定性下降等因素影响,我国整体系统性金融风险自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快速上升,潜在威胁不容忽视。我国应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加强逆周期调控,弱化金融机构的顺周期行为,建立风险预警,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静
宏观审慎管理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根本目标,其中,量化系统性风险是有效监管的关键之一。本文尝试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来源出发,提出了一系列专门用于监测系统性风险的指标和工具,并根据我国实际构建了"宏观+微观"双层次的系统性风险评估框架。在此基础上,本文引入金融压力的概念,通过构造系统性风险压力指数实现对系统性风险的量化评估。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 魏革军
气候变化主要通过物理风险渠道和转型风险渠道对金融体系产生冲击,成为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驱动因素。本文基于2000—2019年全国气候和金融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从气温偏离度和降水偏离度两个维度来实证分析气候变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显著影响并经由直接和间接两条路径产生作用:一是气温偏离度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直接影响滞后且影响程度为0.2815,经银行业、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传导的间接影响为0.1193;二是降水偏离度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总体影响程度为0.0043,其中直接影响程度是0.0030而间接影响程度为0.0013。为此,我国积极探索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宏观审慎管理措施,但仍存在三方面主要不足,建议建立金融机构气候风险信息披露制度,创新开展对金融机构气候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进一步健全应对气候风险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史建平
1997年以来的亚洲金融危机,使有关国家遭受惨重损失,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有的甚至面临国民经济的崩溃边缘。在对这场危机的原因和后果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在现代经济社会,金融的发展既可以对一国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将一国的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付刚
本文对宏观审慎管理的方式和内容进行了梳理,认为防范系统性风险一方面要完善风险评估框架,确立宏观审慎分析方法,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另一方面要改进现行金融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系统性金融风险管理职责、引入逆周期的政策工具和实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以达到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目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罗贤忠
当前,我国针对宏观经济出现过热苗头,实施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在宏观调控的作用下也暴露出了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和金融制度性缺陷,致使金融业系统性风险开始显现。因此,正视金融风险隐患,分析成因和根源,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当前央行工作中一项十分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
宏观调控 系统性金融风险 防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关崇明 蒙泽群 唐宏飞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国际社会对金融监管体制的深刻反思,要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迫切需要加强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本文从比较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区别入手,分析了国内外宏观审慎监管的改革实践,论述了如何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和设置相关职能,并提出完善我国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