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16)
2023(15867)
2022(12918)
2021(11970)
2020(10077)
2019(22451)
2018(21645)
2017(40885)
2016(21838)
2015(24092)
2014(23931)
2013(23846)
2012(22300)
2011(20534)
2010(20560)
2009(19712)
2008(18748)
2007(16503)
2006(14819)
2005(13634)
作者
(66765)
(55917)
(55640)
(52880)
(35699)
(26868)
(25095)
(21768)
(21481)
(19708)
(19672)
(18579)
(18099)
(17754)
(17725)
(17419)
(16602)
(16060)
(16015)
(15972)
(13825)
(13770)
(13631)
(12785)
(12770)
(12513)
(12291)
(11671)
(11280)
(10995)
学科
(107489)
经济(107386)
(60926)
管理(60794)
(47712)
企业(47712)
方法(43247)
数学(38678)
数学方法(38356)
中国(33832)
(29438)
金融(29437)
(28225)
银行(28170)
(27165)
(25565)
(23563)
地方(22946)
(22556)
(22206)
业经(20685)
(20377)
贸易(20363)
(19879)
(16250)
农业(16241)
财务(16216)
财务管理(16187)
企业财务(15567)
环境(14993)
机构
大学(326220)
学院(322176)
(148027)
经济(145397)
研究(119561)
管理(118487)
理学(101755)
理学院(100578)
中国(100039)
管理学(98863)
管理学院(98302)
科学(72196)
(68750)
(67611)
(61813)
(60267)
研究所(56703)
中心(54769)
财经(54395)
(49711)
业大(49494)
经济学(48862)
农业(47872)
(46108)
经济学院(44072)
北京(43836)
(42147)
财经大学(40976)
(38201)
师范(37654)
基金
项目(215865)
科学(169969)
基金(162265)
研究(147708)
(145348)
国家(144235)
科学基金(121648)
社会(99540)
社会科(94672)
社会科学(94644)
基金项目(84762)
(80251)
自然(79561)
自然科(77813)
自然科学(77783)
自然科学基金(76475)
(69340)
资助(67539)
教育(65772)
编号(53688)
重点(49667)
(48703)
(46558)
(44861)
国家社会(43524)
成果(43130)
创新(42336)
科研(42211)
教育部(41468)
计划(40648)
期刊
(158613)
经济(158613)
研究(100317)
中国(61617)
学报(58636)
(53823)
科学(52372)
(50839)
(48108)
金融(48108)
管理(43880)
大学(43518)
学学(41899)
农业(35557)
财经(28591)
经济研究(28305)
(24640)
技术(23922)
业经(21459)
问题(20706)
教育(20328)
(19484)
(18951)
国际(17777)
世界(17346)
技术经济(16891)
统计(16267)
(15835)
(14660)
业大(14552)
共检索到491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修仪  邓创  
基于“市场活性”和“谐振强度”两个方面,本文提出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SFRI构建方法。在考察1998年1月至2019年9月我国金融风险变动态势的基础上,运用非线性动态计量模型进一步分析我国金融风险变动对金融周期、经济周期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本文构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不仅反映了我国金融风险“快积聚、慢消融”的非对称性特征,而且与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存在密切的关联动态。(2)金融风险变动对金融周期、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影响存在明显差异,金融风险上升对金融周期的负向影响强于金融风险下降对金融周期的正向影响;而其对经济周期的影响相对较弱且存在时变性。(3)金融风险对金融周期、经济周期的影响存在区制效应,在高金融风险区制内金融风险上升对金融周期、经济周期的负向影响显著强于低金融风险区制,而在所有区制下金融风险对金融周期的负向影响均显著强于其对经济周期的影响。上述结论为建立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提供了新的经验依据和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曹永琴  李泽祥  
运用恒常条件相关(CCC)和动态条件相关估计方法(DCC),本文考察了中国金融经济周期与真实经济周期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从1999年开始,随着中国金融深化程度和金融市场开放度的提高,金融经济周期与真实经济周期的动态关联程度持续上升。金融因素对经济周期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货币政策对真实经济的引导效果进一步强化,金融经济周期在中国表现愈加明显。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平抑经济波动时,不能仅以真实经济指标作为参考,还应参考金融经济指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曼  邓创  
本文运用TVP-FAVAR模型构建动态金融形势指数测度中国金融周期,基于小波变换方法,探究了金融周期的波动特征,以及不同频率波动成分的叠加机理,并采用频域连通性方法,实证检验了不同频带下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交互影响动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周期由不同频率的波动成分叠加而成,其中,主周期表现为3~4年的中周期波动成分,高频短周期波动仅在各金融子市场波动的共同驱动下于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出现,低频长周期波动主要源自信贷、汇率和房地产市场波动;金融周期波动对经济周期波动产生了较高的冲击影响,且主要表现为中短期效应。相比之下,经济周期波动对金融周期波动的影响水平明显较低。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金平  朱鸿  
金融体系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金融体系运行是否独立于经济运行、是否具有"非中性"特征,是金融周期理论研究的起点。金融周期怎样影响长期经济增长和短期经济波动、传导机制如何,则是金融周期理论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理论、债务-通缩理论、金融加速器理论、金融不稳定理论基本上构成了金融周期的理论基础。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短期波动具有加速器作用,该作用具有非对称性;金融周期能够预测经济周期;金融周期对中长期经济增长波动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勇  冯心悦  田拓  
本文通过构建综合性的金融周期指数,对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金融周期、货币周期和信贷周期在经济周期中的不同影响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周期不仅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而且对经济周期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同时,与传统的货币周期和信贷周期相比,金融周期变化不仅成为货币周期、信贷周期、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的关键驱动因素,而且成为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本文的实证分析结论不仅使得"金融-实体经济"内生关联的命题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同时也为后续同时关注金融和实体经济稳定的政策实践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璐  
文章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因子分析法分别构建了三支中国金融周期指数,测度1998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金融周期波动情形,并通过广义矩估计法探究中国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的影响。结果发现,三支中国金融周期指数当期值对经济周期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谱分析及交叉谱分析对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关系作探究,发现中国金融周期整体存在7.36个季度的周期波动,经济周期存在13.5个季度的周期波动,并且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可以提前1.15个季度对经济周期进行有效预测。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颜昌华  刘尧成  
本文应用异方差时变参数模型(SV-TVP-VAR)分析中国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冲击的动态影响机制。主要结论包括如下三点:首先,在2009年后中国金融周期自身呈现出明显的顺周期性,虚假繁荣背后的资产泡沫问题不容小觑;其次,2015年以后中国经济周期进入"未完成的衰退"阶段,金融周期下行冲击对GDP的长期影响显著为负;最后,基于央行中性的货币政策,中国金融周期冲击对CPI的长期影响不明显。文末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岑丽君  黄新克  
本文利用1979-2013年宏观经济数据和HP滤波的GDP与信贷数据,运用相关系数、共同周期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了中国金融周期和实体经济周期之间的关联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周期和实体经济周期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和协同关系,短期内GDP周期波动是信贷周期的格兰杰原因,而在长期信贷周期波动是实体经济周期的格兰杰原因,信贷规模变化有助于预测未来实际产出波动。因此,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设计需要重视金融要素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谢铖  梁婉群  马永谈  
本文基于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1981Q1-2018Q2的季度样本数据,在使用HP滤波法测度金融周期的基础上,运用三阶段周期划分方法和面板Probit模型,对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动态演变的金融稳定效应及驱动成因问题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同步变动的"顺周期效应"并不显著,"异步"演化时金融不稳定却频繁发生。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动态交织演变对金融危机具有一定的预测功能,其演化机制和驱动成因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样本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实施,既要关注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同步"时的顺周期效应,还应高度重视"异步"时的风险演化机理与应对问题。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锐  蒋海  黄剑  
宏观审慎监管旨在降低宏观金融风险,平滑经济周期,其中巴塞尔协议Ⅲ中的动态拨备监管可以起到类似资本缓冲的作用。本文利用含金融中介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研究前瞻型拨备规则及后顾型拨备规则和经济波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前瞻型拨备在周期内较为平滑,持有更多的预期拨备可降低经济的顺周期性;传导渠道的分析表明,拨备类型、贷款拨备率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不良贷款率和贷款利率,进而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顺周期性造成影响;在考虑逆周期资本监管的情形下,前瞻型拨备可进一步降低顺周期性,其幅度有赖于参数的选择。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创  徐曼  
充分了解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交互影响和作用规律,不仅对于新时期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以及避免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脱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也成为科学制定金融监管措施与宏观调控政策、有效维护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双重稳定的突破口。文章在选取利率、汇率、货币供给、社会融资规模和资产价格等多维金融指标构建金融形势指数并测度中国金融周期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基于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的动态溢出指数方法考察了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交互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宏观金融与经济波动之间的交互影响受到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程度、金融市场发展及金融工具创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金融波动对经济波动具有十分显著的冲击影响,而经济波动对金融波动的影响作用则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金融体系"脱实向虚"的现象值得警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超  任志宏  
本文基于我国2001-2017年季度数据,选取信贷、金融杠杆、股票价格、房产价格等变量指标,运用BP滤波技术、VAR等方法,实证研究我国金融周期特征以及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相互作用、传导机制、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一是金融周期比经济周期持续时间更长、波动幅度更大,而经济周期比金融周期波动的频率更高;二是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在大多数时候表现出相互促进的顺周期性特征;三是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峰值对彼此都具有显著的预测性;四是在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互动影响过程中,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发挥着关键的传导中介作用。由上述研究结论得到的启示:一是要重视防范和化解由于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叠加而引致的系统性风险;二是要完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管理框架,减少房地产价格周期、信贷周期、金融杠杆周期、股票价格周期相互交织、叠加对货币政策调控带来的不利冲击;三是要注重短期宏观调控目标与长期宏观调控目标的协同,避免出现为了短期调控目标而急功近利地采取"一刀切"的调控措施、进而有损于经济金融长期健康发展的现象;四是监测和管控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波动对经济、金融周期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宏观和微观经济政策调整通过资产价格变动、金融加速器效应等传导机制对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产生的不利冲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马家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各主要中央银行的政策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导致了宏观经济周期理论的重大变革,促使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诞生和发展。本文构建了一个清晰的金融经济周期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我国实际经济数据对模型中的结构参数和外生冲击过程进行了校准和贝叶斯估计,同时展示了这一分析框架在我国经济分析中的三个具体应用,结果发现:(1)信贷冲击是驱动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力量;(2)减少信贷摩擦能够平抑我国的经济波动,并且扩大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3)模型对CPI的预测结果与真实数据拟合程度非常高。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马家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各主要中央银行的政策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导致了宏观经济周期理论的重大变革,促使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诞生和发展。本文构建了一个清晰的金融经济周期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我国实际经济数据对模型中的结构参数和外生冲击过程进行了校准和贝叶斯估计,同时展示了这一分析框架在我国经济分析中的三个具体应用,结果发现:(1)信贷冲击是驱动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力量;(2)减少信贷摩擦能够平抑我国的经济波动,并且扩大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3)模型对CPI的预测结果与真实数据拟合程度非常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曹强  杨修琦  田思雨  
本文运用机器学习的决策树算法对中国金融韧性指数的构成指标进行筛选,使用熵权法构建2011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国金融韧性指数,基于离散小波分析方法测度了金融韧性周期并研究其叠加效应,采用BK分解方法进行不同频域下金融韧性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交互分析。本文得出三点结论:第一,金融韧性的主周期表现为28~32个月的高频短周期,它由不同频率的波动叠加构成,主要包括金融韧性三个评价维度的叠加效应,高频短周期的波动主要由防御抵抗能力和适应恢复能力波动导致,中频中周期主要由转换学习能力波动导致。第二,在金融韧性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交互分析中,金融韧性周期对经济周期波动产生了较高的冲击影响,主要表现为高频短周期效应;而经济周期对金融韧性周期波动也会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低频长周期效应。第三,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金融韧性周期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较小;经济周期对金融韧性周期波动的影响也较小,但是该影响在未来有增大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