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67)
- 2023(13388)
- 2022(11217)
- 2021(10940)
- 2020(9278)
- 2019(21914)
- 2018(21364)
- 2017(40203)
- 2016(21884)
- 2015(25377)
- 2014(25362)
- 2013(24834)
- 2012(22908)
- 2011(20757)
- 2010(20436)
- 2009(19071)
- 2008(18748)
- 2007(16649)
- 2006(14082)
- 2005(12812)
- 学科
- 济(91984)
- 经济(91893)
- 管理(59546)
- 业(57361)
- 方法(46305)
- 企(45611)
- 企业(45611)
- 数学(41701)
- 数学方法(41205)
- 中国(28105)
- 农(24231)
- 财(22198)
- 贸(19955)
- 贸易(19944)
- 易(19473)
- 业经(17781)
- 学(17625)
- 制(16428)
- 农业(15977)
- 地方(14438)
- 理论(14430)
- 务(13960)
- 银(13929)
- 财务(13913)
- 银行(13903)
- 财务管理(13880)
- 和(13844)
- 融(13827)
- 金融(13824)
- 行(13309)
- 机构
- 大学(321040)
- 学院(311153)
- 济(135823)
- 经济(133301)
- 管理(122120)
- 研究(106577)
- 理学(105604)
- 理学院(104429)
- 管理学(102604)
- 管理学院(101999)
- 中国(81133)
- 京(67357)
- 科学(62247)
- 财(59966)
- 所(51974)
- 中心(49329)
- 财经(49088)
- 农(48127)
- 研究所(47323)
- 经(44930)
- 江(44587)
- 业大(44149)
- 经济学(43349)
- 北京(42826)
- 范(41896)
- 师范(41515)
- 经济学院(39170)
- 院(38153)
- 农业(37938)
- 财经大学(36790)
- 基金
- 项目(208859)
- 科学(166576)
- 基金(155104)
- 研究(153289)
- 家(134357)
- 国家(133323)
- 科学基金(115463)
- 社会(99441)
- 社会科(94347)
- 社会科学(94322)
- 基金项目(81349)
- 省(78267)
- 自然(74057)
- 教育(72775)
- 自然科(72448)
- 自然科学(72425)
- 自然科学基金(71171)
- 划(67461)
- 资助(64351)
- 编号(61399)
- 成果(50509)
- 部(48461)
- 重点(46880)
- 发(43886)
- 创(43730)
- 教育部(42332)
- 大学(42301)
- 国家社会(42197)
- 课题(41851)
- 创新(40842)
- 期刊
- 济(140243)
- 经济(140243)
- 研究(94707)
- 中国(63065)
- 学报(47242)
- 财(46813)
- 科学(44204)
- 管理(43667)
- 农(42411)
- 教育(39270)
- 大学(37488)
- 学学(33733)
- 农业(29146)
- 融(27510)
- 金融(27510)
- 技术(27346)
- 财经(25121)
- 经济研究(23728)
- 经(21662)
- 业经(21108)
- 问题(18895)
- 贸(17682)
- 图书(17393)
- 业(16693)
- 统计(16009)
- 技术经济(15966)
- 世界(15201)
- 理论(15152)
- 国际(15122)
- 策(14410)
共检索到462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丽萍 沈文钦
以第四轮学科评估前20名化学学科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为研究对象,从博士毕业单位出发构建了样本数为2 387的互聘矩阵网络;通过图表数据处理和UCINET软件计算呈现的数据规律,结合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分析了国内精英大学化学学科博士毕业生互聘网络的主要特征、密度、中心度和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国内精英大学的化学学科已经建立了相对紧密的互聘网络;国内精英大学化学学科存在显著的层级结构;互聘网络中的层级地位,主要与科系历史声誉、所属大学声誉和地域三大因素有关;互聘网络中存在地域封闭性特征,东北地区尤其显著;自2011年青年千人计划出台以来,随着对海外人才引进的重视,国内各化学博士点内部的互聘网络有所削弱。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斌
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2007—2009全国学科排名》中物理学学科的排名情况,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18所院校的物理学院(系)411位教师,与57所院系建立博士生互聘网络和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博士毕业生互聘网络中存在着较大程度的不对称性,社会资本存量在院系间表现出较大的离散度,学者的博士毕业院系和任职院系在其学术生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志峰 梁言
我国博士生教育规模扩张带来了日益突出的学术劳动力市场结构性供需矛盾。基于历史发展和学科分割的视角,本研究发现:2010年我国学术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第一次出现供给侧"拐点",而不同学科学术劳动力供需结构出现"拐点"的时间略有差异。供给侧"拐点"出现以后,学术劳动力市场对于博士生准入越发严格,学术标准不断提高,学术职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必然对博士生培养结构调整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推进学术劳动力市场供给侧改革需要解决高等教育资源粗放式投入和博士生精准培养不足等问题,这就需要政府、高校、市场在相互博弈过程中同向发力形成协同控制机制,推动我国学术劳动力市场向需求侧"二次拐点"方向发展,实现博士生培养结构的优化。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阎凤桥
与非学术劳动力市场相比,学术劳动力市场受到更多社会制度和规范的约束,表现在学术人员的工作具有更大的保障和稳定性、学术人员工资的变动弹性较小。在学术劳动力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研究型大学形成了特殊的教师聘用制度。以终身教授制为代表的教师聘用制度,既具有保护学术自由的制度含义,也具有提高效率和激励作用的经济含义,是制度和效率有机作用的结果。在借鉴大学管理的国际经验、建立中国现代大学治理结构时,设计一个兼顾社会制度与效率因素的教师聘用制度是关键所在,而我国目前缺少办学自主权是制约大学学术自由和效率提高的瓶颈。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高锦
最近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诸如"大学生就业难","民工荒","公务员热"等就业问题,这些问题有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本文从劳动者选择的生命周期理论角度,从劳动力的供给方面出发,分析了现今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并从劳动者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选择入手,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沈文钦 谢心怡 郭二榕
博士生教育和学术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但尚未有研究系统分析我国学术劳动力市场变革对博士生教育的影响。近年来,全球学术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巨大变革,我国学术劳动力市场也出现了“预聘—长聘”制度的引入、次级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形成、精英学术劳动力市场饱和、海外学术劳动力回流的冲击等变革趋势。以入口—过程—出口理论模型为分析框架,结合访谈调查资料及各高等学校公开数据分析发现,上述趋势对博士生教育的入口、过程及出口三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博士生生源总量持续上升,但优秀生源向海外流失;在博士生社会化过程中,教学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及可迁移能力培养不足;博士生就业呈现“下沉式”和多元化就业趋势。面对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变革,我国博士生教育须进一步提升培养质量,并加强对博士生教学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与可迁移能力的培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尹志超 刘泰星 张逸兴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导致农户借出的概率和金额显著增加。机制分析发现,家庭的非完全性迁移增加了留守成员对农村社会网络的依赖程度,从而导致农户增加借出以维系社会网络。异质性分析发现,劳动力流动的借出效应在低收入和低人力资本家庭中影响更大。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共养老服务和教育资源可及性的增强无法替代流动人口家庭对社会网络的需求。本文为解释农户间的非正规借贷行为提供了新视角,同时对劳动力流动经济影响的研究文献提供了有益补充。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民间借贷 社会网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金华 陈丽华 应瑞瑶
本研究基于福建省498位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问卷分析,测度了"网络规模"、"名义强度"、"实际强度"、"行业异质性"、"地区异质性"、"职位异质性"等6个个体社会网络维度。实证分析表明,除了"名义强度"之外,其他个人社会网络变量对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就业和回流行为存在着显著的影响,"网络规模"越大、"实际强度"越紧密、"行业异质性"越弱、"地区异质性"越强、"职位异质性"越强,该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概率就越高,进城后回流的概率越低。个体社会网络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外出)、融入城市(不回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农村劳动力转移 回流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苗苗
给出一种以神经网络为工具,完全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过程中各迁移因素静态弹性的方法。此方法可以通过有限的数据挖掘迁移因素的内部特征,区别于常见的统计分析和回归方法,定量的计算结果弥补了常规方法的不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莉 杨印生
本文通过对长春市农村劳动力流动情况的调查,把“关系”作为切入点,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这一新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将其作为一个群体进行社会网络分析,说明农村劳动力的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社会网络 效应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吉本圭一 鲍威 张琳 魏文默
本研究以日本和欧洲共同实施的两个大学毕业生调查为基础,探讨日本的劳动力市场和大学教育的适切性。调查结果表明:第一,在日本和欧洲,职业取向的教育是促进大学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适切性的重要因素;第二,在社会经验欠缺的青年学生占主体的日本劳动力市场中,大学教育存在迟效性;第三,知识技能注入型并非日本特有的教学模式,在同样以适龄学生为主体的欧洲部分国家中这种教学模式同样具有适用性。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以及学习者特质的多元化和复杂化,需要对学生特质、教学方式、环境三者关系开展理论性探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屈小博 吕佳宁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普通高等教育逐渐趋于大众化,大学教育质量增强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时,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怎样的效应?已有文献研究面临的困难是缺乏度量大学教育质量的微观数据。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CULS4)数据,并匹配劳动力高等教育相关数据信息,实证分析了大学教育质量对工资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大学教育质量对劳动力的工资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随着大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劳动者工资回报递增。第二,采用工具变量的估计结果表明,每提升一个大学教育质量层次,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的平均工资收入将提升28.45%。第三,稳健性检验结果也表明,在相似的受教育年限下,大学教育质量差异所带来的工资回报将更加明显。第四,机制分析表明,大学教育质量通过工作转换、努力程度等影响工资回报。因此,在高等教育普及的同时,调整资源配置、让更多普通劳动力获得优质高等教育尤为重要。
关键词:
大学教育 教育质量回报 劳动力市场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杨娟
本文通过发展赛廷格的分配理论,建立了用来解释大学生工资及就业影响因素的优序选择理论模型。与贝克、明瑟等人提出的只考虑个人特征(即供给方面)的人力资本理论不同,该模型从劳动力市场对不同层次劳动力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工资及就职于匹配工作概率的影响因素。该模型指出,就职于较好的工作岗位不仅与个人特征有关,还与许多宏观经济因素(如GDP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和工作特征有关。本文最后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及工资的长期变化趋势。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优序理论 工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广肃 李力行 孟岭生
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可能被机器和人工智能所替代。本文将美国劳工部标准职业代码与中国职业代码相匹配,基于Frey and Osborne(2017)对美国各种职业被智能化替代概率的估计结果,估算了中国各职业被智能化替代的概率,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城市层面的被替代指标。接下来,利用多个年份的人口普查和家庭调查微观数据以及欧盟的机器人使用数据,本文在城市层面和个人层面估计了智能化对就业广度(就业人数)和就业强度(工作时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智能化对中国劳动就业产生了明显的替代作用,一方面减少了就业人数的增长,另一方面却增加了在职劳动力的工作时间,分样本分析发现女性、低教育劳动者、大龄劳动者、移民等劳动力市场中相对脆弱的群体所受的冲击更大。
关键词:
自动化 人工智能 就业替代 劳动需求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天鑫 韩俊江
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对影响中国养老护理员数量的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从定量角度给出中国养老护理员数量影响关联因子的关联序。结果表明,与中国养老护理员数量关联度最高的关联因子分别为养老服务床位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基于研究结论,应从注重多层次培训,拓宽劳动力供给渠道;建立健全人才培训体系,畅通劳动力就业路径;加强保障机制建设,提升劳动力待遇水平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