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66)
2023(18274)
2022(15720)
2021(14880)
2020(12706)
2019(29460)
2018(29196)
2017(55499)
2016(30276)
2015(34565)
2014(34527)
2013(34113)
2012(31620)
2011(28474)
2010(28150)
2009(25942)
2008(25529)
2007(22403)
2006(19179)
2005(16906)
作者
(88400)
(74188)
(73397)
(70124)
(47155)
(35496)
(33540)
(29075)
(28080)
(26345)
(25066)
(25022)
(23439)
(23392)
(22977)
(22840)
(22482)
(21977)
(21326)
(21242)
(18386)
(18138)
(18009)
(16795)
(16587)
(16496)
(16362)
(16329)
(14993)
(14818)
学科
(124791)
经济(124665)
管理(86234)
(83392)
(67682)
企业(67682)
方法(59934)
数学(52824)
数学方法(52168)
(34477)
中国(33538)
(30761)
业经(26894)
(26686)
地方(24347)
(24283)
贸易(24272)
(23628)
农业(23159)
技术(21583)
(21332)
(19409)
财务(19324)
财务管理(19279)
理论(19222)
(19009)
环境(18946)
企业财务(18231)
(17896)
银行(17838)
机构
大学(434761)
学院(432668)
(175971)
经济(172270)
管理(170350)
理学(147953)
研究(147599)
理学院(146317)
管理学(143623)
管理学院(142860)
中国(109539)
科学(93230)
(92886)
(77029)
(75344)
(75103)
研究所(68976)
业大(68046)
中心(67459)
财经(62586)
(62507)
农业(59525)
北京(58532)
(57033)
(56426)
师范(55865)
经济学(53305)
(53087)
(50284)
经济学院(48231)
基金
项目(299035)
科学(234077)
基金(216911)
研究(215004)
(190499)
国家(188998)
科学基金(161300)
社会(134686)
社会科(127662)
社会科学(127625)
(116850)
基金项目(114797)
自然(106177)
自然科(103732)
自然科学(103702)
自然科学基金(101815)
教育(98954)
(98322)
资助(90426)
编号(87250)
成果(69994)
重点(67183)
(66135)
(63647)
(61848)
课题(59860)
创新(57845)
科研(57613)
教育部(56211)
国家社会(55580)
期刊
(185576)
经济(185576)
研究(122756)
中国(80202)
学报(72528)
(68143)
科学(65459)
管理(59972)
(58574)
大学(54334)
学学(51060)
农业(47943)
教育(45294)
技术(40035)
(33345)
金融(33345)
经济研究(30398)
业经(29992)
财经(29755)
(25859)
(25463)
问题(24325)
图书(23049)
技术经济(22539)
科技(21184)
(21059)
统计(20697)
理论(20259)
(19981)
资源(19766)
共检索到6243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成军  吕骁泓  费喜敏  刘晓静  
民以食为天,技术进步是我国粮食产量增加、品质提升、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为了研究技术进步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粳稻为研究对象,以改进的多要素二级CES生产函数为基础,运用中国1985-2013年12个粳稻主产省的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粳稻生产中的技术进步速度和贡献。结果发现,1985-2013年中国粳稻生产中的技术进步速度达0.44%,对粳稻产量增长的贡献率达33.13%;国家在不同时期依据当时具体国情而制定的相关农业政策,对粳稻生产中的技术进步速度及贡献产生的影响较大;由于东、中、西部地区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存在较大差异,粳稻生产中的技术进步速度和贡献在三个地区中也呈现出显著的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芙蓉  赵一夫  
基于2000—2016年17个玉米主产省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玉米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单要素生产率指标和二维空间相图增长分析法探讨中国玉米生产的技术进步路径。研究表明:机械有效地替代了劳动力,替代弹性为1.17,并在2008年以后呈现出平稳趋势;在玉米用工价格普遍上升的背景下,就机械对劳动力替代弹性而言,西部山地玉米区高于黄淮海和东北优势玉米区;玉米生产以机械技术为主,呈现以节约劳动力要素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导向的技术进步路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盛承发  宣维健  邵庆春  邓伟  
分析了我国粳稻主产省市区 1997— 1998年比较优势并预测近期产量增减趋势。在影响一地区粳稻总产的5个因子中 ,农民年人均所得 X与当地粳稻总产 1997— 1999年的变动幅度 Y2 之间的负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准 ,回归式 Y2 =1.2 2 0 9- 8.1× 10 - 5X(r=- 0 .5 93,n=14 ,P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董景荣  刘冬冬  王亚飞  
文章运用2003年~2011年中国分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对自主R&D、技术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考察了中国不同区域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自主R&D对提高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的作用没有显著影响;国外技术引进对中国经济增长起负面影响;国内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是目前适宜中国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路径。但是,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适宜技术进步路径存在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依靠国内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中部地区则不适宜运用国外技术引进来促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慧  赵芝俊  
本文基于1998—2017年13个粳稻主产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框架测算粳稻的技术进步率和技术偏向指数,深入分析中国粳稻技术进步的实现路径以及技术进步方向的时空演进特征。研究发现:粳稻技术进步率为1.1%,技术进步的潜能主要来自偏向性技术进步;粳稻的偏向性技术进步有明显异质性和阶段性特征。建议研发推广节本提质增效的绿色技术,依靠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进一步提升技术精度服务水平,加强政策导向作用,促进粳稻绿色生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叶仁荪  王光栋  王雷  
本文结合1990~200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测算了各省历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用以度量广义技术进步,并对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以及不同技术进步路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虽然技术进步有助于三次产业间就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但实证结果显示现阶段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虽然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促进技术进步的举措就不利于实现就业的增长,但通过促进教育和培训事业的发展、鼓励科技创新等手段,政府促进技术进步的政策取向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促进就业的增长,可以抑制技术进步对就业增长的挤出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阮冬燕  周晶  
为探究高速公路网建设对中国农机跨区作业服务市场形成脉络的影响,从供给端和需求端2个角度探讨了高速公路网建设推动农机跨区服务市场发育的作用机理,并利用2000—2019年17个稻麦主产省份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在理论上,高速公路网建设不仅通过交通时间收敛效应这一中间机制提高服务主体跨区服务意愿和能力,且提高服务主体进入某一区域的便捷性和及时性进而刺激当地农户形成农机跨区服务需求。2)2000—2013年的回归结果表明,高速公路网建设对农机跨区服务供给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高速公路网密度增加对跨区机收面积占比增长的贡献率为47.78%,而高速公路密度差异对跨区机收服务供给能力区域差异的贡献率为13.8%。3)2014—2019年的回归结果显示,高速公路网建设对农机跨区服务需求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高速公路密度每增加1个单位,跨区机收稻麦服务需求强度相应增加8个百分点,且高速公路密度区域差异对跨区机收稻麦服务需求强度区域差异的贡献率为12.1%。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敏  张海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万江  王绎  
水稻生产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双季稻复种指数高,是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下增产的不二选择。然而我国双季稻区正经历巨大的复种变化,大片耕地改种单季稻,降低了单位耕地面积的年产量。本文对我国双季稻区10个省份逐一分析,发现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复种变化程度最大,其主导稻作类型均已变为单季稻,且这4个省份的复种变化是造成全国双季稻面积缩减的主要原因。对此,本文对引起4个省份复种巨大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粮产业及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城镇化的推进均造成稻农流失、耕地占用,从而造成双季稻比例显著下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郝晓燕  韩一军  李雪  吕向东  
本文首先采用DEA对全国15个小麦主产省2001—2013年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然后采用TobiT模型检验了灌溉率、农民受教育水平、小麦播种比例对华北、华中、华东、西北、西南、东北六大主产区小麦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麦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进一步以城镇化率及农业总产值为门槛变量,分别检验了各门槛变量对全国小麦技术效率的门槛特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义武  林万龙  张莉琴  
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支撑。本文运用199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动态广义矩估计和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粮食增产的作用渠道,并检验了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研究表明,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粮食增产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前者的边际效应大于后者。临近省份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对本省粮食生产溢出效应不明显,而临近省份农业技术效率对本省粮食生产表现为空间挤出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义武  林万龙  张莉琴  
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支撑。本文运用199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动态广义矩估计和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粮食增产的作用渠道,并检验了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研究表明,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粮食增产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前者的边际效应大于后者。临近省份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对本省粮食生产溢出效应不明显,而临近省份农业技术效率对本省粮食生产表现为空间挤出效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婷  
基于2004—2016年稻谷主产省生产成本数据,构建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成本函数测算主产省稻谷生产成本效率值,并实证检验劳动力结构变化和农业机械投入对稻谷生产成本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主产省稻谷生产存在近27.2%的成本效率损失,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制约稻谷生产成本效率的提高,而女性化的影响并不显著;农业机械投入能够通过要素替代调节劳动力结构变化对稻谷成本效率的不利影响,降低稻谷成本效率损失,但南方低缓丘陵区和西南丘陵山区的农机作业会加剧成本效率损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