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45)
2023(6483)
2022(5401)
2021(5288)
2020(4435)
2019(10603)
2018(10286)
2017(19672)
2016(10076)
2015(11906)
2014(11368)
2013(11479)
2012(11056)
2011(10005)
2010(9498)
2009(8647)
2008(8241)
2007(6738)
2006(5902)
2005(5261)
作者
(27747)
(23389)
(23105)
(22038)
(14882)
(11311)
(10569)
(9177)
(9121)
(8095)
(8038)
(7972)
(7458)
(7348)
(7251)
(7084)
(6888)
(6866)
(6703)
(6581)
(5839)
(5607)
(5562)
(5358)
(5232)
(5231)
(4965)
(4907)
(4687)
(4606)
学科
(46520)
经济(46481)
管理(22780)
(21694)
方法(18988)
数学(17802)
数学方法(17713)
(16390)
中国(14867)
(13355)
企业(13355)
地方(12165)
(11442)
贸易(11433)
(10986)
农业(10391)
业经(8795)
(7762)
(7724)
环境(7460)
(6868)
(6058)
(6029)
金融(6027)
(5976)
关系(5847)
(5839)
银行(5839)
(5695)
(5693)
机构
大学(140512)
学院(140457)
(67679)
经济(66637)
研究(55000)
管理(51723)
理学(44605)
理学院(44059)
管理学(43517)
管理学院(43249)
中国(43197)
科学(31759)
(30733)
(27153)
(27111)
(26776)
中心(25007)
研究所(24994)
经济学(21873)
财经(21738)
农业(21377)
业大(21114)
(19970)
(19875)
经济学院(19756)
(19660)
北京(19439)
(19193)
师范(19010)
科学院(17600)
基金
项目(97269)
科学(77161)
研究(72895)
基金(71729)
(62799)
国家(62313)
科学基金(52775)
社会(48159)
社会科(45631)
社会科学(45623)
基金项目(38126)
(37717)
自然(32607)
自然科(31800)
自然科学(31790)
教育(31688)
自然科学基金(31218)
(30732)
资助(29448)
编号(28473)
(22781)
(22607)
成果(22058)
重点(21936)
中国(21423)
国家社会(20739)
(20006)
课题(19848)
教育部(19389)
创新(18976)
期刊
(75046)
经济(75046)
研究(45803)
中国(29694)
(24518)
科学(20694)
学报(20373)
(18389)
农业(17726)
管理(17326)
大学(15734)
学学(14643)
经济研究(14247)
业经(13040)
(12429)
金融(12429)
教育(11747)
技术(11272)
(10924)
问题(10511)
财经(10352)
(10252)
世界(10086)
资源(9275)
(9099)
国际(8774)
商业(6757)
技术经济(6727)
经济问题(6563)
图书(6247)
共检索到213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酒井富夫,王彦军  
中国加入WTO后 ,粮食饲料的变化将取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比处于何种水平上。以广东省为例 ,广东省是典型的玉米需求地 ,目前对玉米的购买主要来自东北地区。通过铁路和港口运输。今后为继续加强中国玉米的国际竞争力 ,必须对国产玉米的生产和流通进行改革 ,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云波  
当前广东粮改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国有粮食企业的遗留问题、进而培育适应市场化改革的经济主体。改革的深化一方面需要将国有粮食企业培育成适应市场竞争的经济主体,另一方面改变了政府对粮食领域的扶持方式。而我国加入WTO加速了粮改的进程,强化了上述两方面的改革趋势。粮食流通体制深化改革要求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必然变革,具体包括业务有所拓展、制度有所突破以及相关配套措施必须完善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健生  蒋培培  黄秀兰  彭建  王政  
粮食供需差真实反映粮食供需的状况,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研究以广东省为例,利用1994—2009年粮食生产及常住人口数据,构建空间集聚-扩散度和贡献指标,分析粮食供需差的空间分异,并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探析城市化与粮食供需差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94—2009年,广东省的粮食供需差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和扩散的特征,粮食短缺从局部现象转变为普遍现象;21个地级市的粮食供需差趋于平稳、缓慢增长,且增长差异呈现变小的趋势。主导粮食需求和高贡献率地级市的空间分布特征分别是集聚→扩散→集聚与扩散;粮食供需差贡献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可以将所有的地级市划分为高增长指数、高贡献率,高增长指数、低...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舒琪  马铃  
基于广东省20个城市2001—2020年的统计数据,运用SFA模型测算广东省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进一步借助Tobit模型分析耕地非粮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1)2001—2020年,广东省平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呈稳步缓慢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0.15%,在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区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布异质性和时序变化趋同性。2)耕地非粮化水平提升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产生“倒逼效应”,但存在功能区差异,珠三角核心区和沿海经济带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受非粮化的“倒逼效应”明显,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北部生态区影响相对不显著。3)不同水平的耕地非粮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倒逼效应”存在差异,相对而言,高度非粮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强。鉴于此,应注重耕地非粮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通过加强耕地非粮化治理,实行功能区差异化提升策略,与社会经济手段相互协调,稳定和提升主销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落实“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战略目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丽辉  辛焕平  
[目的]实现我国粮食安全与农业结构调整之间(即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关系的协调,较长时间以来是学界、政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但定量分析两者之间内在依存关系的研究一直欠缺。[方法]文章采用协整分析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以广东为例,对我国粮食安全(用粮食总产量来衡量)与农业结构调整水平之间的协整性及因果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广东粮食总产量与反映农业结构调整水平的3个指标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面积对广东粮食总产量影响最大,每下降1%,粮食总产量下降0. 659 548%。短期内,反映农业结构调整水平的3个指标对广东粮食总产量的影响均存在波动,但由短期偏离拉向长期均衡的牵动作用均较弱。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面积早期对广东粮食总产量产生单向影响,但影响程度相对较弱。[结论]提出应从农业结构调整以外的因素着手提高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并通过调整农业区域结构去缓解我国粮食供求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熊学振  杨春  
饲料粮安全问题是当前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很重要的一方面,国民食物营养消费结构特征决定我们应当把饲料粮安全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基于不同方法测算了饲料粮的生产规模、需求规模和自给水平,在测算生产规模时采用三种方法进行比较,在测算需求规模时对理论需求量、实际消费量分别分析,并将进口畜产品折算为饲料粮的间接需求。研究发现,中国饲料粮生产规模与需求规模均呈明显增长,直接系数法测得的饲料粮产量由2001年的15 842.28万吨增长至2019年的27 416.72万吨,直接需求增至30 915.98万吨,间接需求增至1 594.37万吨,产能增长驱动需求自给能力提升但进口增加促使消费自给水平下降。总体来看,中国饲料粮已经从供给不足变为"高位供给、高位进口"并存的局面,应当特别关注饲料粮的结构性供给不足问题。最后,本文从转变思想观念、权衡进口结构、调整畜种结构、拓展进口渠道、强化市场监管方面给出保障策略。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辛贤  万广华  刘晓昀  
本文运用混合运输模型研究中国饲料粮的区域间流通以及对价格的反应。混合运  输模型中还考虑了价格变化的不充分调整和充分调整对区域间饲料粮流通的影响。不同  模拟方案显示 ,尽管在不同价格变化条件下饲料粮区域间流通在流动方向和数量上会有  所不同 ,但是基本格局没有实质性变化 ;经过市场充分调整后 ,区域间饲料粮流通格局对  价格的反应长期较短期更为敏感。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昕儒  陈永福  钱小平  
饲料粮安全将成为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得到准确的饲料粮需求量数据是保障中国饲料粮安全的基础。本文回顾了饲料粮需求量的测算方法,并基于调整后的畜产品产量和估计的饲料转换率对中国2000、2005和2010年的饲料粮需求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中国饲料粮需求量分别为12121.67万吨、16830.22万吨和20002.38万吨。因此,为进一步保障中国粮食供给安全,政府应加强对饲料粮需求的统一监测,适当利用国际市场,确保和提高饲料粮的供给能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波尔·克鲁普顿  布廉·菲利浦  邓·瓜纳塞克拉  陈劲松  李静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例如,它的粮食产量占到全世界产量的1/5左右,猪肉产量接近全世界产量的1/3(韦伯,韦伯和科伊尔,1992年)。因此,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国内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变化会强烈冲击国际农产品市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丕荣  
在我国农业经济学术界中,目前有一种主张和看法,认为中国今后的粮食问题主要是饲料供应的问题。这是值得商榷的。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不符合实际的。众所周知,粮食问题涉及数量、种类、质量以及口粮、饲料粮和其他用粮等的生产与需求,仅从数量或某一方面需求来衡量是不够的。今后解决粮食问题的目标应当是尽量满足社会各方面对粮食的需求,保证有效供应,立足于基本自给,适当进口,要有足够的储备,做到粮价稳定,确保粮食安全。 把我国的粮食问题归结为主要是饲料问题的观点,有以下不足之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芝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金鑫  潘彪  田志宏  
本文建立中国饲料粮进口三元边际的联立方程模型,将价格因素和国内需求因素纳入同一研究框架识别饲料粮进口快速增长的主导因素及其影响进口总量的路径。结果表明,中国饲料粮进口增长主要是由国内外价差驱动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助推了价差的扩大,并对中国进口饲料粮的价格上涨形成示范效应。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使得畜产品消费增长,引致的饲料粮需求是渐进增长的,并未构成当前饲料粮进口激增的动因。双边自贸区的建立通过降低进口价格和扩大贸易的产品范围引起了中国饲料粮进口总量增长,降低双边贸易成本有利于扩展饲料粮进口的广度、防范国际贸易风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长全  韩磊  李婷婷  王术坤  罗千峰  
本文研究了中国饲料粮供给安全面临的形势和主要挑战,分析了粮饲结构调整对破解农业结构矛盾、保障大食物供给总体安全的作用,提出了大食物观视角下保障饲料粮供给安全的思路与对策。研究表明:在“口粮过剩与饲料粮短缺并存”情况下,对口粮自给率标准与形势的认识误区导致了粮饲结构错配问题的深化和累积;饲料粮生产面临资源潜力开发水平低与空间错配问题,包括“高潜低用,低潜超用”问题和更突出的实际优势品种与潜在优势品种偏离问题;饲料粮的科技投入与科技支撑更加不足;饲料粮的对外依赖面临更大脆弱性,体现为进口对国际市场供给能力和对少数来源地的依赖度更高。模拟分析显示,在不影响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粮饲结构调整能够降低食物供给总体对外依赖度,提高饲料粮自给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询  张宇驰  
粮食经纪人作为一种粮食购销中介,一直存在于粮食流通产业中,但却很少在经济学范畴内引起讨论。在当前粮食流通产业的制度环境和市场条件下,粮食经纪人有着特殊的存在形式。本文从产权和交易费用角度出发,系统地阐释粮食经纪人在粮食流通产业中的市场定位;通过对不同的粮食经纪人合约形式进行比较,具体解析当前粮食流通产业中粮食经纪人合约形式的特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粮食经纪人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询  张宇驰  
粮食经纪人作为一种粮食购销中介,一直存在于粮食流通产业中,但却很少在经济学范畴内引起讨论。在当前粮食流通产业的制度环境和市场条件下,粮食经纪人有着特殊的存在形式。本文从产权和交易费用角度出发,系统地阐释粮食经纪人在粮食流通产业中的市场定位;通过对不同的粮食经纪人合约形式进行比较,具体解析当前粮食流通产业中粮食经纪人合约形式的特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粮食经纪人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