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69)
2023(4943)
2022(4017)
2021(3992)
2020(3267)
2019(7843)
2018(7460)
2017(14434)
2016(7572)
2015(8689)
2014(8278)
2013(8480)
2012(8139)
2011(7561)
2010(7314)
2009(6770)
2008(6540)
2007(5497)
2006(4794)
2005(4587)
作者
(21351)
(17795)
(17792)
(17109)
(11264)
(8504)
(8060)
(6958)
(6907)
(6361)
(6118)
(5968)
(5935)
(5753)
(5635)
(5598)
(5398)
(5126)
(5112)
(4796)
(4697)
(4300)
(4291)
(4043)
(4029)
(4002)
(3858)
(3599)
(3540)
(3516)
学科
(38960)
经济(38931)
管理(18080)
方法(17873)
(17150)
数学(16757)
数学方法(16691)
中国(13561)
(12159)
企业(12159)
(10094)
(9879)
贸易(9874)
(9746)
(7848)
(7512)
(6424)
业经(6196)
结构(6144)
农业(6080)
(6058)
(5947)
银行(5941)
(5826)
(5821)
(5752)
金融(5752)
产业(5704)
关系(5571)
环境(5213)
机构
大学(115147)
学院(111604)
(61079)
经济(60453)
研究(46865)
管理(40994)
中国(37267)
理学(35576)
理学院(35148)
管理学(34774)
管理学院(34561)
科学(25402)
(25268)
(24403)
(23419)
研究所(21586)
经济学(21274)
财经(20226)
中心(19581)
经济学院(19208)
(19124)
(18892)
(16616)
北京(16573)
财经大学(15343)
农业(15165)
科学院(14905)
业大(14799)
(13923)
(13845)
基金
项目(75467)
科学(61243)
基金(59523)
研究(54569)
(53002)
国家(52690)
科学基金(44466)
社会(38685)
社会科(36972)
社会科学(36967)
基金项目(30339)
自然(27048)
自然科(26476)
自然科学(26468)
自然科学基金(26069)
资助(25315)
(24324)
教育(24064)
(22257)
中国(19303)
(19260)
编号(18987)
国家社会(18192)
重点(17557)
(16688)
教育部(16674)
成果(15515)
人文(15243)
(15161)
大学(14607)
期刊
(61876)
经济(61876)
研究(37562)
中国(21156)
科学(17125)
(17022)
(16802)
学报(16785)
管理(15178)
大学(13171)
学学(12480)
农业(12354)
经济研究(11994)
财经(10947)
(10461)
金融(10461)
世界(9789)
(9655)
(9618)
问题(9051)
国际(8647)
技术(8122)
(7824)
业经(7520)
教育(7159)
技术经济(6120)
统计(5761)
经济问题(5519)
资源(5330)
(4741)
共检索到1678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吕捷  余中华  赵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中国粮食需求总量也在不断上涨,同时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演变。本文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的需求变化特征,并深入研究了粮食需求结构变化的原因。作为粮食需求第一来源的口粮消费呈现稳步下降的趋势,而饲料粮消费随居民消费偏好改变呈加速上升态势,工业用粮在国家的调控中适度发展,种子用粮比例相对稳定。未来十年,为了保证国内粮食供需平衡,需要保持口粮和种子用粮的基本供给,扩大饲料用粮的有效供应,控制工业用粮需求过快上涨态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辛良杰  王佳月  王立新  
利用"粮食转化率"概念将居民消耗的主要食品转化为原粮,并利用实际调查数据对官方的城乡居民食品消耗数据进行了订正。结果发现,2012年中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耗量为327.5kg,高出统计数据20.8kg。至2030年,中国口粮消费量将持续减少,但减少速度会逐步放缓,尤其是城镇居民,原粮消费会维持在105kg左右的水平上,农村居民口粮的消费水平将达到120kg左右,全国居民平均水平将下降到110.3kg。禽类、水产品、奶类的消费品将会明显增长,牛羊肉的增长比例也在50%以上。2030年中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会达到386.5kg,较2012年增长18.0%。如果纳入工业用粮、损失浪费用粮、种子用粮,2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翔  
对中国2000年粮食供给与需求的可能变化进行了系统的预测,指出:粮食总需求受人口增长,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等因素拉动将呈刚性增长态势,粮食总需求量将达5265亿 kg。同时提出,在稳定现有粮食种植面积的前提下,粮食供给的增长将主要来自粮食单产的提高。怎样把潜在的粮食生产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符合需要的粮食生产量将是中国未来粮食供需平衡一项重大艰巨的任务。因此,稳定耕地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控制人口增长,并建立起一个系统、协调、高效和安全的粮食保障体系,将是实现中国未来粮食供需平衡的关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帆  
中国的粮食消费与需求*张帆本文回顾了1978年以来中国城乡粮食消费的水平和趋势,讨论了近年来粮食消费政策的变化。笔者作了一个七城市600户家计调查。调查显示了居民粮食购买的不同来源和国有粮店、市场和工作单位购买的相对重要性。本文使用LES模型、两阶段...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明华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受新增人口和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提高的影响,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目前全球每年粮食的正常贸易量为2.2亿至2.3亿吨,即使全部购买下来也只能满足中国粮食需求的45%。实际上, 如果中国在国际粮食市场上的购买量达到10%,对国际粮食市场冲击巨大。从长远看,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倾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胡小平  郭晓慧  
本文在分析中国粮食需求用途结构和品种结构变化特征的基础上,从合理营养标准的视角确定人均食物需求,预测了2020年中国主要粮食用途和品种的需求数量。预测结果表明,中国粮食需求总量稳步增长,2020年达到约6.1亿吨;需求结构将发生明显变化,饲料用粮预计达到2.98亿吨,将取代口粮在中国粮食用途中排第一位;玉米需求量预计达到2.3亿吨,将超过稻谷成为未来中国粮食消费的最主要品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向晶  钟甫宁  
粮食需求预测是我国制定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基础。虽然,伴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贯彻实施,我国人口总量增长对粮食安全的压力有所缓解;但是,有关人口年龄结构和劳动强度的变化导致人均粮食需求调整的问题,开始受到国内外很多学者的关注。在充分理解不同年龄人群的生理需求导致的粮食消费能力的差异之后,采用传统的粮食估计方法获得的粮食需求预测结果很可能会因为忽略人口构成的调整而出现巨大误差。本文利用标准人消费指数这一概念,将人的年龄和性别因素加入到对未来粮食消费预测的模拟当中。结果显示:我国未来人口结构的调整很可能会进一步降低未来粮食需求总量的增长速度。同考虑我国不规则人口金字塔形状的向上推进的情况相比,采...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酒井富夫,王彦军  
中国加入WTO后 ,粮食饲料的变化将取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比处于何种水平上。以广东省为例 ,广东省是典型的玉米需求地 ,目前对玉米的购买主要来自东北地区。通过铁路和港口运输。今后为继续加强中国玉米的国际竞争力 ,必须对国产玉米的生产和流通进行改革 ,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史常亮  金彦平  
文章利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经济基本数据,对我国1978~2010年间的粮食供需量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其走势。结果发现:目前我国粮食需求总体增长趋势未变;受生产因素的影响,粮食供给表现出波动周期拉长、波动幅度加大的特点;而粮食进出口贸易的逆调节进一步加大了这种波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其友  米健  高明杰  
粮食中长期消费需求预测是粮食经济、粮食安全研究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估计了4个人均粮食消费需求函数方程;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确立了2030年和2050年中国的人口、收入、价格和工业用粮比例等重要参数;结合上述参数和估计结果,对中国的长期粮食消费需求进行了不同情景的预测和模拟。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未来中国粮食消费总需求将稳步增长,到2030年为5.6亿~5.8亿t,到2050年为6.1亿~6.5亿t;3种主要农作物的消费份额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玉米的消费份额增加,水稻和小麦的份额减少。中国的粮食政策应当根据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灵活调整。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汤标中  
有一句古老的拉丁谚语:“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而吃饭是为了活着。”在古代汉语中有一句至理名言:“民以食为天”。说明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为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需要食物,吃饭问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问题。当今世界,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粮食生产徘徊的情况下,人对粮食的需求与供给的问题更为突出,应予以重视、探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米健  罗其友  高明杰  
在国内外24篇有代表性的粮食需求预测文献基础上,文章重点对这些文献的预测时间、预测结果、预测方法、预测的地区、城乡和品种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有文献的3个主要特点是:首先,定性分析、时间序列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是最常见的三种方法,单方程模型和其他方法应用较少;第二,文献集中关注2010~2030的粮食需求预测,且在相同时间点不同文献的预测结果比较接近;第三,在预测中,少数文献关注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或品种差异,并且同时关注3种差异的只有1篇。在对现有文献评价基础上,文章提出粮食需求预测领域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屈宝香  张华  李刚  
该文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区域布局优化趋势与粮食生产区域结构演变的特点,提出了农作物结构调整需要保证稳定粮食发展、粮食结构调整需要兼顾品种和区域平衡、粮食生产布局需要物流加工产业配套及粮食产业布局要注意水土资源的节约等粮食布局与结构优化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璐  武功文  张焱  吴春梅  
利用效用理论的无差异曲线研究方法,基于云南南部山区陆稻改良技术推广的农户调查,分析陆稻改良技术对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结构以及农户粮食消费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云南南部山区陆稻增产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释放了玉米作为饲料粮的生产空间,加深了粮食的市场化消费程度,经济发展步入初级小康阶段。但是,粮食消费偏好显示陆稻作为口粮消费的收入效应高于替代效应,反映出云南南部山区在与市场接轨中的政策效力不足或者发展方式滞后。因此,云南南部山区农业经济发展不仅需要依托科技,更需要结合粮食消费需求加强市场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