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03)
- 2023(13341)
- 2022(11655)
- 2021(11340)
- 2020(9340)
- 2019(21932)
- 2018(21601)
- 2017(42189)
- 2016(23004)
- 2015(26102)
- 2014(25948)
- 2013(25695)
- 2012(23934)
- 2011(21686)
- 2010(21637)
- 2009(19941)
- 2008(19459)
- 2007(16842)
- 2006(15106)
- 2005(13649)
- 学科
- 济(91932)
- 经济(91816)
- 管理(65820)
- 业(61887)
- 企(50065)
- 企业(50065)
- 方法(41331)
- 数学(36203)
- 数学方法(35726)
- 中国(27585)
- 农(26746)
- 财(23589)
- 贸(19935)
- 贸易(19927)
- 业经(19544)
- 易(19472)
- 学(18975)
- 制(17994)
- 农业(17272)
- 地方(17259)
- 银(15105)
- 银行(15073)
- 策(15051)
- 和(14573)
- 环境(14429)
- 行(14422)
- 理论(14191)
- 务(14037)
- 财务(13966)
- 财务管理(13937)
- 机构
- 大学(326962)
- 学院(324467)
- 济(137550)
- 经济(134716)
- 管理(130047)
- 研究(114518)
- 理学(111980)
- 理学院(110777)
- 管理学(109075)
- 管理学院(108492)
- 中国(88216)
- 京(70794)
- 科学(68348)
- 财(62487)
- 所(57641)
- 研究所(52245)
- 中心(51119)
- 农(51075)
- 财经(49601)
- 江(46460)
- 业大(46019)
- 北京(45865)
- 经(45295)
- 范(43274)
- 师范(42974)
- 院(41318)
- 经济学(41088)
- 农业(39750)
- 州(37597)
- 经济学院(36959)
- 基金
- 项目(217513)
- 科学(171661)
- 研究(162501)
- 基金(158990)
- 家(137812)
- 国家(136687)
- 科学基金(117000)
- 社会(102450)
- 社会科(97076)
- 社会科学(97053)
- 基金项目(83539)
- 省(81509)
- 自然(75098)
- 教育(74031)
- 自然科(73324)
- 自然科学(73309)
- 自然科学基金(71995)
- 划(69731)
- 资助(66693)
- 编号(66408)
- 成果(55232)
- 部(49569)
- 重点(48324)
- 发(46432)
- 课题(45611)
- 创(44561)
- 教育部(42696)
- 国家社会(42135)
- 创新(41571)
- 人文(41350)
- 期刊
- 济(151552)
- 经济(151552)
- 研究(102833)
- 中国(61069)
- 管理(47823)
- 学报(47680)
- 农(47115)
- 科学(45662)
- 财(45450)
- 教育(36591)
- 大学(36430)
- 学学(33943)
- 农业(33273)
- 融(31122)
- 金融(31122)
- 技术(27076)
- 经济研究(24374)
- 财经(24016)
- 业经(23655)
- 经(20542)
- 问题(20151)
- 贸(17587)
- 图书(17575)
- 业(17167)
- 理论(16628)
- 技术经济(15932)
- 世界(15898)
- 国际(15316)
- 实践(14921)
- 践(14921)
共检索到486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茂林
一、中国粮食问题的背景和基本思路占世界总人口1/5的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是当前国际舆论关注的热点。 1.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严峻 90年代以来,世界粮食产量基本上处于徘徊局面,引发和引起了新的问题和思考。 (1)世界粮食危机已露明显征兆。世界粮食危机有三个重要标志:一是粮食库存降到20年来最低点。1994~1995粮食年度的世界谷物库存水平降到了16.6%(指期末结转库存量占消费量的比例),突破了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17~18%的最低库存安全线。二是主要产粮国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晓达
中央提出四个“始终重视”是支持粮食主产区的总政策。财税政策在这个政策体系中具有前提性与现实性的意义,主要包括实现城乡税制的统一,强化农村义务教育,按WTO农业协定与农业产业化要求加大对产业化、科技化、生态建设、公共物品的供给与社会保障的投入等重要方面,还要支持农地产权制度、精简基层政权、户籍制度与农民进城政策等方面的改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青 张俊飚
设立粮食主产区,这是国家实施的一项保障粮食安全的特殊战略。主产区作为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区域,从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来看,日益突出的生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将2004年粮食主产区政策的实施作为一次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并探究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机制。经过研究发现:(1)从基准差分模型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即粮食主产区基本实现了“增产且减排”的政策目标。(2)从单位面积农业碳排放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显著降低了主产区整体及三大流域的农业碳排放,其中对长江流域碳排放的削减效应最大。(3)从政策效应的机制分析结果来看,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是粮食主产区政策产生减排效应的重要机制。因此,应大力推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低碳产业比重,从而实现“粮食增产”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目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青 张俊飚
设立粮食主产区,这是国家实施的一项保障粮食安全的特殊战略。主产区作为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区域,从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来看,日益突出的生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将2004年粮食主产区政策的实施作为一次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并探究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机制。经过研究发现:(1)从基准差分模型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即粮食主产区基本实现了“增产且减排”的政策目标。(2)从单位面积农业碳排放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显著降低了主产区整体及三大流域的农业碳排放,其中对长江流域碳排放的削减效应最大。(3)从政策效应的机制分析结果来看,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是粮食主产区政策产生减排效应的重要机制。因此,应大力推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低碳产业比重,从而实现“粮食增产”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目标。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台德进 蔡荣
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使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回归及分解方法分别考察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以及粮食主产区与非粮食主产区农户收入不平等差异的来源。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政策加剧了农户收入不平等,且使得粮食主产区与非粮食主产区的农户收入不平等差距扩大;尽管粮食主产区与非粮食主产区的农户收入不平等差异受健康状况、金融认知水平、人情礼收入等因素有关,但主要与系数效应有关。进一步分析发现,粮食主产区政策加剧了农户家庭经营性收入不平等,但对工资性收入不平等具有削减功能;土地规模差异会强化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而社会公平、自由经济环境则会缓解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斯炫 何可 张俊飚
本文以粮食主产区政策为切入点,将2004年全国设立13个粮食主产区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主要发现:①基础回归分析表明,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化肥面源污染具有显著的削减效应,尤其针对氮污染排放量;②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上述削减效应主要得益于粮食种植规模的扩大,即通过发挥粮食作物生产的规模效应以降低化肥污染排放量;③异质性分析表明,促进劳动力转移与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有助于粮食主产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获取规模效应,进而实现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据此,本文研究为粮食主产区内不存在增产加剧污染的可能性提供了经验性证据,也为在粮食安全的目标下兼顾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杜锐 毛学峰
2004年以来,国家"三农"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均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农业发展项目优先安排给粮食主产区,资金投入重点用于粮食主产区。本研究利用陕西和山西省未被归入粮食主产区为自然实验,利用13个主产区加权合成"处理组"——"合成陕西小麦产量"和"合成山西小麦产量",并与实际小麦产量对比,以期得出当前粮食主产区一揽子政策效果。研究发现,粮食主产区政策对于小麦产量的提高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政策的主要作用在于稳定播种面积。这意味着当前政策仍旧需要巩固和加强粮食主产区粮食政策,与此同时,还需要更多地去思考如何提高单产水平来促进粮食持续增产。
关键词:
合成控制法 粮食主产区 政策效果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一杰 邸菲 辛岭
粮食主产区贡献了全国约75%的粮食产量和80%左右的商品粮,其粮食生产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整体产能,在国家粮食安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2006—2016年11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对比分析研究的方法,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和单产、主产区省际差异等多个角度对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现状分析,并对其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挖掘。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中"粮食大省、经济弱省、财政穷省"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粮食生产中仍存在产销区利益分配失衡,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科技贡献不足,农业劳动力老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冬仿
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供给侧改革,要在科学分析、准确判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的基础上,做到数量、质量、效益相统一,结构、品质相适宜。为此要处理好"稳粮"与增收、政府与市场以及社会、发展新产业与保护生态环境、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从而构建出城乡一体化、农产品优质化、农业经济体系现代化、农村环境优美化、农民生活小康化的新格局,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相衔接。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农业供给侧 现代农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海霞 郝含涛 葛岩
随着中国农业发展进入“瓶颈期”,粮食主产区政策在保障国家主要农产品安全的前提下,能否进一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亟待研究。本文将2004年设立粮食主产区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在考虑农业面源污染等非期望产出的基础上,运用SBM-GML指数及双重差分法,探究了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粮食主产区的设立显著抑制了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忽视环境因素容易低估政策效应。具体来看,该政策提高农业纯(技术)效率的同时抑制了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提高。(2)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粮食主产区政策通过提高粮食播种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抑制了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则会改善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3)异质性分析表明,产粮大省本身所具有的禀赋优势会削弱粮食主产区政策整体对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而且,从粮食种植结构来看,该政策对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主要发生在水稻种植区域,对小麦和玉米种植区域影响相对较弱。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粮食主产区政策,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苏子凡 周力
本文基于浙大卡特-企研中国涉农研究数据库(CCAD)数据,采用断点回归设计,在企业微观层面研究粮食主产区政策实施对涉农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政策实施提升了其范围内涉农企业的营业净利润率。机理分析发现,粮食主产区政策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涉农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要素投入结构优化,获取成本优势,而且能够通过鼓励涉农企业参与多种形式的产业融合,拓宽收入渠道。进一步分析显示,相对于非粮食企业,粮食企业受粮食主产区政策积极作用的效应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探索粮食主产区政策实施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增长的作用机制和优化路径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政策 涉农企业 断点回归设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璐 王霞 杜国明
粮食主产区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职责,但是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却存在着利益流失,呈现产粮越多越吃亏的现象,国家为了调动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弥补粮食主产区的利益流失,出台了一系列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政策,这些政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微观主体即农民角度对其进行补贴,另一类是从宏观角度即对粮食主产区政府进行补贴,对这些政策进行梳理,在黑龙江省进行实地调研,对这些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利益补偿 政策演进 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辛岭 蒋和平
我国粮食主产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江西、河南、湖南、四川、湖北13个省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5%,提供了全国70%的商品粮和95%的增产粮。近年来,受自然、经济、科技等多重因素影响,粮食主产区域呈现缩小趋势(如四川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明梅
我国农业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农业做为弱质产业,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得到政府扶持。对我国而言,农业的这种弱质性更为复杂:我国的自然资源条件较差,生产者素质较低,经济形态表现为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户经营,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很不完善,等等。这意味着,我国农业更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与保护。长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